09.25 區塊鏈金融:風口下的場景實驗


區塊鏈金融:風口下的場景實驗


文︱李安嶙

創新驅動,技術賦能。眼下,區塊鏈技術已成席捲全球的風暴,被認為是繼大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之後計算模式的顛覆式創新。目前其應用實踐已逐步延伸到物聯網、智能製造、金融等多個領域。

縱觀金融行業,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迎來了它的3.0時代,大數據賦能金融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系列的問題也呼之欲出,而區塊鏈技術公認的去中心化、數據可追溯及不可篡改等特點將在信任問題解決、風控能力提升、金融服務優化等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行業困境難解,區塊鏈+金融應運而生

儘管現代金融業枝繁葉茂,其衍生的工具和活動方式令人眼花繚亂、如霧裡看花,然而,追溯本源,風險猶存。

例如,在支付結算領域,不同金融機構間的基礎設施架構、業務流程各不相同,極大地增加了其對賬、清算和結算的業務成本,同時涉及很多人工處理的環節,也容易出現操作風險。在資產管理領域,股權、債券、票據、收益憑證、倉單等資產由不同的中介機構託管,權益確認不便、交易成本高企。在證券領域,證券交易生命週期內的一系列流程耗時較長,增加了金融機構中後臺的業務成本。

針對上述痛點,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解決辦法和思路,可以在提高業務處理速度、效率的同時,降低交易成本。

例如,對於各類資產的管理,如股權、債券、票據、收益憑證、倉單等均可被整合進區塊鏈中,成為鏈上數字資產,使得資產所有者無需通過各種中介機構就能直接發起交易。實現合約的自動執行,保證相關合約只在交易對手方之間可見,而對無關第三方保密,並通過相應機制確保其運行符合法律和監管框架。

區塊鏈金融應用四點設想與實例論證

首先,區塊鏈在跨境支付領域有一定優勢,尤其在跨境支付清算領域的實用性和適配度上都堪稱最優,被譽為「最完美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其清算流程安全、高效、快速,可以大幅提升客戶體驗。

目前,招商銀行已通過區塊鏈直聯跨境支付應用技術,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註冊企業南海控股有限公司,通過永隆銀行向其在香港同名賬戶實現跨境支付,標誌著國內區塊鏈跨境領域項目,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成功落地應用。

其次,區塊鏈技術特點能有效解決供應鏈金融信用痛點。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供應鏈金融體系的信用穿透,為二級供應商分銷商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區塊鏈金融:風口下的場景實驗


目前,平安銀行依託A(AI人工智能)、B(Blockchain區塊鏈)、C(Cloudcomputing雲計算)技術,搭建供應鏈應收賬款服務平臺(SAS),為核心企業產業鏈上游供應商提供線上應收資產交易、流轉服務,推動供應鏈金融業務「雙輕」轉型,支持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2017年末,SAS平臺業務通過監管備案,完成首單融資;2018年上半年,SAS平臺業務規模突破10億元,已有上百家用戶獲得平臺服務支持。

再者,證券領域的區塊鏈應用主要集中於私募證券的電子化與公募證券的發行交易,但大多處在概念驗證階段。區塊鏈可以在不改變私募證券流通規則的基礎上,替代紙質文件作為證券資產的自治電子化載體,實現私募證券的登記和流通。公募證券方面,相關方在清結算環節存在多方對賬等效率問題,區塊鏈可以提供一種證券清結算的解決方案。

目前區塊鏈創業公司Chain,已使用納斯達克的私募市場區塊鏈解決方案Linq,發行了該公司的股份。這一初始級應用,可能會徹底改變資本市場基礎設施系統的核心。其對於結算和過時的管理功能而言,影響深遠。

最後,區塊鏈在保險領域的應用更加強調公開透明特點。針對保險業理賠效率低、行業信息無法共享等問題,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特性可以用來優化保險業務流程。

此外,針對中心化的相互保險存在運作不透明、資金流向不透明的問題,區塊鏈為構建非中心化的信任模式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促進保險平臺提升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的透明度。

2017年3月,上海保交所聯合9家保險機構成功通過區塊鏈數據交易技術驗證,從功能、性能、安全、運維四個維度驗證了區塊鏈在保險徵信方面運用的可行性,其安全、可追溯、不可篡改等優勢能直指保險徵信的長期痛點。

場景變革大爆炸,前路依舊值得期待

2018年可謂是區塊鏈元年,諸多企業爭先佈局,相關報告顯示,至2018年4月末,中國市場上在營區塊鏈企業超過320家,共獲得融資89.14億元,其中2018年前4個月共獲得融資63.06億元,佔融資總額的70.74%,火爆場景不言而喻。

不過,在鼓勵創新、探索前沿的同時也不難發現,「區塊鏈+金融」仍處早期研發和試水階段,各種技術方案、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仍需探索、完善。

目前區塊鏈技術規模化商業應用還需要突破一系列的技術瓶頸,例如,合約升級業務邏輯的修正需要能夠可控地進行;怎樣有效防止私鑰被竊取或者被惡意刪除,並且能夠對私鑰丟失、被竊予以補救;怎麼樣能夠滿足集中性、可用性和業務持續性的要求,並使信任機制、數據保存方式等獲得傳統金融機構的接受和認可等。

除了技術瓶頸外,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完善、政策監管的風險、區塊鏈行業人才的稀缺以及創新本身必經的示範推廣過程均是區塊鏈金融未來難以普及的重要因素。

總體而言,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只是提供了一種新角度下的、適用於資產權益證明的發放與流通環節的新型解決方案,目前來看並未對金融領域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未來能否普及應用,唯有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