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打破“富不过三代”怪圈,只是做到了这些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曾国藩家书》。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全面了解一个资质平庸、出身农门的曾国藩,如何一步步成为“千古第一完人”,我们可以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什么?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打破“富不过三代”怪圈,只是做到了这些

01

前面我们为大家讲述了《曾国藩家书》第一个重点内容:一个人如何修身,要做到恒而专,不傲不懒,不忮不求。咱们接下来说第二个重点内容:一个人如何齐家?

俗话说的话,富不过三代。但你如果去翻看曾国藩的家谱,会发现曾家打破了这个定律。有人统计,曾国藩八代中,没有一个败家子,三代之后,依然人才不断,比如曾孙曾昭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士、湖南大学机电系主任; 曾约农,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宪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这与曾国藩治家有方有莫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他的齐家做得非常好。那么一个人如何做到“齐家”,将自己的家训代代相传呢?你依然可以在曾国藩的家书里找到答案。我给你总结了一下,大致三个要求。

02

第一个:家庭和睦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所谓的家和,你可以理解成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共处,团结互助。曾国藩在这一点上值得你我学习,他在写给家人的心理多次强调“家和”的重要性。他认为一家之中,只要兄弟和睦,一团和气,那么这个家庭就一定会越来越兴旺。

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接到父亲的来信,得知其四弟和六弟希望外出求学。父亲不太同意,在信里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在当时的家庭条件下,也确实没有必要外出求学。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呢?曾国藩站在家和万事兴的角度,劝说父亲放宽心,并承诺负担起两个弟弟的学费。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两个弟弟的求学愿望,也安抚了父亲的情绪,最终化解了家庭矛盾。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打破“富不过三代”怪圈,只是做到了这些

曾国藩多次在家书里提到兄弟要和睦相处,尤其是作为老大,以身作则,做好榜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家的几位弟弟逐渐长大成人,也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看着大哥在京城做官,而自己却待在乡下一事无成。难免心中有所埋怨和不满。这就需要当大哥的,有足够的包容和理解。

有一次,曾国藩让家人给寄送回来的钱一部分给穷亲戚。在家的弟弟听了过后,非常生气。在曾国藩那个年代,外出工作的人所挣得的钱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大家庭的财产。把钱分给亲戚,意味着家庭财产的流失。因此,弟弟们的生气是正常的。于是曾国藩反复写信,不过并没有摆出大哥的架子进行训话,而是予以理解,进而耐心说服。

03

第二个:孝顺父母

对你来说,孝顺父母是一个毫无新意的要求。人人都知道应该孝顺父母,但如何做到呢?我们来看一看曾国藩,他是怎么做的?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打破“富不过三代”怪圈,只是做到了这些

在《曾国藩家书》里,你会看到这样的描述,比如“曾孙数日内添吃粥一顿,因母乳日少,饭食难喂,每日两饭一粥”等等非常具体的小事情。其实这就是孝顺父母的一种方式,你可能和曾国藩一样,因为工作不得不离家万里。父母最担心,最想了解的就是你吃的好不好,你的小孩过的怎么样。对此,曾国藩不管大事小事,一一向父母禀报。

我们生活在现代,通讯工具比过去不知道快了多少,有智能手机,可以语音,甚至视频。但常常一个月忘了与父母打电话。即便打了电话,最多就是几句问候的话,比如吃了饭没,天气怎么样,身体如何就匆匆挂了。其实,我们可以学学曾国藩,多聊一些琐事。在你看来,非常平凡,但在父母眼里,他们却非常关心。

另外,曾国藩还时时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以及他们的情况。看到父母烦恼,会想办法劝说他们。比如两个弟弟考试成绩不好,曾国藩父亲曾麟书很焦急。曾国藩即劝他:“我看我这两个弟弟,都将大器晚成,父亲大人您就不用担心了。”这一点,也值得你我学习。现在有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更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以及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

当然,曾国藩常常给与父母财力支持。你如果细读他的家书,会看到很多诸如“寄家银三百两”等文字。你可能认为,曾国藩当了大官,自然应该支持家庭。实际上,曾国藩即便作为京官,常常负债累累,直到后来当上两江总督才把所有的债务还清。在这一点上,我们不一定每个月都寄钱回家,但过年过节多少应该给自己的父母送上红包,或者买一些实用的礼品。

04

第三个:勤俭持家

曾国藩在生活上非常节俭,给你讲一个关于关于他的故事。有一次,曾组织火烧圆明园的英国军官戈登到安庆见曾国藩。他惊讶地发现,曾国藩衣着破旧,衣服上居然还有油渍,而且吃饭用的器皿居然是瓦盆。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打破“富不过三代”怪圈,只是做到了这些

他对于家人也是这样要求的,他认为做官虽然能够拥有很大的名望和富贵,但都是暂时的。只有生活简朴,勤俭持家才是保持福运长久之道。一次,曾国藩让他的儿子曾纪泽改造老房子,计划用几百两银子。结果却花了五千两。曾国藩于是在信里严厉质疑:“修理旧屋,何以花钱至七千串之多?”后来得知新修了书屋才罢休。

这一点与前面提到的不求相应,曾国藩在钱财上看的很淡,甚至他认为钱财过多会给后人带来灾难。他曾在写给家人以及朋友的信里多次提到,不留钱财给后人。他认为:“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意思是说,当官的人,不能考虑给自己的子女留太多的遗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子女的独立能力,避免成为好吃懒做之徒。

简单小结一下今天我们讲的内容: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的“齐家”之道,包括家庭和睦、孝顺父母、勤俭持家,看起来这三个是再平常不过的家训了,但是曾国藩将其体现在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每一个都做到了极致,这才成就了“千古第一完人”的美誉。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