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雍正王朝》弘历微服江南,弘时寄去牛黄麝香冰片若干,有什么讲究或意图吗?

青灯问史


《雍正王朝》里,表面看起来,弘时给四弟弘历寄去牛黄、麝香、冰片这些抗湿热疠气的中药;而弘历回京时,给三哥弘时带来苏州的雨前碧螺春。兄弟俩情深义重,你来我往,令人称叹。



“牛黄、麝香、冰片”和“雨前碧螺春”有着对弘时与弘历两种不同用招风格的暗示。

但是“牛黄、麝香、冰片”和“雨前碧螺春”实则暗示在下半场的“夺嫡”中,弘时运作的都是“虎狼猛药”的大事件,然而最终伤身,越走越远,自吞苦果;而弘历总是“和风细雨”、“和光同尘”,只是默默地为雍正办差,其他一概不闻不问,终成正果。


康熙临终前为胤禛继位设局铺路,就在于胤禛不争,一心做孤臣,直安心为康熙办差。而雍正之于弘历也是如此。

当大家都感叹弘历总是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远遁复杂局势,在外而安。当弘历带着刘墨林去江南办差,京城内便风起云涌,发生了“八王逼宫”的事情。


此案卷入的人甚众,转眼间差点雍正被逼退位,而最后的结果是1个亲王和1个郡王被赐恶名、抄家、削籍、圈禁;1个皇亲国戚、领侍卫内大臣兼九门提督被削职打入大牢;4个铁帽子王不同程度受罚;底层乱站队的无数人头落地。而雍正本人被气至少短寿几年,胤祥则因操持此事,近乎丧命,奄奄一息。

但大家没注意到的是,即便是所谓“在外而安”的弘历也没有逃出此事“余波”,处境也可谓是凶险万分。


弘历大刀阔斧为改革平障碍,在山东一地,一口气罢免了20多位官员,可见改革阻力之大。而此刻发生“八王逼宫”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在胤禩等人眼里,雍正已经得罪光了全天下士绅、旗人、各种利益阶层。此刻只要自己振臂一呼,天下便云集响应,推倒暴君雍正,恢复康熙仁政,而八贤王自然应该大权独揽。

但弘历的危险还不在于“改革维艰”,而源自自己亲哥哥弘时的“孤注一掷”。

想学做李世民,弘时应该是不止一天有这个想法了,然而却迟迟下定不了决心,源自他的性格的不坚定,总是想给自己留后路。


然而“八王逼宫”失败,弘时夜不能寐。虽然各种周全,但是这个“脓包”迟早要破,弘昼会不会出卖自己策划了“误传圣旨”?隆科多会不会告密自己参与逼宫?胤禩关键时刻会不会狗急跳墙,拿出当年自己“恩科舞弊案”的证据?

弘时一时间发现到处都是漏洞,到处都需要去填补。聪明反被聪明误,想用“土布袋”悄无声息杀隆科多灭口;想把胤禩家里所有的纸条都收罗清理,找出自己的把柄罪证。

然而胤禩却给出了另外一条出路。“杀弘历,做李世民。”为了表示诚意,胤禩不但无条件把把柄罪证归还给弘时;给了2000万两活动资金;还分别分析了弘时兄弟三人,得出的结论是弘时你最笨,不是弘历对手,更没弘昼聪明。所以笨鸟先飞,要想赢,杀弘历。弘历一死,弘昼又只想自保,那雍正不想传位给你,也没有第二条路。


厚黑啊,无耻啊,胤禩!自己不是雍正的对手,失败了,最后给自己一个结论,输在了一个“贤”字上。所以临终前,自己不但要“不贤”,还要怂恿“作恶”。因为他算的账是,无论弘时是赢是输,雍正逗将失去一个儿子,甚至两个,所以失败的注定是雍正。

弘时果然鬼迷心窍了,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比起寄托于妄想弘历服用“牛黄、麝香、冰片”这些虎狼之药“过度”,弘时终于决定把“妄想”变成行动。

然而弘时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掌握着,而自己只不过一个小丑一样在舞台上跳着“孤单的芭蕾”。

弘时失败是注定的。在这场“夺嫡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图理琛、李卫等人,都站到了弘时的对立面。

因为弘时失败在做人上,当年张廷璐的下场,就告诉了各位答案。利用弘昼“误传圣旨”给自己“逼宫”做掩护;逼宫失败后,又想杀隆科多灭口;就连派出去刺杀弘历的人,都以他人家小相逼。为人刻薄寡恩,有功必争,有过必诿。又如何能让人俯首唯命?


最终“弘历遇刺”搞得天下皆知,人神共愤。而弘时心虚不已,主动出京迎接弘历嘘寒问暖,实则是打听派出刺杀人员是否落网,自己有无暴露?甚至主动探讨“误导”案情,以至于关心案情远远超过了此来的主要目的,城府之浅,此举堪称“此地无银三百两”。原本就算别人没往他这里想,看到这一幕,也难免心生疑虑。

然而,当确定无刺杀人员落网之后,侥幸之余,主动问道弘历自己寄去的“牛黄、麝香、冰片”可曾收到?阿哥寄给阿哥的东西能收不到吗?此举看似多余,实则反应弘时惶恐的内心立时如释重负的冰镇快感。然而这种“虎狼猛药”用多了,受害的必然是自己。


看看弘历的少女用嘴唇含下的雨前碧螺春吧。是的,弘历用招便是“和风细雨”、“和光同尘”。他永远是那副“别人要害我,不可能吧?别人怎么可能那么坏?”“自己就只会老实地替雍正办差,其他不关心。”所以当弘时被处理掉以后,弘历还傻白甜地问雍正,“我三哥呢?”


所以直到最后雍正仍然只是认为,“弘历不是你的对手。”


炒米视角


这事儿没必要过度解读。

弘历去江南办差,作为哥哥,弘时体谅弟弟远在江南,气候湿热,办差辛苦,寄去一些清热去火的中药,好像没什么特别的讲究吧。



要说有,也是为了刻意凸现兄弟情深,故意没话找话套近乎。毕竟在这之前,弘时派了刺客去刺杀弘历,刺杀失败后心里肯定是十分忐忑不安,怕弘历发现是他干的。于是在见到弘历后,弘时又是嘘寒又是问暖的,还说起寄给他牛黄、麝香、冰片的事儿,言外之意就是:你看我这个当哥哥的那么关心你,又怎么会派刺客去杀你呢?

反倒是弘历听到这话之后的回答,很是意味深长,话中带刺。他说自己也准备了谷雨前十二三岁的黄花闺女用嘴唇衔下来的碧螺春要送给哥哥,目的是让哥哥去去肝火。



这话有两层含义:

第一,弘历是在告诉弘时,我已经知道刺客是是你派的了,现在刺杀失败,想必你一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来,先喝点碧螺春,去去肝火吧。

第二,弘历更是在暗示弘时,既然你那么惦记我,送了我这样一份大礼,差点没杀了我,我自然也要礼尚往来,送你一份更大的大礼,那就是彻底要了你的命。



果然,弘历回去后,便对雍正演了一番惺惺作态的假慈悲,再加上李卫的煽风点火,最终导致雍正秘密处死了弘时。


达摩说


弘时当时给弘历接风,同时对弘历说我上个月给你带的“八两牛黄,一斤麝香,还有一些冰片,你收到了吗?”其实我们看这几味药都是清热解毒的,弘历被雍正派到了江南李卫那个地方,一方面让红利出去历练收揽人心,另一方面也是让弘历远离朝堂这个是非之地,雍正要借着弘历出去的这段时间清理胤禩一党。江南地界湿热,弘历刚刚到那肯定不适应。所以作为哥哥的弘时给弘历带过去一些东西清热解毒,调养身体,其实也是理所应当可以理解。

弘历出去的这段时间,弘时正在受到八爷的蛊惑,准备参与逼宫谋反。弘历给弘时带过去剂量这么大,清热解毒的,其实是在让弘历安心在南方呆着。毕竟如果弘历从南方回来,同时要从内心上认为弘历要比弘昼强的多,他和八爷的计划就不能顺利实行了。但是弘时在给弘历接风的时候问到这个话,其实是属于找话题缓解尴尬的手段,毕竟自己可是刚刚派出去,刺客要刺杀弘历的,现在弘历安安稳稳的回来,弘时的心肯定提到了嗓子眼上。

就像当初四阿哥胤禛从江南募捐回来,众位阿哥和王公大臣都要为他接风洗尘,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让他在接下来追缴国库欠款的案件中手下留情。俗话说的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弘时这一次来迎接弘历肯定是来看看自己刺杀的事情到底有没有败露。从刚开始,弘时看着弘历,踌躇片刻,没有上前直接迎接。碰到李卫,图理琛第一句话问的就是刺杀的人抓到了没有,而不是先来看看弘历身上有没有问题。然后呢他又试图问询,这些自杀的人是什么人,再从弘历口中得知,他们觉得像北方人的时候。同时又借机误导弘历说,会不会是你在山东杀的那些官员的下属来报仇的?



所以弘时这时候有一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你应该多问问弘历自身的安全而不是问刺客是谁?并且推测刺客是从哪里来的?等到弘时问清楚以后他才引出了,他给四阿哥送过去了,牛黄麝香冰片这个话题。弘历于是就接着他的话题说礼尚往来,你送给我清热解毒的,派刺客杀我的时候,估计你也挺上火的。所以弘历给弘时的礼物便是在谷雨前十二三岁的黄花闺女用嘴唇衔下来的碧螺春,要给三阿哥去去肝火。弘历估计也是在告诉三阿哥,不要瞎操心上火了,为了夺嫡来杀我,处心积虑的。



所以三阿哥弘时给弘历这些东西,是表示关怀可能还有让他放心在南方的意思。面见的时候提到是弘时问清楚刺客的身份没有被弘历查到以后,放了些心,找话题套近乎的。


红雨说历史


听了老八允禩的蛊惑,弘时对夺取嫡位信心满满。可是,他生就不是弘历的对手,最后还是被雍正处决了。在争夺最严酷的时刻,弘时派去杀手,在弘历微服私访江南的时候,打算在路上就置弘历于死地。这一次,刘墨林牺牲了。

兄弟间争夺帝位在暗中下死手,在面上却维护得一团和气,这就是老十三所说的“无情最是帝王家”。因为无上的皇权,带有世界上最大诱惑力的东西,时刻牵动着那些能够遥望和触摸的皇子们。

弘时在弘历微服江南期间,给他寄去8两牛黄,1斤麝香还有些冰片,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讲究和意图吗?

这三味东西是中医的成分,对于清热解毒、开窍通神、头晕头痛具有奇效,可以外敷内服。江南气候湿热,蚊虫较多,容易滋生病痛。弘时给弘历寄去这些东西,稍懂中医的人都知道,那是为他好,作为哥哥,表达对自己弟弟健康的关心关怀是情理之中的事儿。所以,这本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如果仅仅是如此,那就好了,那也就没什么可以推敲的的了。问题显然不是这么简单。怎么讲?

一是这些中药的量大。八两牛黄、一斤麝香和一些冰片(按照200克算),这样的量,按照现在的做法,以一包10克算,总重1100克,可以制作110包,提在手里有很大一包,弘历江南之行自己一个人用的了吗?肯定用不了,要不赏给下属,要不就仍丢了。这么大的量,是药三分毒,是想要吃死弘历吗?

二是这样的重要组合仅仅只是治疗个头痛头晕,清热解毒吗?翻看相关医术,你就会发现,牛黄麝香冰片组合中药:此药唯治初症风痰停膈,昏迷不醒,及恶气暴戾者宜之,若藏气虚者用之,顿泄真阳阳散便死亦,凡治病察新久虚实极是紧要。

也就是说,这味药不仅仅可以治疗之前说的那些问题,如果用得不好,气虚也用的话,就会泄阳气而死,有性命之忧。所以用前一定要查验清楚病症,不然就麻烦了,这是最紧要的事情。

所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弘历即将来的乾隆皇帝,喜欢到江南串门儿什么的,比之于康熙次数更多,且多半都与江南的女子有关。乾隆帝好色,每次下江南也顺带搜罗江南美女,收为己用,估计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就有这方面的偏好了。

虽说当时弘历还比较年青,但是也正是如此,弄得自个儿虚脱气短,再用他三哥弘时带给他的这几味药,说不定就会闹出人命,还难以察觉。这不就是杀人于无形吗?本来是为了他好,怕他在江南犯湿热之病,熟料他不自控不自律,和女人交通太多,故而送了命,雍正也不敢说什么啊。

如此,弘时就更有机会争夺帝位了。其实也是因此,弘时给自己挖的坑也越来越深了,不知道李卫在雍正面前主张杀弘时的时候有没有提到过这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