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原創首發)用手工雕刻時光——我的手工夢


對於"80後""90後""00後"來說,"手工"可能是個陌生的詞彙。成長在工業化高歌猛進的時代,我們食衣住行的一切所需幾乎都被機器生產所包攬。關於手工的遙遠記憶,唯有兒時奶奶那架破舊的紡車和她親手給我們納的那雙似乎怎麼都穿不爛的棉鞋。那是古老鄉村才有的原滋原味的手工作品,從取材到製作,用不著消耗一滴汽油或一度電。那用一針一線連綴起來的粗棉布和新棉花蘊藏著流水線產品不可能具有的溫度。這份溫暖珍藏在心底,慢慢催生出了一種特殊的手工情結。

(原創首發)用手工雕刻時光——我的手工夢

老式布鞋

八年前,從進入出版社工作開始,我與手工圖書不期而遇。三年前,我懷上了寶寶,在母愛力量的推動下,笨手笨腳的我克服身體的不便為孩子縫製了口水巾和小衣服,想讓他一出生就感受到母親的溫度和味道。

如今,手工於我已不只是個情結,它還是一種高山景行的文化事業,一種樂活主義的意識形態,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還有關於心靈和夢想的啟迪。

手工圖書夢:百花齊放春滿園

從事手工圖書編輯已有三年有餘。大致算來,責編過的圖書約有70種,包括拼布、編織、刺繡、摺紙、園藝、美食、制香等多個門類。這並不代表有何等值得一提的成就,只是那一頁頁的書稿背後有值得珍惜的成長的心路歷程。

編輯工作大部分時間是在青燈黃卷之間咬文嚼字,在一句一逗之間上下求索。這是個最需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的孤獨行程。然而有手工相伴,寂寞中卻別有一番情趣。當一塊塊簡單的布片,用一針一線拼縫成碧海藍天、椰樹成林的夏威夷風情畫;當一些司空見慣的食材,像魔術般變成令人垂涎三尺的佳餚;當一把破舊的陽傘,用色彩斑斕的繡線"培植"出一片生機勃勃的花園;當一塊普通的香皂坯,在靈巧的雙手中變成秀色可餐的"冰淇淋"…… 生活的無盡趣味就這樣在有心人神奇的創造中呈現。這是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創造並享受的美。每一頁的書稿都在昭示:生活的藝術美,有愛才能發掘,有心便可創造。


(原創首發)用手工雕刻時光——我的手工夢

(蛋糕?手工皂哦!)


(原創首發)用手工雕刻時光——我的手工夢

(種子變盆栽)


手工藝術家們用超凡的細緻專注和靈心巧手成就了作品的美。編輯工作何嘗不是如此?文稿上那一處處的圈點,不正是精心譜出的藝術音符?那一字一詞的甄選,又怎能不需妙筆生花的巧思?用賈島反覆推敲的耐心,對待編輯過程的每一處改動;用歐陽修快馬追字的敬業精神,對待出版流程的每一個細節;用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高度責任心,對待每一本圖書的加工生產。用心去做,為作者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為讀者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糧。這是編輯的職責所在,也是榮譽所在。

手工生活夢:詩情畫意的棲居

著名主持人汪涵在《有味》一書中記錄了他與手工的情緣。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下,他曾身染重病。為療養身體,他選擇在一個安靜的小鎮用手工來雕刻時光。他走訪了不少手藝人,並且親手去製作那些看起來有些不入時的手工藝品,用心去體驗如靜水緩流的匠人生活。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不僅常常為妻兒做手工品,還以傳承手工技藝和文化為己任,為衰落的民族瑰寶奔走呼告。

(原創首發)用手工雕刻時光——我的手工夢

(汪涵做木工)


作為圖書編輯,我常常為手工作者精湛絕倫的技藝、鐵杵磨針的耐力和匪夷所思的想象而驚歎折服。她們有的可以只憑借一針一線,用兩個月的時間,將15000個1.25釐米見方的布片拼成一幅高158cm,寬138cm 的親人畫像,再作為禮物贈送;有的會將隨手在路邊撿到的植物種子種在一個個雞蛋殼裡,培育成美麗的盆栽,將陽臺佈置成一片小"森林";有的會用蝶古巴特技術,通過極其精細的剪切、拼貼和勾描,將破舊的垃圾桶打造成令人驚豔的藝術品;有的用愛心澆灌出一個奼紫嫣紅的玫瑰庭園,朝夕觀察玫瑰的成長變化,再用刺繡來展現花葉的千姿百態……每一位手工製作者都是一位藝術家,把生活裝點得如畫如詩。

(原創首發)用手工雕刻時光——我的手工夢

(拼貼、拓印改造的舊包)


(原創首發)用手工雕刻時光——我的手工夢

(拼貼、拓印改造的檯燈)

在這樣一個恨不能超越光速的所謂效率年代,還有那樣的一群人,願意用最原始的工具——雙手,來創造生活,豐衣足食。他們遠離塵囂,彷彿遺世獨立,邁著緩慢的步伐,堅守著心靈的寧靜,享受著時光的撫慰,在如溪流般悄悄流淌的日子裡,以最優雅的姿態,品味生活的真諦。

夢想中手工生活的圖景:當中秋、國慶、春節這些本民族節日慶典到來時,更多人願意身著旗袍、唐裝、中山裝,做龍的傳人從愛自己的服裝開始;讓刺繡、插花這些源自古老中國的生活手藝,迴歸更多中國家庭,美化我們的生活;讓手縫的布包代替塑料袋佔領菜市場和大街小巷,迴歸手工生活的田園美,一起去建設夢想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手工文化夢:文明的偉大復興

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歷了一個經濟騰飛的階段。GDP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成績,似乎宣告著我們已經實現了經濟大國的轉變。但與之不相適應的是我國的文化貿易仍處於明顯逆差的局面。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之殤。

以手工圖書版權貿易為例,目前中國內地手工圖書版權鮮有輸出,市場的領先地位被歐美、日韓、中國臺灣的手工書所佔據。繁榮的圖書業是以發達的手工製造業和手工文化為支撐的。從機械迴歸手工,是發達國家遭遇工業化的諸多後遺症之後痛定思痛的結果,是發展進程中一個民心所向的逆轉。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手工業的沒落是工業化進程的必然結果。作為一種生產方式,手工與機械化相比,是低效的,落後的。但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手工是最天然的,最健康的,是人與自然最和諧的相處方式。當我們厭倦了機器的轟鳴、車輛的飛奔,以及汙染的空氣、骯髒的河水,手工會為我們提供一個返璞歸真的棲息之所。

(原創首發)用手工雕刻時光——我的手工夢

(雞蛋殼裡種多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發達國家的前車之鑑足以證明,手工不會被歷史拋棄,更不能被我們這樣一個以絲綢、瓷器文明世界的國度拋棄。手工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同時,手工產業也是一種新型的創意文化產業。這樣一種承舊啟新的特殊文化形態,必須要在保護中求發展,在繼承中求創新。既要兢兢業業地守護傳統,還要銳意進取地開闢新境。

我想,作為一個手工愛好者,傳承文明之火最好的方式就是做手工,愛手工。因為文化不止是一個"文明古國"的稱號,它不止存在於故宮博物院數不盡的文物裡,不止存在於國家博物館浩如煙海的典籍裡,它其實就在手工作品的一針一線裡,也在手工製作者的一舉一動裡。

關於手工文化,我有這樣的願景:我們的八大菜系和民間數不清的經典小吃,能夠像"老乾媽"一樣成為新的中國名片,讓老外們齊聲點贊中國人的巧手匠心;我們的傳統手工藝——刺繡、編織、木工等等,永遠生生不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去傳承、發揚;我們的剪紙、泥塑、麵塑能代表中國,如同曾經的茶和絲綢一樣,在世界舞臺閃耀光芒。

這就是我的手工夢,如果給它塗上一層色彩,那一定是綠色,因為那是花草樹木構成的原生態的自然色,不會有黃色的沙塵和灰色的霧霾;如果賦予它一種味道,那一定是清香,因為這裡只有用最天然的食材做出來的親情菜,添加的不是人工色素,而是最溫柔的愛意;如果給它譜上一首樂曲,那一定是田園牧歌,那是一種緩慢而悠長的節奏,如同母親唱出的催眠曲。

讓我們一道,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去踐行手工夢,助力中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