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民间故事——金瓜石

基隆河河流冲积层中含有沙金、本世纪初,就有不少人来此以淘金为生。如今,台湾著名的 金瓜石金矿区的金产量年年增加,是台湾省财政的一大收入。金瓜石是如何发现的,台湾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淘金传奇。

清朝末年,在基隆八堵的地方,有对名叫郭大发的夫妇,世代务农为业,家有几分坡田,夫妇俩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省吃俭用,生活还过得去。两老有个独生子,名叫郭阿财,从小拜师学习 制作竹器,学成回家,耕田之余,便编制一些竹器送到基隆城里出售,赚些钱贴补家用,不久成 了小康之家。两老抱孙心切,央请媒婆介绍六堵地方李氏女儿仙姑为妻,小俩口婚后互相体贴, 仙姑勤俭持家,对公婆也很孝顺,两老非常高兴。

但好景不常。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作战失利,昏庸的满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 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日军在基隆之东的澳底登陆后,受到台湾义军奋勇抵抗,八堵是基隆至台北的必经要道,首当其冲,受到战火摧残,又加上当时瘟疫流行,郭氏老夫妇都先后被传染, 求医无效,钱也用完,两位老人相继去世,阿财背了一身债。

在日本殖民主义者高压统治下,台湾百姓民不聊生,仙姑和丈夫商议,把田地和房屋全部卖 掉还清债务,小两口不得不背井离乡,搬到瑞芳山脚下去住。他们在山地盖了一间茅草房,空 地种上蔬菜,两人还上山砍竹子,做竹篮、斗笠、簸箕、桌椅等竹器,挑到基隆市去出卖,换些 米油盐回家,勉强维持一日三餐。

他们住的屋子后面有座山洞,洞里一片漆黑,也不知有多深,洞口四周长满杂草,树边还有 一口小池塘,池水清的像镜子一般,仙姑每天到池塘边洗衣服。有一天,仙姑到基隆刚把竹器 卖完,在菜市场看见有卖小鸭的,她想那池塘正好养鸭,何不买几只回家养起来,以后吃蛋不用 愁。于是便向鸭贩买了十几只小鸭带回家,放在池塘里,让它们游来游去任意觅食,不到几个月,鸭子一只只都长得又肥又大,生的蛋也比普通的大,每天在草丛里可捡到十 几个蛋,家里吃不完,就拿到基隆市去卖。

每天早上,仙姑总是先打扫鸭寮。一天,她发现地上鸭屎中有几粒黄豆般大小的黄色硬 块,好奇地顺手捡了几块,用水洗干净,黄澄澄的,就像金子一样。她赶快拿给阿财看,阿 财接在手里仔细看了看后说:“看起来是像金子,但鸭屎里哪会有金子呢?难道鸭子会拉金屎?”仙姑想了个办法,第二天挑竹器去基隆时,顺便带几块拿到银楼鉴定一下。

次日,仙姑起了个早,把竹器挑到基隆市,很快便卖完了。她随即走进一家银楼,把那黄 块给老板看,老板接过看后,就放在秤上秤了一下,问仙姑是否要卖。仙姑喜出望外,很高兴地 点点头,老板给了她十几块银元。

仙姑拿著银元飞快回家,还没进门,就大声喊著:“阿财!阿财!那黄块确是金子呀!”阿财从未见到仙姑这样高兴,听仙姑把卖金子的过程从头讲到尾,茅屋里笑声不停,两人都高兴 得跳了起来。他们又赶紧到鸭寮内,仙姑专捡黄色硬块,阿财用水冲洗,一直忙到天黑,装了 一 大碗。拿到基隆市银楼,又卖了几百块银元。

鸭寮的金子捡完了,阿财左思右想,突然领悟到这些金子一定是鸭子吃了含有金子的食物排 泄出来的,那些鸭子平常都到山洞里寻觅食物,可能那山洞里还有金子,于是就到山洞里挖泥沙, 再到池塘淘金子,金子越淘越多,三年中共卖了几十万块银元,成了巨富,在基隆市买了 一栋漂 亮的房子,从此过著舒服的日子。

民间故事——金瓜石

阿财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带着工具涌到这座无名山洞来淘金,一时人潮汹涌,许 多淘金客也发了不少财,后来大家便称这座山洞叫金瓜石。日本殖民主义者得知金瓜石出产黄金, 便派专家去勘査,确定是含金量极高的金矿山,于是下令禁止台湾人民前往淘金,还派军警严加看守,由日本政府开采,所得黄金全部运到日本,直至抗战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