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北伐为何失败?三国中被人忽略的顶级谋士是谁?

轉身呐喊妳


姜维与赵括的纸上谈兵,还是有差别的,诸葛亮说姜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可见这个人才能匪浅。

这里,要提一下陈寿《三国志》对姜维的评价,"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可以看出,诸葛亮和陈寿,意见相左。不过,这是很正常的。陈寿作为编撰三国历史的学者,他对姜维的了解,基于大量的史料,乃至于历史发展所造成的结果,对姜维这个人进行分析——这对一个人是否具备才能是不公平的。

把一个人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之下,他是否有才能,与他是否能够做出大成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找来源于他们日常的接触,乃至于两人在政治、军事方面的交流。因此,我认为,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更有说服力,"粗有文武"这个评价于姜维而言是有失偏颇的。

很多人都说姜维好功名,傅玄有言"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也有人说,姜维复汉之心可鉴天日,如陈普"无德那堪力不任,重关如掌寇戎深。幽冥不系枭钟会,犹有区区一片心"。其实大家都是带有自己的情感倾向来看姜维的,以下,咱们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接近这个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将领。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姜维被诸葛亮辟为仓曹掾、节义将军,统帅近六千虎步军。不久,升任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姜维开始在蜀汉崭露头角。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留下遗命让姜维、魏延断后。《三国志·姜维传》: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由此,可见诸葛亮对姜维的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

《三国志·姜维传》:"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费祎被刺杀身亡后,姜维又带着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当时魏国雍州刺史陈泰率军前来,却不曾接战,姜维便因粮草耗尽打道回府。可见姜维,其人自视甚高,对一支大军的掌控力度,还差了些水准。

其实到了蜀汉后期,刘禅开始主政。此时蜀汉的政局已经是岌岌可危,诸葛亮的一次次北伐,便是典型的困兽犹斗。很多人也说诸葛亮的北伐,是穷兵黩武。但在实际上,诸葛亮的北伐,有效地遏制了蜀汉形势的恶化。诸葛亮在北伐时,积极的联系东吴,形成两国抗曹的政治、军事局面。

而且,诸葛亮并没有大规模的贸然进行惩罚,而是在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谋求蜀汉恢复和喘息的转机。看上去,诸葛亮所精心准备的北伐,在曹魏面前固然是胜少败多,但曹魏从来不敢轻举妄动,甚至冒出个司马懿,不断的施展"拖"字诀。

而姜维呢?看上去不过是诸葛亮之后的“邯郸学步”而已。姜维执政的北伐,几乎是倾尽蜀汉国力,所进行的战争,留有的余地非常少。姜维在他所组织的北伐战争中,几乎是在逆天而行。他一边损害着国家的利益,一边也不对唯一的盟友东吴进行拉拢,孤军奋战。如此一来,自然打不过司马懿。

诸葛亮的“北伐战争”,十分注重民意。当时,曹魏逼迫汉献帝退位,也让他抓到了把柄。于是,他打着"讨贼兴汉"的旗号,获得了部分士大夫的支持。

姜维的时代,就比较惨了。这时刘备所打造的蜀汉文臣武将集团,几乎陨落殆尽。而战争进行到了这个时候,其实人心已经是向往安定,很多人是不愿意继续打仗的。蜀汉没有民意支持,他也没有注意对民意进行引导,难免失败。

蔡东藩说:"姜维才不逮诸葛,而欲与魏争胜,连岁出师,致民劳苦,不可谓非失计。然如后主之昏愚,亲小人,远贤臣,就使维不伐魏,蜀亦宁能久存乎?"算是对姜维较为中肯的评价了。


煮酒君


都说姜维穷兵黩武,“九伐中原”屡战屡败,是蜀汉灭亡的元凶。可是,历史上,“九伐中原”的姜维真的屡战屡败么?

  第一战——偏师入羌,郭淮破走(一伐小胜)

蒋宛认为诸葛亮北伐之所以“连年动众,未能成功”是因为秦川之地崎岖难行,粮草供应是最大的难题。而羌胡地区都想归附大汉,于是和姜维商量更改主攻方向为陇西响应羌胡,姜维多次率领偏师深入羌胡地区与郭淮交战,多次打败郭淮,成功打通蜀汉与羌胡地区的联系。

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三国志》

第二战——接应羌胡,大战洮西(二伐小胜)

由于魏国对羌胡地区的严酷统治,胡王白虎文、治无戴起兵反叛魏国,联络姜维请求响应。姜维一看机不可失,急忙上书朝廷请求派遣汉军北伐响应羌胡。可惜这时候支持姜维北伐的蒋宛已经去世,继任的是反对北伐的费祎。在姜维的坚持下,费祎终于同意姜维出兵接应胡王,可是只拔给姜维不到一万人。姜维虽然兵力不足,依然硬着头皮,带着这一万人辗转千里,接应胡王。可是胡王不是郭淮对手,被打的仓皇败退,幸好姜维及时赶来,打败郭淮,救下胡王。但是由于兵力不足。不敢恋战,救下胡王以后就急忙撤退。而郭淮得以扫荡羌胡。此战姜维虽然打败郭淮迎回胡王,但由于胡王贸然出击加之姜维兵力不足,未能扩大战果。

十年,卫将军姜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克之。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维徙之繁县。——《华阳国志》

第三战——麹山筑城,被迫撤退(三伐小败)

姜维率军出西平,依麹山筑二城,安排李歆守麹山西城,句安守麹山东城。后来战事失利,姜维为了避免大部队受损,只能撤退。而李歆突围,句安降魏。但是这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姜维兵力不足,当郭淮包围二城,害怕被郭淮“围点打援”才撤退的。

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三国志》

第四战——围攻南安,粮尽而退(四伐平局)

费祎被姜维带来的降将郭循刺杀身亡,姜维得以真正掌握军权。第一次率领数万大军北伐,出石营,围攻南安。然而因为第一次带那么多兵力作战,缺乏经验准备不足,陈泰的援军才到洛门,还没有和姜维碰面,姜维就已经粮尽而退。

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三国志》

第五战——破军杀将,夺取三县(五伐小胜)

魏国狄道长李简秘密联络姜维献城降汉,姜维乘机再度北伐,进魏襄武,战败魏将徐质,又乘胜追击,夺取河关、狄道、临洮三县并迁移民众到蜀汉。关于姜维为何没有扩大战果,而且放弃城池只迁移民众,史书未见记载,不做分析。

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三国志》

第六战——洮西大捷,姜维扬威(六伐大胜)

姜维与夏侯霸联手出击狄道,打出了蜀汉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洮西大捷。此战歼灭魏国精锐数万,王经贸然出兵,被姜维大败,只剩下不到一万人退守狄道。此时邓艾都无计可施,主张放弃陇西避其锋芒。是陈泰坚持支援狄道,姜维退守钟提。

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三国志》

第七战——胡济失约,兵败断谷(七伐大败)

姜维与胡济约定在上邽汇合,结果胡济却失约,没有按时赶到。姜维因此在段谷被邓艾大败。

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三国志》

第八战——长城之战,望艾不应(八伐平局)

魏国诸葛诞在淮南反叛,姜维乘魏国西线兵力空虚,出兵北伐。邓艾司马望固守长城拒不应战。待到诸葛诞叛变被平定,魏国增兵西线,姜维只好撤退。

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三国志》

第九战——侯和之战,还住沓中(九伐小败)

这次真的是“既生维,何生艾?”姜维出击侯和,被邓艾打败,只好退守沓中。

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三国志》

统计姜维九伐中原战绩,三次小胜,一次大胜,两次小败,一次大败,两次平局,整体胜率还是很高的。只不过是蜀汉国力实在太弱,姜维九伐中原未能动摇魏国国本。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亭殿阁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三国中被忽略的谋士有,袁绍的田丰,田丰足智多谋可惜为人刚正不阿,处处顶撞老被最终下场不好,吕布第一谋士陈宫连曹操都想纳入营中,奇谋妙计数不胜数,还有就是刘备的法正,法正军事能力堪比庞统,可死的早后事没有留下较大名声,但是在蜀国功绩可是很大的,有法正在火烧700里连营根本不会发生



三国中后期姜维属于顶级武将,有文有武,德才兼备


被丞相大人收为徒弟,诸葛亮当时地位也是数一数二的,计谋也是排行领先的,诸葛亮多次出岐山都未能成功可见魏国的实力非同凡响,其实蜀国后期也没什么人才了

有一个大将军魏延还被不开眼的诸葛亮毒计害死了,后期姜维的武将基本没名气,没资历,没能力,加之国力根本没有魏国强大,多次讨打国力上气不接下气,加之不联合吴国讨打魏国,在国际形势上就输了


后期姜维在有本事,国家内部黄总管弄权,啊斗昏庸君主,指挥有很大问题,一个姜维加一堆不成气候的将士能撼动大魏国吗?肯定失败了,就可惜了刘备五虎上将建立的国家覆灭了,可惜可悲可恨,姜维最后死的感动天地,是一个真英雄,真正的大将军


绍帅说事


所以每次姜维北伐,兵力不过万人左右,就兵力上来说,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姜维北伐,与其说是主动出击,不如说是一种积极的防御策略,因为他心里明白,就他手里这点兵力,是没有希望击败曹军,收复中原的,所以他更多采取的是一种灵活骚扰的战术,有便宜我就占,打不过就撤。

三国最被人忽视的谋士其实是鲁肃,论名气他不如周瑜,论人气,他不如诸葛亮。论料敌机先,克敌制胜,他不如郭嘉,贾诩。并且因为他后来做了东吴大都督,所以很多人下意识的把他当做将领而不是谋士。

其实鲁肃擅长的不是决胜两军阵前的临敌献策,而是长远的战略规划以及超越常人的远见卓识。在开始的时候,鲁肃其实当的是文官,主要做孙权的参谋,为孙权出谋划策,他初出茅庐的时候,就跟孙权来了一场东吴版本的隆中对,为孙权指明了取天下的策略。后来孙权称帝,得意洋洋的说,诸位可能还不知道吧,鲁肃当年就预料到我有今日啊。


观史以明智


姜维北伐失败是必然的。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姜伯约可谓天地人都不顺。

甲、天时不顺。诸葛亮隆中对策分析的好,蜀汉如果想伐魏成功,必须占据一个关键的天时“等待曹魏有变而且益州和荆州两路同时北伐”。第一,曹魏有变指的是不利于曹魏的动乱。后来曹魏是发生了重大变动,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发动政变,逐步夺取了曹魏的政权,但是司马氏都是军事、政治厉害的主,他们控制下的曹魏经济发展也不错。所以并没有发生不利于曹魏的动乱。第二,由于刘备集团没有巩固好联吴抗曹的基础,导致荆州过早丢失、关张被杀,也由于玄德的左倾冒险使夷陵之战惨败给陆逊,造成蜀汉元气大伤,两条路被自己的过失砍了一条路还死了自己的人,成为制约诸葛亮乃至姜维北伐的重要实力短板。

乙、地利不顺。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应了姜维所在的蜀汉地理环境比较曹魏地理更为险要,这种险要一般情况下有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邓艾属于二般情况)。姜维北伐,客观上这种不利放大,每次北伐粮食和军需运输困难成了影响战斗持续进展的大问题,只要司马氏采取持久消耗战,蜀汉进攻就变成强弩之末。

丙、人和不顺。作为姜维的领导刘阿斗,主要意图就是:姜维你骚扰一下曹魏保住本国边境就可以了,再大打会动摇统治根基的。老板不给力支持,所以姜维北伐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再者,蜀汉本土派在诸葛亮逝世后变得那是相当强势,维持现状是他们的首选,同事的利益和北伐冲突,不会给力帮助姜维的。最后,蜀汉老百姓已经全力支援了诸葛亮北伐,这次他们需要的是休养生息,不想跟着姜维折腾,使姜维北伐失去了群众基础。

至于三国被忽略的顶级谋士,我感觉是司马懿。人们通常都知道司马懿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实他也是个好参谋。比如:曹操征讨张鲁占领汉中后,司马懿对曹公献计乘刘备在四川立足未稳和兴兵争夺江陵时奇袭四川;建议曹操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关羽水淹七军,曹操准备迁都黄河以北,司马懿建议曹公不要撤,利用不稳固的孙刘联盟借孙权刀袭杀关云长;作为曹丕的参谋贡献了许多良策。


李俊河北


个人感觉有以下几个观点,首先诸葛亮的几次大规模的北伐都以失利而终结,蜀国并不是像现在说的巴蜀那样天府之国,其实三国之中以蜀国的国力最弱,连年的征战的国力基本也被消耗了不少,到了姜维想发动大规模的北伐国力已经有些吃不消了,毕竟古代的生产力低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常年支持战争,汉武帝时期因为频繁发动战争都造成国家赤字严重,更何况只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其次当时以诸葛亮为首的是主战派,但是以刘禅为首的就是主和派,诸葛亮死后姜维并没有他老师那么大的影响力,所以在国力支持上力度下降不少。其三蜀国后期人才严重缺失,造成文无能臣、武无猛将,单单靠一个姜维不能总揽全局。

如果说三国时期被忽略的文臣谋士,个人觉得应该是沮授,曾是袁绍手下的第一谋臣,袁绍收复河北时因其谋略被称为第一谋臣,后期评论此人说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和谋略水平,只因为遇到袁绍这样的昏庸之人,怀才不遇最终被后人所忽视。一代雄主曹操对此感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由此可见沮授的谋略之高,竟令曹操动容。

不知小女子个人观点是否同意?如不满还请多多指点。


晴空喜欢笑呵呵



敢敢呾


应答: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北伐为何失败?三国隐藏的顶级谋士又是谁?

这一问还真难为人了,荆州失利后,刘备起兵报仇失利,刘备病死,五虎将去四位,身为姜维的师傅诸葛亮尽了全力化费十几年时间倾国家之力屡战屡败,等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实力是越来越弱,而姜维又在近十年才掌握兵权,姜维虽说是三国后期的出类拔萃的人物,但独木不成林,国力在这儿摆着呢,诸葛亮被公认的三国里全能性的人物,都没出得祁山,还指望姜维北伐获胜,这岂不是痴人说梦话呢?要依当时的形势,应该关门养息,发展生产,再不应该打什仗了,连诸葛亮穷毕生精力都没打胜,姜维能胜吗?所以这是不科学的。

三国隐藏的顶级谋士,谁敢下定论,连最出名的,曹操,荀彧,郭嘉,孔明,司马懿,周瑜,陆逊,谁敢说他们谁排第一,第二,第三,连专家们也争论不休!




9紫气東来


姜维本是魏国名将,是诸葛亮利用反间计而投靠蜀国,并得到重用,怼蜀汉也算是忠心耿耿。姜维的数次北伐,已掏空蜀国国力,后策反钟会,以图为蜀国带来一线生机,岂料钟会被属下谋杀,姜维无法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眼见大势已去,无奈拔剑自刎。

李儒堪称东汉第一谋士,为董卓出了许多的点子,如废帝而立陈留王,收买吕布攻打曹孟德,故李儒为第一谋士。。



历史事件解读


简单答一下,

第一个关于姜维北伐,首先几个问题:

姜维的能力强国诸葛亮吗?我觉得不如,诸葛亮都没成功他失败情理之中。

姜维北伐靠什么?此时诸葛已多次北伐无果,国力羸弱不堪,收下能人更是少的可怜,蜀国内部包括刘禅更不能向支持诸葛一样支持他,所以成功根本没可能。

第二个关于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分两种:

一种曾有事迹显示出其卓越才能的,但仅如昙花一现后续就没有了;第二种没有什么太过显眼的事迹,但仔细分析下来能够推测其具有牛逼属性的。

我觉得贾诩应该首推吧,尤其看了易中天品三国之后,我看到大量分析贾诩的文,越发感觉其牛逼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