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技多不压身,但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百门通不如一门精?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怎样做?

侯先声


找到自己最想钻研的行业很重要。不然你会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个职场老人。我是深刻体会到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的苦处。

快时代,大家都浮躁。为了生存想着一下子暴富。但是这样的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现在你需要自我认识,梳理一下自己擅长的领域。对自己能胜任的行业仔细分析。然后做出选择。并且坚持自己的选择。学习依然不能落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淘汰。也别想着轻松。人,活着就没有轻松的可能。加油吧年轻人


xia6220


现在人还是比较毛燥,定不下心来,干这工作想着那工作好,三天两头换工作。比如我邻居小李,最早是学厨师他嫌累干了两年不干了,又去卖保险干俩月不干了,又去干送货员没干半年又不干了,现在又去学修车了,不知道能学多长时间,他就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学啥从来没学成功过。从来没有干一行爱一行。





人生就是油盐酱醋茶


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在通才和专才中取得平衡,二者兼而有之。

对于技多不压身,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接触到的所有技能都达到精通的地步,所以来说我们不能接触到一门技术就要想着把这门技术学精!

对于百门通不如一门精,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变革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每天产生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如果我们墨守陈规,抱着一项技术就想终老,几乎来说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不能跟着时代进行进步,那么就一定会被社会淘汰!

所以来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通才和专才中兼而有之,跟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新技术,积累自己的底蕴,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抓住我们的专精,当然了,这个专精也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


职场幸运儿


分层次。

1,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做好自己专长,做精做细就好,如研究原子弹你只是研究原子弹;研究稻谷的你就只是研究稻谷;医学类也是如此,其他以此类推。各个领域都要有拔尖人才,他们都是一门精通。

2,中间层,精通自己专业外,要熟悉点其他不同类别的东西,做通才,这是中间力量。

3,底层,打工族。做专才。艺多不养家 。问这,你一只半解;问那,你也是一知半解,谁敢用个“”半吊子”。

各行各业都有年轻人。做好职业规划,制定目标:做一行爱行;钻一行精一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


骁咏


百门通不如一门精,这句话放在当今社会下形容,有点过于片面了。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以前的时代就是上个大学,拿着文凭找到一家好公司上班,成家立业,在如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里,随着社会的发展,90后,00后们的思想已经不只局限于当下那么多。

互联网放大了每个人身上的细节,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展现自己,对于欲望,众多年轻人都拥有着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在这个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社会当中,雨露均沾才是年轻人所需要的,不怕失败,敢于尝试,社会也会更加需求复合型人才,精通剪辑视频的90后厨师,厨艺精湛的00后摄影师,各式各样的复合型人才,都在抛头露面。

当下年轻人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精通为佳,不感兴趣却对自我价值提升存在一定帮助的,略知皮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有时间,有精力,就应该多方面发展。


胖小詹


你好,你这问题非常具有讨论性,我们应该做多面手?还是一招鲜吃遍天?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职场人在考虑这件事。

“技多不压身”这个词是很容易让人误解的。

  1. 危机意识还是要有的。 这个社会飞速的发展,总是要有前瞻意识。1983年BP机传入中国,并风靡一时,BP机修理员也没想到突然有一天自己会失业啊。紧随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这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2. 技术分类 三百六十行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如果你所擅长的专业技术属于高精尖,行业门槛极高,并且属于国家社会重点发展研究项目,那确实需要你花费全部的精力去钻研。
  3. “技多不压身”的下一句话是“功到自然成”。所以不要曲解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贪多,真实含义是:掌握高超的技艺,就像捧饭碗在手,多了也不会感觉有压力。技多不压身的前提是把每一门技艺都学精。 而不是像某些人认为的各种技术都学,只贪多不求精,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真正遇到实事时反而拿不起来。
  4. 把自己的技能学到最好,现在是一个多元化,互相协作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定位分工,比如一个铁匠,以前从宣传-生产-销售-售后整体流程均需要自己亲历亲为;而现在来说,只需要把自己应该做的一个环节做好做精就行了。明确自己的分工并做精做细就可以了,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时间和精力,那就学习研究其他的技艺了。
  5. 切忌贪多 技多不压身很容易被人误解,什么事都知道,但是什么事都是一知半解,这种情况是非常错误的事情,当下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每一件事都做好,每一个技艺都学号。


无论是通才还是专才,就是想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我们能做就是不断的充实自己,打造自己,为这个社会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职说永远


【无悔观点】我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平时专职负责一般材料的撰写,但我也要帮助其他同事做好日常的会务保障、收发文、下发通知等工作。另外,我还喜欢动画制作和软件编程,平时有时间也会看一些相关的知识。难道我的工作就做不好吗?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人不是机器,在专职工作之余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疲劳的时候,需要调节休息,所以,培养自己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总体上对于技能的态度,我的看法是:精通所必须掌握的,拓展自己喜欢的,了解工作涉及的。

精通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这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我们想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体现自身价值,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精通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必备的。

如何实现精通呢?我想离不开“学习——实践——深化——提高”这么一个过程。

  • 学习,就是向书本学,向身边的同事学,向老师傅去学。掌握自己所不熟悉的技能,熟悉别人已有的经验,逐步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 实践,就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将所学习的内容运用起来。在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的盲点,通过使用来完善技能。
  • 深化,就是将所掌握的知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提升,使自己的能力与自己真正地融为一体,不再单单是别人的传授。
  • 提高,就是通过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升级改造,领悟新的更强的技能,从而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拓展自己喜欢的技能,这是调节身心的需要,有助于保持工作状态的延续。

无论自己工作多么艰辛,我们也都有需要休息的时候,也有人际关系需要维护,这些都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所以拓展自己喜欢的技能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拓展的过程需要注意两点。

  1. 时间分配要合理。在学习新能力的同时,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不能占用过多的专业学习时间。这一点很好理解,却不容易把握,因为人更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事。刷抖音、打游戏就是典型的例子。
  2. 助推工作是前提。拓展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调节工作的压力,舒缓心情,确保工作能够有更高的效率。所以一定要分清主次,决不能鸠占鹊巢,最终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了解工作涉及的领域,这是提高自己全面能力的方法,有助于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现在的各行各业交织越来越频繁,相互融合也越来越多,虽然精通专业是核心能力,但也十分有必要了解工作涉及的其他领域内容。否则极容易出现能力与未来发展形势不相符合,个人被淘汰的情况。

在寻找涉及的领域时,可以考虑三个方向:

  1. 与专职工作最紧密的领域。我是专职写材料,最紧密的就是会议处理和通知下达,所以对这些方面的工作就了解的更多一些。事实上它们也更方便掌握。可见,只要我们平时只要稍有留意,那么这方面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得到加强。
  2. 业务发展未来可能的领域。这个领域需要自己认真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够掌握,但可以参考行业内的“大咖”的分析判断来做出自己的论断。
  3. 融合互通所形成的领域。
    未来的行业发展必然向着融通、共享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在研究时可以适当的找寻类似的内容,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总之,掌握什么样的技能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来做出理性的判断。


无悔在青春


“家有黄金万两,不如一技在身”。要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能够专注深入的去钻研、反复提高自己,争取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现在是多元化,其他学科融合,再做好本质工作的时候也要去学习其他学科,主次要兼顾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433c136eeed492d9af3a6dfbd612b71\

健康有道蔡野平


能成事的多是一门精,碌碌无为的多是白门通。百门通不务实,有的仗着多懂点就坑蒙拐骗,靠嘴行走江湖,摆龙门阵,跟你从外太空聊到子宫,从侏罗纪世界聊到世界末日。


半米的D调


首先很高兴我能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是身在60.70年代的话,那时的人生活水平很低,很多人都没有上过学更别提把哪一门技术学精了。因此她们对一些技术都是略懂一二。
但是现在社会就不同啦,人们生活水平高啦,人人都上过学,大部分人都读了大学,当然竟竞争也大了。有的上了大学还开了专业课他们不但要学理伦,还要实践。把自己所学的东西用到实际的操作中。既然是实际操作,这就要求他们把专业学精学透,才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专业技术,而不是什么都一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864b2dbc1964f3a8b588116d924a26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