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全城戰“疫”·淄博有愛 系列評論之三十)口罩生產,左右為難?疫情之下,思維要變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首席評論員 高金國

口罩為什麼又貴又不好買?流水線上生產汽車,幾分鐘就能下來一臺,增加口罩生產,豈不是小菜一碟?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

仔細瞭解之後,我發現,自己還是想簡單了。看似不復雜的口罩生產,是個“系統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

口罩需求大,導致其最重要原材料——熔噴布價格暴漲,以前一兩萬一噸,現在高達45萬元/噸,而且價格每小時都在變。正規渠道雖有管理部門監管,但暴漲的價格,卻讓黑市交易興起;而原材料黑市多屬“點對點”交易,很難監控。

熔噴布價格暴漲,觸發了其原材料——聚丙烯專用樹脂的需求。問題是,口罩好生產,聚丙烯這類化工原料要想調整、增加生產線,卻十分複雜,週期很長,不是想擴產能就擴產能的。(據證券時報報道)

更令廠家擔心的問題是:疫情總會過去,一旦疫情結束,口罩需求會大大減少,很多生產線就荒廢了。把突然增加的口罩需求看作“商機”,風險很大,弄不好會吃虧;口罩生產,還是公益色彩更濃一點。

什麼叫左右為難?這就是。什麼叫走平衡木?看看口罩生產線。

平衡木難走,有時候不得不走。它的確是一種很高的要求,卻可以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擴大生產和迴避風險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

疫情來臨之時,很多地方,習慣“一刀切”,喜歡“矯枉過正”。乍看上去,至少顯得重視,並引發民眾關注,提醒大家不要大意。但疫情之下的社會治理,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只能逞一時之快,長遠來看,不僅不能“矯枉”,反倒會產生新的副作用。

比如為了禁食野味,把老百姓飯桌上常見的食材也禁掉;再比如大刀闊斧處罰違規藥店,對如何保證口罩供應卻無計可施;等等。這樣的做法,看上去雷厲風行,卻與科學、精準的管理思路背道而馳。

和市場有關的問題,不能光靠“堵”,更要重視源頭治理,學會系統思維。企業復產復工之後,最大的問題有兩個,其一是疫情防控,其二是市場訂單。

有老闆說,復不了工,愁;現在復工了,更愁。沒復工時愁,愁的是訂單無法完成、不能及時交貨;復工後愁,愁的是舊訂單生產完了,卻接不到新訂單,生產了產品,只能存著,眼睜睜地看著白花花的銀子變成黑黢黢的庫存。

無論社會治理,還是企業生產,疫情之下,都成了走平衡木,難度比以往大了很多。社會是一個系統,市場也是一個系統,人們外出少,消費就少;消費少,需求減小,企業即便復工,也會面臨很大壓力。

一方面,只能繼續和病毒“熬”,等疫情過去,會有一個消費的“報復性增長”;另一方面,則要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企業的積極自救。前者,靠的是信心,是家底;後者,靠的是力度,是創新。

有人說,疫情是社會的一次急剎車。對很多企業而言,確實如此。為什麼有的企業經營了幾十年,一個多月經營停滯,就破產、倒閉了?

原因很簡單,槓桿率高、貸款多,重視擴張、重視發展,忽略了積累,忽略了提升。忽略積累,導致企業看上去風光,家底卻薄;忽略提升,研發投入不足,導致企業科技含量低,管理不精細,粗放生產。一旦遭遇疫情之類的突發災害,企業就成了“風中之燭”,無力應對。

這樣的“急剎車”,對經濟結構而言,未必是壞事。我們不能否定“槓桿”,但要更加重視積累、重視提升。這是一種系統思維,也是疫情帶給我們的深刻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