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茅龍書——明代書家陳獻章

晚年信手作大字,茅筆縱橫有奇致。何必規規王右軍,淋漓時覆成高寄。
這是清人彭孫遹《陳白沙草書歌》中對陳獻章茅龍書的奇趣突破了以精緻,準確,縝密為主要特徵的晉人法書對書家的牢籠的表述。

晚明以後,書家們在筆,墨,紙等書寫工具上常常別出心裁,他們的努力從一個側面對傳統帖學發出強有力的挑戰。而清代碑學興起之後,羊毫與生宣廣泛使用,厚重,枯澀,含混等形式特徵構成了全新的書法傳統。當然,任何一種創造在當時都可能遭到種種非議,對於陳白沙的草書,人們常常與張弼相提並論,認為不過是柳公權醜怪惡札的末流。
茅龍書——明代書家陳獻章陳獻章的行草書並不強調一點一畫的精緻完美,斜斜整整,而有意外之致,他並非師心自用,時人說他能作古人數家字,他在詩中也說:“

魏晉名家是一關,前驅黃米未知還。”可見他對於古代名家是下過一番苦功的。
茅龍書——明代書家陳獻章書法史上提到陳獻章時,必然要提到他獨特的書寫工具,《廣東新語》有“茅筆”條載:“白沙喜用茅筆,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勁,以茅心束縛為筆,作字多樸野之致。”據傳說,白沙先生在圭峰山講學時,“山居苦無筆”。那年秋天的一個傍晚,他坐在圭峰山玉臺寺前邊的一塊大石頭上看書。忽見石頭上一片白茅長得蔥蘢可愛,便伸手想折一株,卻花了很大氣力才折斷。他細看那靠近茅根的斷口,露出一束柔軟而富有彈力的白毛,竟與寫字的毛筆十分相似。他心中大喜,立即摘了一把白茅回家,第二天拿出來曬乾,用木棰輕輕砸爛,又放在蜆灰水裡浸了幾個時辰,去囊後再曬乾,紮成了一束做成筆。他用茅筆蘸上墨水,吸墨飽滿;他寫了一個“筆”字,筆劃硬朗,飛白生動,還帶有剛陽之氣。白沙先生高興極了,就美其名曰“茅龍筆”。此後,白沙先生用茅龍筆獨創茅龍書法,聞名海內外。

茅龍書——明代書家陳獻章陳獻章有一則作書心得,摘錄如下,希望對學書者有益:​予書每於動上求靜,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此吾所以妙乎動也。得志弗驚,厄而不憂,此吾所以保乎靜也。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剛而能柔,形立而勢奔焉,意足而奇溢焉,以正吾心,以陶吾情,以調吾性,此吾所以遊於藝也。
茅龍書——明代書家陳獻章
茅龍書——明代書家陳獻章
​​​瞭解更多書法知識,敬請關注肆工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