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他独自承受的是亲人亡故、报国无门的遗憾,可他的词从未让人失望

门道提示:农历二月十二

宋代有这么个人,对旅游美食皆不辜负,书法作词绘画样样拿的出手,醉酒后喜欢谈人生和理想,时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已故的妻子、和壮志未酬的自己。曾经中二的少年,懂的享受生活的大叔,看破世俗和人生的长者。接下来跟随门道君一起去认识下这位变化莫测的人吧。

苏轼公元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他的父亲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豪苏洵,弟弟是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她也是唐苏八大家之一。由于良好的家庭背景苏轼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

他独自承受的是亲人亡故、报国无门的遗憾,可他的词从未让人失望

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在欧阳修的赏识下。苏轼成名了。正当他要大显身手的时候。厄运也接连不断涌向他。先是母亲病故,他和弟弟回家守孝。这一守便是四年零十个月。守孝期满,返京任职判官一职,论他的才华,早晚是要入朝的,四年后,当他终于如愿以偿的时候,相伴他十年的妻子王弗香消玉损。十年以来二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当苏轼读书时,她常伴左右红袖添香,终日不去,苏轼偶尔有遗忘她便从旁边提醒,可谓红颜知己。妻子去世的第二年,父爱苏洵也与世长辞,对于苏轼,苏洵不仅仅是他的父亲,更是他文学上的第一位导师。又是三年,守孝的三年,这三年里他没做过一手词,而是在家乡的山上种了数千棵雪松,这片青翠的松树它们的都是向下延伸的无数思念啊。

公元106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这时候王安石变法如火如荼。因苏轼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其中一句“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刚上任三个月的苏轼锒铛入狱,接受了很多非人的折磨后被贬。

他独自承受的是亲人亡故、报国无门的遗憾,可他的词从未让人失望

被贬期间他先后带领家人一起到黄州、常州。在黄州他不忍心看到弃婴死去。成立救儿会。此期间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还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到常州,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好不自在。

随后又被调京任职因既不能容忍新党,又无法见谅旧党。自求外调。随即被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建立了著名的“苏公堤”.苏轼在杭州过的很自在。不久又被召回,但不久又因为政治不和被下贬,先后到颍州、扬州、定州等五个地方。

他独自承受的是亲人亡故、报国无门的遗憾,可他的词从未让人失望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北归途中,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他这一生,爱憎分明。一再被贬,半生漂泊,却从未把怨与恨施加给这个世界。他走过的地方都遍地开花,他留给世人的都是美好的。而他独自承受的是亲人亡故、报国无门的遗憾,是无人理解的孤独。即使这样他的词却从未给人失落感。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态度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