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区别,真的很明显

有人说武力不能解决问题,但却可以解决孩子的不听话。小的时候父母有打过你吗?新街口组合有首歌

叫《不想上学》,里面就唱道"每次开完家长会,我爸就变泰森"。

二姐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让也是如此,每次孩子犯了错误,二姐都会化身成为拳击场上的勇士,对着孩子一顿拳打脚踢。几乎没有晚上都能听到孩子的哭声和二姐的怒骂声,我经常调侃二姐,丫说放在古代,她绝对能够成为武功高强的女侠。

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区别,真的很明显

在很多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也要挨打。每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都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对孩子一阵拳打脚踢,甚至用皮带鞭子抽打。

毕竟在父母看来,孩子不打不足以懂规矩,不打难以成才。尤其是男孩子,贪玩,调皮捣蛋是男孩的天性,犯了错误涩父母生气自然也免不了一顿毒打。

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区别,真的很明显

对80、90后的朋友来说,没有挨过打的童年是不完整的。那个时候年幼的我们,父母对我们大都实行"放养"政策。有时候忙于农活或是工作,我们也就成为脱缰的野马,在节假日肆意玩耍。由于年幼的我们没有成熟的人生观,做事都看自己的心情。难免会犯错误。

晚上回到家中,迎来的就是父母的一阵毒打。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现在的孩子比以前更难以管教。即便是每天三顿打骂,还是依旧屡教不改,变本加厉。

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区别,真的很明显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父母打骂孩子,都是希望孩子今后有出息,但是"棍棒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已经显现出很多的弊端。虽然在孩子小的时候,很难看出孩子经常被打的弊端,但是20年以后,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还有形成了很大的差别,甚至一生都难以改变。尤其是孩子的心理成长,更会因此发生重大改变。

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区别,真的很明显

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主要有这两个方面的差别。

一:心理承受能力不同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经历过父母更多的鞭打,才会更加坚强,面对困难时也会勇往直前。实则不然,年幼的孩子原本内心就有些敏感脆弱,如果家长一味地打孩子,不但会让孩子每天生活在随时被打的焦虑恐慌之中,心理产生极端偏激的反应。而且孩子犯了错之后,会因为害怕被打,从而对家长撒谎推卸责任。

从未挨过打的孩子,觉得父母把自己当成了朋友,自然有心事或是犯了错误,也就会主动承认错误,然后和父母一起照出弥补的方法。这样的孩子心理会健康地成长,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长大之后也会善待别人,宽容别人。

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区别,真的很明显

二:性格不同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对家长产生心理隔阂,也不敢和父母说出内心的想法,逐渐和父母疏远。这样的孩子,性格要么内向懦弱,要么刚毅好强。长大后也很少会犯相同的错误,因为他们小时候犯相同错误的惩罚已经根深蒂固,做事也就更加谨慎。

而没有挨过打的孩子,性格要么阳关开朗,要么随意自我。他们很容易会犯相同的错误,因为小的时候他们没有体验过犯错误之后的严后果,但是这样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也更加乐观,更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区别,真的很明显

关于喜欢打架的"勇士",北宋大文豪苏轼在其《留侯论》中写出了自己的看法,"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区别,真的很明显

在苏轼看来,真正的勇士豪杰,并不是受到侮辱立刻起身拔剑争斗,而是危险突然将近不惊慌,被别人无故羞辱也能够忍住自己的脾气,因为他们的志向远大,也就不会对他们认为的此等小事斤斤计较。当时这样的豪杰在现代少之又少。

家长想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就要减少对孩子无力,听过言传身教,谆谆教诲让孩子乖乖听话。孩子觉得可以和父母平等相处,自然也就会即将事情和父母坦白,然后共同进步。

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区别,真的很明显

孩子的品格影响着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着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孩子是否宽容和慷慨?是否学会理解和同情?是否懂得珍惜和感恩?都会在家庭、学校和周围环境中慢慢形成。好品格决定未来,高情商更胜高智商。

小编为大家推荐一套《小脚鸭培养好习惯》儿童绘本,专门为3~6岁孩子打造的好习惯绘本,其中包括孩子情商启蒙,逻辑思维锻炼,以及语言表达的锻炼都非常的有好处!

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区别,真的很明显

这套绘本一共有10本,分别是《我能承担责任》《我不随便发脾气》《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学会尊重别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经常挨打和没有挨打的孩子,20年后的区别,真的很明显

教育孩子也要讲究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至于家长该不该打孩子,只能说要适度。既不能太过放纵孩子,也不能太过严厉。孩子行为规范受到恰到合适的引导,长大才会更有出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