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小麥播種後一直沒下雨,請問有必要灌水嗎?

彝州老趙


受益於今年秋後連續幾場有效降雨,小麥在播種之後土壤墒情良好,麥地能夠給予小麥提供充足的水分,所以今年的小麥出苗率都非常不錯,今天去麥地裡面看了,完全沒有必要灌溉越冬水,對於小麥的生長來講,如果播種之前麥地墒情好,能保證小麥在播種之後都能達到一個完整的出苗,不出現缺苗、弱苗的長勢,完全沒有必要灌溉澆水。

小麥播種後一直沒下雨,請問有必要灌水嗎?

需要明確指出一點,小麥播種之後沒有下雨,和灌溉澆水沒有一點關係,如果麥地不旱,即便是有個十天二十天的不下雨,只要對於小麥的生長沒有產生必要的影響,那麼你澆水的目的又是什麼那?農民種地不要被所謂的搜索得來的知識,以及一些技術種地澆水所幹擾,說道種地,該什麼時候澆水,對於農民來說比所謂的大多數專家都瞭如指掌,畢竟紙上談兵和身體力行所得到的種地經驗有天壤之別,一句話別聽外行人的指手畫腳,對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好因地制宜是最好的科學種地方法。

小麥澆水因素之一,播種之前灌溉勢在必行

如果當地有便利的灌溉澆水設備,那麼對於種植小麥來說,如果土地乾旱,那麼最適宜小麥生長的澆水方式就是,先澆水後播種。因為小麥種植的時間間隔有長達15天之久,這個時間只要當地能夠灌溉澆水,那麼完全可以有很充分的時間,有一個等待澆水的過程,播種之前澆水,對於播種機的播種深度,播種效率,和小麥的生長萌芽出苗帶來的便利性,都遠遠大於播種之後在進行澆水作業,所以說有條件澆水的,一定要等澆水過後在播種,而且這個等待的時間還完全可以期望著老天能夠下點雨,一旦能下一場有效的降雨,則就完全可以避免進行澆水了,畢竟澆一次水,所花費的時間和電費,對於種地不容易的農民來說都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

小麥澆水因素之二,越冬水的灌溉要因地制宜

隨著臨近入冬,最近關於是否應該灌溉越冬水的話題,再一次引起了農民的關注,從我自己的本身種地經驗來說,越冬水可澆可不澆。如果土壤墒情充足,小麥無論是出苗還是植株漲勢都非常完好,那麼根本就沒有必要一定在入冬前後,灌溉一次越冬水。

越冬水的灌溉只要針對的是,對於土壤墒情不好的麥地,灌溉一次越冬水能夠促進小麥的漲勢,以及抵禦寒冷安全過冬,可現在北方的白天氣溫,依然保持在20度以上,如果土地有不旱,這個時候澆水完全就是畫蛇添足,冬季氣候變暖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提前澆水,很可能引起小麥在入冬後依然旺長,如果一旦小麥漲勢起來,那麼對於植株太高的小麥,是很難度過嚴寒的三九天的,不免而然的會出現凍害的發生。

小麥澆水因素之三,合理灌溉,確保過冬

如果麥地乾旱造成了小麥出苗之後,有苗弱苗黃的現象發生,那麼適當的灌溉澆水是非常有必要的,越冬水的灌溉要適量而澆水,澆水時間的把握最好是選擇在,夜晚澆水過後能夠結冰,而白天過後能夠融化成水,澆水呈現出凍融交替的作用,而澆水的多少要掌控在拂過地面,在一到兩天過後就能完全被麥地吸收,不能長時間讓麥地出現積水的現象,這個時候的澆水尤其不要大水漫灌。

綜上所述題主提出的,小麥播種之後是否應該澆水,最實際有效的辦法就是,親自去田間地頭看看,對於一個農民來說土地乾旱與否一目瞭然,當然瞭如果你真看不出來,看看你的左鄰右舍的地鄰有沒有澆水,莊稼活不用學,別人怎麼你怎麼即可,沒有必要因為這個問題煩惱。

我是農村小小李,如果我的回答能夠讓你感覺些許滿意,那麼不妨給我一個關注和點贊,你的小手一揮是我分享農村生活知識的最大動力。


農村小小李


小麥播種後一直沒下雨,請問有必要灌水嗎?

小農民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今年的天氣問題確實比較嚴重,高溫乾旱比較突出,在我老家安徽地區,自從入秋以來,幾乎就沒怎麼下過雨,儘管作物秋收的比較順利,但可這一點也不利於冬季作物的耕作,特別是冬小麥的種植,好不容易搶墒播種下去,墒情不夠依然出不了苗,如今快要立冬了,田間要還是不能夠出齊苗的話,可能安全越冬的隱患就大了。


小麥對土壤水分的要求

冬小麥出苗的前期溫度高,田間蒸發量大,而且種子吸脹作用強,對土壤的水分要求較高,最適宜的土壤溼度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即土壤能維持表形不軟塌,且分散透氣性好。入冬之後,幼苗生理功能減弱,耗水較少,掌握好凍水時間即可(日平均氣溫在3-5℃,夜凍晝消時)。所以,在預測後期天氣沒有降水、且田間乾旱情況比較嚴重的條件下(田間持水量小於50%),可以適當進行灌水處理,以促進幼苗出土。


麥地灌水的要求

因為各地的情況不盡相同,以上的方法適宜於安徽等江淮地區,氣候條件影響小麥出苗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灌水措施,但對於播種前底墒充足、晚播麥苗、複合肥較多、旱地小麥等因素下,可以不進行灌溉措施,這樣不僅對小麥進行了抗旱鍛鍊,還實現了節水栽培,促使根系生長,減少旺苗。

綜上所述,如果小麥地的秋季保墒耕耙措施到位,土壤墒情足夠,可以不用進行灌溉;如果處於乾旱地區,土壤明顯缺水,應該及時灌溉溼潤表土層,保證冬前出苗。

對此,你們有什麼其它不同的看法或意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分享哦!


冒藍火的小農民


今年夏秋季節,江淮一帶出現了嚴重的乾旱天氣,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下雨了。對於種植東小麥的農民來講,這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土壤過於乾燥,不利於小麥出苗,進而會影響產量和質量。所以在小麥播種以後,如果沒有下雨的話,是有必要進行灌水的。

在我老家山區雖然不是小麥的主產區,平時大家種植的小麥也不多,但很多農戶還是願意種一點小麥的。像我們家就種了有將近一畝地的小麥。我們當地的傳統做法是在種植小麥之前給地裡澆一遍水。尤其是像今年天氣特別乾燥,幾個月都沒有下雨,土壤墒情非常不好。所以父親種植小麥,先用抽水機從井裡面抽了一天的水,將地裡澆透之後隔了兩天在進行種植小麥。

正常情況下,一般7~10天小麥就會出苗。一般不要在小麥種植之後就立即澆水,需要等幾天,看天氣情況,如果出現了下雨的天氣可以不澆水,等到越冬之前灌水越冬即可。因為過早澆水的話,很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小麥種子發黴腐爛,從而影響出苗率。


一般當小麥出苗達到90%以上的時候,如果天氣乾燥長時間不下雨的話,可以根據土壤的乾燥情況適當的澆水。這個時間基本上可以選擇在播種之後半個月進行。父親在家種完小麥之後,本來打算出來打零工。但天氣一直沒有下雨,就在家等了一段時間,等小麥出出來之後,又澆了一遍水,才放心地從家裡出來。

前兩天父親給我打電話,說在工地上碰到一個河南人。據說他也是剛剛將二十多畝麥地澆完水之後才出來找工作的。因為不澆水的話,實在是不放心。但是在澆水的過程中,一定要切記不能大水漫灌。而是要根據土壤的乾燥情況適當澆水。


大水漫灌容易造成田間積水嚴重,尤其是現在天氣逐漸減涼,大量的水分集聚在土壤中影響麥苗生長,等到了冬天越冬的時候還會造成凍害。正常情況下,小麥種植之後越冬之前灌水一次即可。但是如果天氣一直乾燥,沒有下雨的話,可以在播種之後澆一遍水,在11月下旬越冬之前再澆一點水。這樣的話是有利於小麥生長而且安全越冬的。

當然小麥要澆多少次水以及澆水的量,要根據當地小麥的種植情況以及天氣情況來決定,既不可盲目的多澆水,也不能一直因天氣乾旱而不澆水。整體而言,種植小麥需要講究一定的技術技巧。很多農戶在長期的種植生產過程中都會掌握一些訣竅。而這就是他們最大的資本,也是他們的長期經驗積累。

你們當地農村今年有沒有發生乾旱呢?多長時間沒有下雨了,如果種植小麥的話一直不下雨,會不會在越冬之前澆水呢?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當地種植小麥的情況。


止茶


小麥播種以後,一直沒有下雨,要根據自家麥地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澆水,不能一概而論的。

像今年我們膠東半島農村,從開春的時候下過的雨,扒拉扒拉指頭都數的過來。昨天的時候還曾和朋友談論起今年的天氣,因為昨天傍晌的時候,天兒開始有雨絲飄落,也僅僅是雨絲而已。朋友今年56歲,他說打從他記事起,就沒有遇到過這麼旱的年份。所以,我們膠東半島農村這邊從小麥播種後,麥苗根本就沒有被雨水滋潤過,像這種情況,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是要澆一遍水的。

秋後,我們這邊曾下過一場小雨,說是小雨,但也小的可憐,可農民們還是借就著這場小雨趕緊將小麥下地,否則一耽擱,怕更種不上了。這不,原本就缺水的土壤,小麥的麥苗能夠全部出齊就算不錯了,像這種情況,如果是不澆水的話,那這麥苗也不容易分櫱。當嚴寒到來的時候,就有可能抵禦不了,無法安全越冬,勢必會影響到來年小麥的產量。

當然,像那些不缺水的地區,小麥種植的時候,土壤的墒情就不錯,這樣的地塊就沒有必要現在灌水。因為按照正常來說,小麥從種植到越冬這段時間內,沒有必要澆水的,只需在上凍前澆一次封凍水就行了。如果是澆水過早,而天氣氣溫不是那麼低的話,麥苗就會在上凍前出現旺長現象,一旦嚴寒來臨,這些旺長的麥苗也是受不住嚴寒的。

所以說,正常情況下,小麥播種後是不需要澆水的。除非是天氣過於乾旱,影響到小麥的出苗以及麥苗的正常生長,這種情況下,適當給麥田澆水還是有必要的。


建行漸遠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剛澆灌好9畝多地還有將近8畝地沒有澆灌,現在這個時候還在地裡澆灌呢,現在澆灌不像以前都是在機井裡下抽水泵,然後還要排線接著再擺管子想必這些只要是農村長大的朋友都做過吧,不過現在澆灌已經不是這樣了,因為現在都是智能化澆灌了,也就是說只需要一張卡刷一下就可以通電澆灌非常的方便。

現在這個時候不止我家在進行澆灌很多鄰居也都在進行澆灌小麥,主要就是因為種植過小麥以後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下過雨水了,所以說現在地裡非常的乾旱,要知道現在正是小麥生長的初期,因此是非常需要水源進行灌溉才可以助其初期快速生長,另一部分現在這個時候澆灌主要是因為前期種植小麥的時候由於種植的比較深,所以小麥在初期發芽的時候比較慢,所以這個時候也是需要進行澆灌的。

綜合來說現在這個時候澆灌小麥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知道任何一種植物在初期的時候必須要精心照料好,尤其是缺水的時候更是要進行澆灌,並且在澆灌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給小麥進行施肥,一般用水肥就可以這樣可以促進植物的根系生長,讓小麥不會出現前期因為缺養分以及缺水而變的乾旱發黃。


想必在這這個時候很多隻要是種植小麥的地方都會進行澆灌,畢竟這個時候的溫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要知道現在溫度都在23度左右,所以這個時候澆灌不會影響小麥的生長,反而會讓小麥更加茁壯生長。


紀錄鄉土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我們這裡的冬小麥播種,已經結束好多天了。對於題主提出的,小麥播種後一直沒下雨,是否有必要灌水的問題。衛農結合我們這裡農民的做法,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人常說:麥在種,秋在管。就是說冬小麥要播種好才行。因此我們這裡的農民每年在冬小麥播種前,就提前動手深翻土壤,蓄水保墒,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仔細進行旋耕整地,然後借墒適時進行播種。



冬小麥播種後正常情況下,一般六七天就出苗了,大約十天左右就倒櫻了,就是一支單獨的心苗長到十多公分後倒了。不知題主說的,小麥播種後一直沒下雨,是指的多長時間?如果小麥播種時,土壤墒情比較好,是足墒播種的,這個時間氣溫不太高,剛出土的麥苗也用不了多少水分,因此是不需要澆水的。

但是如果播種時墒情不太好,或者乾旱時間比較長,小麥苗情比較弱的話,也是可以適當進行澆水的,結合澆水也可以追施少量速效氮肥,促使小麥冬前能夠加快生長,轉換苗勢,增加有效分業,提高麥苗抵抗能力,確保麥苗能安全越冬,為來年豐產打好基礎。



另外,在土壤封凍以前,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應該澆一次“封凍水"。澆封凍水要注意把握好時間,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時間上一般把握在立冬到小雪之間,關鍵的是還要看天氣溫度,以及麥田的墒情來決定。封凍水要澆好,它是來年小麥豐收的基本保證。

總之,冬小麥首先要播種好,要足墒播種才行。然後再結合土壤墒情,以及小麥苗情決定是否需要澆水。再就是有條件的地方,在土壤封凍前,最好能給麥田澆一次封凍水,為小麥豐收打好基礎。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小麥播種後能否達到苗齊、苗壯,那一要精選種籽。二要在播種前二三天爆曬一下,促使播種後發芽快。三是播種前施足基肥,達到出苗旺盛。

俗話說"豆三麥六,菜籽一宿。"說的是豆子播種後三天就會發芽,麥子播種後六天就會發芽頂土。如果說七天後仍未出土,就需查看分析原因,是種籽質量還是田乾造成的,如果是久旱無雨那一定要抗旱。抗旱時首先得整理好橫豎墒溝,以便灌得快,排得及時。在灌水時千萬不能大水漫灌,以防退水慢,溼度大出現僵種影響出苗率。灌水時一定要注意掌握水勢滿溝不漫萬頂,以滲透為主,這樣既不會出現僵種,也能達到苗齊苗壯。

上面說的播種後如何保苗齊苗壯,悟空先生問的是一直未下雨,那麼要看多長時間了,一般情況下麥是不怕乾的。如果一直沒下雨,可以結合冬施臘肥帶足水即可,促有效分孽。如果直到入春還未下雨的話,那就要及時抗早灌足水一次,輕施返青肥,促早發保基穗、出大穗,為豐產打好基礎。


一路輝煌哈哈哈


小麥播種後一直沒下雨,要不要灌水?

這得看播種時墒情說話了,是整地時洇地造墒了嗎?還是沒洇地直接就原有土壤墒情播種的,播種時土壤墒情處於什麼狀態,出苗情況等。俗話說“見苗三分收”,起碼得保住出全苗。

如果,整地造墒了,播種時墒情好,比如土壤墒情達65%以上的,苗出的很齊全,則不用灌水。(年前澆不澆凍水是又一碼事)。

如果,播種時,沒有洇地造墒,是靠自然墒播種的,土壤持水量低於60%以下的,墒情差,必然苗也不夠很齊全,播後應澆水。做法有兩種:一是播後即澆水,為矇頭水;一種是播後5~7天左右,苗有出來部分,有還沒出土的,此時澆水。以保苗齊苗全。

因此,播後澆不澆水,須具體情況具體而論。即墒情、苗情、氣候等。

即使是澆凍水,各地習慣也不盡相同。不說外地,就我們這邊,年前有澆凍水的,有不澆凍水的。我們相鄰的任縣有的鄉鎮村,多年來從未澆凍水的習慣,我曾專門訪問過,他們最後的畝產量,和我們這邊澆凍水的畝產量沒有什麼差距。所以,冬性小麥品種,只要底墒好,澆不澆凍水真的無所謂。不澆肯定省幾十塊錢的電費。再說了,近年來糧食不值錢,能減少投入,不少打糧食,省個是個,我的地盤我做主,澆不澆自己掌握吧!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小麥播種後一直沒有下雨,肯定是要澆水的,尤其對於今年的持續乾旱來說,及時澆水對於保證小麥一播全苗或冬前形成壯苗,增加小麥產量尤其重要。

小麥一般要求要足墒進行播種,這樣才能利於一播全苗,保證小麥有足夠的基本苗數,進而保證有足夠的穗數來提高小麥產量。但是由於今年的持續乾旱影響,像我的老家等小麥產區,不僅是玉米因為乾旱造成大幅度減產絕收,小麥也更是因為土壤乾旱大多數不能適期播種,而在我們當地小麥最遲一般是要在10月25號前進行播種,否則不僅播量要大,產量也一般會容易高產。所以對於大多數沒有及時搶在適宜播種前期進行澆水後播種的農戶不得以都搶在10月下旬播種了,由於天氣預報又一直沒有降水,政府也是極力調度水源並宣傳鼓勵農戶開展澆水以保苗促進小麥生長,防止持續乾旱而造成小麥的減產影響。

我們當地不管是早播小麥還是晚播小麥,基本都是播種後一直沒有下雨的,就是期間有偶爾兩次的降雨,也因為雨量過少,對緩解當地小麥旱情基本作用也是不大的,甚至播種較早已經出苗的田塊也因為乾旱長勢不好發黃,甚至有死苗情況。受乾旱加重及厄爾尼諾影響,我地近期不僅還沒有降雨,氣溫也是不降反升,近階段甚至出現30度以上高溫天氣,對加重土壤影響有利。所以當前對於播種後還沒有出苗小麥,或是已經出苗小麥來說,只要是近期沒有澆水的田塊,當前澆水對促進出苗保苗生長形成高產是很有必要。即使暖冬影響,對於北方小麥產區來說,一般的防凍水也更是需要進行澆灌的,否則小麥越冬期間因為乾旱凍害影響等會對小麥產量影響更大。

今年小麥播種後雖然澆水尤為必要,但是澆水量也不宜過大,尤其不易進行漫灌,避免溼度過大,影響發芽,或因為積水,出現降溫後造成凍害,澆水一般要採取噴灌,有條件進行滴灌最好,這樣不僅可以壓實土壤,促進保墒,而且還能避免土壤板結等,對於田間還沒有出苗小麥利於出苗,同時出苗後小麥也利於生長健壯,形成壯苗,並減少越冬期間凍害影響,從而為明年小麥高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總之,小麥播種後一直沒有下雨,宜及時進行澆水,尤其土壤乾旱墒情不足田塊,宜越早澆水越好。即使播種時墒情好,出苗長勢較好田塊,也宜澆水一次,必定暖冬影響,當前氣溫還較高需水量較大,對於北方常年乾旱麥區來說,越冬前的防凍水進行澆灌也通常更是必不可少的。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小麥播種後一直沒下雨,請問有必要灌水嗎?

幾乎每隔幾年,就會出現小麥播種後不下雨的問題,很有可能就是氣候變暖引起的變化吧。在旱作區,小麥播種後不下雨真的沒有辦法澆水,也只有採取其他措施了,如果在灌區,該怎麼辦呢?


如果遇到小麥播種後不下雨,應該採取因地制宜,根據小麥苗情來判斷是否澆水。

1.小麥播種前墒情不足造成不出苗或者出苗不齊的,在播後3~5天檢查小麥種子發芽情況,如果發芽率不足90%,就應該考慮及時澆水增墒。澆水量以能達到合墒標準就可以,因為過多的澆水量會導致種肥和基肥隨著多餘的水分大量流失,也有可能造成水分過多而引起種子缺少氧氣而窒息腐爛,俗稱“漿包”。

2.小麥出苗後缺墒,小麥幼苗長勢一般,但是因為整地不精細造成分櫱少或者掉根現象的,可以考慮適當澆水或者人工整細土壤。因為土壤乾旱,部分粘土地土質堅硬,根本沒有辦法減少土壤空隙,只能採取澆水的辦法。小麥苗期掉根會導致大批幼苗變黃,甚至於冬季死亡,造成基本苗數量太少,嚴重影響小麥產量,這一點應該得到重視。


3.為了保證冬季小麥免受凍害,可以考慮冬灌。冬灌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封凍水,一般選擇夜凍晝消的時間段進行。

俗話說:“麥收八十三場雨”,指的是小麥播種前、播種後和農曆三月份都有一次保墒雨,這一年的小麥就要豐收了。這是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對於旱地小麥有指導意義,對於灌區同樣適用。小麥雖然屬於耐旱性很強的作物,如果不能保證出苗率,或者因為缺墒造成幼苗苗情變差,甚至於死亡,想要取得產量提高,無異於痴人說夢。


小麥播種後到冬前的水分管理,主要目標就是保證全苗,促使形成壯苗,防止出現弱苗和旺苗,通過水分調節,讓小麥群體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這才是是否澆水必須考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