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宝钗和黛玉初次进贾府,谁的规格高?为什么?

缗城一树


林黛玉和薛宝钗先后进了荣国府。林黛玉先来孤零零一个人,薛宝钗后来,却是举家进京。钗黛之间经常会有对比,关于进贾府这件事,也体现了钗黛的不同。

林黛玉母丧后进京,是贾母派人接进来的。贾家上下不断听到林黛玉的消息,提前安排,处处周到。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只这一句描写就写明林黛玉所受到的重视。刚下了船,贾家就早派人在码头接了。很多人介意林黛玉为何走了西角门?原因在于贾家的正门除了年节祭祀,迎接比贾家身份高的贵客和圣旨,平时都不开。贾赦贾政也不会走正门,这是规矩!林黛玉一路行来每到一处停下就立马有人接,都是等在那里久侯,提前做好了安排。直到贾母门前,几个丫头也都坐在台阶前迎候:“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子,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丫头们急切争宠一般献殷勤显见林黛玉所受到的重视!

贾母处,贾母和邢王二夫人、李纨都等候在那里。这是最高的迎候规格了。林黛玉的辈分注定她不可能举家迎接她。但从林家到贾家,尤其下船后一直到贾母处每一个环节贾家都安排的妥妥贴贴,足见用心。贾母、邢夫人、王夫人都在等候也说明贾家上下因为贾母重视而特别重视。至于王熙凤、三春、宝玉不在,这是行文的需求,也表示林黛玉毕竟是小辈之人。不会影响贾家正常的日常运行。管家的,上学的都各司其职。贾宝玉作为男主角,他是绝不会在的。

薛姨妈薛宝钗一家进京就不同。他们营造的是一种突然造访的局面。

那时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得王夫人忙带了人,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

王夫人这一翻做作很露痕迹。薛姨妈进京王子腾已经升迁,薛姨妈有家不住执意要住在贾家一定是提前沟通好的。怎么可能不告就闯了去?可王夫人偏偏一副不知情的样子。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薛宝钗一家突然造访,贾家没有准备,王夫人也只能带人接出大厅。与林黛玉来的时候每一步都精心安排不可同日而语。而薛姨妈的身份辈分也必须王夫人接出来才是礼仪。这一点林黛玉也比不了。后面李婶娘、薛宝琴、王仁、邢大舅给人的感觉也是突然造访,但前期一定都有书信来往,贾家上下安排的也井井有条,显然成足在胸!比较起来,薛宝钗薛姨妈进京就仓促多了。后面先说贾政挽留再说贾母挽留也有讲究,显然贾政早已知情,而贾母是客气,真心的话见面就挽留了何用口头传话?

钗黛二人进京,林黛玉精心安排,薛宝钗仓促造访。我认为两方面都是有意为之。却故意做成不同,本身就是矛盾冲突的体现。王夫人的做作很让人疑惑,很难不让人认为金玉良姻是她与薛姨妈联手炮制。但这些都是成人的争竞,薛宝钗也好,林黛玉也罢,都属于适逢其会,不可避免被卷入而已。





古典诗词共赏


你好,我是国风

个人感觉上,肯定是迎接林黛玉的规格高一些。毕竟林黛玉是这里的人亲自派人去迎接过来的。虽然是走了侧门,也没见到十里相迎。但毕竟待遇那时候只是个顶多七八岁的小孩子,辈分上也低。不可能高一辈的长者要赢初七八里地去。即使是同一辈的,因为林黛玉是个女孩子,就不可能派贾琏贾珍这些男子迎接。能有资历迎接的也只有王熙凤李纨尤氏三个人。但是贾府中也没有派出,略显得有点轻视!

但是宝钗一家的到来就不同了,基本上是冒昧到门,而且也就是准备着来走个亲戚,住个一两天就回自己的家里住。是老太太好客,把他们留在了自家常驻。才有了以后的故事!至于老太太是不是真心留人,还是薛家不要脸赖到了这里不走了。那就很难说了!

但是至少林黛玉这面,绝对是100%真心留在家里的,没有一丝推出的意思!


国风1974


《红楼梦》中,读者不知有没有注意到,黛玉和宝钗虽然都是贾府的亲戚,且辈分相同,但初次进贾府时,俩人的待遇却有很大差别。



黛玉进贾府

原著:“黛玉一行,到了荣国府门前,却从西边角门进了贾府。”丫头婆子们迎出来扶着黛玉去见贾母。

见了外孙女,贾母搂着黛玉一通哭,又给介绍王夫人和邢夫人,接着王熙凤假模假样的笑一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黛玉客就去与贾探春等姊妹们相见,而两个亲舅舅都借口躲了。最后是见贾宝玉。

宝钗进贾府


家人传报后,王夫人亲自带着一帮女眷迎出大厅,将薛姨妈和薛宝钗等接了进去。

贾府摆宴为薛姨妈一家接风洗尘,贾政使人来安排薛姨妈一家:“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而贾母也亲自对薛姨妈进行挽留。

两相比较,我们很明显看出,宝钗和黛玉进贾府,宝钗的规格要比黛玉高。

那么,相同身份、辈分的宝钗和黛玉进贾府的规格为何不尽相同呢


我觉得并非是贾府看轻黛玉,主要是黛玉自己单身前来,又是贾母让林如海把女儿送来的,贾母一直盼着外孙女来和自己住。而贾府众人都知道老太太的意思,因为是亲人,又是小辈,所以舅舅都没出现。

而薛姨妈却是大家人同来,此外她代表着薛家,队伍里还有薛家未来的主人薛蟠,薛家在金陵也是大家族。而且薛姨妈又和王夫人是姐妹,这也是王夫人带头迎接,贾政让人留客的原因。至于贾母的挽留只是客套话而已,但因为薛蟠惹了祸,薛姨妈就坡下驴,直接答应住下来,这让贾母有点没想到,不过都是亲戚,住一阵也无所谓。

综上所述,宝钗和黛玉进贾府,表面上看是宝钗规格高,但因为宝钗是跟随母亲薛姨妈来的,而薛姨妈代表的是薛家,所以贾府迎接的规格高,宝钗是沾了母亲的光。如果是宝钗自己进贾府,我认为她的规格可能还不及黛玉。


本文参考文献:《红楼梦》


墨雪问心


黛玉和宝钗,一个是风流宛转的潇湘妃子,一个是艳冠群芳的牡丹花王,她们初进贾府的时间相隔不久,人们难免会进行比照,究竟谁的接待规格更高一些呢?

一、从身份地位上看,黛玉是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嫡亲外孙女,贾母把对最喜爱的女儿贾敏的一腔母爱全部倾泻在黛玉身上;而宝钗是贾府当家太太王夫人的外侄女,是贾母儿媳妇的亲戚,和贾母没有血缘关系,体现在接待规格上,黛玉进府规格之高、礼仪之全非宝钗能比,从上岸乘轿贾府派人恭候服待,到进府拜见邢、王二夫人,到贾母设宴黛玉的坐位,到贾母拔了紫娟给其使用,和宝玉一样在碧纱厨歇宿都享受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尊荣。

二、从黛玉和宝钗的地位和处境上看,黛玉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真正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女,出身高贵,因年幼失母,应贾母之邀入府依傍外祖母;而宝钗出身皇商,虽有万贯家财,也是商人之女,虽说是进宫入选公主伴读,也是其兄薛蟠惹了人命官司避祸而来,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贾府也不能大张旗鼓的高规格接待,只是匆匆走个过场了事。





清竹客


我觉得是黛玉的规格高。

首先,先来看一下两位进府时的情形。黛玉到贾府,是一路轿子抬进去的。所谓: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黛玉坐轿子进了荣国府,又坐轿子直到贾母住的院子。而薛家到贾府,是这样的: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轿子是没得坐了,大约是走进来的。

再者,我们看一下接待的规格。黛玉到来,贾母是带了荣国府几乎所有的内眷迎接的。贾母、邢王二夫人、李纨当时就在场,随后王熙凤、三春和宝玉也到了,可以说是阖府迎接。就连贾政的妾赵姨娘和周姨娘以及贾环都没份儿迎接。其后两舅妈也亲自带着去拜访舅舅。从荣国府的角度,可以说是最高规格的接待。薛家呢,是: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这个时候,赵姨娘和周姨娘有资格迎接了,估计李纨、王熙凤和三春也在,邢夫人可没这个空。然后才: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合家俱厮见过,忙又治席接风。这个时候,邢夫人才会来相见。这里面固然有是王夫人亲戚的缘故,但其间的差别还是蛮明显的。

所以,我觉得是黛玉规格高。





佛系安利小可爱


从进府的接待规格来看,宝钗进府的规格高,黛玉的规格低。

[大侦探皮卡丘]黛玉进贾府是贾母派人派船接来的,宝钗进贾府是自己主动上门串亲戚。黛玉来贾府是要常住的,贾母要亲自替女儿教养外孙女。宝钗来贾府是拜访姨母,贾府根本没想到薛家会在贾府常住。

[大侦探皮卡丘]宝钗和母亲及哥哥进贾府,是轰轰烈烈。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合家俱厮见了,忙又治席接风。薛蟠已拜见过贾政,贾琏又引着拜见了贾赦、贾珍等。贾府所有重要人物悉数登场见面。贾政、贾母纷纷留客,给足了薛家面子,做足了功课。

[大侦探皮卡丘]黛玉进贾府,轿子静悄悄地从西角门进,中间未作任何停留,直接进了贾母的院子。丫头们都笑迎上来道:“刚才老太太还念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个争着打起帘笼,只见两个人扶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知是外祖母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回头才行礼拜见外祖母,两个舅母和嫂子李纨。贾府三春还在上学,凤姐也没有守在贾母跟前迎接远客。然后黛玉去拜见两个舅舅,结果一个也没见到。






博古观津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由外祖母贾母派人去接来的,是打算长住的;薛宝钗是跟着母亲和哥哥一起来的,是以客人身份来的。两个人被接待的规格高低还真不好比较,我们先来看看贾府接待他们的场面。

一、林黛玉进贾府时,贾母亲率全家女眷久等多时,两个舅母悉数到场。

黛玉初进贾府时受到的接待是这样的:

1.进门后,停下轿子,婆子们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2.丫头早已等在门外,见黛玉来了,欢喜相告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3.黛玉进入房中,贾母抱住“心肝儿肉”的大哭,可见怜爱之至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的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4.两个舅母、大嫂子李纨悉数在场。

5.王熙凤特别表现对林黛玉的亲近感

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顽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6.迎、探、惜三姊妹不用上学,赶来陪伴。

7.邢夫人亲自携黛玉之手,去拜见贾赦

8.王夫人也携黛玉之手,谆谆教导。

由于林黛玉是作为小辈拜见长辈们,所以诸人没有去门外迎接,但从久等多时可以看出,贾母对林黛玉到来的期盼。

接待林黛玉是以贾母为主导,贾府重要女眷全员参与的大场面,这足见贾母和众人对黛玉的重视。

二、薛姨妈母子三人到来,王夫人去接,然后领着拜见贾母

那时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就中维持了结,才放了心。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两人是平辈,薛家当家人和贾家当家人地位又相当,来做客,王夫人自然带人接出大厅。

薛蟠在贾琏的引导下,先后拜见贾政、贾赦、贾珍等。

然后是贾母和贾政等殷勤相留,薛姨妈一家三口住到了荣国府东北角的梨香院中。

薛家进贾府,相对于林黛玉来说,场面小多了。但也不能说贾府不重视,因为过去没有手机和电话,薛家到了门口,才有家人传报进去,王夫人才急忙去接。

但又说回来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为什么全家人都在厅里等候呢?估计从林黛玉离开姑苏后的行程,都不断地有家人向贾母禀报,何时下船,何时乘轿,何时到,在家中的人已经心中有数。

三、贾家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态度,对二人日后性格的形成的影响

林黛玉是被贾母作为“心肝儿宝贝”接进来的,贾母对其宠爱程度与贾宝玉相同,三个嫡亲的孙女到靠后了一步。

林黛玉初来的时候,年龄虽小,但做事很到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少,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多,是个聪明灵秀的乖乖女。

但后来变得有些任性了,比如因送宫花她怒怼周瑞家的时候,就让人为她捏着一把汗。

她的任性,或者显示的是贾母的宠爱。

随着薛家而来的,还有“金玉良缘”之说,或者薛宝钗是带着某种家族的使命而来的,这使她不得不藏起少女天真烂漫的一面,不得不端着,以老诚持重的一面示人。看看邢岫烟与薛蝌定了亲后,在薛宝钗面前的表现就知道了,一旦结了亲,女孩就必须端着。


我就是竹韵


黛玉、宝钗进贾府,其规格都与她们的身份完全相符。

林黛玉母亲去世以后,贾母非常惦念林黛玉,因此专门派人把林黛玉接来。整个过程有细致的安排,并一步一步地有条不紊来完成。这当然也为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府有一个仔细观察和了解,提供了条件。

林黛玉到贾府后,整个贾府的当家女人和长辈们,都在贾母所居住的地方,迎接林黛玉。这里有: 外祖母贾母,舅母邢夫人、王夫人,长嫂李纨等,应该说这是贾府中最高的规格了。

再说薛宝钗到贾府,她是与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一起到来的。王夫人亲自带着一家女眷迎接了她们。其实薛姨妈一家人来贾府,也就是冲着王夫人而来的,王夫人迎接薛姨妈等一家人,应该说也是薛姨妈到贾府受迎接的最高规格了。薛宝钗只是薛姨妈这个家庭中的被迎接的一员而已。

林黛玉进贾府,她是冲贾母而来的,贾母安排并迎接她,也是在情理之中。

应该说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贾府,她们各自都受到了相应的最高礼遇的迎接,贾府对她们没有厚此薄彼,都是符合她们的人物身份的。


文学与教育


黛玉和宝钗初入贾府的场面黛玉差距有点大,我们来看看各自的描写是怎么样的。

黛玉入贾府: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是外祖的长房了。”又往西不远,同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却不进正门,只由西角门而进。

宝钗入贾府:过了几日,忽家人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在门外下车了。”喜的王夫人忙带了人接到大厅上。

首先关于林黛玉初次进入贾府,曹雪芹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细致了。一则是曹公本就对林黛玉非常偏爱,二则也是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还原了贾府的样子,这是曹雪芹笔法的精妙所在了。而从薛宝钗进入贾府的描写来看,虽然只是短短两句话,可其中的信息量却不小,注意两个关键词“王夫人”、“大厅”,王夫人带着一众人主动出来相迎,还接到了大厅叙旧了好一番,后才带着去见了贾母等一干人。

照理来说,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时候她的父亲尚在,也就是说虽然只是孤身入府,林黛玉代表的是林家,而从家世来看,林家的煊赫程度并不逊色于薛家。那么为什么林黛玉进贾府却只是从西角门而进呢?这其中却恰恰隐含了贾母对黛玉的偏爱。《红楼梦》里最会说话的王熙凤,就曾经对贾母说过一句话深得她心,她说:“瞧着(林黛玉)这通身的气派,不像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倒像是亲孙女”。

贾母本就最喜爱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早逝之后贾母便对黛玉尤其偏爱,一直跟林家说要将黛玉接去贾家,所以在贾母的心中,黛玉根本不是贾府的外人,而是自己人。所以黛玉初入贾府对于贾母来说就跟回家一样。还有一个原因也许是贾母怜惜这位外孙女,只让她从西角门进却不出入正门,也是觉得她太年轻怕受不住这样的阵势,这又是另一种偏爱了。

当然啦,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大家族的礼教制度森严,凡需要出入正门的都是关乎宗族的大事,比如大喜和大丧,或者是国礼,探春后来以王妃的身份离开贾府,只怕就是走的正门,可惜庶出的探春人生中仅仅风光了这一回。


翁子涵


当然是黛玉的规格高。因为:

亲缘关系不同

黛玉是贾母的女儿的女儿,即亲外孙女。

宝钗则是贾母的儿媳妇的妹妹的女儿,没有血缘关系。

迎接方式不同

黛玉是贾母安排了人员和船只去接来的。

宝钗则是属于投亲而来的。

出面的人物不同

黛玉是贾母亲自接见的,并且陪同接见的还有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以及后来赶来迎探惜春和王熙凤等主要人物。

宝钗则只有王夫人接见,而且还不是针对她的,王夫人是以宝钗的妈为主要接见对象的,宝钗属次要人物。

后续的安排不同

黛玉进贾府后留在了贾母身边,这显然是前期早有打算的,是贾母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

而宝钗则是由她姨父姨妈临时收拾了梨香院安顿,贾母的表态也只是遣人传话进行挽留。这明显是没有充分准备,不过是亲戚间的客套行为。

当然,这些表面上的事情,不过是为“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做的铺垫,背后实则是统治阶级内部两个派系的阴谋斗争的开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