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是明十三陵中的一座皇陵,位於在大峪山東麓,定陵以西六、七百米,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莊皇帝朱載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昭陵是目前十三陵中首座大規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也是十三陵區正式開放的旅遊景點之一。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地形鳥瞰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鳥瞰

昭陵陵園建築面積為三萬五千平米,現存有完整的祾恩門、祾恩殿及其東西配殿、方城、明樓、寶頂等。神道碑亭中的無字碑石龜負碑,遊人至此喜摸石龜,當地有民俗道:摸摸烏龜頭,一生不發愁;摸摸烏龜腚,永遠不生病。當年修建昭陵花費了200多萬兩白銀!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神道碑亭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神道碑亭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從神道碑亭向北看是石橋和祾恩門

穆宗,年號隆慶(1537~1572年),在明朝16帝中是個平庸的皇帝,登基6個月便不願過問政事,在位6年從未公開發表過自己的政治主張。穆宗雖不關心政事,但大臣們的建議與作法也不反對,例如歷史上著名的"隆慶議和",就是在大臣們的支持下促成的。隆慶議和發生於隆慶五年(1571年),從此漢蒙兩族二十多年沒有發生大的戰爭。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祾恩殿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祾恩殿未修復時的照片

明朝滅亡後,昭陵先後遭到兩次破壞。1644年明末戰亂中昭陵明樓遭到火焚;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陵恩殿和兩廡配殿又遭雷擊起火,陵恩殿被徹底燒燬。乾隆年間兩廡配殿和陵恩門又遭破壞。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政府為緩和民族矛盾,重新修葺了明十三陵,昭陵也在修葺之中。這次重修,雖然使陵園制度稍趨完備,但原有建築規制卻大為縮水。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琉璃門

比如,明樓斗拱上簷原來是重昂七踩斗拱,下簷為重昂五踩斗拱,修葺後卻變成了上下簷都是單昂五踩斗拱。明樓內增加了條石券頂。稜恩門、稜恩殿間數雖無大變動,但都縮小了尺寸。陵內的兩廡配殿和陵前的神功聖德碑亭不僅沒有重建,殘垣斷壁也被拆除,只在碑石周圍舊亭基上修建了一週宇牆。在此後長達200年的時間裡一直沒有修繕。昔日壯麗的陵園建築滿目淒涼,只剩下殘壞的明樓和陵牆了。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石五供、方城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方城與明樓

建國後,明昭陵經過兩次大規模修葺,最大的一次是從1985年6月開始一直持續到1992年的籌建復原修繕工程,修繕的主要工程有:明樓木架結構和瓦飾的更換,稜恩殿、稜恩門、兩廡配殿、神功聖德碑亭、宰牲亭、神廚、神庫的復原修建。1992年,宰牲亭、神廚、神庫相繼竣工。昭陵幾乎重建。 另一次是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的閉園整修。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啞巴院與明樓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啞巴院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寶頂圍牆

明三十陵只有長陵、定陵和昭陵對外開放。昭陵遊客比較少,很清靜。相比長陵和定陵,我覺得,雖然昭陵是復原修復的皇陵,某種程上說是假古董,但還是有看頭的。

第一、看氣勢。相比長陵和定陵,昭陵整體佈局隨山勢依次上升,坡度較大,顯得更有氣勢。

第二、看明樓後的啞巴院。啞巴院是十三陵中的首創。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從明樓門洞向祾恩殿方向看

明十三陵——昭陵遊記

明昭陵明樓中的石碑

第三、看祾恩殿。昭陵祾恩殿殿頂是等級最高的重簷廡殿頂,而不同於清代帝王陵中的歇山頂。

第四、看聖號碑,看明樓中的聖號碑碎裂的模樣。它是被烈火焚燒崩碎後,被收粘在一起重新豎起的。看遍帝王陵,沒遇到一塊如此慘烈的聖號碑!從中可以想象李自成農民軍對大明皇王朝的刻骨仇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