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春秋战国时期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不幸的时代?为什么?

姓曹的阿蛮


清人赵翼曾经说过国家不幸诗家幸。在历史上总有战乱割据、军阀混战的时间,也有歌舞升平、海内偃然的时间。如同一个单个的人一样,很难狭隘的定义一个时代的好坏。就像很难定义一个人是不是彻底的大坏蛋一样。

看一个时代的好坏无非两个方面,文化和民生。

春秋时代是中华文化形成的时代

歪史认为春秋时代是我国多元思想形成并且发展的时代。诸子百家争奇斗艳,他的前提就是列国纷争,给各种学术流派提供了可能的舞台。譬如道家、法家、儒家等一时间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应该听哪一个的主张好。

这样看,这个时代对于文化来说,不算是坏,如果就以诸子百家形成的土壤,那么绝对是最好的时代,从秦始皇大一统开始,此后的两千年这种自由逐渐慢慢消失,儒家一家独大。此后再也没有诸子百家可以重来一次的机会。

然而诸子百家都不认为这时候是一个好时代,就是因为杀伐四起、民不聊生。

春秋时代民不聊生

由于礼乐征伐不再由天子号令,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导致民生凋敝。

互相征战又增加了税赋,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前提下,大量的劳动力被征用到前线,后方仅有老弱病残耕种,全靠天吃饭的年代,产出可想而知。

在不是楚国打晋国,就是齐国打宋国的时代,没有多少职业军队,大多的是征调的民夫这一些没有受过训练的民夫生死存亡全屏运气,而且躲过了今年没准下一次战争就挂了。要是喜欢这个时代,不是蠢就是坏。

从这一方面来说,这个是的没一点好处,和后世的三国时期、五胡乱华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都是一样的,没办法区分哪一个最坏。歪史认为,还是一句话,宁做太平犬,莫为离乱人!


歪史


个人认为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不幸的时代。

首先,因为各诸侯国争霸,战乱无限人民百姓背井离乡。男子大都去征兵,很多都战死沙场,女子不仅要管家务活还要下地耕种,导致工作效率很低,然而这种分解,合并,战乱的日子持续了五百多年,当时的人民百姓生活贫苦不堪,然而那些当官的也急急忙忙的征兵,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当时的经济,民生,自然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但是,春秋时期在农业方面有很大的进展,比如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大增加当时的农业生产力,也为后来的各种农具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当时的文化乃至今都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性。最主要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还有墨家,法家和兵家。到现在为止,都是家喻户晓的。并且当时的商鞅变法,大大提升了秦国乃至统一后的秦朝的经济和生产力。都江堰的修建,导致四川成都一带成了天府之国,为当时的农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先决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困苦的时期。


帅气的大伊万


春秋战国时期对于战争来说是不幸的时代,对于思想文化和人才发展来说确实最好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华夏文明的思想启蒙阶段,是人学思想的萌芽期,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中,思想文化发生这剧烈的变化。

周朝统治者吸取商朝覆亡的经验,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天下;所以,周朝改变了商朝把“帝”视为苍天至上神的信仰,不仅尊“天”同时也尊“人”,周人对“天命”的普遍怀疑,商朝统治者敬天慢人招致灭亡的教训,让周人意识到“咸和万民”、“保惠于庶民”等闪烁人道主义最初曙光的“德”来维持统治,同时,周礼的制定,对人的认识有了善恶的是非标准,这种礼乐制度就是人学思想在西周的萌芽。

历史是循环反复的,到了西周末年,也出现跟商朝末年相似的情景,统治者昏庸无道,对人民实行暴政,国内各种矛盾激化,由此发生了奴隶和平民的反叛,而此时恰巧发生一场地震,使得当时人民对西周构建的“天命”更加怀疑,终于向统治夏商周达千年已久的“神权”发起挑战;对“天帝”的怀疑,把社会祸害、祸乱的根源不归结于“天帝”而归因于人类自己,这正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学思想的萌芽。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巨大的进步,在历法、天文、数学、几何学、农业技术方面都取得长足进展,有越来越丰富的手段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性越来越凸显,这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关系重建的基础。

同时这个时期,天子权力衰落,诸侯争霸局面产生,天子和天命的范畴逐渐失去神圣的性质,从而产生了天人之分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先哲、名家、大家辈出的年代,出现了具有朴素哲学思想的道家,以中庸思想和仁义思想为核心的儒家,还有兼爱的墨家,以法治为核心的法家,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影响后世的先哲,例如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孙膑、孙武、庞涓等军事家,李悝、商鞅等改革家,此外还有廉颇、李牧、白起等一代战神。

所以对于文化思想和人才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珂梦历史人文


我认为是一个绝好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幸的时代。

春秋战国是历史上较长的一个时期,历时六百多年。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的分封制,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纷纷瓦解。周王把土地,人口分给王族、宗亲、有功之人,让他们到各地做诸侯国的国君。他们必须向周王纳贡,定期觐见述职,带兵讨伐不听招呼的诸侯国。西周时候还好,到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逐渐不听周天子调遣,都想自己说了算,于是天下大乱。各种原因导致分封制瓦解。这一制度的瓦解,为封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争霸,为各诸侯国的政治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瓦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及牛耕的使用,那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正在形成。这个时期,精耕细作也慢慢普及。兼并争霸战争不能给农业发展带来稳定的环境,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为了生存,生产积极性很高,加速了疆土的开发。

文化上,这一时期,动荡的社会给所有人一次思想解放的机会。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不断宣传自己的主张,不断碰撞,融合,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

军事上,不断的战争,推进了兵器的改进,战术的更新,积累了宝贵的战争经验,如《孙膑兵法》、《孙子兵法》至今仍然在我国和世界上具有参考价值。

争霸战争也促使各国争相富国强兵。为了达到目的,各国纷纷变动,寻求发展道路。各国改革加速了中原地区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争霸战争使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的融合加强,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空前进行时期。比如先进的生产方式的推进加快,先进的战争经验的学习。

春秋战国总体上是一个好的时代,给政治家,军事家,一切有志之士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舞台,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频繁战争,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但其对中华文明的推动,对历史的快速发展的作用还是巨大的。


窗外有雪花


这得看对什么人来说吧,不能一概而论。春秋战国时期是群雄林立、社会等级森严的时代,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国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臣武将、客卿士人各显其能,促进了诸子百家各种思想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

1. 对大夫、客卿、士族,以及自由思想的发展,是最好的时代:由于各诸侯国为了吸纳人才,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对于诸子百家、各种思想基本上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即便不重用,也不会轻易杀人而影响声誉。因此,有孟母三迁,有邯郸学步,有毛遂自荐,有商鞅变法,有滥竽充数,有纸上谈兵,有丧家之犬……

2. 对诸侯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稍有不慎便有失败甚至灭国之灾,故而有退避三舍,有卧薪尝胆,有狐假虎威,有胡服骑射,有一言九鼎,有一鸣惊人……

3. 对于贫民和奴隶则是最黑暗的时代:一切都是为了诸侯,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百里奚,也成了陪嫁的奴隶,只值五张羊皮,就更不用说贫民和奴隶了。


WILLSON39


自古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三千多年无一例外!

我们就看看这段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772年周平王东迁,周王室衰微开始算起,到公元前221年始皇赢政扫平六国完成大一统为止的550年的动荡历史。这段历史的前段,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76年的三家分晋,史家称“春秋”时期,自此至秦灭六国为“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大体是小国兼并时期,战国时期是群雄争霸时代。

春秋时代是几百个小国兼并融合,国家规模越来越大的过程,近三百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的残酷争夺,逐步地形成战国七雄争霸局面,战国时期到来。

战国七雄加杂着犬戎、柔然等周边少数民族通过二百多的,分分合合,你征讨我,我入侵你的不停战争。最后为秦所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过渡期,其动乱程度或许稍逊五胡乱华时期(未有屠戮百姓的记载)。

但生活在乱世中的百姓鲜有幸福可言!

但是“国家不幸诗家”!

这段时间是数星璀璨的时代!

涌现出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等众多明主。

孙武、司马穰且、廉颇、李牧、白起、田单等无数军事家。

管仲、乐毅、晏婴、蔺相如等一大批政治家。

孔丘、李聃、庄周、韩非等思想家。

屈原、司马相如、左丘明等一大批文学家。

总之,这五百多年,人民不幸,民族融合,思想活跃,社会发展,历史前进!



沧州老夫子


清中期著名的史学家赵翼曾经说,过国家不幸诗家幸。在历史进程中伴随着战乱割据、军阀混战,也有歌舞升平、海内偃然的时段。对于一个时代我们很难狭隘的去定义好或者坏。对如同评价一个人,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的好与坏就定性评价整个人一样。

春秋战国 的思想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战乱纷争年代,却是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年代,各个学派代表人物层出不穷,如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兵家的孙武、孙膑;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李斯等等。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的时代,没有哪一个时期的思想可以与其相媲美。 一个列国林立的中国,一个没有中央集权的社会里,人的思想是发散自由的。当时孔子可以周游列国,说明当时对各种言论思想的兼容并包,各诸侯国任人不论出身,注重的是实用,不断促进变革,。乱世出枭雄,时势造英雄,特殊的时代特性,给我们呈现出兼收并蓄,吸取精华,思想迸发的辉煌色彩。也正如高晓松说的那样:“如果我能穿越,我最想去的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代是知识分子最美好的时代!”

春秋战国的战争是争夺人口,兼并土地。 “邦无定交,国无定土”,连年的战争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民生凋零,生产力遭到破坏。福兮祸依,祸兮福依,利弊并存,战争对人才的需要增大,各种各样的人才倍出,人才不断涌现奠定中华文明不断走向成熟的基础;社会动荡让人们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大一统的渴望,辩证的说,战争也加速了中国的统一。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过程,为社会的进步,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制度的产生,民族融合的加强等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的战争开始具有兼并的性质,并逐渐转化为封建的统一战争。各国国君为了争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文化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同时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国家的观念。


佐邻佑社


在我看来是最好的时代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大融合、贯通的时期。当时学术界百家争鸣,学术思想蓬勃发展,影响后世的“儒、道、兵、法”等各大学术流派都是当时发展并壮大起来的。

第二点是华夏民族的融合。春秋战国前主要的居住地是在中原这一地区,当时广大的南方长江流域地区、、西方关中地区、东北方燕山地区都属于未开发地区。因为春秋战国出于发展国力的需要,各国君主大力开发这些区域并积极与中原寻求融合,使得华夏民族的控制范围大大增加。

最后一点则是战争方式和军队改革的进步。由于连绵不断的战争,个国对国家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军队战力大幅提升,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例如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得赵国骑兵实力显著提高,打击了周边少数名族,对保全华夏民族起到了积极作用。

凡事都有利弊,好与坏要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总体来说春秋战国时代是最好的时代。


六等三侯


一个时代的好坏我们需要从当时的社会状态来了解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却也是一个杀戮的时代的(社会在诸侯国的兼并与被兼并中进步)。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思想的开放等因素处使了文化的百花齐放。

可是,各国之间的连年征战却使百姓死伤无数、苦不堪言;所以春秋战国对于百姓而言是最悲催的时代。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预示着春秋的开始,从此也开启了诸侯国的发展与兼并。

春秋之前周天子还算天下共主,所有的诸侯国畏惧周天子的实力、各方面都受到制约;整个国家体系是安定的。

春秋的开始预示着周天子名存实亡,天下没有了主人,于是乎稍有实力的诸侯国都想成为主人,天下大乱由此开始。

①,春秋时期只欺负吞并小国,大国之间相互秀下肌肉然后就决定谁做霸主了。

春秋时期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说明只是吞并小国,发展势力主要采取的还是“收服”。真正的形成规模的战争相对较少,死伤也较少。

②,战国时期生产力不断发展,也推动社会变革与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我国出土的吴王夫差戟,越王勾践剑都说明了我国当时的青铜器制作水平已经非常精湛;这些发明被运用到各个领域,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快了诸侯国的兼并,从春秋时期的诸侯林立变成了战国七雄(还有一些小国),最后变成了秦朝。

兼并意味着杀戮,动荡使百姓生活的困苦。

春秋战国史其实就是一部杀戮史,春秋时期大国相对收敛却也是杀戮不断。

晋楚争霸的那些年里直接的对抗很少,边境小国却只能做墙头草求生存。

秦晋争霸时期秦国百里奚的儿子作为大将被俘虏,靠着后宫策略才能回国;几年后报仇雪恨打回晋国为死去的将士收尸。

战国时期各国都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每次打战都以消灭敌对国又生力量为目的。

孙膑两次灭了庞涓10万大军,从此魏国一蹶不振。

秦国杀神白起一个人就搞定了100万人的军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长平之战中的45万大军)。

百花齐放是残酷现实下的产物。

很多人说春秋的思想开放,文化繁荣昌盛;它奠定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基础。

是的,这些都是事实,法家、墨家、道家、儒家、阴阳家……他们确实为后世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是,这些思想是怎么来的?这些思想是当时的文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了能让自己服务的国家更加强大而研究出来的;这些思想学说从更本上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只是统治阶级普通采用了法家的思想学说,因为法家是见效最快的学说。

所以说春秋战国的繁荣虚假的,残酷的杀戮才是现实;那个时代对于百姓来说是最不幸的时代。


蚁史为谏


应该是最好的时代,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史上两个最长历史时期的过渡阶段,它将中国古代史连接成了一条完整的时间线,甚至于为未来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调。

在经济上,铁力牛耕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生产力,男耕女织,精工细作也在这个时候慢慢普及,同时,各种各样的兼并争霸战争虽然没有给农业带来稳定的生产环境,但是却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加速了中国基本疆域的开拓与开发,各国争相富国强兵,各有各的改革措施,在这种时候相当于许多个朝代一同改革,就像是一个公司可以同时提出许多方案并且找到试用地推行下去,这种情况下最容易诞生实践验证下的最优方案,即商鞅变法,这些改革让原本缓慢发展的中华民族迅速繁荣,在优胜劣汰兼并争霸中达到富国强兵的地步。

政治和军事上,兼并争霸给各国军事家政治家提供了广阔舞台,留下了许多著作和事迹,这些历史经验是以后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提供的庞大智慧宝库,即便是后来的各式各样的变法和军事战略,都是基于春秋战国这个辉煌时代所诞生出来的经典而延伸出来的。

最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动荡的社会环境给了所有人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思想最自由和活跃的一段时间,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新的思想,百家争鸣将中国的古代思想发展推演了大半,毫不夸张的说,后来两千多年基本都在沿用和发展当时的百家思想,就如儒学,独尊儒术之后直接成为了主流正统思想,一直到如今,儒家思想的影响还是十分深远持久的;法家思想,商鞅变法基于这一思想富国强兵,秦朝因为法家思想而击溃六国建立起来,在独尊儒术大一统之后,儒学沦为统治者工具时里面依然具有许多法家思想在里面;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在汉初最为盛行,即便后来,道家思想仍然对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恢复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虽然死伤无数血流千里,但是对中华文明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春秋战国,想必中华文明的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才能走到如今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