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笔下的杏花村酒家,说的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出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了。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代诗人杜牧不仅给清明时节留下了千古篇章,也给山西杏花村的汾酒,做了一个绝佳的广告。

但这不仅仅是广告,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01

杏花村曾发现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从当时出土器物可以判断当时就有酿酒的活动。

所以,它有“名酒之始祖”、“最早国酒”的美誉。传说茅台酒的酿制方法,也是山西商人从这里带去了贵州。

但酿酒有时候就是一门“玄学”,得天时、地利、人和才能产生一杯佳酿。

2006,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申请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应该也是杏花村汾酒流传千百年来,最重要的秘方。

汾酒的酿造技艺是一套将高粱、大麦、豌豆、水等原料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发酵酿造的完整技术体系。

人的自觉和悟性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制曲、发酵、蒸馏等就都是经验性极强的技能。

这些技能以口传心领、师徒相延的方式代代传承,并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在当今汾酒酿造的流程中,它仍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02

霍永健,山西杏花村汾酒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

一般来说,酿酒要经历多个步骤,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把汾酒酿造的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工艺。

1972年9月,年仅17岁的霍永健进入了汾酒厂,开始学习酿酒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制曲。

这里的制曲,就是中国酿酒技艺的精华所在。

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而制曲就是培养出一种最符合人们需要的霉菌。

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坂口谨一郎教授,认为这甚至可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媲美。

霍永健在师父的严格教育和手把手传授下,探索着制曲的工艺。

曲的培养对于温度有很高的要求,以汾酒为代表的中温曲,最高温度要控制在50℃以下,且着重于曲的排列。

曲房的窗户昼夜两封两启,温度则两起两落。因此对于制曲大师傅要求就更加严格。

在探索大曲制作技术中,霍永健总结出了较为理想的制曲“三法”,即:“上霉决定法,晾霉定皮法,排水控制法。”将前人的一些操作方法与自己的实践摸索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比较科学的制曲理论。

“汾酒世家”出生的霍永健,三代人都在努力酿造一杯好的杏花酒。

03

喝过汾酒的人,都说它酒液晶亮、清香幽雅、醇净柔和、回甜爽口、饮后余香。

著名作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曾评价它说:

“原来我国的名酒有4个香型,即浓、酱、清、凤香型的代表。杏花村汾酒他不求那浓那烈;只求这纯这真,属于清香型的典型代表。其他酒或如艳丽少妇,或如浓妆重抹,这杏花村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

大约因为这纯,才使杏花村成为名酒之始祖。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