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見什麼釀什麼!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見什麼釀什麼!

客家是少數民族嗎?不是。他們是一群被戰亂逼迫,從中原輾轉到嶺南地區定居繁衍的漢人。贛州,稱為“客家搖籃”,95%以上是客家人,定南也不例外。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客家人喜歡釀菜,就像中原人喜歡餃子,這和中原人的生活習慣有關——逢年過節,吃了餃子才圓滿。客家人想自己包餃子,但苦於嶺南沒有足夠的麵粉擀麵。為了一解饞癮,他們把當地盛產的各種蔬菜當做餃皮,將肉餡釀進去進行烹煮,沒想到收穫了成倍的鮮美。

為什麼釀菜那麼鮮美?能釀些什麼?可以釀成什麼形狀?裡頭的學問多著呢!

別急,先選個餡料再釀

餃子有餡,釀菜有釀心。畢竟是難民,早期在山區居住的客家人用肉做釀心比較奢侈,所以選擇了便宜又管飽的糯米作為餡料。後來富裕了,以韭菜和豬肉魚肉為主的釀心多了起來。但很多家庭仍然保留著以糯米入釀的習慣。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三種主要的釀心。

因為囿於山河湖泊,食材原生態,客家菜走的是鄉土風。為了增鮮增香,泡發的木耳、香菇、魷魚乾也會參與到釀心中。沒有繁雜的花椒大料,僅用生薑、蔥頭等食材去腥提味。

釀心明確了,各個地方的客家人就抻了抻筋骨,結合各地的特色,把釀菜的樣式玩出了花。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釀豆腐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羊鬥虎?綁酒又綁飯?”孫中山面對釀豆腐時一臉疑惑。

1918年夏天,孫中山先生到廣東梅縣鬆口鎮視察。臨別前受邀吃了一頓客家宴,被釀豆腐吸引了,客家鄉紳用濃厚的客家口音介紹了釀豆腐,送酒又送飯”。孫中山聽不懂,同伴翻譯了才恍然大悟。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剛釀好的豆腐

得到孫中山青睞的釀豆腐,定南人家家戶戶都會做,是當之無愧的客家名菜。“古來百巧出窮人,蒐羅假合亂天真”。豆腐這種便宜又易得的平民吃食,老少皆宜、四季可食,也是定南人待親會友、逢年過節必備菜餚。

製作釀豆腐,要往豆腐裡填入肉餡,入鍋煎成金黃色,再放進瓦煲中。淋上蒜和豉油做成的芡汁燜,趁著上桌時滋啦滋啦的響聲,廚師會根據你的個人喜好,撒上一把新鮮的小蔥。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必須筷子勺子並用,才能把一塊釀豆腐盛到碗裡,否則嬌嫩的它容易裂開。將豆腐滑入口中,先是品嚐到被旺火煎出的焦脆,然後才是豆腐的香軟。香氣濃郁的土豬肉餡調皮地與豆腐融為一體,這滋味,嘗過之後就難以忘懷。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釀豆腐就像客家人的暗語,你一釀,人家就懂了。散落在福建、江西、廣西各市縣的客家人,在節慶滿滿地做上一大鍋,吃上幾天都不稀奇。而漂泊他鄉的客家人,能吃上一口釀豆腐,親切得就像回到家一樣。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客家釀菜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食材越來越來廣泛,而釀的做法,也延伸到茄子、苦瓜、冬瓜、辣椒、蓮藕和香菇上,想釀就釀,能釀的都釀!

釀“春”

教你一個客家詞彙——春。春就是“蛋”的意思,雞蛋就是“雞春”,鴨蛋就是“鴨春”。釀春,是定南人花心事在餐桌上體現,葷素搭配、老少皆宜。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製作釀春,要選擇口感不柴的豬頸肉,剁至肉爛筋連,再混了蝦粉、魚露、冬菇和蔥花,為釀心打好鮮香的基礎。雞蛋打到碗裡,拌勻,舀一勺放入熱油鍋中,攤開放入小塊肉餡,用鍋鏟將其對摺,一個漂亮的釀春就做好了,也可以至五成熟起鍋,將全部釀春煎好後,回鍋,倒水燜幾分鐘,這樣既保餡料全熟,又可去火氣,如果喜歡脆香口感,可以不燜,但最好先將肉餡炒熟。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是不是不禁感慨:連蛋都可以釀啊!不僅如此,在廣大客家地區,還有你意想不到的釀菜!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玉林柚皮釀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賀州全魚釀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平樂田螺釀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取之於山野,烹之於征途,映日月星辰,染風霜雨雪”。自古輾轉遷徙的客家人就是如此,看見什麼釀什麼。因為客家釀菜的重複性比較高,這個地方做那個地方也做,你最喜歡哪個釀菜?如果文章中沒能提到你最愛吃的釀菜,可以在下方評論,期待!

「趣味美食」客家人,看见什么酿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