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周小川:金融開放有助於提升效率和競爭力

周小川:金融開放有助於提升效率和競爭力

今年博鰲論壇的主題是“共同命運、共同行動、共同發展”。周小川也表示,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比較全面、綜合的論壇,以經濟議題為主,聚焦亞洲也面向全球。今年現場有50多場專題討論,很受歡迎。

從博鰲論壇的傳統經驗來看,開幕式上的領導人講話歷來是最大的亮點。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更是亞洲最大的國家,所有與會者都十分關心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中國面臨哪些新挑戰,有什麼新問題需要解決,中國政府今年有哪些新政策。

他稱,博鰲論壇在“兩會”之後召開,中國繼續擴大金融開放的信號備受關注。

近期,中國金融開放也正取得實質性進展。今年3月24日,北京銀行與ING銀行擬設首家外資控股合資銀行,外資持股51%;在隨後的3月29日,摩根大通和野村證券正式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在中國建立全新的、由上述兩家外資券商控股以及為實際控制人的證券公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過去兩年來,如貝萊德、先鋒、富達、路博曼、橋水、英仕曼等眾多國際一線資管巨頭也紛紛到中國境內開設外商獨資企業(WOFE)、獲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PFM)併發行了投資於中國股、債市場的私募證券基金。隨著MSCI、彭博這兩大國際股、債指數納入中國A股和債市,外資更是加速湧入中國市場。

周小川表示,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起步很早,過往已經做了好幾輪準備,如果不是碰到1990年代末期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金融業開放的步伐會邁得更大更快。他也從三方面對金融開放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

首先,在他看來,金融業總體而言是一個競爭性服務行業,金融業開放有助於提高效率,競爭會帶來諸多益處,例如推動機構提供更好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其次,他也認為,從市場佔有率等數據來看,目前中國金融業開放水平並不高,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政策開放水平低。中國金融市場巨大,前面幾輪開放後進來的外資機構雖然深耕中國市場,但迄今為止市場佔有率依舊不高。進一步擴大開放,也不會大幅影響和改變國內金融機構的市場佔有率和業務範圍。“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隨著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的金融機構也在走向全球市場,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對中國金融機構不會有太大的衝擊。”他表示。

第三,合資銀行放開外資持股限制是重要舉措。周小川稱,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引入外資銀行,允許外資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和分行。“後來,我們區分了分行和子行(法人銀行),外資銀行可以設立百分之百控股的子行。類似匯豐銀行的分行和子行,很早就設立了。此前對外資銀行唯一的限制,就是參股中資銀行的股份上限。現在,這個上限比例也打開了,這次是51%,下次也可能有60%、75%的情況,持股比例就不再受限制了。”

“既然(之前的百分之百控股的子行和分行)都允許,那麼如今控股51%,應該不是問題。”周小川對第一財經表示。他認為,這釋放了中國金融開放的重大決心,也是重大的進展,隨著這個領域進一步推進開放,合資銀行將有更多案例,會使外界對未來中國金融的發展更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