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1岁宝宝就爱"扔东西",打骂都没用?别急,家长该这样做

一、每家都有个爱扔东西的宝宝

"砰!"一岁两个月的小北辰最近疯狂地迷上了摔东西,大到

塑料凳、杯子、存钱罐,小到玩偶、积木、水瓶盖、从市场刚买回家的新鲜蔬菜,但凡能攥进手里的,小北辰都要通过"摔摔摔"、“扔扔扔”来探个究竟。你要是立马给他捡起来,这孩子还以为你跟他玩"你捡我摔"的游戏,继续扔得乐此不疲,甚至扔完了还得意地冲你笑……

1岁宝宝就爱

刚买回家的青菜也难逃被小北辰扔的命运

每次看着家中一片狼藉,北辰妈总会郁闷——家里咋就摊上个这么爱扔东西的娃呢?其实,很多家长也有着和北辰妈一样的烦恼!一般说来,孩子到了6~8个月,就开始有扔东西的行为了;到了10个月~1岁的阶段,只要是能够抓到的东西,都会被宝宝有意识地扔出去;到了2~3岁,扔东西更是变成了宝宝的一项游戏。

1岁宝宝就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宝宝会钟情于"扔东西"呢?是宝宝变得调皮不听话了?还是天性使然?面对以上情况,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那么今天,北辰妈就带领各位有着同样烦恼的宝爸宝妈们解开宝宝"扔东西"的秘密!

二、为什么宝宝喜欢扔东西

1. "到底是世界在动还是我在动?"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研究发现,婴儿早期处于一种不能把自我与环境区分的原始混沌状态,认为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他们自身动的时候,世界也会随之而动。(感觉运动水平上的自我中心化)

而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尤其是开始爬行、学会了走路后,宝宝们逐渐能切身体会到自己周围的空间是多么的广阔,也发现了周围的环境与物体和自身其实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年幼的宝宝们还分不清"到底是世界在动还是我在动呢?"

1岁宝宝就爱

正如很多现代玄幻小说所描绘的:"空间本就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属性。"当小宝宝们开始感知到空间的存在,他们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着身周那充满奥秘的空间。

而不停扔东西恰巧就是宝宝们探索空间的其中一种方式!也许是在偶然一次扔东西的过程中,宝宝发现了,只要把东西一扔,哪怕自己还在原地,可手里的东西就没有了。再往地上一看,它又出现了!

这在宝宝的内心掀起了惊涛巨浪!再扔一次 ,会不会还是这样呢?于是,好奇的宝宝们就会像一个努力寻找答案的科学家一样,一遍遍做实验,通过反复地抛撒、移动物体,感受到自身与物体空间之间的关系……

1岁宝宝就爱

这是宝宝们认知空间的最初过程,也是孩子心智发展的一个阶段行为,可以说此时的宝宝们进入了蒙台梭利所谓的

"空间关系敏感期"

当然,处于空间关系敏感期的宝宝除了喜欢扔东西外,还喜欢藏猫猫、转圈圈;喜欢拿各种东西堆砌成高楼,喜欢琢磨各式的盖子或小孔。


2. "啊!原来我还会这样的本领!"

对宝宝来说,自己能够把东西扔出去,并发出"砰砰砰"的声响,是一种让他们感到乐趣且充满自豪感的新本领。而事实上,扔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的确是一项"本领"——它需要宝宝良好的抓握能力、投掷能力、精细动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还需要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等。

不仅如此,当宝宝完成了"扔东西"这一行为后,他们发现自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这个世界了,发现自己能够操纵某种东西,于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啊!原来我还会这样的本领!"渐渐地,宝宝们便爱上扔东西这一 活动了。

1岁宝宝就爱

3. "爸爸妈妈,你们理我一下!"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都有"自尊"的需求,而宝宝自尊需要的最初表现形式,就是渴望得到大人的关爱和重视。1 岁左右的宝宝,语言能力并不完善,还无法通过精确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意图,于是,扔东西便成为宝宝吸引大人注意的一个办法。

所以下次,当大人发现宝宝扔东西的行为时,先自我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陪伴宝宝的时候,只顾着低头看手机而忽略了宝宝!

1岁宝宝就爱

4. "我现在很生气!"

别看宝宝人虽小,脾气可不小!当还不善于表达的宝宝有了自己的情绪体验,尤其是感到生气、愤怒、失望时,扔东西无疑成为他们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仿佛在说:"我现在很生气!快来哄哄我……"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宝宝感到开心时,也会通过扔东西来表达"我真呀么真高兴!"

1岁宝宝就爱

三、面对宝宝的"摔摔摔",父母可以怎么办呢?

通过上文所述的缘由,我们知道了,宝宝喜欢扔东西并不是他们存心捣蛋,更不是件坏事, 而是宝宝一定心理年龄特点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宝宝探索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在反复扔东西的过程中,宝宝对于事物的认知及其精细动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都能得到发展;同时宝宝在心理上也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愉悦。

随着宝宝长大,他们会慢慢习惯扔东西这种"万有引力"现象和各种物品落地的声音,所以他们扔东西的行为也会逐渐消退。虽说宝宝扔东西不全是坏事,可这样的行为确实恼人!为了帮助宝宝更迅速地度过"扔东西"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小插曲,父母可以怎么办呢?

1.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宝宝扔东西背后的诉求各不相同,父母要透过宝宝扔东西的行为看到他的真实需求。例如,

①如果发现宝宝是想得到大人的关注,便要及时给予宝宝反馈。平常也要经常抱抱他、亲亲他、冲他微笑、与他说话、对他的每一种行为表示赞赏等。

②但如果发现宝宝是因为生气才扔东西,这时父母先不要责备,应该运用询问+表达共情的方法——问宝宝为什么生气,同时表示自己理解他不开心、生气的情绪;再帮助宝宝解决问题。

等到宝宝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和重视,心情慢慢平复后,父母再与宝宝定下"生气的时候不能扔东西"的规矩。

1岁宝宝就爱

2. 尽可能满足宝宝"扔"的愿望

如果宝宝是处于"空间关系敏感期",通过扔东西来探索空间的话,那么父母不妨主动满足宝宝扔的愿望,让宝宝的运动知觉和空间知觉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父母可以给宝宝不易损坏的玩具,比如毛绒玩具、橡胶玩具、塑料玩具、积木、皮球等;还可以将扔东西变成和孩子之间的小游戏,比如:

①送玩具回家

父母把可以扔的玩具放进专门的一个箱子里,平常宝宝结束玩玩具后,和宝宝一起"送"玩具回家,站起身来,将玩具投掷进箱子内。

②比比谁扔的远

选择沙包、塑料玩具等不易移动的玩具,画出一条"起扔线",和宝宝比赛,看看谁扔的远。

③分类扔扔扔

告诉宝宝不同材质的玩具要扔到不同的地方,比如布娃娃、毛绒玩具扔在床上,积木、皮球则扔到地上,臭袜子扔到脏衣篓……别小瞧这点小心思,或许能让收拾变得轻松些!

1岁宝宝就爱

3. 不要马上捡回扔出的玩具

请各位家长在脑海里自动浮现狗主人与狗狗玩扔飞盘时的场景,是不是跟你家宝宝与你"一扔一捡"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当宝宝扔出一个玩具后,你在第一时间帮他捡起来的话,大部分的宝宝会把扔东西当成你们两个人的新游戏,玩得更加的不亦乐乎。如果你每次一边捡还一边骂,那宝宝可能会更激动,以为自己能引起你的注意!

所以,父母们稍微等待些许时间,过一会儿,以"佛系"的心境帮宝宝捡起来。


4.用重复的方法,告诉宝宝哪些东西不能扔

宝宝是通过不断重复来习得某项技能、技巧的。所以要想让宝宝区分玩具和非玩具,从而知晓什么能扔什么不能扔,父母需要做的是——像唐僧念经一样重复讲道理。

①当宝宝接近易碎、危险、贵重的物品时,

父母要立马将其放到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并严厉告诉宝宝这些东西不能扔。(书本、食物、他人的物品同样不能扔

②当父母觉得宝宝扔东西的行为过于肆无忌惮了,要坚决地与宝宝讲道理,告诉他你不喜欢他这样到处扔东西,而且丢掉的东西会损坏、丢失。必要的时候,将宝宝扔掉的东西藏起来,当作是他乱扔东西的惩罚。虽然宝宝可能会对你讲的道理似懂非懂,但你的语气和表情,宝宝是能感受到的。

当宝宝扔一些投掷型玩具时,父母可以露出赞许的表情,并且参与其中,和宝宝一起体验扔的乐趣。

如此往复,宝宝会逐渐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不能扔。

1岁宝宝就爱

5.增加宝宝音乐方面的玩具

有的宝宝扔东西是为了听不同的声音,对于这样的宝宝,父母可以给他小钢琴或敲击的木琴、皮鼓等,来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定下"自己捡回来 "的规矩

之前看到有宝妈总是捡宝宝扔的东西,腰杆子最先受不了,于是特地在网上买了个类似于环卫工人用的捡垃圾神器。虽然感叹这位宝妈的智慧,可是教会宝宝自己捡回来不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父母可以先让宝宝坐在爬行垫或席子上,让他自己扔东西玩。方便引导宝宝自己爬过去或走过去,把所扔的东西捡起来。

1岁宝宝就爱

7. 和宝宝一起收拾残局

等宝宝长大些许,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收拾东西的习惯。利用"共同收拾+及时表扬"的方法,在宝宝扔东西游戏结束后,大人要先做榜样,自己蹲下来先收拾,然后对宝宝说:"我们一起送玩具回家吧!"、"我们一起比赛谁捡得快"等,将收拾变得趣味盎然。

待宝宝把玩具放回原处后,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夸夸宝宝收拾得很认真、很整齐,有利于提高宝宝下次收拾东西的动力哦!

1岁宝宝就爱

最后,给没时间仔细阅读的父母总结一下文中的观点:

(1) 宝宝爱扔东西很正常,是他们特殊年龄段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2) 爱扔东西几点原因:好奇心使然;成就感满满地认为自己掌握了技能;寻求关注;发泄情感

(3) 随着宝宝长大,扔东西的行为会消退

(4) 对于宝宝扔东西的行为,父母首先要关注孩子"扔东西"的原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 可以给宝宝提供不易损坏的玩具,设计简单的投掷小游戏,来满足宝宝"扔"的愿望

(6) 对于宝宝扔出去的东西不要马上捡回,否则宝宝可能会当成是游戏

(7) 用重复的方法,告诉宝宝哪些东西不能扔

(8) 有宝宝喜欢东西掉落地面的声音,父母可以增加宝宝音乐方面的玩具

(9) 给宝宝定下自己捡回自己扔的东西的规矩

(10) 利用"共同收拾+及时表扬"的方法,培养孩子收拾东西的习惯。

最后的最后,北辰妈还有话想说:每个宝宝在成长路上总会出现许许多多在大人眼里"不正常"的现象,家长们先放宽心态,也许宝宝的这些行为只是某个阶段的正常行为特点,我们要做的是温和而坚定地引导宝宝慢慢过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