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美國為什麼有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而沒有麥克阿瑟級?

白楊樹下談歷史


我們來看看美軍那些軍艦名字。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阿利伯克是美軍第58特混艦隊指揮官,戰後擔任三屆美國海軍部長。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朱姆沃爾特,同樣也是美國海軍部長,促進了海軍人事政策的改革。

尼米茲級航母,尼米茲是誰就不用說了吧?

福特級航母,傑拉爾德福特,海軍出身,參加過二戰,擔任了兩任美國總統。

這些有啥共同特點?這些人名,都是海軍出身,都是對海軍或者對美國有過傑出貢獻的。那你麥克阿瑟算啥?陸軍出身,對海軍也沒啥貢獻。

陸軍裡面,就算是艾森豪威爾,也只是在尼米茲級下面有個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注意是號,不是級。有艾森豪威爾號,是因為他當過總統。


軍武文齋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後,尼米茲迫不及待地從關島的前進指揮部,回到了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珍珠港。人們在歡呼戰爭終於結束的同時,開始期盼著當兵的家人早日回家。200多萬軍人有序回國是尼米茲和他的艦隊面臨的最大問題。

但隨之而來的是,裁減海軍規模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尼米茲四處奔走遊說:“擁有一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海上力量是重要的”。但人們似乎都認為這場戰爭的最大功臣是原子彈,甚至連杜魯門也在演講中透露出對海軍龐大的支出,表示不滿。

尼米茲走後門,當上海軍作戰部部長。

現在的美國海軍處於歷史上的鼎盛時期,二戰期間所建造的戰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這其中,尼米茲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並將海軍從過去配屬的地位升至與陸軍旗鼓相當的位置,他功不可沒,如今的局面讓他有些著急上火。

在他看來,維持一支強大的海軍符合美國利益,但在杜魯門眼裡,海軍儼然就是後孃養的。為了海軍的前途和地位,他認為自己有必要爭取任職海軍部作戰部長,可以近距離地接近總統並宣傳海軍的重要性。

然而,如今不是羅斯福時代,杜魯門對他並不是太瞭解,甚至認為他只是一個“頑固不化的德國人”,這樣的印象是不可能當上海軍作戰部部長的。說來也巧,他曾經的部下、好朋友德雷克在為總統的特使埃德溫.波利工作。

而這個人曾幫助杜魯門入住白宮,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於是由德雷克牽線,兩人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並且讓對方確信由他接任海軍作戰部部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兩人都認為,強調和重視海權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未來美國稱霸世界的關鍵。

波利的“能量”果然厲害,很快尼米茲便收到了杜魯門的邀請。在白宮,兩人針對美國海上力量的發展交換了意見。杜魯門對他的印象非常好,認為他是一個與世無爭,但又是一個出類拔萃的戰略家和統帥,是與馬歇爾將軍一樣的軍事天才。

見面的第二天,杜魯門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尼米茲接替金上將,任海軍作戰部部長,斯普魯恩斯任太平洋艦隊司令。這個新職務,尼米茲乾的並不輕鬆,甚至比過去還忙,因為他既是海軍軍官,又是服務公眾是“公務員”。

新官上任,先否定自己過去的倡議。

新的任命讓尼米茲幾乎沒有時間將家搬到華盛頓,也沒有更多的時間理會珍珠港的交接,就匆匆走馬上任了。他不辭辛勞的工作,像管理艦隊一樣,既謙和又威嚴,很快與新同事們融洽相處。然而,這僅僅只是第一步,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他去做。

首先,要讓海軍獨立發展。這與他在二戰期間倡導的各軍種統一指揮的模式相違背,甚至在任作戰部部長之前,他都一直強調美軍之所以贏得太平洋戰爭,各軍種的合作精神是勝利的關鍵。

隨著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等人為代表的陸軍,一直倡導統一美國武裝力量的背後,竟然是陸軍要合併一切的強勢。尼米茲開始極力迴避這樣的問題,他提出和平時期各軍種獨立發展的優越性,他要維護海軍的獨立和應有的戰略地位。

其次,忙於社交,增強海軍影響力。除了繁雜的公務外,尼米茲經常被邀請去演講,他都盡力參加。在他看來,輿論的作用至關重要,當然,他說得更多的是,讓美國人瞭解戰爭,珍愛和平。人們對這位祥和的“英雄人物”崇拜至極。

他和夫人一起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原來只聽說過他,沒有見過他的人,經過接觸後,發現他是一個健談、極有魅力和堅毅作風的人。談到海軍的問題時,尼米茲散發的是極富感染力的正能量。很快,尼米茲夫婦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賞識。

更重要的是,引起了總統對他的關注。尼米茲的知名度和親和力,也讓杜魯門十分欣賞他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經常繞開海軍部長召見尼米茲,一起談工作、一起消遣。而尼米茲也擇機宣傳海軍和制海權的重要意義。

致力於核潛艇建設,提高海軍戰略地位。

儘管尼米茲極力倡導海軍的重要性,但畢竟和平時期海軍龐大的開支,還是讓海軍面臨著大幅裁員和經費減少。這讓一輩子從事海軍事業的尼米茲很失望,但他也知道有遠見的人勸說“短視”的人,無疑是“對牛彈琴”。

既然經費減少了,那就走精兵之路。二戰期間,除了航空母艦外,潛艇的隱蔽性和原子彈的威力讓他印象深刻、記憶猶新。當他看到海軍研究室建造核潛艇的報告時,他敏銳地感到核潛艇將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武器,他給予了大力支持。

於是,一個由里科弗上校組成的工程小組負責技術攻關。俗話說得好,有本事的人脾氣大,里科弗就是這樣的人。他懂技術、很能幹,就是不會與人相處,說話帶刺,甚至有些吹毛求疵,這種個性使他很容易得罪人。

因此,核潛艇研製的阻力不是技術,而是人為。首先,他的直接領導就很反感他,不同意優先發展核潛艇,而是優先發展水面艦艇。尼米茲得知後,親自找到這位處長做工作,里科弗深受感動,堅稱在兩年內研製出核潛艇。

可是不到半年,尼米茲將屆滿離職了,下屆新部長的態度如何,誰也說不準。在尼米茲看來,只有核動力能提供潛艇不弱於水面艦艇的航速和無限續航的能力,在海底蟄伏半年以上,而不用浮出水面,隱蔽性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再加上後期能水下發射的核導彈,核潛艇作為國家有能力進行“第二次”打擊的中堅武器,它的戰略地位將更加突出。更讓尼米茲感到高興的是,到那個時候的美國海軍,將擁有更加獨立,或者高於其他武裝力量的地位。

在尼米茲卸任前,他辦的最後一件公事,就是將里科弗的報告和專家們的意見,寫成備忘錄提交國防部長,里科弗的科研小組將獲得優先發展權。也就是說,即使新的作戰部長接任,這個計劃也將“無阻礙”的得到執行。

完成這件事後不久,尼米茲就離任退休了。他完成了一個海軍軍官所能完成的一切任務,他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擔任過海軍每個艦種的指揮官,他創造了個人的輝煌成就,也成就了美國海軍獨霸世界的強大實力。

美國人沒有忘記他,“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就是最好的見證,而他的“老對手”麥克阿瑟卻沒有這樣的殊榮。1966年2月20日,尼米茲去世,按照他的遺囑,他的墓碑上沒有墓誌銘,只有圍成圓形的五顆將星和他的名字: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這是一位值得大家尊敬的人。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海上騎士:尼米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當然沒有。

老麥是陸軍五星上將,他又沒當過總統或者參議員,海軍怎麼可能去跪舔他。

美國海軍軍艦命名是有規矩的,用人名的話要求他曾對海軍做過較大貢獻,比如斯普魯恩斯和阿利伯克都是海軍名將。尼米茲級航母的話,除尼米茲是名將,其他大多是總統,兩個例外卡爾文森和斯坦尼斯都是參議員,長期致力於推動海軍建設。

所以不要說航母,普通軍艦命名也沒有麥克阿瑟的份。除非他的直系後人參加海軍,又當上海軍上將。


真正鱷魚不哭


尼米茲對美國海軍的影響,遠不是麥克阿瑟能夠比擬的。所以,在尼米茲於1966年因病去世後,美國為了紀念他,將生產出的最新型核動力航空母艦,以他的名字命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從1975年開始投入使用,到2015年“福特級航空母艦”下水之前,40年裡一直是世界上最大、最強悍的軍艦。

1901年,15歲的尼米茲就進入美國安那波利斯海軍學院。他當時一門心思想上西點軍校,但被告知西點已招生滿員,但海軍學院還有名額,於是他才改上了海軍學院。雖然年紀算最小的,但他的聰明、勤奮、樂觀和領袖素質,在那時就表現出來了。

1905

年,在全年級114人中,他以第7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從此終身為美國海軍服務。一戰期間,他擔任美國大西洋潛艇部隊的參謀長,後來在海軍各個崗位任過職。這讓他除了熟悉海軍的技戰術、各種軍艦協同作戰的重要性,還發展出一種超乎常人的戰略眼光。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被任命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隨後是盟軍太平洋中部戰區總司令,負責這一地區所有海上和陸地軍事行動。美國在太平洋戰場幾場著名海戰,從中途島之戰到珊瑚海戰役,再到瓜島戰役、所羅門群島戰役、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硫磺島戰役、馬里亞納戰役和沖繩戰役,尼米茲都是總設計師和總指揮。

因此,他被認為是美國海軍最著名的戰略家、指揮家之一。194412月,他被授予美國軍隊最高軍銜---海軍五星上將。1945

92日的日本投降協議,就是在他的指揮艦“密蘇里號”上籤署的。麥克阿瑟代表盟軍,他代表美軍出席了簽字儀式並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戰後,他升任海軍作戰部長。此時,美國大眾正在質疑是否應該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美國海軍不但面臨大裁軍,軍費大裁減,計劃建設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一度叫停。甚至有人提議,要將海軍重新併入陸軍。另一些人,如總統杜魯門,同意發展核武器,但不主張大規模建設航母。

尼米茲堅定地主張發展核武器、核動力航空母般和核潛艇。二戰盟軍太平洋戰場的勝利,一部分決定性因素便是美日航母對決的勝利,他利用自己在軍界的影響,以及美國民眾中二戰英雄的身份,到處發表演講,特別是遊說參眾兩院。

他一再強調海軍、航空母艦在國家防禦中的重要作用,不是其他軍種所能替代的。他還聯繫多位老朋友,向國防部甚至杜魯門總統施加壓力。最後海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種,保留了下來,尼米茲功不可沒。

雖然海軍和陸軍一樣,裁軍不可避免,削減軍費也不可避免,但尼米茲想盡一切辦法,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預備役部隊,一旦需要,便可隨時調用。這也是為什麼,在他死去

9年後,美國第一艘新型核動力航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原因。


世界真的很大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自二戰後的命名規則是以歷屆美國總統和對美國海軍的發展和建設有著重大影響的人物命名的。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自珍珠港事件後頂替金上將擔任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後,帶領遭受了嚴重損失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頂住了日本海軍的瘋狂進攻,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將猖獗一時的日本海軍最終消滅,為美國贏得二戰太平洋戰區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戰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一直至1947年退役為止。尼米茲於1966年逝世。美國為紀念尼米茲,所以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海軍建造核動力航母時,以尼米茲的名字命名了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首艦CVN-68航母。而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美國陸軍的五星上將,雖然名氣很大,資歷也很高,但是他對美國海軍的影響卻是很小的,況且美國陸軍和海軍一直以來為加強自己的地位和話語權,一直在明爭暗鬥,互不相讓。美國海軍怎麼可能用一個陸軍將領的名字來命名海軍大型水面艦艇的名字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至於有朋友說美國二戰期間擔任歐洲戰區盟軍總司令的美國陸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被美國海軍的航母命名,那是因為艾森豪威爾擔任了兩屆的美國總統職務,按照美國航母的命名原則是可以的。


幸運老辣椒


額...別的不說,這配鑰匙的肯定會先問麥克阿瑟“3塊一把,10塊錢3把,您配嗎?”先從軍事戰績上來講,這二戰時期的世界名將,英國的蒙哥馬利和美國的麥克阿瑟應該是爭議最大的兩個,像麥克阿瑟守菲律賓的時候的確有著美國人“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走”的風格,而最為最高統帥的麥克阿瑟臨走前還不忘來一句“我一定會回來的”。陸軍出身的麥克阿瑟


而尼米茲呢?人家是臨危受命,在珍珠港之役後帶領著弱小的美國海軍力挽狂瀾,在太平洋戰爭中打敗日本人,可以說這麼說,要不是尼米茲帶領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打敗日本人,從中途島一直推到菲律賓,這麥克阿瑟有什麼資格說“我胡漢三又回來”?所以麥克阿瑟的功績並不大。人家海軍用的人們都是對美國海軍的發展有著或多或少貢獻的人,這麥克阿瑟在戰後一直在和海軍搶軍費,海軍方面甚至出現了“海軍上將造反”的事情,其中麥克阿瑟就有著不少的關係,所以陸軍出身的麥克阿瑟和海軍那也算死敵啊。海軍出身的尼米茲

其實美國海軍的軍艦命名現在是有點亂了的,因為以前用人名命名的都是驅逐艦這種小軍艦,像大型軍艦的命名標準和中國現在的命名標準是一樣的,都是用省/州、市等大中小城市命名。因為這種大型軍艦的數量有限不會太多,但驅逐艦好幾百艘就用人名命名。不過在二戰之後這命名方式就開始改變,航母、巡洋艦開始慢慢地不用城市命名,而是和驅逐艦一樣用人名命名。現在用洲名命名的有潛艇。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美國海軍艦艇一般以美國總統,海軍將領,重大海戰地點,地名,海軍戰鬥英雄,魚名(僅限潛艇)來命名。尼米茲是美國五星上將,所以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美國第二級核動力航母尼米茲級航母的首艦。而麥克阿瑟五星上將是美國陸軍,美國陸軍的裝備則以陸軍將領的名字來命名。比如M1艾布拉姆斯,M2佈雷德利。


曉風0511


傻逼玩意!麥克阿瑟是陸軍的,海軍艦艇怎麼會以他的名字命名。至於艾森豪威爾嘛,人家當過總統明白嗎?再說美國海軍討厭死麥克阿瑟了。


Cplahj


尼米茲是美軍太平洋艦隊的司令,美國的航空母艦一般以海軍將領的名字或者是總統的名字命名。而麥克阿瑟則是陸軍將領,不可能以他的名字命名航空母艦,但同樣後來美國製造出一種坦克叫布萊德雷戰車,就是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的名字命名,布萊德雷在二戰時期是美國歐洲方面軍的司令,也是陸軍將領。


驕然


海軍軍艦用陸軍元帥命名?當然是用尼米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