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只有当了妈才会知道,推开产房这道“生门”有多难

一个导演历时三年,用镜头跟踪拍摄了80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最终选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完成这部纪录片——《生门》。

这部纪录片,向人们展示了真实的产房。

只有当了妈才会知道,推开产房这道“生门”有多难

武汉中南医院妇产科的过道上挤满了等待分娩的孕妇,由于病床有限,不是异常妊娠的产妇和排不上病床号的产妇都在过道的床位等着。

躺在病房内的产妇在等待手术,她们羡慕着过道等待进产房的准妈。过道里的产妇可能几个小时就能抱到自己的孩子,而病床内的她们却可能根本推不开产房那扇门。

只有当了妈才会知道,推开产房这道“生门”有多难

《生门》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危重产妇的痛苦与无奈,把血淋淋的现实撕开给人们看。生孩子不是电视剧那句“忍一忍,加把劲就过去了”,它是准妈妈豁出命在迎接一个生命的到来。

01

第一个故事:夏锦菊,孕6产2,爱说爱笑

凶险型前置胎盘

这是她第三次剖腹产

胎盘长在了剖腹产的手术切口上

胎盘超出了子宫,进到了膀胱里

一不小心可能大出血

为了这个孩子,夏锦菊几个月都躺在床上保胎,她的丈夫为了照顾广州的生意没有来。

只有当了妈才会知道,推开产房这道“生门”有多难

剖宫产手术还算顺利,15秒钟医生就把孩子拿出来了。然而夏锦菊突然大出血,一瞬间出血量就达到了2000毫升。为了保住夏锦菊的命,李主任决定摘除子宫。虽然夏锦菊一再请求医生努力为她保留子宫,毕竟她才33岁,然而情况不允许,她最终还是失去了自己的子宫。

最后手术共进行了3小时50分钟,期间这位母亲心脏停跳两次,出血量达到1万3000毫升,相当于全身的血换了4次。

她的父亲颤抖着在手术单上签下名字

在手术室门前掩面痛哭

当夏锦菊醒过来

父亲一遍遍按摩着她因疼痛而痉挛的手

在她耳边鼓励她

坚持!坚持!爸爸陪着你!

生完孩子夏锦菊骨瘦如柴,非常虚弱,她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只有当了妈才会知道,推开产房这道“生门”有多难

这位母亲拼了命,终于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

02

第二个故事:一对来自湖北乡下的农民夫妇

中央性前置胎盘

妊娠性糖尿病

为了保胎,陈小凤只能在床上横躺

侧身都不敢

对现代医学技术来说,这些病症其实不算什么大事,这个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穷。孩子随时可能早产,手术费至少5万块。这个数目对很多人来说没什么,对这对农村夫妇却是天文数字。

陈小凤的丈夫带妻子来医院前,借遍了全村,只借来了5000块。

只有当了妈才会知道,推开产房这道“生门”有多难

李主任看得出他们的困难,却也只能无奈地告诉丈夫:“医院并不是免费医疗,没有钱医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在这个时候,5万块就是3条人命!

只有当了妈才会知道,推开产房这道“生门”有多难

大哥回乡奔走,借了几十家,有的几百有的几千,靠抵押房产和借高利贷凑够了活命钱。

片子的最后,孩子顺利出生,不久就出院了。陈小凤的老公欢天喜地地带着老婆和两朵小金花回了老家。

穷,又有这么多凶险,是最让人揪心的地方。

03

第三个故事:第一次怀孕的李双双

怀孕超过28周

宝宝被优生科判断为发育不良

不符合优生标准

丈夫一家子都执意引产

婆婆说:“孩子就像选种子一样,要选最好的种子。

是否要引产,李主任和家属分歧很大,李主任希望家长把这个宝宝当做生命来看待,不要轻易就放弃,不给孩子机会。然而,李双双的婆家认为如果孩子不健全,还不如直接打掉,不健康的孩子不仅拖累大人,孩子自己也受罪。

在医生反复劝说下,最后一家人不情不愿地交了1万块。

然而李双双的孩子是早产儿,很脆弱

需要用一个叫固尔苏的药品

一支固尔苏七千块

故事不一定总是完美结局,现实往往比我们的想象更残酷。最后,李双双的孩子没有保住。

从头到尾,李双双只能在床上流眼泪,她没有话语权,仿佛只是一个沉默的子宫。她的丈夫没有和她商量过,而是在不停地权衡一个不健全的孩子对他们未来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计算着自己的钱财付出,努力维护道德上的清白。

很多人批判这家人,我倒觉得这份批评没有意义。因为换做你我,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一定能做到完美。倒不如学习医生对生命的尊重,学着认真对待每一个生命。

04

第四个故事:努力生儿子的曾宪春

曾宪春凶险性前置胎盘

已经生了两个女儿

这次怀孕是为了生儿子

他们说“我们农村就这样”的时候,估计心里都知道这有问题,“但是没有办法咧”,怕同村人的指指点点,冒险也要再生一胎。

只有当了妈才会知道,推开产房这道“生门”有多难

谈到妻子怀孕,曾宪春的丈夫很后悔要了这第三胎,坦言:“我觉得我媳妇她太苦了。”

只有当了妈才会知道,推开产房这道“生门”有多难

还好曾宪春手术比较顺利,最后有惊无险。当再一次看到看到小婴儿被医生从血淋淋的腹腔里拽出来时,我其实已经没什么感觉了。让我感动的是曾宪春的丈夫在妻子生产完,哭着给家里打电话,第一句话不是妻子生了个儿子,而是汇报老婆的身体状况。

只有当了妈才会知道,推开产房这道“生门”有多难

有人说这是部挑战中国女性生育极限的纪录片,让人心生恐惧,生为女性的恐惧。但是,这部片子的主人公都是危重产妇,是典型人物,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产房故事,不能准确地描述分娩这件事。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是0.199‰,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平安迎接自己的宝贝。

只有当了妈才会知道,推开产房这道“生门”有多难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最适合男性看。看后他们会知道,生孩子远比他们想象的更艰难,对女人来说,这既是生门,也是死门,老婆是在用生命做赌注为家庭孕育新生命。

生产的时候,她需要丈夫握住她的手,陪伴她,给她关爱,需要一句“老婆辛苦了,你真的很棒”。

《生门》的导演陈为军说:“都说生育是两个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情,其实不是。真正面对一切的,是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