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黄河水变清了,到底好不好?

用户51000630646


近二十年来,目前的黄河水可能正处在最清澈的时候。

再把时间往前倒退看的话,建国之后,黄河水的泥沙量下降了高达90%之多。

造成黄河变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大块:

一是黄土高原大力推进的退耕还林,由于植被覆盖率增加,使得水土保持见到成效,进入黄河的泥沙量显著减少;二是三门峡等大型水利枢纽的修建,使得泥沙在中上游就得到了沉积,下游自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泥沙补给,这样一来黄河的含泥沙量就大幅下降了;三是黄河沿岸的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就是用水量的大量增加,降低了黄河的径流量,也就降低了携带的泥沙量。

那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按照科学常理来说,改变自然规律的事情通常都不会是很好的事情,对于黄河变清这事儿来说,就是人类活动打破了原有的河流堆积和冲积的平衡状态。

由于携带泥沙量减少,水动力重新加强 ,河流由堆积作用为主转变为冲刷作用为主。强烈的冲刷作用会改变河床的形态,甚至改变河流的堤防形态。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局部崩塌。拿水土保持好得多的长江来看,在三峡建成的这些年里,宜昌已经出现了一些轻微的地方受损现象,但都及时得到了修补。从长远来看,水坝的防洪效果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

由于携带泥沙减少,下游三角洲和洪泛平原得不到泥沙补给,将有可能出现萎缩,甚至停止发育,自然造陆速率的下降会给三角洲和平原这种长久以来的人类文明的演化中心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目前看得到的“坏事”就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其实黄河变清的好处和坏处,远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正如黄河不是一天变浑浊的一样,河流变清也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改变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尊重自然,而不是对抗规律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