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總向我們發難的生活


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總向我們發難的生活


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總向我們發難的生活

這個年,所有人都過得異常艱難。恐懼和恐慌。

隨著西藏確診病例的出現,整個華夏大地,全部被疫情染紅。

這場疫情,像一個不可言說的幽靈,像寒風一樣穿過一個又一個城市的窗口 。

我站在朗域小區的院裡,真的好靜呀。

天氣霧濛濛的,愈來愈重的冷,愈來愈重的白,白雪一樣的白籠罩下來。

白色的鴿子在飛,白衣天使在飛,白色的口罩在飛,白色的絮狀物模糊了天空的眼睛。

這個年,一聽到發燒、咳嗽、打噴嚏……

呼吸所及,就充滿戰慄。那是來自生命黒暗的戰書。

當戴著口罩說話,相互吞吐,就像虛與實相反相生,人們之間突然少了一種親切。

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總向我們發難的生活


當隔著車窗喊話,部分的部分,身體是靈魂的一部分,這很確切,在彼此相看的時候,一個疑團似的瞬間,正是看不見的所見,人們之間突然多了一種陌生。

這個年,本該毫無顧忌緊緊擁抱,相互拜年,感謝一年來的彼此支撐,卻不得不暫時保持距離。如此這般真是令人揪心啊。

潮水般湧出的是一顆骨子裡泛起滾燙的心……

我知道高速路口,我目睹值守交警、保安,幹部在寒風中嚴陣以待,那麼多人還拼搏在“圍追堵截”病毒的路上。

張帖標語,科普防控知識,消毒,外出返鄉人員篩查。是否就是這個春節霧霾裡的亮光呢。

我給醫生的朋友打電話,初一回鄉,初二就歸來,已連續工作一週,還堅守在醫治病人的崗位,這是否就是常說的初心呢。

災難面前,我們有信心與真理、道德與良知的解藥。慈悲的在祈禱,施愛的在逆行,大義的在奉獻。

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總向我們發難的生活


怕就怕隱瞞真相,怕就怕感染病毒的人沒有停下腳步,就像呼市這兩個患者,把毒隱藏起來又撒出去。

這種自私的慾念會不會裂變成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流。

抗擊病毒,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狙擊戰或殲滅戰,比烽火連天的陣地仗更加難打,我們每個人都是戰士。

往往葬送在愚昧與盲從的時候,去堵住那一顆顆看不見帶著毒的流彈,真是難為了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了。

那麼多艱難困苦都挺過來了,還有什麼戰勝不了,是啊,還有什麼是戰勝不了的呢,什麼都不怕,儘管答應裡的笑容中飽含淚水。飽含命途多舛的絢爛和悲壯。

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總向我們發難的生活


我坐在溫暖的家裡,被譽為“宅”,沉醉於電視裡的流光溢彩中。

在夜晚想起夜晚,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盞燈。

坐在未眠的窗前,靜靜閱讀時間的空白,瀏覽疫情黑色的數據裡,同夜一樣黑的文字,在眼睛裡逗留,黑色的血似的,又像蝙蝠一樣沿著燈的光線飛走。

在白天的孤寂裡,從夜色中剪下自己的影子,掛上陽臺上的玻璃上,此刻,所有這些印象坐在一起,一起看電視談論一個話題。

鍾南山院士接受了新華社的採訪,對疫情做出了研判:“很難估計疫情什麼時候達到高峰……潛伏期過去了,發病的及時治療,沒發病也就沒病,所以不會因春運返程出現大傳染。”

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總向我們發難的生活


提起武漢,提起疫情,這個84歲,為國家操勞了一輩子,和病毒戰鬥了一輩子的國士,卻哽咽了。

他的眼裡,分明能看出淚光。

我沿著太陽鑽探的隧洞,如何開掘這陰暗之上的另一片天空,一條通向未來而並不遙遠的歸途,永恆的燦爛閃耀。發著一點光,向著一點亮。

這個年,就是為了聽一聲響嗎,炸開並不是永恆,鞭炮的灰燼,那裡才有最終的色澤,鉛灰色的痕跡,與此時的心情多麼相似,隔離在院裡院外的雲霧和凝結在殘雪上的霜。

白巖松說“待在家裡就是為社會做貢獻”。不是死寂一樣待在家裡,就像我的同事,在網上安排工作,組織抗疫,線上銷售,客戶服務,大疫當前,沒有荒廢時光。

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總向我們發難的生活


疫情面前,唯有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總向我們發難的生活。正如我此時,面前擺著一盤餃子,兩聽啤酒,用手機看著電影《風聲》。掌心朝上,端起酒,希望消了毒的陽光,穿透我的心臟 。

遠處的樓頂,一雙喜鵲的眼睛,像城市的眼睛,戰爭,硝煙。已飛翔的翅膀,一直停不下來。

院子裡沒有綠葉扶的絹花,讓垂柳此時無言,沒有生命的花朵,裝飾的又有什麼意義。

珍重,待春風吹綠冥思大地,等待一個,暖如心懷的嶄新的春天。

宅在家裡,以幽閉自省的方式,一邊血液噴張地恨,一邊熱淚盈眶地愛。這是一種愛,在呼喚另一愛。世界總是睜大著眼睛。

生活還要繼續,還要謀生,還要變著法活著。

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總向我們發難的生活


(作者檔案:孫樹恆,筆名恆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供職陽光保險內蒙古分公司,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西部散文家學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