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上半年家電業績全線飄紅,美的海爾格力等8巨頭躋身中國500強

上半年家電業績全線飄紅,美的海爾格力等8巨頭躋身中國500強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陷。本週家電圈,眾多家電人看到一個“不太真實”的中國家電業:已經全面披露的家電上市公司半年報,幾乎所有企業的業績均保持著穩步增長,增幅在2位數左右,展示出“轉型升級”漸入佳境的家電企業新春天;與此同時,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所有家電廠商都開始啟動一輪應對寒冬的舉措,裁員、降薪、削弱費用、控制成本,一切瞄準的都是未來2-3年的持續耐寒能力和體系建設。

對於早已進入巨頭競爭通道,並向寡頭博弈邁進的家電製造業和家電零售業而言,當前整個家電產業競爭的主旋律已不是“大企業與小企業”的兩極化,而是家電巨頭陣營中“強企業與弱企業”的加速分化。剛剛公佈的2018年中國企業500強名單,美的、海爾再次笑傲家電江湖,躋身100強;而格力、長虹、TCL、海信則以千億規模位列第121、140、144、147位;奧克斯集團和創維集團則分列第257位、400位。

當前無論是整個中國家電零售市場“高開低走”,從上半年的一路上漲到下半年的一路下跌;還是躋身中國企業500強陣營的8家集團巨頭,正在呈現出新一輪的兩極分化走勢;種種跡象均表明:整個家電產業的商業博弈已經邁入“深水調整期”和“複雜多變期”。

中國企業500強:美的海爾等8企業躋身

今年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為306.89億元,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實現營業收入總額71.17萬億元,首次突破70萬億元大關,增速重回兩位數區間,達到11.20%。繼2017年,海爾、美的、格力、長虹、TCL、海信、奧克斯、創維成為中國家電產業躋身中國企業500強的八大巨頭後,2018年上述8家企業繼續躋身其中,未出現數量上的變化。

排名家電第一的美的集團,營收規模從2017年的1598.41億元上漲至2018年的2419.18億元,同比增長51.3%;排名家電行業最末的創維集團,營收規模從2017年的353.18億元上漲至2018年的395.58億元,同比增長12%。可以看出,整個家電產業巨頭的“兩極分化”也在加速上演。同時、蘇寧、京東、阿里、國美等零售巨頭也躋身企業500強。

IFA2018中日韓爭寵:硬件創新仍乏力

在消費電子硬件創新陷入泥潭之中,最近幾年來,無論是美國CES、德國IFA,還是中國AWE,正越來越成為中日韓等國家企業的品牌宣傳和公關傳播的主舞臺。IFA2018年於8月底開幕,並再次吸引三星、LG、索尼、松下、夏普、海爾、海信、東芝、長虹、TCL等眾多中日韓一線企業參與,但是展示的產品和技術仍然是以人工智能為主,彩電顯示技術還是OLED、8K,而空調等白電幾乎沒有新意。

其實最近幾年來,中外家電企業紛紛佈局人工智能技術,謀求智能家居、智慧家庭的系統化、集成化引爆。但是市場和消費者並不接受,從而出現了“內熱外冷”的尷尬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每逢各類展會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仍然是概念當道、前景展示,並沒有真正輸出可以快速落地和商業化的成果,仍然是打著各種概念的硬件家電銷售為主。

白電三傑營收利潤雙漲,美的加速甩掉格力

2018年上半年,美的集團、青島海爾、格力電器三家誕生白電行業的上市公司業績均表現不俗,營收、淨利增速均保持雙位數。其中,美的集團營收1437.36億,增長15.02%,歸母淨利潤129.37億元,增長19.66%;格力電器營收920.05億,增長31.4%;歸母淨利潤128.06億元,同比增長35.48%;海爾集團子公司青島海爾營收885.92億,同比增長14.19%;歸母淨利潤48.59億元,同比增長10.01%。

對比三家公司業績可以看出,已全面轉型科技集團的美的,營收規模和經營利潤全面甩開格力,實現大段位領先,並且未來還將會保持消費電器、暖通空調和機器人等核心業務的協同規模化崛起;雖然受益於空調市場的良好增長,格力電器營收增速仍屬最快,但其一條腿走路策略面對佈局幾年卻遲遲沒有產出的多元化項目,暴露這家公司的突破性拓展能力仍然偏弱。提前十年佈局並打造高端品牌、征戰高端市場,讓青島海爾實現厚積薄發,特別是在收購美國家電巨頭GE家電後,其核心主業的規模化增長和盈利能力均顯著提升。

黑電巨頭業績修復,海信TCL發展各有千秋

對比誕生白電行業的三劍客業績整齊劃一增長,誕生黑電行業的海信電器、TCL集團、深康佳A、四川長虹四家企業則良莠不齊。海信電器實現營業收入140.12億元,同比增加3.28%;歸母淨利潤為3.47億元,同比下滑12.34%。TCL集團營收525.24億元,同比增長0.67%,母淨利潤15.86億元,同比增長53.40%。深康佳A營業收入176.25億元,同比增長54.53%,歸母淨利潤3.42億元,同比提升1007.16%。四川長虹營業收入384.02億元,同比增長10.47%;歸母淨利潤1.69億元,同比增長9.26%。

作為彩電帶頭大哥,海信電器上半年淨利潤下跌,主要與斥巨資贊助世界盃等營銷支出有關,這種短期盈利下調帶來的是未來在全球市場自有品牌崛起;TCL營收增長最慢,但淨利增速較快,得益於上游面板和下游的彩電全球代工增長;康佳則逐漸擺脫高層震盪影響,通過多元化佈局、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造,迎來規模和利潤雙增態勢;四川長虹業績不溫不火,主業呈良性發展,但在彩電市場惡化、白電競爭多變背景下,競爭優勢並不明顯;如今在彩電市場持續下跌、需求低迷不暢的背景下,所有黑電企業都在謀求多元化擴張,尋找新增長點。但從彩電主業上看,海信的創新盈利能力與TCL的規模化優勢各有千秋。

廚電市場首現疲軟態勢,華帝加速趕超老闆

上半年廚電整體迎來負增長,除了老闆電器增速受到拖累,華帝股份、萬和電氣等公司業績穩步上漲。其中老闆電器營業34.97億,同比增長9.35%;歸母淨利潤6.6億,同比增長10.47%。華帝股份營業31.74億,同比增長17.24%;歸母淨利潤3.43億,同比增長45.32%。萬和電氣營業收入37.6億元,同比增長22.79%;歸母淨利潤2.77億元,同比增長29.37%。

老闆電器增長減速主要受到吸油煙機、燃氣灶等市場乏力拖累,其佔公司收入達97%。對此公司通過併購集成灶企業金帝電器,謀求新的規模增長動力;華帝藉助法國隊世界盃營銷實現“名利雙收”,品牌知名度提升溢價,對均價、銷量拉昇較大,淨利潤增幅行業最大;萬和電氣以燃氣具為主,其中燃熱銷售額同比增21%,向淨化器等多元化領域延伸;今年以來,老闆、方太等專業廚電企業與美的、海爾等綜合家電企業競爭激烈,對二三線廚電企業洗牌加速,這將考驗企業未來的營收和盈利能力。

小家電多元化擴張:九陽蘇泊爾堅持精細化

不同於傳統大家電低速增長,小家電借勢電商崛起仍處於較高增速通道中,九陽、蘇泊爾兩家小家電企業獲利頗豐。今年上半年,九陽股份實現營收36.4億元,同比增長11.34%;歸母淨利潤3.7億元,同比增長2.44%;蘇泊爾實現營收88.49億元,同比增長25.27%;實現利潤總額9.41億元,同比增長27.65%。可以說,炊具大王蘇泊爾的整體表現,要遠遠優於豆漿機大王九陽,這也表明蘇泊爾最近幾年的品類多元化擴張速度,要明顯快於同行。

上半年蘇泊爾的小家電營收佔比達68%,對整體業績拉昇明顯,特別是堅持創新和精品戰略,推出的電磁爐、IH飯煲等新品,刺激小家電品類細分、市場份額提升。九陽利用央視“國家品牌計劃”、楊冪明星代言等手段,品牌提升明顯,同時藉助多種破壁機,以及創新豆漿機,成為小家電市場爆款。近五年隨著消費升級、電商渠道興起,中國小家電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3.5%。但對於企業來說,支撐未來增長關鍵點“在質不在量”,一方面要加速用戶需求細分、產品多元化創新,另外一方面也要注重質量、服務等方面的提升。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