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查令十字街84號》:淺析其成為全球愛書人聖經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海蓮·漢芙

《查令十字街84號》一書被譽為“愛書人的聖經”,至今它已被翻譯成數十種文字暢銷全球,並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書中所提到的馬克思·科恩書店,坐落於英國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書迷們來此朝聖。這彷彿已經成了全球愛書人之間的一個暗號。書店舊址雖已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但它的光芒從未褪色。 我相信這些書迷們不遠萬里跋山涉水駐足於此,是替自己,更是替海蓮,向這家書店致敬。

《查令十字街84號》:淺析其成為全球愛書人聖經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全球經典《查令十字街84號》

本書主要以書信的方式記錄了美國紐約女作家海蓮·漢芙,與英國倫敦馬克思·科恩書店弗蘭克之間的一段純真書緣。這並不僅僅是一個買書人與賣書人之間的故事,而是兩個識書、懂書、愛書的人互相交織的一段緣分。他們之間的通信長達20年。看完這本書,海蓮與書店的故事,深深觸動了讀者的心。

本書之所以能打動讀者,激起讀者共鳴,是因為它將書信的內容真實再現給大眾。書中的文字沒有經過任何的修飾包裝,所以當我們在讀該書時,有種身臨其境,回到作者所處時代的感覺,彷彿那些信就是寫給我們的。

今天我們就以海蓮與書店的命運交集走向為主線,來分析這段純真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本文第四部分,我會分析海蓮對於書的珍視,給我們當代人的啟發及思考。

1、隔著大西洋的海蓮與弗蘭克因何結緣?

一個是生活在美國紐約的作家,另一個則在倫敦經營著自己的書店。看似毫無交集的兩個人,卻因為書走進了彼此生活。這也許是冥冥之中就有的緣份。

海蓮雖然是一位經濟並不寬裕的作家,但她卻嗜書如命,對書的紙質、排版、裝幀都有著較高的要求。而美國的書,要麼是印刷粗糙、外觀慘白的紙張,要麼就是價格昂貴的珍本。所以在紐約,她總是買不到自己想讀的書。

偶然一天,她在一份文藝週刊上看到了一馬克思·科恩書店刊登的一則廣告。廣告裡說書店專營絕版古書。 於是海蓮嘗試著寫了封信過去,同時還附了一份意向書單。海蓮在信中提到,如果對方恰好有這些書,且每本價格不高於5美元,則對方可以將這封信直接視為訂購單。

就這樣,這封信穿梭於大西洋的上空,到達了三千英里之外的弗蘭克手中。

《查令十字街84號》:淺析其成為全球愛書人聖經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書信讓三千英里變得不再遙遠

面對素未謀面的海蓮,弗蘭克絲毫沒有懷疑和怠慢,很快就將書和發票寄過去了。在後來的日子裡,弗蘭克為海蓮找到了很多經典且價格實惠的書,像《新約全書》、《牛津詩選》、《羅馬對話錄》等等。

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我們如今唾手可得的書,對於那時的海蓮來說卻顯得格外奢侈。 也許正因為如此,她才格外珍惜弗蘭克寄來的每一封信和每一本書。

海蓮買書的經歷猶如我們當今的網購。可試問當今,有哪家書店在你不付款的情況下就會發貨呢?恐怕沒有。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們所有的交易都是基於人內最單純的信任。

海蓮需要書,弗蘭克就去二手市場找書。一段20年的書緣就此拉開帷幕。

2、為什麼他們的通信能長達20年

在那個沒有語音通話、沒有視頻的年代,海蓮和弗蘭克的通信卻綿延了20年,堪稱奇蹟。

對於海蓮來說,三千英里之外的倫敦反而比紐約街上的書店更近,因為她不用下樓,只是寫一封信,就能收到書。雖然她和弗蘭克的書店隔著大西洋,但在她心中的距離卻觸手可及。

《查令十字街84號》:淺析其成為全球愛書人聖經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海蓮與弗蘭克之間的通信長達20年之久

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真正的距離不是時間空間的距離,而是人心的距離。

海蓮最開始只和弗蘭克通信,後來書店的其他員工,甚至弗蘭克的妻子、弗蘭克的鄰居也紛紛加入了與海蓮通信的行列中。他們在信中拉家常,互相訴說著工作的近況。他們之所以能堅持通信這麼久,因為他們之間早已超脫買家和賣家的關係。

海蓮雖然並不富裕,但她仍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買了火腿、雞蛋、牛舌之類的食物寄給書店。要知道當時二戰剛結束,英國百廢待興,物資極其匱乏。這些食物對於書店的員工們來說彌足珍貴。

而海蓮本人倒並不覺得寄這些食物意義有多非凡。她覺得書店寄給自己的書可以和自己朝夕相處,而自己給店員們寄的食物一個星期就能吃完,所以她覺得這是一樁挺不划算的禮物交換。

書店的店員們都希望給海蓮不要再寄食物了,建議海蓮用省下來的錢,來倫敦看看他們。

這也正是海蓮最大的夢想。她幻想著這一天快點到來:她緩緩步下輪船、火車,踩上布著塵埃的人行道,走入查令十字街84號,去看一眼“她的書店”。為了接近書店,她還曾委託去倫敦的朋友代為拜訪書店。

在那個沒有視頻的年代,海蓮只能通過想象繪製出書店的模樣。有的人很同情海蓮,與書店的員工們見一面竟如此困難。可我認為海蓮非常幸運的,因為她已然成了書店的一份子。在大西洋彼岸的倫敦,有這麼一群朋友期待著她的到來,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

雖說我們如今生活的城市,書店遍佈各條大街。但又有幾人能擁有海蓮這份幸運?

3、海蓮和書店命運最後的交集點在哪?

命運的暗線將如何牽引著他們二人,也是讀者最為關注的地方。

1968年10月,海蓮照舊收到了弗蘭克的來信。可當時的她卻不曾想道這竟是弗蘭克寫的最後一封信。

直到次年1月8日,海蓮才收到一封弗蘭克女兒姍姍來遲的信,信中提到讓眾人惋惜的一個消息,原來弗蘭克先生因病不治已於數月前去世。

書中並沒有提到海蓮看到這封信時的心情,她僅僅只說了一句: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也許是海蓮想淡化這種悲痛。但是我們不難想象出,真性情她一定早已淚流滿面,因為這個世界上最懂她的人離開了。這種感覺應該不亞於,俞伯牙在失去鍾子期這個知音後的悲痛。

至此,他們的長達20年的通信也終止了。他們之間美好真摯的書緣也永遠地定格在了那一年。

在這20多年間,海蓮曾多次受邀去倫敦,卻都未曾踏足那片她嚮往已久的土地,未曾有幸親眼目睹這書店經營時的風采,未曾在弗蘭克去世前與他問候寒暄,這也是本書最為唏噓的地方。

有人曾問:海蓮和弗蘭克之間有愛情吧,否則怎麼會通信這麼久。但大部分書迷們,包括我本人,都一致認為他們之間至是大道至簡的知音關係,一段因識書、愛書交織在一起的書緣。

4、海蓮和書店的故事給我們當代人的啟示

海蓮對於書非常珍視,珍視到什麼程度呢?

有一次,她收到弗蘭克寄過來的一本書,愛不釋手。甚至她認為自己配不上那本書。書中這段話也給了我們答案。

那光可鑑人的皮裝封面、古雅的燙金書名、秀麗的印刷鉛字,它應該置身於英國鄉間的一幢木造宅邸;由一位優雅的老紳士坐落在爐火前的皮質搖椅裡,慢條斯理地輕輕展讀······而不該委身在一件寒酸破公寓裡,讓我坐在蹩腳舊沙發上翻閱。

《查令十字街84號》:淺析其成為全球愛書人聖經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海蓮對書非常珍惜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海蓮的眼裡,書已經是一件藝術品,不應該讓書受委屈。

海蓮對與書的珍視,也喚醒了我們當下飢渴的閱讀文化。從海蓮和書店的故事中,引發我兩點思考:

1.多讀書,因為讀書能見識高人

樊登曾說過:那些讓你苦思冥想的問題--關於愛情、升職、創業、大部分人都經歷過。而且這些問題中的大部分都已經被人解決,寫成了書。可以說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

在生活中,我們結交不到這些高明的人,一個人的想法認知畢竟有限。而在書中我們可以接觸到古今中外所有的高人。這些人物的經驗心得已經經過實踐打磨,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幫我們解疑答惑。就像《孫子兵法》被一些企業列為員工必讀書目。

有的人買張30元的電影票不眨眼,喝杯40元的咖啡一點不心疼,可是讓他買本25元的書,他竟然捨不得了,對此我也表示很不能理解。書應當算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生活方式了。花幾十塊錢,卻可以陪伴我們一生。就像海蓮,因為閱讀這些書,她的生活充實而滿足。

雖然說讀書不是一件快速獲利的事情,但是它會慢慢浸潤到我們的身體中,提升我們的格局和認知。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與挫折,總有一本書能指引你砥礪前行。

2.書需要重讀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我們在讀第一篇的時候,往往是帶著瞭解內容的目的去讀的,這種情況下,自然無暇思考。而第二次、第三次讀的時候,已經丟掉了解這個包袱,所以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

另外,我們第一次閱讀時,我們的的年齡和經歷,還不足以幫我們透徹理解書中的含義。就像一些經典名著,我們少年時期讀和中年時期讀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著名文史學專家許子東老師說過,他曾看了三次老舍寫的《駱駝祥子》,而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

《查令十字街84號》:淺析其成為全球愛書人聖經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文史學專家許子東老師,對於《駱駝祥子》看法

第一次,他只是當個故事看,看到的是被萬惡的舊社會壓迫、剝削的祥子。

第二次,他看到的是老舍在借翔子這個人物訴說自己的個人命運。

第三次,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所以一本好書,是值得反覆咀嚼重讀的。孔子在《論語》裡說的溫故而知新,便是這個道理。

就像我們結識朋友,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們只能瞭解她的姓名、籍貫、職業等基本信息。但是多見面幾次後,我們才能真正瞭解她的性格和品行。

《查令十字街84號》:淺析其成為全球愛書人聖經的原因及現實思考

馬克思·科恩書店,位於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

看完海蓮和書店的故事,讓我們對自己匱乏式的閱讀感到愧疚。儘管我們擁有比海蓮更豐富的閱讀條件,但我們內心並不如海蓮滿足充實。有那麼一本書、有那麼一間書店能成為精神寄託,海蓮何其有幸。

我也希望此文能幫助我們重拾起讀書的習慣,找到自己的精神寄託。雖然我們很多人沒有去過倫敦,也不曾一睹查令十字街84號的風采,但我相信,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查令十字街84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