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师政委为战士着想,几经降职、撤职,幸得谭政帮助,后成开国大将

黄克诚在长征出发时是红三军团四师政委,他本来很有信心与师长洪超带领四师长征,不幸的是洪超在部队进至信丰白石圩附近时,被敌人子弹击中而牺牲。黄克诚与新任师长张宗逊率领四师作红三军团前卫,继续奋战,突破了敌人一道道封锁线。

师政委为战士着想,几经降职、撤职,幸得谭政帮助,后成开国大将

1935年2月,部队第二次攻打遵义时,张宗逊腿部负重伤,被送进中央休养连。就在这时,黄克诚就土城战斗及如何保存红军有生力量问题,向上级领导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本来是一件关心部队建设的好事,个别领导却认为他思想"右倾""动摇"。再加上他处事过于谨慎,为人过于耿直,遇不平之事,敢于抗争,却被一再降职、撤职,最后连兵也不让他带了,被降职担任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负责了解敌情和提供行军的参考路线。

他身体瘦弱,视力深度近视,战斗中又将眼镜片打破了,搞侦察工作对他来说困难实在太大了。黄克诚对工作认真,常带领参谋提前出发摸敌情,多次遭到险情。有一次,他摸入敌人驻地附近,因为眼睛看不清,差一点遇难。

师政委为战士着想,几经降职、撤职,幸得谭政帮助,后成开国大将

中央红军走出草地后,一路上主要的危险不是敌人的围堵,而是如何战胜困难。这时,黄克诚又被派到教导营担任政治委员。这时部队的供养已经十分困难,没一点油和蔬菜,一天只有二三两炒面。野菜也很难找到,许多战士经常走不远就倒在地上起不来。

在这种情况下,黄克诚却发现机关个别领导干部搞特殊化,聚到一起吃喝。这种行为,引起了下级指战员们的强烈不满,于是,讲怪话的、发牢骚的,以及偷吃群众东西等问题时有发生。然而搞特殊化的领导,主观地认为下级指战员中出现问题的人,是对革命发生了动摇,于是决定在部队中进行整顿纪律和审查干部,期望杀一儆百,达到整治部队纪律的目的。

师政委为战士着想,几经降职、撤职,幸得谭政帮助,后成开国大将

黄克诚对这种杀鸡吓猴的做法不满,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在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说:"下级少数干部战士讲怪话、发牢骚,责任不完全在下边,而是与某些领导同志不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以身作则有关。

上梁不正下梁歪。个别领导不与下边同甘共苦,在生活艰苦的情况下搞特殊化,对下级产生很不好的影响,群众中有些意见不足为怪。少数人中发生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固然不对,但这与领导模范作用不够,对下级教育不够有关。在这种情势下提出整饬纪律、审查干部,不合时宜。"

师政委为战士着想,几经降职、撤职,幸得谭政帮助,后成开国大将

黄克诚善意的意见不但不被采纳,反而遭到受到搞特殊化的领导长时间的批评斗争,说他不再适宜做领导工作,就不再给他安排领导职务。这时,黄克诚身体更加虚弱,每天靠拄着木棍行军,每走一段路程,相当吃力,但他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战士们见到他,就像看到了榜样和希望,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正当黄克诚受到不公正待遇时,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谭政到红三军团了解情况,看到在军团很有影响的老同志黄克诚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吃了不少苦,便向中央领导同志报告了这一情况。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干预下,有关方面才解除了对黄克诚的批斗,安排他到军事裁判所担任所长的职务。

师政委为战士着想,几经降职、撤职,幸得谭政帮助,后成开国大将

部队经过艰苦的行军到达哈达铺已相当疲劳,本应休息几天,却没有休整,又继续北进,指战员的体力消耗很大,掉队的人一路不断。政治机关搞保卫工作的人怀疑掉队的人可能会投敌叛变,还怕一些人落入敌手会泄露部队的机密,于是,便指令军事裁判所拿出对掉队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黄克诚认为掉队的人是由于体力不支所致,并非政治原因,况且,一些人身上有明显的伤残和疾病,他们一路上吃了多少苦都过来了,眼下实在走不动了才掉队的,要对这些人采取严厉的惩罚,不忍心下手。

师政委为战士着想,几经降职、撤职,幸得谭政帮助,后成开国大将

他去找领导为掉队的人说明原因,为他们求情。情没有求成,却当即遭到一顿斥责。这位领导严厉地对黄克诚说:"你年龄大了(实际上黄克诚才30出头)干不了什么事,当战士也不够格了!"言下之意,黄克诚也应该被处理!就这样一位在个别人眼里当战士不够格的人,却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

黄克诚虽然瘦弱,凭着他对革命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拖着疲惫的身躯,背着不公道的重负,挣扎着随部队走完长征路,走向一次次胜利,成为后来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军事家、开国大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