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大禹故里的“治水”杰作 ——板涧济涑水

大禹故里的“治水”杰作                   ——板涧济涑水

在治平洪水,定天下九州的大禹故里——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与垣曲县交界的大山深处,崇山峻岭间横起一座高达85米、坝顶长195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蔚为壮观。当代“大禹”们在治水“先圣”的家乡书写出新时代的治水杰作。

大禹故里的“治水”杰作                   ——板涧济涑水
大禹故里的“治水”杰作                   ——板涧济涑水

涑水河与板涧河原本是互不搭界的两条河流,却被一项宏伟的工程联系到了一起。作为生长在涑水河畔而工作在板涧河边的我,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板涧河水库工程。

大禹故里的“治水”杰作                   ——板涧济涑水
大禹故里的“治水”杰作                   ——板涧济涑水

发源于闻喜县石门乡上阴村,流经闻喜、垣曲两县,由垣曲县南窑村流入黄河的板涧河,属黄河中游左岸支流,河长69公里。而干流总长196.6公里,流域范围包括闻喜县、 夏县、盐湖区、 临猗县、 永济市的绝大部分和绛县、万荣县的一部分的涑水河,是黄河一级支流。可是,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供水水源严重不足,河川径流量小且不断衰减等因素,已经多年干涸无水。

大禹故里的“治水”杰作                   ——板涧济涑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板涧河水库作为小浪底引黄工程的调蓄水库,将中条山南部的黄河水经过60公里的引水隧道经过板涧河水库,流向中条山北部的涑水河,滋润河东大地,浇灌60多万亩农田,保障5个县200多万人的用水需求。

大禹故里的“治水”杰作                   ——板涧济涑水

在遥远的古代,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把泛滥成灾的洪水引入大海,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被后人奉为圣贤;而今,党和政府拦河筑坝凿洞修渠,将黄河小浪底库区的清水引入十年久旱的运城盆地,造福人民。

大禹故里的“治水”杰作                   ——板涧济涑水

如此宏伟的构想,也只能是心系人民的党和政府才敢大胆作为;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飞速发展的国家才具实力;如此艰难的施工,也只有不畏艰辛的建设者们才能完成。有幸能够见证这一历史性壮举,不由得发出心中的感叹:

板涧济涑水,

构想何奇伟。

平湖高山起,

河东再滋润。

大禹故里的“治水”杰作                   ——板涧济涑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