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溺水的人,呼吸到的每一絲空氣都彌足珍貴,而對於慢阻肺的患者來說,每次呼吸則都是生不如死的折磨:

患病10年,62歲的張叔向39深呼吸這樣描述自己每天的感受:捏住鼻子,用嘴巴含著一根吸管呼吸,吸氣時,把吸管口子捏住一半,呼氣時,把吸管口全部捏死。

吸不進、呼不出那種憋,就像被土埋了半截。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冬天在呼吸科的病房裡,將近一半的病人是因為慢阻肺住進了醫院,他們鼻子上插著氧氣管,嘴巴張得老大,活像一條離開了水的“胖頭魚”,為了能大口呼吸,只能不停地咳嗽、大聲地喘氣。“慢阻肺病人最難受的時候,是連呼氣都呼不出來,憋得口唇都是紫色的,就像快窒息身亡,可偏偏又死不了,有的為了幫助順暢呼吸,甚至氣管必須被切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郭禹標主任形容道。

張叔的“老病友”標叔兩年前就因為慢阻肺而無法呼吸,被迫切開了氣管,如今身上還插著鼻飼管和導尿管,在住院的兩年多里,一直依靠呼吸機維持。他當初是深夜昏迷後被家人發現送進醫院的,中間幾次過不去時都是子女們堅持積極搶救才活過來,可他清醒後的第一句話卻是向子女們哀求:“放過我,我不想這麼痛苦地活。”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對比不吸菸的人,慢阻肺患者的氣道平滑肌增厚。/ 資料圖片

這樣的畫面讓張叔至今心有餘悸,對於中國近一億的慢阻肺患者而言,同樣害怕標叔的結局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在他們身上上演……

據最新數據統計,在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人數佔世界總髮病人數的1/3,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發病風險越高,40歲後,患慢阻肺的幾率高達13.4%,意味著每10個人中就有一位將成為慢阻肺中的一員。

而他們的未來目前來看也並不樂觀,從這一刻開始,你閉上眼睛從1數到120,每個數字代表1秒,2分鐘過去,有5個人就因為慢阻肺離開了人世。每一次因慢阻肺被送進醫院,就是離死神更近一步,直到避無可避。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2018年,“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首項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雜誌《柳葉刀》上,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

冬季已經到來,關於霧霾、空氣汙染與健康關係勢必將引發一股輿論熱潮,慢阻肺無疑將是其中的風口浪尖。

慢阻肺就像一把藏在身體裡的“慢刀子”

實際上,慢阻肺在中國的激增僅僅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

《柳葉刀》上發佈的“中國肺健康研究”中顯示,2007年中國40歲及以上人群,患病率僅為8.2,2018年這一數值來到13.7。1990年-2017年中國人健康殺手變化中,慢阻肺僅次於腦卒中、缺血性心臟病排在第三位。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1990-2017年中國人健康殺手變化。/ 網易新聞數讀

“可以預見的是,慢阻肺將來會成為中國人死亡的第一兇手。”郭禹標介紹,雖然不是人人恐慌的癌症,但慢阻肺就像一把藏在身體裡的“慢刀子”,對人的身體和精神折磨一點也不比癌症輕。

79歲的李學鋒患慢阻肺已經30餘年,從3年前開始,他每年的冬天都是在醫院度過的,一年平均四次的住院率讓他的體質一年不如一年。“我剛生病的時候,只是感覺喘氣胸悶,後來症狀一年比一年重,平時根本不敢一個人出門,別人上兩層樓只要1分鐘,我可能要半個多小時,現在坐在家裡也喘氣得厲害,手連擰毛巾的力氣都沒了,每次上個廁所出來就像洗個了澡。”

李學鋒意識到自己的病情可能已經發展到了末期,“這一年來我身上的疼痛就像被人用小刀一塊一塊地割著我的肉,又好像有人用手掐著我的氣管,捏得死死的,氣都出不去,每一口呼吸都要從身體裡面往外挖,要是遇上有咳嗽和白色黏痰更是生不如死。”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2017年中國人十大死因排名,慢阻肺排第四。/ 網易新聞數讀

連呼吸都成為奢望,這就是慢阻肺的可怕之處,並且一旦患上,病情的走向是不可逆的,它的疾病症狀會不斷地遞進,從剛開始普通的咳嗽、咳痰到氣短、呼吸困難,再慢慢演變成憋氣和胸悶,最後引起全身的不適。最先受累的是心臟,再到骨骼肌肉,然後代謝變得紊亂,每一次小的感染都可能要了性命。

慢阻肺病人在晚期時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吸不上氣,即使坐著、躺著不動也不行。

慢阻肺籠罩在“吸菸”和環境汙染的魔爪下

回顧歷年的流行病學數據,我們可以簡單勾勒出一個典型慢阻肺患者的形象:生活在空氣質量差的城市、有長年吸菸史的老年男性。

擁有如此龐大的患者基數,主要都是因為明顯暴露於有毒顆粒或氣體引起的氣道或肺泡異常所導致,什麼是“有毒顆粒或氣體”?發生在每次呼吸之中,吸菸和環境汙染被認為是導致慢阻肺的罪魁禍首。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菸草在中國無處不在。/ quanjing

“吸菸有害健康”在很多人的眼中只是一個口頭禪,香菸是如何一步步導致慢阻肺的發生卻很少人知道。吸菸過程中菸草煙霧含有7000多種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會互相組成顆粒物,大一點的就是肉眼可看見的煙霧,縈繞在你的咽喉部,小一點的則會沉積在你的肺內的各個組織中,早年排出這些顆粒物,有咳嗽或咳痰的方式,等到後來肺泡、細支氣管被侵蝕得失去了彈性,氣體進出開始變得困難,出現氣喘、呼吸不暢,直到你去醫院時被診斷為慢阻肺。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著名肺移植專家陳靜瑜教授在微博發佈了一則視頻,展示了有近30年煙齡的愛心捐獻者的肺部,引起瘋狂轉發。/

一直致力於推廣慢阻肺早防早治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就表示,一個吸菸指數是每天1包、吸菸持續時間為45年的菸民,他最終得慢阻肺的幾率是25%。如果你在15歲以前就開始吸菸,將來你有1/6的機會患上慢阻肺,如果恰好你是15歲以下的女性,則更加要命,你患上慢阻肺的幾率比男性高1/4。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在中國,慢阻肺有年輕化的趨勢。羅剛今年才30出頭,可身體的狀況卻像個年邁的老人一樣,稍微多走兩步路,就會感覺到心累,爬幾層樓梯就感覺喘不過氣來,到了醫院接受肺功能檢測後才發現已經到達了慢阻肺的診斷標準。“仔細一問,他都有10幾年的吸菸經歷了,現在收診的年輕慢阻肺的病人早就不是個例了”郭禹標說道。

據悉,在中國第一次吸菸的平均年齡已經下降到了18歲以下,意味著有1500萬年齡介乎13-15歲之間的青少年經常吸菸,這些未來的犧牲品基本上來自於如今正朝氣蓬勃的新一代。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2018年世界無煙日青少年控煙會議上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青少年吸菸率達6.9%,嘗試吸菸率高達19.9%,還有1.8

當你叼著香菸,大肆批判著日益惡劣的空氣環境時,殊不知,你正在吸著比霧霾、沙塵暴厲害百倍的毒氣,一步步地摧毀著你的肺。

在慢阻肺中,“吸菸”脫不了干係,而除了吸菸以外,環境汙染比如大氣汙染、室內汙染(包括煤煙、烹飪油煙等)也是引起慢阻肺的重要原因。鍾南山教授表示,霧霾中的PM2.5只有頭髮絲的1/20大小,它們可以隨意地進入肺泡中,來來回回的反覆刺激下,氣道和肺部發生炎症反應,下一步氣道開始變窄,每次的呼吸量變得有限,等到喘不過氣來時已經形成慢阻肺。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霧霾中的北京。/ quanjing

另外,室內汙染也不可忽視。“很多不抽菸的女性罹患慢阻肺,很有可能是吸入了燃燒柴草等燃料所產生的煙霧和烹調時產生的油煙導致,在不少農村地區,依然用很多人在用柴草或者蜂窩煤做飯做菜,另外,還有裝修時的有害物體接觸,這些都會導致慢阻肺的形成,當然‘二手菸’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慢阻肺患者初次就診中,75%以上已到重度

血淋淋的現實是,在被確診為慢阻肺的患者中,第一次來醫院時超過90%的人已經到了中重度,真正輕微症狀的不到5%,幾乎不給醫生留下治療的機會和時間。

這些人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患病,才導致了病情一再延誤。其實,診斷慢阻肺的方法並不難,肺功能測定是判斷該病的金標準,只需受檢者按照醫生的指令對著肺功能儀吹幾口氣,就能客觀地評價氣管堵塞的程度,但千萬別等到氣喘的時候才去檢查,“這個時候往往肺功能損失50%以上了,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郭禹標提醒。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慢阻肺要“早診早治”。/ 家庭醫生在線

遺憾的是,這個能早期發現的好辦法被大多數人忽視了!健康體檢中有測血糖、測血壓、測血脂,偏偏沒有人幫你測肺功能。在這些已知患病的人群中,僅有12%的人曾經做過一次或幾次以上的肺功能檢測,這個數字在農村則為2.4%,當然這與他們從未聽說過慢阻肺有很大的關係。

但即便是聽說過慢阻肺,患者也很容易把自身給忽略掉。60後的張華得慢阻肺7年,失去工作能力5年,對於這個疾病他了解得比很多患者要來得早,“我岳父就是因為慢阻肺去世的,最後三次急性發作都是在成都,第一次住院後返家氧療,半年後第二次感染住院,出院後僅僅兩天,就不行了,這一次住進去就沒出來,半年後去世。”張華苦笑道,誰知道命運會這般捉弄,剛料理完岳父,自己卻成為了下一個被照顧者。

對於中重度患者來說,基本都需要吸氧,只要不感冒不感染,不急性發作,就多了活下去的希望。為了活命,張華舉家逃離了溼氣重的成都,來到了氣溫炎熱、空氣質量不錯的海南,實際上,這裡也是許多慢阻肺患者的歸宿地。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有這些症狀就應該去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測。/ 網絡圖片

“我們慢阻肺患者第一離不開雙支氣管擴張器,其次離不開吸氧機,我自己配了三臺,臥室起居室各一臺,還有一臺車載的,大約花了五千多。每天吸氧十幾個小時以上,就是為了減輕心臟負擔,人也舒服得多。我認為,有條件儘量多些時間吸氧,哪怕24小時”久病成醫的張華說道。

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或勇氣像張華一樣為了治病傾盡所有。

據統計在中國僅25%的慢阻肺患者會按照醫囑用藥,僅7.7%的慢阻肺患者完全依從用藥,郭禹標分析,一來是基層醫生對慢阻肺病認知的不足,比如在GOLD全球策略以及我國慢阻肺防治指南中,均強調慢阻肺治療的一線藥物應為吸入劑型,然而在西部農村慢阻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達93%,祛痰藥的使用率高達91%,而吸入治療僅佔8%。

慢阻肺,為了活著,他們生不如死地獲取每一絲氧氣

慢阻肺治療藥物類別簡稱一覽表。/ 醫脈通

二來高昂的醫療花費也讓慢阻肺的家庭捉襟見肘,慢阻肺一旦急性發作就得馬上住院治療,基本每次開銷都在萬元以上,一箇中晚期的慢阻肺病人,一年可能要去醫院好幾次,病好了出院,一發作馬上入院,反反覆覆,如此下來,一個家庭能被耗多少次?此外,雙支氣管擴張劑等臨床新藥目前也尚未納入國家醫保。

吳淡如曾說過,人生中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一個人的生命力與意志,逐漸在陰暗的無人角落裡,黯淡、冗長地消磨,一點反擊能力也沒有。這恰恰也是慢阻肺患者的真實寫照,看著身體一天天衰敗,呼吸一天天被疾病奪走,束手無策,這時才驚覺一切來源於年少時的種種輕狂,你會不會有一點後悔?那麼,從現在開始,好好愛惜你的肺吧!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指導專家: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 郭禹標教授

[1].中國肺健康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