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喜歡說“這是我的”,父母應該知道,這是孩子物權意識的建立

不少獨生子女都有獨佔欲。凡是自己的東西,絕不允許別人碰一下,否則就要大吵大鬧,並非是孩子自私、不肯分享,而是孩子所有權的概念正處在發展階段,需要通過“我的”“別人的”這樣的觀念來發展出“自我定義”的過程。

孩子喜歡說“這是我的”,父母應該知道,這是孩子物權意識的建立

波士頓大學發展心理學專家解釋說:“‘我’和‘我的’是孩子們最先使用的幾個詞。”雖然他們先學會說媽媽和爸爸,但很快他們就會意識到完全可以用更簡單的語言解釋一個東西,比如:我的球,我的狗,我的杯子,等等。這多棒!

在這之前,孩子通常是相當大方的,要他將玩具分給別人他毫無感覺,這並非是孩子真的大方,而是所有權的概念尚未發展。

一般來說,孩子的所有權概念會在2歲時開始萌芽,也開始從生活經驗中學習分辨,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這並非是孩子自私的象徵,而是“自我定義”正在逐漸成形的一個過程。孩子在3歲左右,會開始對於物品的所有權有明確的界定。

孩子喜歡說“這是我的”,父母應該知道,這是孩子物權意識的建立

爸爸的鞋子、媽媽的包包、姐姐的帽子、妺妹的杯子都會分得非常清楚。因此,雖然是姐姐自己已經不用的東西,但是之前確實是屬於自己的,所以當妹妹開始使用時,姐姐就會感到困擾而出現情緒。

其實孩子佔有慾過高,某種程度上也是這主要是由於父母的不當教育方式造成的。父母把孩子置於家庭的中心位置,久而久之使他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想要什麼就要什麼,自己的東西屬於自己,別人的東西也屬於自己。

父母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沒能有效地加以制止。孩子一哭鬧,父母便讓步,幾次之後,孩子便會發現,只要一哭,自己的要求就會得到滿足,自己的願望就能實現。

孩子喜歡說“這是我的”,父母應該知道,這是孩子物權意識的建立

有的家庭成員總是按自己的意願行事,不考慮其他人的意見,這種做法給孩子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進而影響到他的行為。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得獨斷專行。

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必須堅決拒絕。有小朋友在場時,平均分配食物、玩具,不能讓他一個人獨佔,讓他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孩子喜歡說“這是我的”,父母應該知道,這是孩子物權意識的建立


不要把孩子當成家庭的中心,要給他創造與人分享的機會,如讓他分配食物,如果分配合理的話就要及時給予表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