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歼16载弹能达到12吨,为什么轰6K载弹才9吨?

寒清雾韵


歼-16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重型歼击轰炸机,也是当前解放军手中载弹量最大的作战飞机,其高达12吨的最大载弹量,的的确确要比早期的轰-6轰炸机的载弹量大;9吨这个数据其实是早期轰-6的载弹数据,并非轰-6K的载弹数据,轰-6K的最大载弹量是15吨,常规挂载也能达到歼-16的12吨水准。

轰炸机在潜意识中载弹量应该要远比战术战斗机要多得多,我们熟知的几款轰炸机比如俄制图-160、美制B-52H、B-2,载弹量大都在30吨以上,是我们轰-6早期型号9吨的载弹量的3倍以上,就算是轰-6K也是两倍以上;那么为什么轰-6系列轰炸机的载弹量只有这么一点?原因很简单,研发时间早、服役周期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改进潜力极为有限。

轰-6系列轰炸机属于典型的中程轰炸机,后续魔改的轰-6K也勉强算得上是中远程轰炸机吧,就算是最新的轰-6N加装了空中受油管,也只是理论上的战略轰炸机,仅仅是在航程上初步够上战略轰炸机的门槛。轰-6研发与上世纪中叶,在设计理念以及改进潜力上都存在先天性的不足,不管怎么魔改,总体机体结构布局是无法作出较大的改变,尤其是新兴的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准。

轰炸机除了载弹量之外,还要保证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航程,航程要远,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机内油载量,我们手中的重型歼击机最大机内载油量为9吨多,而早期的轰-6轰炸机的机内油载量就达到34吨,轰-6K使用了复合材料降低了飞机空重,机内油的载量有望达到40吨的水平。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一款起飞重量70多吨的大家伙,仅机内油载量就已经接近起飞重量的一半以上,除了空重之外,能够预留出来的挂弹能力也就不多了。

歼-16战斗机则不同,这款战斗机研发于本世纪初期,最早于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歼-16是在歼-11B的基础上深度改进而来的一款双座多用途战斗机,在设计以及制造上大量集成了国内先进技术,大幅使用了复合航空材料,强化了机体结构强度的同时,显著降低了飞机自身的空重,将这一比例提升至28%左右(需要强调的是沈飞在某型战机上将这一指标提升至26%),这就给其增加载弹量带来了很大助益。

歼-16战斗机共有12个外挂点,能够挂载各类制空导弹、机载吊舱、反辐射导弹以及其他对面打击弹药。其从设计之初就注重拓展对地、对海打击能力,因而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双座设计,便于多用途作战能力拓展。所以歼-16战斗机从任务定位性质角度来看,更像是一款歼击轰炸机或者西方军语中的战斗轰炸机,只不过习惯上将其称为多用途战斗机。

轰-6K和歼-16在武器设置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歼-16主要使用的是机载战术弹药,就算是使用重量达到2吨级空射重型反舰导弹,射程也在几百公里的范围之内;轰-6K则不同其主要搭载长剑-20中远程空射巡航导弹,该型导弹的射程超过2000公里,具备远程防区外精确打击能力。轰-6K共有6个外挂架,最多一次能够携带6枚长剑-20中远程巡航导弹,长剑-20公开数据显示重量在2-2.5吨之间,满挂载情况下载弹量至少也在12吨以上。

此外,轰-6K保留了内置弹舱,可以挂载多种国产精确制导弹药或者普通航弹,也就是说轰-6K在具备防区外精确打击的同时,还保留了传统轰炸机凌空轰炸的作战功能。因此轰-6K中远程轰炸机的常规载弹量至少在9吨以上,根据任务的不同,挂载方案也不同,载弹量自然也不同。需要强调的是,轰-6K由于内置弹仓尺寸较小,很难容纳下长剑-20这种大型巡航导弹,因此采用的是翼下挂载的方式,随着挂载导弹的数量增加,飞行阻力也相应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作战航程;比如轰-6K挂载6枚长剑-20的情况下,作战半径只有3000公里左右,很难达到网络上所流传的五六千公里的数据。

综上所述,歼-16作为一款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其12吨的载弹量在战术飞机中是一个很不错的数据了,但这个数据也仅仅是理论上,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这个水准。轰-6K主要使用长剑-20遂行防区外精确打击,因而其在挂载弹种的选择上并不多,同时受制于机体结构以及改进潜力,轰-6K的载弹量相对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6个外挂点,一次能携带的导弹也就这么多,载弹量很难得到实质性的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