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白天翻垃圾晚上數燈,這個下沉幹部的“笨辦法”成“市長同款”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萍英

現代工具沒用,要跑遍整個小區,一層樓一層樓的掃、一戶門一戶門的敲;

部分房子租給租戶了,房東說沒人住,其實是有人;

遇到敲門不應、但家門口有生活垃圾或電水錶在運轉的住戶,要加大敲門力度、提高喊話嗓門;

登記也有講究,對年紀較大、行動不便和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居民,要特別標註出來……

湖北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幹部胡振,下沉社區總結出的這套“秘籍”,最近在小區群裡炸了鍋。“你的辦法和市長一樣呢!厲害!” 原來,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的第39場新聞發佈會上,鄂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海軍介紹的清理“四類人員”“白天看錶,晚上數燈”方式和胡振的經驗不謀而合。

耐得煩吃得苦動得腦。

自從當上中南路街洪山坊凱樂花園志願隊伍的“大主管”後,胡振開玩笑說,“把幾十年的人生智慧都用上了”。不僅帶領近40人的隊伍樂當小區“守門員”和“代辦員”,摸索出一套“笨辦法”還被其他小區借鑑。

屋裡沒人?翻垃圾看水錶電錶!

中南路街洪山坊凱樂花園小區共有1506戶居民,距離小東門生鮮市場僅1公里左右,平日裡人流密集,疫情期間形勢複雜。

作為一名老黨員、小區業委會成員,胡振第一時間站了出來。

為期三天的大排查,看起來簡單工作量不小。8棟3樓有一戶人家,大家都不知道這戶人家是幹什麼的。排查的頭一天,白天敲門沒人應,晚上再去還是沒人應也沒有亮燈。

然而,聽其他居民說,很晚的時候好像看到亮燈了,有人!到底有沒有人?為了確定,胡振想到一個辦法,直接打開集中安裝的水錶電錶看,並一一記來數字。

白天翻垃圾晚上数灯,这个下沉干部的“笨办法”成“市长同款”

搬包菜直接上

第二天晚上,他趴在自家窗臺目不轉睛地“盯梢”。當他終於看到這家臥室亮起燈時,趕緊跑過去敲門。誰知,敲了半天沒人應。正當他要放棄時,門開了。原來,戶主在臥室不在客廳沒聽到敲門聲。他這才得知,這戶余姓業主在國藥公司上班,有時加班不回家,有時很晚才回。

這樣的事經歷多了,胡振也有了底。他帶領志願者們立下軍令狀,樓棟包保到人,開展地毯式排查,白天逐一敲門摸排,晚上利用亮燈時間查漏補缺,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胡振將他的“笨辦法”做了總結,形成文章開頭的那部實用的“葵花寶典”傳授給其他隊員。

經過嚴密排查,他們共排查539戶,排查2249人,發現咳嗽1人,屬於密切接觸者,迅速上報社區,社區當晚立即安排集中隔離,消除了疫情隱患。

翻欄杆進小區?裝防耙刺鐵絲!

“有人翻欄杆!”在小區封閉管理的第三天,志願者巡查時發現有人翻越小區1號門欄杆外出。

“這麼大的漏洞不堵住怎麼得了?”胡振收到信息後,立即聯繫物業,他和物業一起花了一個小時,給欄杆裝上了防耙刺鐵絲。

白天翻垃圾晚上数灯,这个下沉干部的“笨办法”成“市长同款”

帶領其他志願者協調工作

有位租戶在醫院檢查20多天後返回,沒有任何證明資料就要進小區。物業不讓,竟趁其他業主進出時,試圖強闖門崗。

剛剛完成值班工作的胡振聽聞後立即下樓,一直協調到晚上九點才結束。事後得知,此人系疑似感染患者,幸虧當時聯繫社區人員對其進行收治隔離,避免了疫情的可能傳播。

胡振經常與社區人員交心談心,他說:嚴一點,勝利才能早一點到來;松一分,就可能前功盡棄。

取菜有風險?叫號下樓!

“關鍵時候,鄰里守望相助!特殊時期,有困難就找黨員。”

白天翻垃圾晚上数灯,这个下沉干部的“笨办法”成“市长同款”

咬緊牙關接力扛

一名60多歲的居民外出購買降壓藥,走到半路被勸返回家。胡振聽說後,半個小時後就將藥品送上了門。

換位思考,超前考慮居民需求。團菜之初,胡振就發現小區接收物資後,集中領取容易造成聚集,送貨上門又人手不足,超市只賣套餐又無法滿足個性化需求。

怎麼辦?他迅速在工作群中集思廣益,拿出方案。最後,他們在小區門口劃定取貨範圍,叫號下樓,加派人員分發和指揮,在群裡提醒群眾集聚風險……在他的宣傳和引導下,群眾取菜排隊秩序井然,鄰里間間隔至少1.5米,有力阻斷了疫情的傳播渠道。

10噸愛心菜怎麼分?群眾扛!

洪山坊社區收到了捐贈的10噸愛心包菜。每家每戶都有份,可怎麼分出去?

貨車高近三米,志願者人數有限,運輸工具也沒有。硬扛!胡振率先垂範,志願者們全員上陣,一聲不吭爬上車,蔬菜包一袋50多斤,一袋袋地卸。

白天翻垃圾晚上数灯,这个下沉干部的“笨办法”成“市长同款”

晚上還在分物資

有居民看到了,從家裡騎來電瓶車一袋袋地幫忙送到樓棟。也有人看他們辛苦,拿來飲料追著送給他們喝。

從下午兩點到六點,整整四個小時,10噸包菜,從卸貨到分發,包括胡振在內的每個人都抬了近千斤。“坐了好多年辦公室,這下把幾十年的農活都幹了。”胡振笑著說。大家汗流浹背、腰痠背痛,手指磨得通紅。菜分完後,胡振還不忘提醒志願者把地上殘餘的菜葉打掃乾淨,暫未領取的蔬菜也堆放整齊。

胡振還有一項“兜底”工作。三天的摸排結束後,胡振就統計出全小區的困難群眾,有什麼情況最先想到他們。愛心包菜分送至樓棟後,他便提著包菜一一敲門。幾位孤寡老人,十幾戶困難群眾,每一家是什麼情況,有什麼特殊需求,胡振都清清楚楚。

天熱解開防護服拉鍊?狠批!

體溫排查、生活保障、卡點值守……志願隊承擔了凱樂花園小區的很多防疫工作。從最初的3名志願者,加上就地下沉的黨員陸續補充,現在已形成了一支35人的隊伍。他們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由胡振擔任書記。

白天翻垃圾晚上数灯,这个下沉干部的“笨办法”成“市长同款”

送菜到困難居民家門口

團隊裡年齡最大的同志將近60歲,最年輕的才20出頭。每天,胡振都會帶領團隊在微信工作群裡相互提醒,噓寒問暖,點贊鼓勵,在他的帶領下,這支臨時隊伍特別團結高效。

社區防護物資有限,胡振自己在值守、送菜時自備口罩、手套和酒精,他每天都會提醒大家做好個人防護,分享防護步驟。

有幾天武漢的氣溫陡然升高,志願者給群眾分發蔬菜時熱得滿頭大汗,下意識解開了防護服的拉鍊。“如果你被感染了,就是一個移動的傳染源!”胡振看到後不留情面地批評。但看到志願者漲得通紅的臉,又不忍心,囑咐她回家一定要全身消毒,洗個熱水澡。

有業主在群裡說“口罩難買”,業委會主任孫婭莉立即與胡振商量,經多方聯繫購買到9100個醫用口罩,當即在小區微信群以及單元樓門口張貼緊急通知:每戶領8個,在物業辦公室設免費發放點,有需要的業主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