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蜀吴联合,会击败魏国吗?

四度茶


蜀吴联合也没有希望击败魏国。蜀吴两国都处于缺兵少将的状态;很难把握住时机,战机稍纵即逝。



蜀吴缺兵少将

曹魏在三足鼎立后,上将千员、雄兵百万这些都不是夸张的说法。然后反过来看看蜀吴两个国家,蜀国的情况能集结起来十万大军就已经是倾巢而出了;而吴国这边集结二十万大军也是到达极限了。

再说说武将情况,蜀汉诸葛亮几次北伐曹魏,帐下可调遣的武将特别有限;而东吴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能统领大军的帅才死的死、老的老。虽然还有一些小将,但都是属于将才不堪重用。


蜀吴联合默契度太低

蜀吴两个国家,在正史中有联合行动。但是可笑的是,诸葛亮被司马懿挡住止步不前。诸葛亮许诺三座城池邀请孙权出兵缓解蜀汉压力,孙权同意后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也被挡了回来,无功而返。要是以这样的配合来攻打曹魏,恐怕很难打败曹魏。

即使两军合击一处由荆襄之地开展联合伐魏,也是很多麻烦。

蜀汉方面,诸葛亮要是指挥联军,那么曹魏分兵攻打汉中,汉中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武将镇守。一旦汉中被攻击诸葛亮又要分兵救援,帐前派遣谁去救援还是个难题。

东吴方面,孙权派遣应该派遣谁为主帅前往,这些东吴的兵将不可能全部听从诸葛亮的调派。派诸葛瑾去,怕是这些兵将有去无回、派遣别的大将又会各顾各的,很难达到联军的效果。再说若是曹魏派遣张辽出合肥攻击东吴,孙权肯定会撤军防御曹魏进攻。

两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小算盘,联合起来不一定有效果。每个国家都有后顾之忧,而且实力不均。



通讯能力差

排除上述的观念,古代的通讯能力太差了。两个单位联合攻击,完全不知道另一方发生的情况。得到的消息基本都是十天以前的,再做相应的军事部署时已经是来不及了,所以说配合上比较难。

总结:三足鼎立,曹魏的强大并不是书本上夸张出来的;蜀汉、东吴的弱势同样不是后人杜撰的。蜀汉和东吴联合没有较高的默契,攻打曹魏只能是徒劳。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答案:蜀吴联合打不过魏国。在曹丕死后,曹叡继位。曹叡统治魏国期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抵挡蜀吴联合的进攻,但是结果是蜀吴进攻多次失败。第二个时期就是魏国休养生息多年。蜀吴联合为什么打不过魏国呢?下面小编来分析一下。

实力差距

  • 据统计,三国时期魏国总人口五百多万,而吴国二百多万,蜀国仅有94万。可以说这样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即便是蜀吴联合在兵力上也丝毫没有一点点的优势。
  • 更何况魏国实行的屯田制给魏国积攒了大量的粮草,所以在经济上面魏国也是碾压蜀吴联合的存在。
  • 魏国的兵种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蜀国最擅长的是步兵,吴国最擅长的是水军,而魏国最擅长的是骑兵。在平原地区骑兵就是步兵的噩梦,当年曹操带领五千骑兵将刘备杀的是狼狈逃窜。所以在魏国的平原作战的话蜀吴大军在魏国的骑兵面前根本是不堪一击的。魏国之所以一直不能统一三国,主要是因为蜀吴的地势都是易守难攻的,魏国骑兵的优势根本无法施展。

魏国是正统,受百姓拥护

  • 魏国是汉献帝禅让给曹丕的,所以曹魏的江山在当时是正统的,很受百姓拥护。而且曹魏的百姓生活过的远比蜀国要好,比吴国也要好一些。而且在古代中原地区是最适合人生存的,所以天下百姓都愿意归宿曹魏,曹魏占了政治优势。
  • 吴国在江东一直被当地人当成是外来侵略者对待的,因此孙策一个霸主竟然轻易地被刺杀。可见江东势力对孙家统治江东是有多么的不满,所以吴国的百姓也是不支持他们夺得天下的。
  • 蜀国就不用说了,益州集团最狠的就是刘家政权了,因此在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蜀国本身可以抵抗,但是朝廷之上都是建议投降的。而且在投降之后蜀国的当地人是欣然接受魏国的封赏的。

魏国统治者都比较精明

  • 魏国的第一个统治者曹丕具有非常大的报复,一心想要统一天下。但是曹丕死的实在是太早了,天妒英才,谁也没有办法。而他的继位人曹叡也是很有能力的,但是35岁就殡天了,还没有曹丕活的年纪大。
  • 再之后魏国的实际掌权人分别是曹爽,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他们一个个虽然未必比得过曹操、曹丕之才,但是比起当时的蜀国和吴国国君都是丝毫不差的。

正是因为魏国实力最强大,政治地位最重要,君主能力比较强大,所以蜀吴联合也无法战胜曹魏。


唐朝的长老


小编认为吴国和蜀国联合打不赢曹魏,具体的原因小编给大家分析下,不一定有道理,历史不能假设!


第一:曹魏地域面积广泛,并且得到了充分开发,所以底子厚,恢复能力强,人口众多,兵精良足。

第二:吴国和蜀国偏安一隅,南方多数为不毛之地,部分地区并未得到充分开发,经历一两次战争还可以,多次战争造成其难以恢复元气。

第三:曹魏权力斗争虽多,但是不同时期都能够较为统一,中央集权情况较好,能够,尤其司马氏族掌权后,权利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而同一时期吴国,宫廷内斗和政变较为频繁,影响了势力的发展。

第四:三国中魏国人口最多,吴国其次,蜀国最少。魏国是三国中人口最多的,当然也是实力最强的。事实上三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维持一般都不超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这也是一个基本的规律。若三方都不犯错的话,在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魏国也是最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第五:吴蜀只是为求自保而联合,两个小国只有抱团才能存活,一旦危机过去,又会互相提防,导致一加一不大于二。

第六:西蜀内部荆州旧部和益州新部党派之争严重,很难众志成城;东吴偏于东海,发展有限,两者谁都难与曹魏抗衡。

第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兵属于征讨性质的,使出兵有理化,民心所向。

综上所述:即使蜀吴联合也很难打败曹魏!!


老刘侃三国


没有成功的机会。事实上魏蜀吴三国三角关系中并不平等,魏国要远远比吴、蜀汉两国要强势的多。即使吴蜀联盟一起伐魏,也不能干掉魏国。

事实上这个道理诸葛亮是很清楚的,虽然他一而再再而三北伐,但是他心里清楚是北伐无法成功。但是为什么要北伐,就是典型要以攻代守,如果单纯去守早就失败了。况且每次北伐,吴国都有所动作,算得上是一同有行为了。

如果一起进攻,事实上魏国有足够的实力可以两线作战,想要拿下魏国几无可能。

还不要说吴蜀联盟本来就是脆弱的联盟了



侃侃闲谈


小编觉得就算蜀吴联合,也打不赢魏国的,有人可能会说蜀国一个就打得魏国焦头烂额了,如果联合吴国随随便便都能打败魏国吧。这是不对的,蜀国和魏国的战争,虽然让魏国焦头烂额,但都是皮外伤,根本没有动到根本。

诸葛亮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就可以预见,就算加上一个孙权,也不见得能在魏国那里讨到好。而且还有其他的原因。

首先就是蜀吴根本不可能真正的联合,两个国家因为荆州的分属问题一直都是耿耿于怀的,只要有一点落井下石的机会,两方都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这么大的隔阂,期待他们联合吗?不在背后捅刀子就是好的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关羽北上打曹操,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吴国偷袭荆州,直接诶导致关羽身死,两国彻底决裂。

再有就是两方的将领互相都看不起对方,特别是关羽和张飞,期间孙权有去找关羽提亲的,如果同意了,可能两国联盟还比较可靠,可是关羽怎么说的,“虎女安能嫁犬子”,直接把孙权气炸了。

最后如果这些情况都不存在,两国真的联合起来了,那也得看国力啊,魏国自打败袁绍后,经过休养生息,不管是兵力还是粮草都非常的充足,猛将和谋士如云,荀彧、贾诩、郭嘉(早逝)、许褚、夏侯惇,五子良将等等。

然后看看蜀国,真正谋划的就是诸葛亮一个人,拿得出手的不外乎五虎将,吴国这边呢?拿得出手的将领就屈指可数了,周瑜英年早逝,吕蒙也莫名其妙的死了,鲁肃外交还可以,军事真不擅长。

这样一比较就很直观了,先不说兵力和粮草两国一起都没魏国多,但看带兵将领可能还没魏国的一半多。可能在第一代领导人的时候,蜀吴确实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压制魏国,但是进入第二代后,蜀国和吴国人才凋零严重。

而魏国的人才储备明显很充足,两厢一比较,蜀吴也不会击败魏国的,只会被魏国慢慢的拖死的。有其他看法的可以评论出来哦。


哗哗说三国


如果吴蜀联合,也不会击败魏国

首先在官渡之战

三国之前。

当时刘表控制荆州。

荆州本来的治所在湖南常德

刘表把治所移到了前线,襄阳重镇

北抗曹操东拒东吴。

官渡之战之时,

当时驻守在新野的刘备就要求趁许都空虚

奇袭曹操大本营许都

所以实际上,其实荆州对曹操是一个威胁

当曹操平定了北方,开始南征之时

收服荆州,

准备和孙权汇猎于吴的时候,

虽然遭遇到赤壁之战之败

南征没有完成战略目标统一全国,

但是完成了战术目标,

收复了南阳和襄阳重镇

保证了洛阳和许都和中原的安全。

同时在战术上形成了持久的优势。

南朝如果想保持太平,

就必须守住两个地方,

一个是徐州,一个是襄阳。

当时的经济中心还在中原地区

南方地区,

当时还并没有充分开发。

即使在日后。南宋充分开发南方

和当时战无不胜的蒙古进行了旷日持久的45年战争,

但是在失去襄阳之后,南宋也迅速的走向了灭亡。

所以当时北方既有人数和经济上的优势,

同时又占领了地理上的优势。

吴国和蜀国人口加一起也只有北方的一半

,同时经济上也没法抗衡

后世明朝和国民党进行北伐的时候,

源于经济中心的南移和南方人口大量的增加。

所以吴蜀联合也打不过魏国

但万事儿不一定。


慧灵123


就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可能性微乎其微,曹魏在人口上对吴蜀两国具有压倒性优势,若非内乱频繁,司马篡权,吴蜀两国甚至不能支撑那么多年


侃大山影视


吴国和蜀国各怀鬼胎,蜀国有扶不起来的阿斗,就算联手吴国也不行。吴国偏安一隅,没有什么大志,也不可能团结蜀国。吴国和蜀国由于国君不行,不可能与魏抗衡


玉米108258391


如果刘备全力以赴可以。


阿根廷旗下


不会,看看战国时的合纵连横就知道为什么了[笑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