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月份投資總結——與複雜世界的博弈

2月份是個非常值得記錄市場和自己的一言一行的交易時間段。

這份記錄多年後都值得不斷回憶,不斷提醒自己:

這個世界是複雜的。

第一週,由於春節期間,疫情數據不斷刷新大家的認識,3號開盤第一天幾乎全部跌停,只好靜觀其變,第二天卻意料不到地大漲,我心想,寧波華翔,福耀玻璃這些製造業影響肯定超級大,趕緊賣賣賣!第一週大盤一路上漲我一路甩賣,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醫藥這幾個節前重倉的板塊,節後反彈力度不錯,慶幸自己命真好,節後一週就收復失地,同時,隨著疫情並未好轉,我確信:反彈到此為止了。

第二週,主板震盪,創業板則不斷逼空。市場的矛盾開始變為:資金無處可去,不斷流入股市,科技股又要重演15年的情形。半導體,新能源汽車表現最強。由於新能源汽車上週已經大幅度減倉,半導體之前沒有做好功課,所以只能是小倉位跟隨,短線操作,每天追逐各種熱點板塊。隨著2.14創業板中午開始跳水,我確信:市場不尊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後面大概率秋後算賬,節後反彈到此為止了。

第三週,週末出了創業板融資新規,創業板週一的大陽線讓我不得不考慮14、15年那種放水帶來的牛市的可能性。趕緊惡補科技股的知識,敲定了IDC,雲計算板塊。但是市場一直不肯調整,直到2.20大盤又一次逼空,我越來越傾向於資金推動的牛市來了,開始追漲部分心儀的股票。

第四周,國外疫情以超出預期的速度蔓延,疊加創業板高位調整,市場振幅巨大。外圍市場大跌,國內疫情好轉,科技股高位調整,但還有不少股票趴在地上……這時該怎麼應對?我只好放棄了對短期的預判,買入低位的環保股,部分基建板塊,配置了部分指數基金,留了兩成現金。

事後看,3月份第一天還算不錯。

三月份展望

拋開短期無法預料的海外疫情,海外資本市場漲跌,疫情對今年經濟衝擊,央行貨幣政策的操作(放水?何時收緊預防通脹?難以預料)。

今年比較確定的是利率走低,基建投資拉動GDP。

同時受益於以上兩點,且市場預期還不是非常充分,股價普遍在低位的有環保板塊,也是我上週開始著手佈局的方向。

舊基建(水泥建材房地產等)和新基建(IDC、5G等)最近市場都有比較充分的預期,應該是到了拼基本面研究的階段,目前介入性價比不高,需要謹慎。

科技股普遍處於極高的估值水平,高估配合融資新規,今年必然有大量的科技股增發融資,併購。券商今年也是比較確定性的機會。

其他新經濟的機會繼續層出不窮,平時做好功課,如果遇到系統性風險帶來的下跌,應該會有不錯的買入機會。

製造業,出口業,可選消費短期衝擊是必然的了,最好是等待業績出來後再出手比較好。

投資感悟

最近讀到一句話:“如果做到了提前發現、買在價值、等待趨勢、賣在狂熱,那將是一種多麼從容和美好投資過程。”

這個過程很符合我的投資體系,但我經常是在等待趨勢這一過程中賣出,而不是賣在狂熱。另一個不足就是功課還做得不夠,經常是買在趨勢,自然也拿不住。

另一句讓我觸動的話是:“諸如恪守能力圈、注重安全邊際、與市場先生交朋友等等,許多人講起來頭頭是道,真面對市場價格跳動、面對相對收益的落差、面對帳戶資產上下波動時,大部分人很多人一輩子也過不了這道關卡。這就和明白了所有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同樣的。”

過去一個月我在這些關卡上越陷越深,雖然對操作沒有帶來太多負面影響,但確實影響了自己的研究。看著市場價格跳動,面對賬戶資產上下波動,這不僅耗時還消耗心力。讓自己少了一份從容。

有一個APP叫做“潮汐”,用於專注學習,打算這個月用這個APP訓練自己減少看盤時間。多花時間在行業,公司研究上面。

今年前兩個月收益率一般般,滿倉抗下疫情的衝擊,也沒有參與到創業板的盛宴,更沒有利用疫情下的巨大振幅高拋低吸獲利(雖然我很想做到,但這屬於臆想)。靠分散持倉短期跑贏滬深300指數8%左右。2月份最後一天也是滿倉捱了一記重拳,不過今天也大幅度回血,相信3月份可以繼續取得正收益。

二月份投資總結——與複雜世界的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