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菜芽、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在青藏高原上建立的奴隶制帝国,也是唐帝国的主要强敌,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击溃唐朝军队的进攻和入侵唐朝边界。唐与吐蕃的战争几乎贯穿了整个唐朝历史,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唐朝的走向。


(晚唐与吐蕃对峙形势)

唐与吐蕃时而短暂修好,时而激烈鏖战,但本质上仍是激烈的竞争关系。为了缓与吐蕃的矛盾,唐朝也先后派出和亲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由此可见吐蕃的实力不容小觑。

在755年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吐蕃更是趁乱长驱直入,先后夺取唐的河西走廊和安西、北庭地区。至此直到灭亡为止,唐朝再也没有恢复过对西域地区(新疆)的统治。可是就是这样强大的吐蕃王朝,却先于唐朝灭亡。那么,吐蕃究竟是怎么灭亡的呢?

吐蕃既可指民族,也可指政权。关于吐蕃民族的起源,后世说法不一。但在公元7世纪初(隋、唐之交)这段时期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至此,吐蕃从单一民族变成了杂糅众多民族的强大奴隶制帝国。

(吐蕃雄主松赞干布)

唐朝在崛起之初,先后攻灭东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铁勒、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但唯独对于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十分忌惮。因为在唐朝前期,唐将薛仁贵、李敬玄两次主动出击吐蕃,均在青海大败而归。

薛仁贵是因为将帅失和,兵少而败(大非川之战),还情有可原;而李敬玄足足拥兵18万,仍然不敌吐蕃(青海之战),差点被吐蕃活捉。此后,唐朝便放弃了大规模进攻吐蕃的计划,转为在边境积极防御。

在唐玄宗时期,国力达到极盛的唐朝与吐蕃的战争稍占上风,但依然无法彻底消灭吐蕃。公元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大量的边军内调平叛,导致吐蕃趁虚而入,甚至一度攻进长安。自肃宗以来,吐蕃接连入寇,尽陷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诸州,又夺安西、北庭等地。

“唐时吐蕃帝国之盛,远非宋时吐蕃诸部可比”。吐蕃帝国的君主赤松德赞在位时期(8世纪末),吐蕃疆域达到极盛。东与唐朝以陇山为界,北与回鹘汗国沿着宁夏贺兰山分界,南推至印度恒河北岸,西与大食帝国(阿拉伯帝国)相邻,就连南诏王国也对吐蕃称臣。



然而兴衰无常、盛极必衰。进入9世纪以后,扩张过度的吐蕃便迅速崩溃。首先是内部原因,例如吐蕃的宗教矛盾(佛教、苯教之争)、奴隶起义、贵族叛乱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其次是外部原因,吐蕃先后遭到唐朝、南诏的重创,丧失了大量的精锐兵力,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机会。
(青藏高原的吐蕃骑兵)


比如在802年的维州之战中,吐蕃十万大军被唐军击败,吐蕃主帅论莽热被俘,此后再也无力对唐朝发起大规模的战争。同样的,吐蕃后期对南诏的战争也是一败涂地,逐渐失去了对南诏国的控制权。

公元842年,吐蕃君主因宗教矛盾被部下暗杀,此后吐蕃内部分化瓦解,统一的吐蕃已经不复存在。到了晚唐时期,吐蕃的残余势力或自立割据,或依附唐朝,已经无法形成任何威胁。因此吐蕃灭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是内乱,第二是外患。


世界人文通史


下面先给大家列出吐蕃赞普世系单:

一、松赞干布赞普(公元629年--650年)

二、弃芒论芒赞赞普(公元650年--679年)

三、弃都松赞普(公元679年--704年)

四、弃迭祖赞赞普(公元704年--755年)

五、乞立赞赞普(公元755年--797年)

六、牟尼赞赞普(公元797年--804年)

七、弃猎松赞赞普(公元804年--817年)

八、弃足德赞赞普(公元817年--838年)

九、达磨赞普(公元838年--842年)

历九世,存国二百一十三年。吐蕃建国时正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三年,亡国时正是唐武宗李炎会昌二年。

通过史料我们发现,吐蕃在总体上对唐王朝形成军事上压制。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安史之变”中攻陷长安,另一次就是唐德宗年间攻陷了唐王朝的北庭、安西都护府,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南北路。

吐蕃长期对唐朝进行的掠夺性战争,使吐蕃的军事贵族集积了大量财富和人口,而自由民这个阶层的经济却大大衰落下来。这样,吐蕃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就尖锐起来。宗教是吐蕃统治阶级用来缓和阶级矛盾的工具,这时吐蕃社会的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变化。吐蕃有它们的原始宗教,称为本教。到了乞立赞赞普时期,“大兴佛法,寺院林立,慈悲为念,冀脱轮回”。佛教开始在吐蕃兴盛起来,本都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从此以后,佛教僧侣在吐蕃政权里开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史称“国之大事,必以桑门(僧侣)参决”。

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吐蕃达磨赞普死,因为他没有儿子,王后綝氏就册立兄子乞离胡为赞普,吐蕃大乱。在吐蕃占领的唐王朝河陇地区,吐蕃赞普同姓大臣论恐热拥兵二十万,进攻吐蕃异姓大臣鄯州节度使尚婢婢,双方开始连年混战。同时,在吐蕃本部,吐蕃的农民、牧民和奴隶,也开始挣脱枷锁,举行起义,天下大乱起来。这场由底层人民发起的起义持续了九年之久,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强大的吐蕃政权,却也从此土崩瓦解了。吐蕃本部分裂成四个政权,一个是阿里王系,在今天的后藏;一个是亚泽王系,也在后藏地区;一个是亚陇觉阿王系,在山南地区;一个是拉萨王系,在前藏拉萨。

到了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纥、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到了北宋时,“其国衰弱,种族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矣。”至此,终于彻底衰落了。


历史的小学生


导语:

与其他大一统王朝一样,唐朝的边境也有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就是吐蕃帝国,吐蕃帝国建立于公元618年,与唐朝同一年建立,覆灭于公元842年,可以说吐蕃帝国几乎陪伴唐朝走完了它的一生。

吐蕃帝国是西藏地区历史上第一个有着明确史料记载的少数民族政权,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吐蕃帝国的实际立国者被认为是松赞干布。

青藏高原原本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后来这些部落被吐蕃帝国统一,统一之后,青藏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中原文化的传入使青藏地区逐渐开化,古代藏族地区也第一次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

青藏高原地区各部落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情况逐渐被改变,通过一系列建设,各部落政权逐渐结成联盟,藏地语言以及整个地区在文化层面上得到相互沟通,青藏高原地区的文化得到了整合与壮大,那么吐蕃帝国究竟是如何覆灭的呢?

一、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帝国的国力

(1)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 ,唐朝自此由盛转衰,吐蕃帝国却自此进入国力强盛之期,帝国版图空前扩大。

但是盛极必衰,之后频繁的战争使吐蕃的国力逐渐削弱,唐朝缓过来之后多次派将领攻打重创吐蕃帝国。公元9世纪后,吐蕃的国力由盛转衰,再也无力向外扩张。

公元821年也就是长庆元年,吐蕃帝国派遣使者到唐朝朝拜并且请求与唐朝会盟,双方在长安缔结了友好的盟约。并且吐蕃和唐朝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双方在盟文强调要世代永远和好相处、不再发动战争。

公元823年,吐蕃帝国在拉萨建立了两国之间的会盟碑,这块盟碑至今还屹立不倒,在现在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的象征。

(2)在公元8世纪末以后,吐蕃帝国内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已经日趋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王室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争夺权力,吐蕃在内部矛盾中最终陷于分裂。在国家危难之际,吐蕃帝国的将领们之间又发生了混战,致使社会混乱,人民的生活非常不安定,也给国家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公元848年,甘肃敦煌的张议潮发动起义,吐蕃帝国境内的汉族人民纷纷起兵响应他,在张议潮的带领下很快占领了沙州。

紧接着,张议潮又派遣士兵将领攻取了瓜、伊、西、甘、肃等十州。公元851年,张议潮派遣自己的兄长张议潭持自己占领的十一州地图入朝朝拜,唐宣宗看到后十分高兴,将那些军队安置于沙洲,并且任命张议潮为节度使,河西和陇右等地区自此也归附于唐朝。

吐蕃帝国在之前不断的战争打击下,本来国力就已经衰弱,之后统治者阶级内部斗争不断,更是让其他将领渔翁得利,吐蕃帝国也在张议潮的起义打击下走向了衰落。

二、吐蕃帝国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以及人民暴动

(1)吐蕃帝国的统治者达玛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永丹和欧松之间为了争夺王位展开了一场斗争。

当时朝内的大臣们分成两派分别支持两位王子,自此以后吐蕃王室不再像以前那样团结,而是分成了两支,他们之间因为不同的拥护者连年混战不断,最终两败俱伤,同时也削弱了吐蕃帝国的国力。

吐蕃皇室的统领势力也逐渐下降,帝国分派在各地的将领也纷纷拥兵自立,彼此之间为了争夺地盘相互争斗,过去一些听命于吐蕃的少数民族部落也趁此机会纷纷独立,相继脱离了吐蕃的管控。

同时,由于吐蕃帝国境内奴隶制度的存在 并且许多奴隶在打压下生活的苦不堪言,因此紧接着又爆发了一场平民奴隶大起义,这一起义迅速席卷了整个西藏地区,吐蕃帝国在这样危急的局势下又遭重创。佛教逐渐衰落,吐蕃帝国对人民思想的钳制也逐渐消失。

当吐蕃帝国境内的东北部镇将在混战时,吐蕃军队的随军奴隶在河陇地区起义,大暴动爆发,这些奴隶军自称为“浑末”军,河陇地区的吐蕃奴隶是这个起义军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许多受吐蕃奴隶主奴役驱使的其他民族奴隶。

这支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这支军队大致往两个方向发展,他们向南进攻,占领大渡河流域地区。同时又向西北地区移居,定居在凉州一带。

在凉州一带称雄的温末集团,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原来分散在凉州各地的小部落,逐渐联合为了一个大部落,并且后来还发展成一个实力非常强劲的地方政权,并且逐渐摆脱了吐蕃帝国的掌控。

公元843年,在吐蕃帝国境内的东北部镇将发生了混战,论恐热率领士兵二十万攻打鄯州守将没卢氏尚婢婢,之后整个河西、陇右地区的吐蕃镇守边将都被卷入了这场混战,将领们之间的战争整整持续了二十多年。直到公元866年,论恐热败于拓跋怀光之手并被杀死之后,这场战争才逐渐平息。

吐蕃王室的衰落以及镇将之间的相互争斗使一些想要国家有力庇护的人产生了动摇,吐蕃尚延心就是一个例子,他率领部众及河州和浑末部向唐朝投降,以求天朝上国庇护,唐朝将他们安置在了吐蕃地区东部附近。

(2)吐蕃帝国本部的奴隶平民暴动不断爆发。

从吐蕃帝国东部地区开始爆发并且蔓延到了吐蕃全境的平民和奴隶大起义,使吐蕃王室疲于应付,之前小规模的起义还可以镇压,但是像这样大规模的起义。

此时的吐蕃帝国并没有能力出兵完全镇压他们,因此在内忧外患下,吐蕃帝国逐渐走向了灭亡。

三、吐蕃帝国灭亡的制度原因

吐蕃帝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原地区大一统王朝的繁琐制度不同,中原地区建立大一统王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吐蕃帝国则实行单元化的政治体制,这一政治制度的结构特别简单,并且是环环相扣的,因此一旦这个制度其中的一环出现了问题,那么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结果。

由于我们习惯中原王朝的制度,因此我们可能并不懂为什么,那么就举一个中原王朝的例子作为反例来说明:

以秦国为例,商鞅变法对于秦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各方面的法律逐渐趋于完善,秦国完善的法律制度,便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保证秦国太平。

秦国国家实力的不断提高也使得秦国的国家机器不断完善,因此依靠完善的法律,各级官员便可以不断地办事情,国家大事便可以很快得到解决,官员们做事情也有法律可以依照、有规章制度可以查询,即使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只要问题不大、只有持续时间不长,国家机器依然可以正常的运转。

但是如果吐蕃帝国出现了什么问题,由于政治制度过于简单,一环出错便会导致整个国家陷入瘫痪,这样的政治制度在吐蕃帝国后期王室内斗、边将自封的情况下显然是极不适用的,因此制度也要为吐蕃帝国后来的灭亡负一定的责任。


旧时楼台月


吐蕃的确可以说陪伴唐朝走完一生,两个帝国几乎同时建立,交往争斗几百年,又几乎同时灭亡。唐朝的历史大家比较清楚了,这里就简要介绍和分析吐蕃的兴衰之路。

吐蕃帝国的兴衰历程

吐蕃帝国可谓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大唐的历史上多次提及和出现过这个名字,而陌生又因为它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史籍流传较少,加上语言文化不同,所以吐蕃如何兴起如何衰亡,大家就比较陌生了。大多数人对吐蕃的了解都是伴随着唐朝历史记载片段式的记忆。因此我们先来简单捋一下吐蕃的兴衰历程:

  • 公元六世纪左右,西藏的藏族先民开始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王国转变。其中最有实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生活在雅隆河谷的雅隆部落(也称悉勃野部)。他们不断发展扩张势力,最终在公元六世纪左右扩张到了拉萨河流域。此时的吐蕃赞普是囊日论赞,在他的手中吐蕃帝国的雏形基本形成。

  • 囊日论赞的扩张和奴隶制变革导致了旧贵族的反抗,王室本部和后妃的外戚部族都相继叛乱,连囊日论赞本人都被毒死,刚刚初具雏形的吐蕃帝国面临胎死腹中的危险。但是吐蕃的杰出领袖松赞干布正是囊日论赞的继承人。松赞干布继位后,迅速平定内乱,同时改革政治,继续加快向奴隶制帝国的转变。同时开始兼并四周其他部族走上扩张之路。真正意义上的吐蕃帝国在松赞干布手中得以建立,松赞干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吐蕃帝国的建立者。

这一阶段是大唐和吐蕃两个帝国的初建时期,大致的历史是唐高祖和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在唐太宗登基两年后继承赞普之位,唐太宗去世一年后,松赞干布也去世)。双方总体上来说还是友好和平相处,但是决定这种良好关系的关键性事件之一是公元638年的松州之战,登基九年21岁的松赞干布吞并了周边部族,心态有些膨胀,因为吐谷浑的争夺和唐朝开战,结果唐军主力侯君集的部队还没有抵达战场,唐军就打败吐蕃部队,松赞干布赶紧撤兵谢罪,从此老老实实跟随天可汗李世民混。

  • 唐太宗和松赞干布相继去世之后,唐朝开启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执政的时代,这一时期吐蕃迎来了一个发展期,唐高宗的主要精力放在击败东北的高丽政权上,因为一直以来的良好关系对西南的吐蕃帝国的扩张没有过多关注,导致吐蕃吞并了吐谷浑。但是消灭高丽政权后警觉起来的唐朝政府开始着手限制吐蕃向河西走廊的扩张,双发爆发多次战争,展开反复争夺,总体上仍然是唐朝略微占据优势。但是吐蕃吞并吐谷浑所占据的青海地区仍在吐蕃控制之下,唐朝控制的河西走廊等地吐蕃也没有办法侵入。


  • 唐玄宗继位之后,唐朝国力达到顶峰,因此也开始了对吐蕃的进攻性策略,以安西四镇为基地,从西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不断进攻吐蕃。吐蕃帝国连战连败,丧失大片领土,此阶段唐朝取得了对吐蕃的全面胜利。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不得不从安西四镇抽调大量军队投入国内的平叛战争。吐蕃帝国乘势不仅夺回被唐朝占领的青海等地,还顺利占领了河西走廊,彻底切断了唐帝国和西域的联系。占领陇右之后的吐蕃不断蚕食和控制西域诸国,同时也不断袭扰和攻击唐朝。双方爆发多次战争,但除了763年朔方军主动放吐蕃东进导致吐蕃占领唐朝首都长安之外,唐朝军队多次击败吐蕃的进攻。虽然整体上是吐蕃占据进攻态势,而且吐蕃的疆域在此一阶段的确达到了鼎盛,但是基本上没有办法再向唐朝腹地扩张(双方大致上以陇山为界),当然唐朝也无力收回丢掉的河西陇右之地。

  • 连年的战争导致吐蕃国力也迅速衰落,进入9世纪后,唐朝和吐蕃都有强烈的罢兵休战的想法,821年长庆会盟之后,双方进入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但是此时吐蕃已经日落西山开始走向衰亡了,848年吐蕃爆发内乱,唐朝陆续收回一些州县(但是因为国力不足,其实大体上是名义上收回,实际控制权不在唐朝中央政府)。9世纪末,在内乱和奴隶起义的冲击下吐蕃帝国瓦解崩溃。几十年后,公元907年大唐帝国也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

盛极一时的吐蕃帝国为什么会在达到顶峰数十年后迅速衰落灭亡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连年的扩张战争严重削弱了吐蕃帝国的国力。

吐蕃的帝国的兴起毫无疑问是靠扩张战争的胜利所带来的。从松赞干布时期基本统一西藏高原地区,到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吞并和控制吐谷浑,吐蕃势力进入青海;再到安史之乱后,吐蕃攻占陇右控制西域,疆域达到最大。伴随着这些扩张不仅仅有土地财富人口等收获,同样也伴随着国力的严重消耗。

佛教和苯教的争端严重影响吐蕃政权的稳定。

苯教是西藏先民的原始信仰,而佛教则是松赞干布时期引入的新兴宗教。松赞干布试图通过扶持推广佛教来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虽然当时苯教仍是主流,但是佛教的引入和迅速传播,使得吐蕃帝国始终无法摆脱苯教和佛教的冲突。这样的冲突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和思想统治的混乱,而是多位赞普付出生命代价的流血冲突。比如吐蕃分裂前的最后两位赞普赤祖德赞和达玛,一个是因为崇佛被苯教徒暗杀,一个是因为灭佛被佛教徒暗杀。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残酷和激烈的冲突。

权臣和外戚的争端导致吐蕃内乱不断。

吐蕃帝国从松赞干布建国以来,几乎没有停止过内乱。这些内乱往往由旧贵族、权臣、外戚和军事贵族等阶层和王室的矛盾或者互相之间的矛盾引发。而且这些内乱还往往和上面提到的宗教纷争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加血腥激烈。比如和唐玄宗争斗了半个世纪的赤徳祖赞就是被权臣弑杀、而他的孙子辈牟尼赞普和牟如赞普兄弟两个都是外戚权臣家族弑杀;吐蕃帝国的分裂瓦解也是达玛被弑杀后,他的两个儿子在两个外戚家族的支持下将吐蕃帝国一分为二,并展开长达几十年的夺位内战而导致的。

吐蕃帝国的盘剥过重,导致盟友离散、起义频发。

吐蕃帝国疆域最大时控制整个西域,东面和唐朝以陇山为界,南面据说到达印度的恒河流域。在这样广大的一片疆域里,吐蕃控制的人口和部族是非常多的,而且因为吐蕃的强大,不少部族也是纷纷归附和与之结盟。但是吐蕃为了应对连年的扩张战争不得不从占领区不断的盘剥物资赋税,从而导致内部起义反抗不断,典型的就是直接摧毁吐蕃政权的张议潮等人的沙洲归义军起义;还有869年左右吐蕃本部的奴隶平民暴动。另外这种过重的盘剥也直接导致一些盟友的抛弃,南诏本来和吐蕃结盟共同抗衡唐朝,但是后来吐蕃崛起并且在南诏征收高达六成的赋税,直接导致南诏重新回归唐朝的怀抱,还有党项这个后来崛起的民族也是因为吐蕃的盘剥过重,导致党项归附唐朝。

综上所述,吐蕃帝国虽然强盛一时,但是频繁的扩张战争导致国力消耗过大,同时内部权臣、外戚等内乱不断,同时又和佛教和苯教的宗教冲突结合在一起,最终导致吐蕃帝国不得不向内部民众转嫁矛盾,加重盘剥,并引发席卷全国的奴隶起义,本就因为夺位战争分裂的吐蕃帝国也就因此而瓦解灭亡了。


围炉品茗人


1、吐蕃简介:吐蕃王朝是存在于公元7-9世纪位于青藏高原,由古代藏族建立起的政权。从首代“创立者”松赞干布到“末代赞普”达磨(敦煌文献载为“乌依冬丹”)存续200多年,后又经历了达磨之子永丹和欧松争夺赞普之位事件,最终于公元877年政权结束。


2、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吐蕃如何灭亡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内部上看,

一是宗教纷争导致的思想意识领域混乱,动摇了精神支柱。苯教在佛教传入吐蕃之前起着“守护国政”作用,而佛教传入之后受到了统治者的欢迎,对各项制度制定、社会发展、道德和社会准则的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宗教干预王朝政治情况日益增多,佛教与苯教之间、佛教内部之间以及信教和不信教两大政治势力之间关系愈发不可调和。而各种矛盾最终爆发体现在达磨灭法引起佛教势力的不满,最终末代赞普达磨被暗杀。

二是广大百姓起义不断,摧毁了王朝生存的社会基础。达磨死后,大王妃抱养的永丹和小王妃生的欧松之间的争立,大臣们分成两派,从此吐蕃王室分成两支,为争夺正统连年混战。被奴役的广大百姓不愿受王朝桎梏,纷纷揭竿而起。暴动首先在朵康地区掀起,这种暴动被称作“一鸟飞动,众鸟飞从”。各地地区相继出现暴动,出现了毁损和挖掘赞普陵墓现象。在统治衰落的情况下,各原始部落和周边民族也进行了激烈反抗。

三是上层统治内讧严重,动摇统治政治基础。在吐蕃王朝统治末期,大贵族参与废立赞普的事情时常发生,大贵族甚至存在暗杀赞普的行为,气焰十分嚣张。贵族与赞普之间、贵族内部之间以及军事首领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斗争。永丹和欧松在不同大臣、贵族和军事首领拥护下

争夺王位是上层矛盾的集中体现。

外部上看,战略制定有误, 四处树敌,陷入孤立,加速其灭亡。与大食争夺中亚、与唐争夺河西走廊、与回纥争夺北庭、与南诏反目,吐蕃和周边各国关系紧张,军事进攻因此也屡屡受挫。

3、综上所述,吐蕃的灭亡不是偶然的,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上,精神、政治、社会等因素均陷入混乱;外因上,战略制定有误导致其疲于奔命,军事受阻。吐蕃的衰败和灭亡不可避免。

参考文献: 《论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 张云

《吐蕃王朝的分裂与灭亡》 林冠群

《试析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 徐静


燕山史话


公元618年是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在亚洲产生了影响世界历史的两大帝国。一个是超级文明帝国-大唐帝国,它以雄浑开放的姿态引领世界文明,直到现在外国的华人聚集之地还是被称为“唐人街”,可见已经消失1100多年的大唐帝国影响力是有多么的恐怖。另一个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吐蕃帝国,它将陪伴大唐帝国走完波澜壮阔的一生。

一、吐蕃帝国前情提要:

在雪域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当中孕育出了吐蕃文明。公元6世纪,现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流域是吐蕃民族的发祥地。游牧于这一地区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一代雄主松赞干布将都城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市),并先后征服了青藏高原上的诸羌部、击败青海的吐谷浑部,向西征服了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向南取得了今尼泊尔的泥婆罗等地,其后的君王利用大唐帝国爆发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等机会,趁机向东、向北扩展,取得了陇右、河西,北庭、安西。8世纪末至9世纪初,吐蕃的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东至帕米尔高原和印度河流域,西至大西洋接壤,东至现今甘肃省陇山、四川盆地西缘,北起天山山脉以南、居延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与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与天竺(今南亚次大陆)接壤。

二、吐蕃帝国对外战争:

延绵不断的扩张战争严重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因为吐蕃依然是奴隶制国家,战争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成先进的生产力,整个国家的经济不堪重负。在大唐退出中亚地区后,又与阿拉伯帝国争雄西域,之后又与北边的回鹘人发生战争。安史之乱后,大唐将领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迫使吐蕃讲和。进入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再向外扩张。821年长庆元年,吐蕃赞普可黎可足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三、吐蕃帝国内部分裂:

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吐蕃赞普一直没有处理好宗教问题,本土的苯教与新传入的佛教矛盾激化,841年赤祖德赞被反对佛教的大臣暗杀,其兄朗达玛成为新的赞普,843年他下令禁止佛教,杀害僧人首领,强迫僧人还俗,关闭寺院,毁坏佛像、佛经,史称“朗达玛灭佛”。846年朗达玛被僧人拉隆贝吉云丹射死,他的两个儿子永丹和欧松随即争夺赞普之位,大臣们分成两派从此吐蕃王室分成两支连年混战。吐蕃在各地的将领也拥兵称雄,彼此争立,过去一些归属吐蕃的部落也相继脱离吐蕃的管辖。王室内部的战争使吐蕃陷于分裂,再加上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给吐蕃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不堪重负的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席卷了整个西藏地区,848年沙州(甘肃敦煌)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很快占领了沙州,接着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州。851年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唐朝,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西、陇右地区归附于唐朝。877年起义军发掘赞普王陵,逐杀王室和贵族,吐蕃王朝彻底崩溃,统治二百多年的吐蕃帝国灭亡了。

要陪伴大唐帝国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灭亡了,而同样内外交困的大唐帝国在60多年以后也将步上吐蕃的后尘,迸发出最后一刹那的光辉。


明熙看历史


我是無月,感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题主所言,吐蕃从唐开国起,就与唐帝国共同成长起来。

大唐最鼎盛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当时的大唐战无不胜,这时候的吐蕃也是最强盛的时期,那时候吐蕃的统治者就是有名的松赞干布。

不过松赞干布在和唐的交战中,败给了大唐,从此采取和唐的和亲团结政策。

松赞干布死后,权力落入大论禄东赞手中,吐蕃的对唐政策也转变为积极扩张,这时候起,吐蕃与大唐开始频繁发生冲突。

吐蕃先是吞并了夹在唐帝国与吐蕃之间的吐谷浑,然后突破唐帝国的陇右道,杀入了西域。

之后双方往来争夺西域安西四镇。

唐帝国开始走向倾覆的时候,吐蕃仍然比较强盛。

但是吐蕃内部的争斗和频繁对外战争也持续消耗着吐蕃的国力,在唐帝国灭亡之后,吐蕃也开始走向灭亡。

随着吐蕃帝国皇室分为了两派,各地的军方大员也开始纷纷选队或自立,强盛一时的吐蕃在形式上已经土崩瓦解。

当吐蕃内部开始混战的时候,吐蕃随军奴隶在河陇地区发动了大暴动,自号“浑末军,这个起义军的主要参加者是河陇地区的吐蕃奴部,除此之外还有受吐蕃奴隶主奴役的党项、回鹘、羌、汉和其他民族。

内忧外患,很快便将吐蕃撕碎,分裂后的吐蕃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王国,实力不能再与昔日相提并论了。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吐蕃王朝统一吞并了青藏高原的各个小部族和政权。建立起了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吐蕃王朝。很多人对于吐蕃有一个误区。虽然吐蕃确实伴随了唐朝的一生。但是吐蕃并不是一个配角。在吐蕃王朝巅峰时期,它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实力并不比唐朝弱多少。事实上在唐朝漫长的统治时期中。真正意义上唐朝可以镇压甚至领导吐蕃的时间并不长。而且西域之地也一直是唐朝和吐蕃的争夺战略要地。双方在西域之间也都互有胜负。

唐朝时期也就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时期可以碾压吐蕃。抛开这两个时代不谈,唐朝还真的很难和吐蕃争雄。但即使是在唐朝最巅峰的时期,唐朝都很难灭掉吐蕃。原因就是因为吐蕃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吐蕃地处高原之地,唐朝大军首先无法大规模的登上高原。因为吐蕃所处之地地势险要,没有向导带领的话唐军连路都找不到。再加上唐军根本也适应不了高原的气候。这就会严重的影响唐军的战斗力。最后一点,吐蕃地势险要交通不便这就限制了唐朝军队的后勤补给问题。没有后勤补给唐军孤军深入高原,那基本上就是给吐蕃送菜了。而且吐蕃的实力也并不弱。

所以即使在唐朝国力强盛时期,唐朝也一直以安抚吐蕃为主。虽然也狠狠的教训过吐蕃多次。但主要的策略还是和亲安抚为主。唐朝需要边境稳定。而吐蕃则想要学习中原先进的科学文化以及生产技术。这也是为什么从吐蕃松赞干布开始,吐蕃就一直很想要娶唐朝的公主。并不是因为他们喜好女色。而是他们看中了公主的陪嫁。也就是那些工匠农耕的书籍以及匠工。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为例。他们都是利益交换的产物。虽然文臣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地位都非常高。甚至媲美吐蕃王妃。但也改变不了她们是唐朝安抚吐蕃的工具。

从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再到唐休璟陈大慈等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以及安息北庭区域。在这段时期,吐蕃虽然总有时不安分想要占些便宜。但最终结果都是被唐朝教育做人。而且当时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已经和吐蕃有着密切的交流。吐蕃弃隶缩赞赞普向唐玄宗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就表明当时唐朝和吐蕃已经关系很紧密了。

但吐蕃始终没有放弃想要占领唐朝的野心。安史之乱时,唐朝调动了大量的军队平叛。吐蕃又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区。甚至还一度进入唐朝境内掠夺。史书记载,吐蕃最巅峰时期,其领土疆域面积一度推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但吐蕃的巅峰时期也就维持了三十年左右。之后吐蕃内部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互相争夺,使吐蕃陷于分裂。在加上连年战争吐蕃国力衰弱。所以唐朝再次征服了吐蕃,吐蕃再次向唐朝称臣。河西、陇右地区再次回归唐朝。

吐蕃后期达玛死后,由于他的两个儿子永丹和欧松之间对于继承人的争夺。导致吐蕃分裂成为两个派系。两个派系互相之间争斗不休,而原本归属吐蕃的各民族部落也爆发了起义。这本就导致孱弱的吐蕃岌岌可危了。后来吐蕃王朝的平民和奴隶也爆发了起义运动。这直接就导致了吐蕃王朝的奔溃。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又重新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政权互相割据的局面。直到元朝时期蒙古人统一了青藏高原。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吐蕃王国是羌民族的一支所建的王国,包括现在的西藏、青海大部份,唐朝时十分强大,“天可汗”李世民和他的唐王朝所向无敌,征服了突厥和西域的绝大部分国家,唯独在吐蕃面前翻了跟头,吃过大亏。但后来吐蕃帝国似乎一夜之间就衰落下去,除了喇嘛教,其他再没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太多印迹,信仰喇嘛教后进取心衰退应该是帝国衰落的最重要原因。

佛教在历史上留下灿烂的文明,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实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宗教,个人信教会成为其最主要的精神寄托,对社会也有向善的促进作用。但是当一个民族都沉湎于宗教的时候,在弱肉强食的时代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信仰并不能拒绝异族的征伐。吐蕃帝国的衰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下嫁给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下嫁后三十年,670年,吐蕃王国进攻唐帝国的西域,西域四镇全失。中国大将薛仁贵从青海湖西击,一则希望影响西域的局势,一则希望驱逐侵入吐谷浑牧地的吐蕃部落。但被吐蕃击败,全军覆没,只剩下薛仁贵和少数将领逃回,此战乃大名鼎鼎薛仁贵的最大败绩。678年,中国再派大将李敬玄西击,再度全军覆没,副统帅刘审礼被吐蕃捉去。692年,另一位大将王孝杰才收复西域,但696年王孝杰第二次向吐蕃攻击时,又告失败。这几次大败是唐帝国巅峰时期罕见的失败,全部败于吐蕃之手。

安禄山兵变时,唐帝国把西部边界属于陇右战区和河西战区的军队,调往中原参战,边界等于没有防务。吐蕃王国抓住这个机会,于763年,沿着一千余公里的边境,发动全面总攻。一连攻陷嶲州(四川西昌)、维州(四川理县)、松州(四川松潘)、泾州(甘肃泾川)。吐蕃的攻势十分猛烈,攻陷泾州(甘肃泾川)的主力部队,继续东进,中国军队节节败退,首都长安竟告陷落,皇帝李豫向东出奔陕州。吐蕃兵团就在长安立了一位来不及逃走的亲王之子李承宏当皇帝,然后大掠而归。由此可见土蕃的强大。

但是自那以后吐蕃王国从此衰落下去,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两位公主带过去的佛教,经百余年的传播,已开始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吐蕃人民由凶悍渐变为温和,所向无敌的战斗精神也逐日减退。那个与中国为难,并使中国连连挫败的吐蕃王国,光芒倏然熄灭。

蒙古时期,喇嘛教兴起,喇嘛是西藏语。喇,意思是「上」。嘛,意思是「人」。喇嘛,就是「上人」,就是高僧。我们历史可发现吐蕃的没落,全是被佛教这个奇异的支派所促成。喇嘛教诞生一位大师宗喀巴,他二十岁时大胆的提出改革方案。他改穿黄色袈裟,禁止娶妻,以便全心全意宣扬佛法,因之被称为黄教,黄教一天比一天兴旺。

宗喀巴为喇嘛教创立一个别开生面的权力继承制度。他有两位门徒,一名达赖,一名班禅。宗喀巴宣称这两位门徒都是佛陀投胎,永不死亡,肉体虽然毁坏,但灵魂却立即再转生世界,永远不灭。达赖、班禅在肉体毁坏(死亡)时,事先就预言他的灵魂要到某一个方向或某一个地方,以化身重生。逝世之后,先由高级巫师四个人,诵经作法,然后分别出发去寻觅化身──灵童。找到之后,迎回拉萨,经过一段时间的宗教教育,等灵童年龄稍长,再举行坐床大典,成为喇嘛教的正式教主。坐床,就是坐在一张只有教主才可以坐的神秘宝床上,等于皇帝的登极大典,当然隆重非凡。

清朝时,清政府尊重西藏人信奉的喇嘛教,而禁止他们从事政治活动。事实上西藏人在喇嘛教的泥沼中,也没有余力去过问政治。清政府用隆重的礼节对待达赖和班禅,鼓励西藏人出家当喇嘛,赋给喇嘛精神上的尊荣和物质上的利益,喇嘛是不准结婚的,在清政府的鼓舞下,本已日渐减少的西藏人,更加速减少。喇嘛教如果继续不变的话,西藏人会走入自然灭种的结局。

目前藏族人口不多,与喇嘛教的兴盛有莫大的关系。

本文的目的是阐述这一现象,并非诋毁佛教乃至任何宗教。


茶酒使讲古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出自羌族。羌族最初居住在青海一带,当时他们以游牧为业,随水草迁徙,其中发羌、托牛等部先后进入西藏。南北朝末期,西藏高原的中部和北部有羌族人建立的苏毗政权,以逻些(拉萨)为中心。隋朝称它为“女国”,因它以妇女为王,女王之夫不管政事。在苏毗之南,有耗牛部建立的吐蕃政权,首领称赞普,意思是雄壮的丈夫。隋末唐初,吐蕃赞普朗日论赞吞并了苏毗,他儿子松赞干布又消灭了羊同(西藏阿里一带)、孙波(青海玉树一带)等政权,统一了西藏高原,定都逻些,建立起了统一的吐蕃政权。

松赞干布兴起时正当唐太宗统治时期,他对唐采取友好政策,派人向唐求婚,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女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以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他为西海郡王。此后历任赞普死后,一定向唐告哀。新任的赞普,还要得到唐朝的“册命”才算合法。

(吐蕃使者赴唐和亲)

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强盛的基础。他死后,继位的赞普年幼,大相禄东赞掌政,禄东赞是能臣,“不知书而性明毅,用兵有节制,吐蓄倚之”。吐蕃势力渐盛,开始了对外扩张,与唐征战不休,在东南,自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至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把云南少数民族和南诏政权都变为了部属。

而随着势力的扩张,也给吐蕃带来了不利的因素。八世纪下半叶,大食帝国(即阿拉伯哈利发王朝)的势力控制了中亚,并想向东发展,因而和吐蕃在西域的势力发生冲突。当时回纥势力正盛,也欲向西域发展。南诏虽然臣服吐蕃,但苦于赋役繁重,不甘忍受吐蕃的统治。唐德宗采纳宰相李泌的建议,联合回纥、南诏等,共同对付吐蕃,使吐蕃四面受敌。吐蕃内部还不断发生贵族之间争夺权力的变乱。为了摆脱困境,吐蕃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遣使向唐求和。双方在长安会盟,次年唐又派刘元鼎为西蕃盟会使到拉萨结盟。

此后,吐蕃仍在走下坡路,内部斗争越演越烈。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吐蕃达摩赞普死,因无子,吐蕃内部分为了两派,两派各立赞普,爆发了几年的内战。役属于贵族的奴仆数千人乘机组织起来反抗吐蕃人的统治,号浑末部。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吐蕃统治的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六盘、萧等七关归唐。大中五年(851年)沙州人乘吐蕃大乱之机,在张议潮领导之下,发动起义,赶走了吐蕃守将,收复了沙州,并发兵略定了瓜、伊、西、甘、肃、兰等地,从此河西走廊一带又归唐所有。吐蕃势力进一步削弱,形成贵族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强盛的吐蕃经历了二百多年,就此衰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