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帝国丧钟——苏军在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重创德军(五)

1944年3月28日,苏军在卡缅涅茨-波多尔斯基以北(距离前线150千米)合围了德军第1坦克集团军(23个师-11个步兵师、10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和1个炮兵师)。而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命令原先向南退往德涅斯特河的该集团军向西突围,退往切尔特科夫和布恰奇。同时,德军还准备在利沃夫东南从西向东实施反突击,以接应该坦克集团军突围。

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指挥部既未能尽早发现敌军在利沃夫东南地域变更部署和集结军队的规模,又未及时察觉德军第1坦克集团军已经改变退却方向,因此未采取相应措施在敌人准备实施突击的方向加强兵力。

帝国丧钟——苏军在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重创德军(五)

由于兵力不足,尤其是缺少坦克,无法建立起绵亘的合围对内正面,也不能迅速采取坚决果断行动来分割和消灭拥有庞大兵力和大量坦克的敌军集团。方面军首长采取的迟滞敌军被围集团前进的措施(将第38集团军步兵第74军和第18集团军步兵第52军各一部调到敌军退路上,航空兵对退却纵队实施突击等)未能达到目的。

德军派出几个坦克师拼命猛攻,终于突破苏军坦克第4集团军(笔者注:此时只有6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防御。激战之中,集团军司令巴达诺夫负重伤只能后送,3月29日由列柳申科接替他的职位。

由于苏军进攻的坦克和炮兵力量不足,没有采取措施加强坦克第4集团军并从西方建立坚固的合围对内正面,结果德军从卡季耶夫崔和奥里宁地域突破坦克第4集团军正面,并向波尔谢夫和布哈奇方向逃跑。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虽然有14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它不是用于包围德军侧翼,而是协同坦克第1集团军从北面压缩合围对内正面。合围对外正面的坦克第1集团军完成了任务。

十分明显,为了对被围集团坚决突击,必须有坦克预备队。不过当时预备队已经耗尽,而且没有重新建立。另外,方面军各坦克集团军之间没有保持直接协同动作,因为相距较远;而且,也没有从空中封锁敌军。

帝国丧钟——苏军在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重创德军(五)

朱可夫在战后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分析整个战役时,我认为,第1坦克集团军本来应当由切尔特科夫、托尔斯托耶地域转向东面,以突击被围敌军。但是当时我们由各种来源获得的可靠情报是,被围敌军决定由扎列希基地域的德涅斯特河向南突围。敌人的这种决定在当时看来是十分可能和自然的”。为了封闭乌克兰第1方面军突破成功造成的缺口,德军在3月下旬和4月初从德国、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调来党卫军第2坦克军(2个党卫军装甲师)、3个步兵师、1个罗马尼亚师和3个匈牙利师等,准备对苏军实施反突击。

3月31日,希特勒解除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的职务,由莫德尔担任(笔者注:被围的德军第1坦克集团军司令胡贝是莫德尔在军校的同学,而胡贝4月1日刚刚晋升大将)。4月5日,该集团军群更名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4月4日,德军在苏军合围对外正面转入进攻。党卫军第2坦克军在博德盖策以南主要方向实施突击,在其前进道路上进行防御的只有近卫第1集团军近卫步兵第18军,该军只有2个步兵师且防御正面达35千米,因而未能阻止德军的进攻。4月7日,被围德军第6装甲师先头部队在布恰奇(Buczacz)地域与德军反突击部队第10“弗伦茨贝格”师的第10装甲团会合,被切断联系14天的胡贝集团军终于和外界取得了联系。

帝国丧钟——苏军在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重创德军(五)

4月9日,胡贝的第1坦克集团军终于同第4坦克集团军会合,苏军被迫转入防御。4月20日,德军第1坦克集团军抵达斯特雷帕河防线。苏军称德军被围部队损失了一半以上部队、全部炮兵和大部分的坦克和强击火炮(笔者注:苏军战史称缴获了德军121门火炮、187辆坦克和强击火炮、61架飞机和7483辆汽车)。而德军则声称在2周的突围行动中击毁苏军坦克357辆、自行火炮42辆和火炮280门。

当然,该装甲集团军也几乎丢弃了所有重型装备。突围成功后的胡贝大将在4月20日飞赴“狼穴”大本营获得了钻石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然后连夜飞回柏林,不料途中4月21日飞机坠毁在上萨尔斯堡附近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