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76歲老臣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清幽寧靜


李善長的經歷很像秦時的呂不韋,呂不韋奇貨可居對秦始皇的老爸子楚投資,名利雙收,可惜最後被秦始皇相逼,飲鴆毒自盡。李善長目光獨到,對朱元璋投資,亦名利雙收,位極人臣,可是李善長的命運與呂不韋相同,雖然不是被自殺,而是被殺,但結局相同,都是死於皇權。皇權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李善長的投資之路。

李善長,濠州定遠人(今安徽定遠縣),既是土豪又頗有謀略,非常具有投資眼光。元末,社會動盪,民不聊生,起義軍四起。郭子興的紅巾軍南下,攻打到定遠,聽說李善長是本地土豪又有謀略,想納他在麾下。

然而,李善長覺得郭子興不值得投資,拒絕了他的請求。他看出郭子興缺少領導魄力,導致起義軍內部矛盾重重,將來起義軍必定瓦解。郭子興無奈,只得作罷。朱元璋聽說這事後,心懷好奇,親自拜訪李善長。

朱元璋見到李善長,禮儀周到,談吐謙卑地問,你為何不願跟著我義父郭子興呢?李善長對朱元璋早有耳聞,深知其人奇貨可居,但此時只笑而不語,弄得朱元璋頗為尷尬。

大概高人多是金口難開,朱元璋只能繼續問,如今天下義兵四起,何時方能太平?李善長說,漢高祖草民一個,為人俠義,目光長遠,任人唯賢,不濫殺無辜,五年時間,便橫掃天下。如今的元朝,殘暴不仁,上下不和,民心思變,它的氣數已盡,你若能效仿漢高祖,天下太平,指日可待。

朱元璋聽罷,滿心歡喜地問,你能不能與我一起創大業?李善長見時機已到,便說,我願意跟隨你,幫助你成就大業。李善長對朱元璋的投資,正式開始。

李善長相當於朱元璋創業團隊的顧問,當然,他是土豪,物質上,對朱元璋的部隊多有糧草供應。在對外作戰方案上,李善長投資了這麼多錢財,哪能讓朱元璋出差錯,憑自己的謀略,獻計獻策,所向披靡。在集團管理上,李善長親自把關,細心考察將領的才華,對朱元璋建議,提升有功勞與有能力的,懲罰不積極的,讓集團上上下下,人盡其才。

投資成功,李善長名利雙收,位極人臣。

朱元璋成就大明基業,李善長作為他的最大投資商,雖然不能親自上前線殺敵,但能想方設法保障後勤,又能將集團管理得井井有條。朱元璋知恩圖報,深知他功勞巨大,若沒有他的資助和日夜操勞的管理,大明沒有這麼快建立,於是封李善長為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世勿絕,賜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可謂是位極人臣。

但這免死鐵券有點扯,好聽不中用,別說免二死,免一死都辦不到。朱元璋在後來誅殺李善長一家時,只免了他女兒與女婿一死。

皇權有風險,投資須謹慎,而李善長名利雙收後,有點飄,他一生閱人無數,此時卻功虧一簣。他重用自己的同鄉,讓自己走上了不歸路。

李善長投資成功之後,最大的錯誤是向朱元璋推薦了他的同鄉胡惟庸。胡惟庸算是有才華,四年的時間便坐上丞相的位置,但問題是他拉幫結派,威脅到皇權。

李善長,胡惟庸、還有早年跟隨朱元璋起義作戰的開國功臣----“淮西二十四將”,在朝廷內部組成了勢力龐大的淮西集團。淮西集團的成員,個個功勞巨大,基本是開國元勳,官職高高在上,他們不是朱元璋的同鄉,就是追隨朱元璋出生入死之人,在他們面前,朱元璋都得給三分面子。

此時的李善長既富又貴,飛揚跋扈,憑藉自己的權勢,頤指氣使,凌駕於百官之上,但李善長有底線,不敢冒犯到朱元璋的皇權。而胡惟庸就飄過頭了,欺負非淮西勢力。李善長忠告他,顯顯威風即可,勿觸犯到皇權。

胡惟庸當李善長的話是耳邊風,自恃淮西集團勢力強大,視朱元璋如無存,貪贓枉法是常事,而且對非淮西官員進行打壓。胡惟庸包庇淮西集團官員,如中書李彬犯法,浙江籍的開國功臣劉伯溫鐵面無私,將之依法處理,胡惟庸聯合淮西集團,在朱元璋面前惡人先告狀,以致劉伯溫降職,最後還被迫告老還鄉。

這條作死之路的真正開始,是胡惟庸私自隱匿附屬國的貢品。這件事情被太監檢舉,朱元璋怒氣沖天,也早已感覺到淮西集團對皇權的威脅,於是趁此機會,以“謀不軌”“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等罪名,將胡惟庸斬殺。

對於李善長,因為功勞巨大,對朱元璋的幫助實在太多,朱元璋一直隱忍不發,沒有處置,侍機而動。直到有一天,朱元璋與陶凱、李善長閒談拜神齋戒,說到齋戒時,朱元璋故意說:

人之一心,極艱檢點,心為身之主,若一事不合理,則百事皆廢,所以常自檢點,凡事必求至當。今每遇齋戒,必思齊整心志,對越神明。

李善長聽罷,已明白朱元璋的暗示,於是以年老又身有疾病為由,請求還鄉,朱元璋准許。但是胡惟庸案餘威未了,朱元璋為保江山,斬草除根,欲徹底剷除淮西集團,在處死了胡惟庸之後,接著將《昭示奸黨三錄》佈告天下。

胡惟庸案中,處死的開國元勳、淮西二十四將的部分將領、還有些官員的九族,前前後後加起來人數竟然高達一萬多人。

朱元璋對李善長的家族是不放心的,擔心他們會捲土重來,李善長還鄉之後,朱元璋以“通倭”“通蒙古”之罪,要殺死李善長。有人建議李善長用上免死鐵券,但他深懂朱元璋的為人,這些沒有用的。

最後,76歲的老臣李善長以及全家上上下下七十餘人被朱元璋斬殺。李善長的投資,最後換來滿門抄斬,他確實眼光獨到,只是功成之時,不懂獨善其身。他更不應該重用胡惟庸,參與到淮西集團中去,最終把自己搭進去了。但是,人在官場,往往身不由己,除非是九五之尊,然而,即使是九五之尊,也可能有身不由己之時,因為人性實難琢磨。


我就是竹韻


李善長或許沒想到,76歲退休後,還是沒能躲過朱元璋的猜忌,最終一家70餘口人全部被斬。按說這個年紀的李善長已經過上了在家侍弄花草的生活,為何朱元璋還是不肯饒他一次呢? 事實上,李善長與胡惟庸代表的淮西黨,與劉伯溫為代表的浙東黨相互爭鬥多年,已經從最初的黨爭,威脅到皇權。

李善長看似已經退休,但他在朝中的影響還在。靠著扶持胡惟庸,李善長遙控朝政。為了加強這種關係,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兒子李佑,成了胡惟庸的侄女婿。有了姻親關係,這兩個人的關係更加緊密。 胡惟庸因謀反被誅,牽連著甚多,然而與他關係十分緊密的李善長卻躲過一劫。這看起來未免有些不可思議。



五年後,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也是胡惟庸的黨羽,朱元璋卻並沒有將他二人處死,反而將他們安置在崇明。可沒想到,如此寬容的處罰,卻沒換來李善長的感恩戴德。朱元璋自然十分不滿。 事實上,李善長的死並非,沒有徵兆。在此之前,胡惟庸就曾尋找李善長商議造反的事情。


李善長聽後雖然驚訝,卻直說了一句自己年紀大了,讓他們自己去做吧。如此行徑,與支持又什麼區別。知而不報,本來就是朱元璋心中一根拔不掉的刺。 功高蓋主,卻不知道收斂,門生故舊遍佈,這在朱元璋看來,就已經是大錯。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看上的繼承者朱允炆不過是個年幼的少年,他哪裡是這些老臣的對手。朱元璋都能想到,在自己閉眼後,他們如何壓制朱允炆。如此一來,李善長非死不可,這是朱元璋為皇位下的決定,也是李善長為權利迷了眼的結局


簡史講官


朱元璋的政治大屠殺,在中外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很多年輕人覺得朱元璋夠狠夠毒。但是,隨著歷史知識的不斷豐富、以及社會閱歷的日益增長,大多數人都能夠理解朱元璋的所作所為。

每一個被朱元璋屠殺的所謂“功臣”,都有著讓朱元璋心生痛恨的言行舉止和政治圖謀。

李善長,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得到朱元璋高度認可與大力獎賞。但是,76歲主動回家養老,卻沒有能夠善終,因為他的慾望還沒有全部眠滅。

朱元璋為什麼獎賞李善長?

勞苦功高、制衡浙東官僚

朱元璋說過“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時候,李善長位列“開國六公”之首。

李善長位居左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爭相依附他的人數不勝數。隨著李善長的勢力越來越大,形成了龐大的官僚體系——淮西派。

淮西派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柄利劍,有力制約著浙東官僚。浙東官僚以劉伯溫、宋濂為主要代表。

其實,朱元璋利用淮西、浙東兩大權力派別相互制衡,實現自己高度集權的目的。

審時度勢、回家種地養老

當胡惟庸毒死了劉伯溫,當朱元璋誅殺了胡惟庸,明智的李善長不得不掂量自己的地位與價值。

他試探性地向朱元璋提出申請,希望回家種地、養老。

朱元璋毫無挽留之意,果斷批准了他的請求。

本以為從此可以平安至老,李善長沒想到自己70多歲,卻接連不斷遭到朱元璋制裁、懲罰、直至76歲的時候,竟然被誅殺、甚至近乎滿門抄斬。

李善長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朱元璋為什麼對待李善長這麼絕情呢?

位高權重、傲慢情緒外露

由於多年以來,一直幫助朱元璋供應軍糧,功勞很大,朱元璋冊封李善長為韓國公,享受年祿4000擔,而且子孫世襲;最特別的是,朱元璋授予李善長鐵券,李善長本人可以免死兩次,他的兒子可以免死一次。

因為位高權重,李善長的嫉賢妒能心態毫無顧忌地表現出來。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只是冒犯了他的權威,李善長立即羅列他們的罪行,並且上奏皇上,黜免了他們的職務。

中丞劉基與李善長爭論法令,李善長當眾辱罵劉基。

劉基內心不安,唯恐受到李善長打擊報復,便向朱元璋請求告老還鄉。就是這樣,最後也沒能逃脫被毒死的厄運。

朱元璋信任的一大批官員都獲罪、丟官、甚至被處死,只有李善長依然在朝廷做官。

李善長地位和權力已經達到了為臣的頂峰,心中不知不覺滋生了傲慢與狂妄情緒,言談舉止都表現出目中無人的態勢。

心機極深的朱元璋一直留意李善長的所作所為,對李善長的看法與感情也在慢慢變化中,由原來的欣賞、信任,到後來變成了懷疑、反感。

恃寵而驕、年祿大幅削減

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把臨安公主下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將李祺授予駙馬都尉。

剛剛確立婚姻關係的時候,臨安公主遵從婦道、尊重李家。李善長家庭因為受到皇家恩寵,勢力十分顯赫,當時全國上下對李家羨慕不已。

李祺迎娶臨安公主進門一個月後,發生了轟動朝野的大事。

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上疏給朱元璋說:“李善長恃寵自縱,陛下因病10日不能上朝,他都不來問候。駙馬都尉李祺也已經6日不來朝見,召他至殿前,又不認罪,這是對陛下極大的不敬。”

朱元璋回想,最近幾天確實沒看見李善長,而且駙馬都尉李祺也是不恭不敬,便十分生氣。

朱元璋下旨:將李善長的4000擔年祿,削減為2200擔。

也許李善長家不缺少這些俸祿,但是,朱元璋對李善長的懲罰,表明朱元璋已經不再袒護李善長,而是能懲罰就決不手軟、而是對李善長心生怨恨了。

深受皇恩、竟然不表感謝

李善長與胡惟庸向來關係很好,多年互有來往。

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有一個兒子叫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

1380年,胡惟庸因謀反罪被誅殺,受牽連而處死的人非常多;但是,李善長仍然當官並且暫理御史臺事務。

朱元璋沒有因為胡惟庸而懲罰李善長,可是李善長卻沒有對皇上表示感謝。朱元璋心存芥蒂。

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及其兒子李佑,實際上都是胡惟庸的黨羽。

明太祖朱元璋對李存義父子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這麼大的皇恩,李善長還是沒有表示感謝。

朱元璋這次不僅僅是心存芥蒂,而是懷恨在心。

借兵造府、意在張揚人脈

按道理,李善長想造一座府第,應該不是難事,可是,李善長卻希望造出氣勢,彰顯自己具有強大的人脈。

他不是從老家邀請工匠為自己造房子,而是向以前的部下湯和借用300名士兵,來為自己建造宅第。

李善長這一做法的目的是,告訴鄉親們,我不是普通人、我是開國元勳、我是有功之人、我有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待遇。

令李善長沒想到,如今的部下不是當年的部下了,湯和把借兵造宅這件事稟報了朱元璋。

朱元璋覺得問題挺嚴重的,李善長人老心不老,而且倚老賣老,念念不忘當年的功勞,還在試探部下的忠心,還有東山再起的野心啊!

朱元璋對李善長更加不滿、更加猜疑、更加怨恨。

濫用人情、引發太祖深挖

有一批罪犯即將發配邊疆,其中的丁斌是李善長的親戚。李善長几次向朱元璋求情,赦免丁斌。

本來朱元璋對李善長就很不高興,因為他已經退位了,還喜歡過問國事。

這次為丁斌求情,朱元璋更加惱火,不但不赦免丁斌,而且要對丁斌嚴加審訊,深挖背後的盤根錯節。

丁斌招供李存義等人過去與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況;

太祖下令將李存義父子逮捕審訊,又牽連到李善長。

原來,胡惟庸多次派人、甚至親自去勸說李善長一起謀反,並且承諾:一旦大事成功,就讓李善長擔任淮西之王。

雖然李善長沒有同意參與謀反,但是他知情不報!這也是與謀反同罪的。

恰好這時候又有人檢舉李善長:將軍藍玉率軍出塞,到捕魚兒海時,俘獲胡惟庸私通沙漠的使者封績,李善長也是匿而不報。

很多大臣接連不斷向朱元璋上書,彈劾李善長;就連李善長的奴僕也揭發李善長與胡惟庸經常私會密謀的事情。

朱元璋異常憤怒,他覺得李善長身為皇親國戚,知道有人謀反、卻不揭發舉報,而是猶豫觀望、心懷兩端,就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朱元璋決心狠狠懲處李善長,即使李善長已經76歲了。

星變災禍、近乎滿門抄斬

正當朱元璋對李善長萬分惱火的時候,欽天監報告天象發生異變,巨星從天空隕落。

朱元璋召集六部大臣詢問吉凶,都說肯定有災難即將降臨。

朱元璋命令占卜官員進行占卜,結果是災禍必須降臨老臣身上,否則皇上就有災難。

把李善長的事情與天象星變聯繫起來,朱元璋毫不猶豫,命人將李善長及其一家妻、女、弟、侄,總共70多人,全部處死。

因為李善長兒子李祺是駙馬都尉,兒媳是臨安公主,免於死罪,但是被遷徙到江浦。時間不長,兩人先後死去。

李祺兒子李芳、李茂,因為是公主兒子、皇上外孫,便網開一面,沒有治罪。

李芳擔任留守中衛指揮;李茂擔任旗手衛鎮扶。

但是,原來承諾的可以世襲韓國公權利,統統取消了。

在皇帝面前,再大的功勞都不是免死的鐵證;平時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皇帝處死大臣的理由。


岳飛的飛


李善長就是朱元璋故意要殺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李善長劇照)

其一,李善長當時已經77歲了,而且已經辭職退休回家了。這樣一來,他在朝廷中不可能再有發言權。沒有發言權,自然不會影響到朱元璋的統治,朱元璋根本沒有必要除掉他。

其二,李善長退休以後,就一心一意地栽花養草,不問世事,也不再關心朝廷中的事情。所以,既沒有出格的言論,也沒有出格的行為。

其三,朱元璋當時其實找不到殺李善長的理由,他是採用胡惟庸黨追問的形式,拿下李善長的。要知道,胡惟庸早在十年前就被處決了。十年後,又再一次追問,包括李善長在內,接連誅殺了三萬人,由此可見。朱元璋是有意要將這件事擴大化,有意要殺李善長的。

其四,朱元璋是利用“天變”殺掉李善長的。

胡惟庸在十年前就被處死了,卻在這時候翻出來追問。追問到的李善長的問題,其實就是兩點:一是胡惟庸想造反,聯繫李善長。李善長不答應,不過也沒有向朱元璋彙報。二是藍玉在征討蒙古的時候,抓住了一個叫做“封績”的奸細。據說這個奸細是胡惟庸和蒙古人聯繫的一個使者。藍玉把這個奸細交給李善長,但李善長並沒有上報朱元璋,也沒處置他,而是把他給放了。

(胡惟庸劇照)

這兩個問題,是不是真實的,其實是有疑惑的。而且,就算這兩個問題,李善長都存在,實際上也不足以成為殺他的理由。為什麼這麼說呢?

胡惟庸聯繫李善長造反,不管李善長有沒有向朱元璋報告,總之,他自己沒有任何造反的舉動。沒有造反的舉動,怎麼就一定要殺頭呢?朱元璋說李善長不上報,不過在李善長看來,胡惟庸其實並不是想造反,只是心中有抱怨罷了。李善長勸諫胡惟庸,緩解他心中的情緒,而不是急急忙忙就上報給朱元璋。作為一個宰相,他實際上做得是很好的。能夠化解矛盾,為何要擴大化呢?擴大化而被朱元璋殺掉,這是處理矛盾的好辦法麼?所以,實際上李善長做的並沒有錯。

至於藍玉抓到的那個奸細封績,我認為從後面封績的供詞來看,其實是存在很多漏洞的。因為封績說胡惟庸與蒙古人聯繫,並對蒙古君主稱臣,表示希望蒙古人能援手,讓他裡應外合搞掉朱元璋。這個說法非常可笑。一者,就算胡惟庸想搞掉朱元璋,也用不著聯繫蒙古人啊。一場宮廷政變,聯繫御林軍是不是更恰當一點呢?又不是發動戰爭,聯繫蒙古人有什麼用?二者,就算胡惟庸要聯繫蒙古人,他也用不著向蒙古人稱臣啊。大不了說一句“平分江山”這樣的話。稱臣,明顯就是假話,蒙古人能相信麼?三者,這樣機密的事情,胡惟庸竟然告訴遠在漠北行蹤不定的蒙古人,難道他不怕洩密嗎?

(朱元璋劇照)

總之,稍微有一點頭腦,就知道這個封績是胡說八道。既然是胡說八道,李善長有必要報告給朱元璋嗎?

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李善長沒報告朱元璋,其實他也沒給胡惟庸說。否則的話,胡惟庸怕事情暴露,肯定就把這個封績給殺掉了,還能留到十年之後嗎?

正因為朱元璋殺李善長的理由站不住腳,因此,朱元璋才找了一個特殊的理由。當時管天相的官員說,天相有變,要降災難下凡。

古代所謂天降災難下凡,本來是應該皇帝受懲罰的。但是皇帝怎麼可能受懲罰呢,因此,只能是最重要的大臣受懲罰。李善長既然是排在第一位的大臣,當然應該是他受懲罰了。所以,朱元璋便以這個理由,殺掉了李善長,還殺了李善長一家老小七十多口人。

總之,朱元璋是怎麼著都要殺李善長的。那麼,他為何要把“無公害人物”李善長處死呢?

從朱元璋處死李善長的那兩個理由,我們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殺李善長的時候,其實極力想表達一種觀點,就是李善長的錯,就是不對自己忠心耿耿,不是任何事情都無保留地向自己彙報。而且,朱元璋把這件事情放大,也想以此表明,凡是不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向自己表達忠心的,他都會受到自己嚴厲的打擊。李善長的其它問題越小,更能夠凸顯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更能因此引起天下人的注意。

或許,這就是朱元璋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吧。


張生全精彩歷史


王國用曾經上書朱元璋,對朱元璋說:李善長和你是一條心,陪著你出生入死打下了江山,可謂是第一功臣!

可是,對於李善長這個所謂的“第一功臣”,朱元璋不可謂不狠,一口氣誅了李善長一家七十幾個人,除了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兒媳婦和兩個孫子李芳、李茂之外,他的親族統統被砍了頭。

這四個人之所以得以倖免,是因為李祺的妻子是公主,是朱元璋的女兒,所以李祺是朱元璋的女婿,李祺的兒子自然便是朱元璋的外孫。

朱元璋為什麼對李善長這麼狠呢?

朱元璋對於李善長的怨恨可以說是一步一步積累出來的,當然,這幾乎是李善長一手造成的。

李善長在1371年的時候,因病辭官歸裡,朱元璋將濠州的一片土地賜給了他,怕他撐不過去一命嗚呼了,又給他弄了一百五十戶守冢戶,然後給了他一千五百戶佃戶,儀仗隊也給了二十家,這在當時絕對是殊榮。

過了一年,李善長病好了,朱元璋又迅速起用了他,讓他督建臨濠宮殿,讓他留在濠州經營了數年之久。

對於李善長,朱元璋也算是愛屋及烏,先是提拔他弟弟李存義為太僕丞,後又將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可謂是恩寵有加。

但是,也正因為李善長太受寵了,所以難免也有點膨脹,最後遭到了御史汪廣洋和陳寧的彈劾:皇帝呀,你看看那個李善長,他可真是恃寵驕縱了,你生病了,快10天沒有上朝了,可是李善長這個老貨也沒來問候一聲。還有,你的好女婿李祺也有6天沒來朝見你了,讓他來了,他也不知道賠禮謝罪,太不是東西了!

實際上,朱元璋對李善長的驕縱早已生出了厭惡之心,只是一直沒有找到藉口辦他。

1380年,朱元璋藉著胡惟庸案的機會砍了一批腦袋,不過,作為胡惟庸的“親家”的李善長卻沒有受到牽連。

不過,這時候沒有被清算,可不意味著李善長將來也能高枕無憂,對於李善長這樣的功臣,所謂的“第一功臣”,往往不能一招致命,只能循循善誘,讓他不斷地犯錯,然後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便可一刀斬了。

1385年,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被人告發,說他是胡惟庸一黨,朱元璋想了想,也沒砍了他的頭,只是將他發配去了崇明。可是,李善長對於此事,既沒有謝罪,也沒有謝過朱元璋對李存義的不殺之恩,總之,他沒有任何表示。

朱元璋心中也不舒服了,我好心好意饒了你弟弟,你連句感謝也沒有?

1390年,這時候的李善長已經76歲了,可是他卻人老心不老,突然想著要給自己建一座豪宅,為此專門向湯和借了300個衛卒,然後這事便被湯和給捅到朱元璋那裡了。

同年4月,李善長的一個親戚——丁斌,因罪被髮配邊疆,李善長知道此事後好幾次去找做朱元璋,讓朱元璋放過丁斌。

朱元璋看李善長來給丁斌求情,頓時怒了,我怎麼處置犯人,還得你李善長批准了是不是?

於是,朱元璋一氣之下決定嚴懲丁斌,這個決定也促使丁斌一事成了李善長一家七十幾人被誅的導火索。

這個丁斌雖然只是一個小人物,可是他曾經在胡惟庸家中謀職,知道胡惟庸的不少事。最後,丁斌因為經不住審訊,將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和胡惟庸之間相互勾結的事給供了出來,李存義也因此被捕。

李善長的這個弟弟也很夠意思,在被捕之後,將自己的哥哥也給供了出來,李存義在供詞上寫了一件事——

胡惟庸在企圖造反的時候,想要拉攏李善長,此時李存義已經投入了胡的陣營,所以胡便讓李存義當自己的說客,去勸說李善長,讓李善長投靠自己。

李善長聽了李存義的話後,驚詫不已:你知不知道你在說什麼?這事一旦敗露,可是要誅九族的!

胡惟庸見李存義說服不了李善長,又改派李善長的老朋友楊文裕去:老李呀,你要是投靠了老胡,事成之後,他說了,肯定以淮西之地封你為王!

李善長聽了,心裡也有一些意動,他已經被封為國公,這個條件雖然沒有想象的這麼誘人,可是也算是更上一層。

胡惟庸聽說李善長有所意動之後,也親自去了李的府上游說,不過,李善長卻仍然保持著頭腦清醒,始終沒有答應。

又過了不久,胡惟庸又派了李存義來:我的親哥哥呀,你就答應了老胡吧!我們老李家可全看你的了!

誰知李善長仍然堅定地搖了搖頭:我說不行就不行,我已經老了,快77歲了,半截身體都躺進棺材裡了,你還讓我跟他胡惟庸玩造反?你們好自為之吧!

朱元璋突然決定“重審”胡惟庸案,不是為了給胡惟庸翻案平反,而是他此時對李善長的忍耐已經超過了他的底線,所以想要趁機拿下李善長。

對於李善長而言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御史們看朱元璋想要向李善長開刀,立刻又發動了起來,紛紛落井下石,彈劾李善長:當年藍玉將軍率軍出塞打蒙古的時候,打到了捕魚兒海,抓到了胡惟庸派往沙漠勾結蒙人的使者,可是,李善長這個老東西竟然隱而不報,這分明便是想要配合胡惟庸一塊造反!

事情到了這一步,不管你李善長有沒有真的投靠胡惟庸,這“知情不報”一條便能置你於死地!

胡惟庸造反,你李善長知情不報,也等同於謀逆造反!

李善長的罪名有了,朱元璋當然也能有理由砍他的頭了,他也一口氣之下砍了李善長一家七十幾口人的腦袋。

朱元璋從一個乞丐當上皇帝之後,最想做的便是想方設法地延長朱家江山的國祚,所以,他最痛恨的便是謀逆,對此他是寧可殺錯也不放過,這才導致了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兩案牽連甚廣。

所以,別說李善長76歲了,即便他已經86歲了,只要他涉嫌謀反,恐怕也難逃一死。


寧糊塗


李善長回家養老,蓋了一棟大院等等。看著似乎有種杯酒釋兵權的意思。而他就是放棄了權力的那一種,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很明顯不是。李善長真的那麼簡單嗎?朱元璋真的是要把這種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全都趕盡殺絕嗎?很顯然也不是,究其原因其實還是他李善長不安分守己。最終還是觸怒了他朱元璋的底線了。



有一句話叫做心在朝廷,他李善長就是人在田野,心在朝廷。無論朝中什麼大事竟然都逃脫不了他的身影,即使他身居三線甚至還更遠的地方,但是幾乎什麼事情他還都能插一腳,這個朱元璋還能容他嗎?


肯定不能容他了。

什麼叫做功高震主,在明朝初期算是真正的詮釋了這一個詞。這一個朝代,開國元勳都很強大。他朱元璋其實才是真正的從底層爬起來的,其中更是有著不少人曾經都在他之上。而且最重要的是,其實他們還很多都不弱於朱元璋的。

於是朱元璋說實話對他們也是十分忌憚的。所以其實安分守己的話,朱元璋還忌憚三分,更何況他們這些人還居功自傲呢?

算一下,朱元璋在建國之後,他們這些淮西勳貴犯了多少事情。朱元璋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但是這個他就可以原諒嗎?更何況他李善長還很不安分,甚至連莫權篡位這種事情他都能摻和一些。

所以,這個就很簡單了。你看中了我的天下,我豈能留你。所以就算李善長躲在了鄉村田野,朱元璋依舊掛念著他。


一寸三分


李善長被殺,很大的原因是他當過丞相,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能量,雖已退位,勢力還是很大,而明初五個丞相只有徐達得以善終,其餘的都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

在胡惟庸之前,李善長還是很小心謹慎的,徐達經常帶兵在外,汪廣洋只知飲酒作詩,這時候皇權和相權的矛盾還不突出,楊憲當丞相後,專決省事,罷去舊吏,更用親信,剛有了實權就忘乎所以,直接把矛頭對準李善長,整日與李善長、胡惟庸明爭暗鬥,只不過沒鬥贏,被李善長彈劾“放肆為奸事”,然後在成為中書左丞的當月被朱元璋殺了,至於犯了什麼事,史書卻沒記載。

胡惟庸當了丞相後,擅權亂政,獨斷專權,當了幾年獨相,有架空皇權的嫌疑,這使得朱元璋很是不爽,於是安了個謀逆罪給胡惟庸,徹底的端掉了胡惟庸,把中國的宰相制度也廢除了,大大加強了皇帝專制集權,勤快的朱元璋乾的不亦樂乎,卻苦了後世的皇帝。

其實看看胡惟庸的謀反案,其中有很大的漏洞,胡惟庸說家裡的水井湧出了醴泉,邀請朱元璋去觀看,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一名叫雲奇的太監突然衝到朱元璋的車馬前,拉著韁繩卻急的說不出話,在被衛士亂棍打的半死情況下,指著胡惟庸宅第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感覺不對勁,就返回宮中,登上宮城,開啟了他的千里眼,掃描一番後,發現胡惟庸宅第牆道藏著好多士兵,心裡暗吸一口冷氣,然後就把胡惟庸抓了。

沒多久胡惟庸就以謀逆罪被誅了九族,為了快速定胡惟庸的罪,連告發胡惟庸謀反的塗節也被殺了,因此死無對證,胡惟庸坐實了謀逆,只不過胡惟庸案卻沒有就此作罷,在此後十餘年,不斷有人被牽連進胡惟庸謀逆案中被殺,一大批功臣被牽連進去,家族慘遭滅門,開國元勳李善長最後也被牽連,一家七十餘口全成了冤死鬼,胡案前後共被誅殺了3萬多人。

為什麼李善長已經退休好久還是沒逃過朱元璋的屠刀?

李善長和胡惟庸是同鄉,兩人還有一層姻親關係,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的兒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而胡惟庸也是因為有李善長的推薦,成了右丞相,最後擔任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李善長這人有個毛病,就是護短,喜歡拉幫結派,對於自己的老鄉,很是維護,而對於別的地方的人,極力打壓,明朝大名鼎鼎的劉伯溫因為是浙江人,不是淮西派,也遭到李善長的打壓,因為李善長的緣故,朱元璋也不怎麼信任劉伯溫了,劉伯溫只好告老還鄉,而朱元璋的功臣中有很多是淮西人,這些人也都以李善長為首,對於淮西黨坐大之勢,是朱元璋不願意看到的,雖然他也是淮西人。


朱元璋以微末之身得江山,實屬不易,坐上皇位後對於驕兵悍將本就疑心重重,李善長身為大明王朝開國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門生故舊自然不少,而且李善長和朱元璋還是親家,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娶了朱元璋的女兒,李家受寵顯赫,權勢地位到達頂點的李善長也滋生了傲慢的情緒,朱元璋對其也開始有所反感。

在李祺結婚一個月後,就被汪廣洋奏了一本:“李善長恃寵自縱,陛下因病幾乎十日不能上朝,他不來問候,駙馬李祺也六日不來朝見,這是對陛下的大不敬。”然後心裡極不爽的朱元璋將李善長的年祿削去了一千八百石。

1380年胡惟庸案發後,對於胡惟庸的推薦人李善長,朱元璋倒沒有將他牽連進來,只不過隨著朱元璋的年紀越來越大,想法也就會有所不同。


1385年,有人舉報所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是胡惟庸的黨羽,朱元璋也沒將他們殺頭,還下詔免死,安置到了崇明,李善長對朱元璋的開恩卻一點表示都沒有,既沒去謝罪也沒去謝恩,這讓朱元璋心裡又多了個疙瘩。

到了1390年,76歲的李善長想在家鄉造個豪宅,找湯和借了300個衛士來用,湯和害怕惹禍,跟朱元璋說了這件事,這讓朱元璋心裡又咯噔一下,這要是李善長找的是別人借兵,別人會告訴他嗎?而且李善長能借到兵,就是因為他的威望和曾經的職權,說明他雖然退休在家,影響力還是很大。

同年四月,李善長的親戚丁斌因為犯了事要被髮配到邊疆,李善長就找朱元璋求情,結果把朱元璋惹毛了,決定嚴懲丁斌,丁斌曾經在胡惟庸家做過事,然後丁斌就牽扯出李存義和胡惟庸勾結的事,李存義父子被抓來後,招供說胡惟庸想謀反,曾經派李存義去勸說李善長,李善長沒答應,胡惟庸親自去找李善長,李善長雖然還是沒答應,卻說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自為之。”


朝廷裡的大臣看到朱元璋在調查李善長,也開始出來爆料,說藍玉在捕魚兒海抓到胡惟庸派去和蒙古私通的使者,李善長卻隱瞞不上報,御史們也爭相彈劾李善長和胡惟庸兩人走的很近,這兩人肯定有問題,種種跡象表明李善長知道胡惟庸要造反,卻不揭發舉報,實屬大逆不道,於是朱元璋決定收網,將李善長和妻女弟侄七十餘口一併處死,李祺因為娶了朱元璋的女兒得以免死。


76歲李善長沒有逃過朱元璋的屠殺,明面上是涉嫌謀反所以被殺,其實背後的原因主要是朱元璋想要剷除功臣中有勢力、平常又表現的心懷怨望的人,為了鞏固大明江山,只要有一絲對朱元璋不滿,朱元璋都會毫不猶豫的舉起屠刀,更何況李善長是功臣之首,淮西黨的領頭人,雖然退休在家,勢力還是很大,加上和胡惟庸的姻親故舊關係,這都是朱元璋心中的一根刺,隱忍多年後,還是動手拔掉了!


歷史紅塵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製作了幾十塊“丹書鐵券”給開國功臣們,絕大部分人都樂呵呵的領走了,李善長第一個領走,只有湯和沒有領。“丹書鐵券”在民間被稱作“免死金牌”,除了逆謀造反的大罪以外,一律可以免除死罪,現在看來這就是朱元璋事先挖好的坑,有“免死金牌”的開國功臣大多沒有好下場。朱元璋在心裡暗暗為這些“免死金牌”做了備註:

最終解釋權歸朱元璋所有!(丹書鐵券,朱元璋發的基本沒用到,全部定的是謀逆大罪)

依我看在某些方面看,李善長死的有點冤,從另一方面看死的又不冤。

為何這樣講吶?就要看一看涉及李善長家族被夷滅三族一些主要人物關係:1.朱元璋。他和李善長是兒女親家,他的女兒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的兒子李祺;2.

胡惟庸。他的侄女嫁給了李善長弟弟李存義的兒子,是偏親家;3.李存義。是李善長的弟弟,和胡惟庸關係密切;4.丁斌。他是李善長的外甥,曾經在胡惟庸家做事,被髮配邊疆,李善長請求朱元璋赦免,從而引發李善長被夷滅三族;5.朝中隱秘官員,劍指李善長。

李善長夷滅三族事件經過:李善長為自己的外甥丁斌求情惹怒了朱元璋,心想你李善長早就退隱了還干預朝政幹什麼,平時不怎麼積極,這時反倒積極起來。於是嚴刑拷問丁斌,丁斌供出了李存義和胡惟庸關係密切。接下來又抓了李存義父子,李存義父子又供出自己和胡惟庸曾經幾次勸說李善長謀反。李善長雖然沒同意,是聽之任之的態度,此為大逆不道。恰在此時,朝中有大臣上書將會發生星變,災禍要應驗到大臣身上,於是乎,李善長被夷滅三族七十多人,只有兒子駙馬李祺、臨安公主和他們的兩個兒子得以倖免。(朱元璋、李善長和太子劇照)

為何說李善長死的有點冤?

李善長被殺是在1390年,而牽扯到的是1380年胡惟庸案,此事有點蹊蹺。胡惟庸案朱元璋屠殺3萬多人,也沒有牽扯到李善長;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和胡惟庸案有牽連,朱元璋也免了李存義父子的死罪,明顯的保護李善長及其家族。10年之後的牽扯胡惟庸案件,又是親戚,證據明顯不足,大多是屈打成招,胡亂咬人的口頭證據,證據上明顯不足。李善長已經位極人臣,跟隨造反不可能超過現在的待遇水平,沒有多少動機。

從證據(證據不可靠)和動機(動機不大)上來看,李善長不可能謀反。1391年,虞部郎中王國用曾經上書替李善長申辯,分析了李善長不可能謀反的事實。按照朱元璋的脾氣,替謀反者翻案應該立馬會處死或者流放,不過王國用一點事也沒有,朱元璋沒有追究,看來殺李善長另有深層次的原因。

從這一層面上講,李善長死的有點冤枉了。(湯和劇照,他是真正退隱,得以善終)

為何說李善長死得不冤?

怨恨是慢慢積累的,李善長不懂得尊重朱元璋,雖然立下了功勳,但早晚有一天會耗盡的。

實例1:朱元璋曾經病了十幾天沒有上朝,李善長居然沒有去探望,兒子駙馬也六天沒有去探望,遭到其他大臣的彈劾。

實例2: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牽扯胡惟庸案被朱元璋免死,他也沒有到朱元璋那兒謝恩。

實例3:利用權勢借湯和300兵丁修建豪宅,這事得上面批准,私自調兵是不可以的。

實例4:不能約束部下,作威作福,尤其是親族。

實例5:替自己的外甥丁斌求情,典型的護犢子。

他做人的風格是極力保護自己的得力部下和親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小集團。朱元璋最痛恨和最害怕的就是官員結成朋黨,動搖國家的根本,左右朱元璋死後的政局,胡惟庸案、藍玉案皆是如此。李善長雖然已經77歲了,但是朋友親族已經形成集團,為自己後繼者考慮,朱元璋藉著胡惟庸案,拔除了李善長及其培養的政治小集團,防微杜漸。同時受牽連的人有:

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營陽侯楊璟(已故)、濟寧侯顧時(已故)等諸多官員。

這些大都是李善長小集團的核心人馬,從這一方面講,李善長被滅三族一點都不冤。

李善長並不是真的回鄉種田,他的目光始終盯著朝堂,為朱元璋所忌憚,被殺遲早的事情。



穿越再現彼岸


洪武二十四年,77歲的“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長,抱著他供了二十年的“爾免二死”金書鐵卷失聲痛哭,自己曾視為珍寶的救命符,如今已成為一塊廢鐵。


李善長,安徽定遠人。1354年,朱元璋南下攻打滁州,李善長來投奔。朱元璋久聞李善長大名,問安定天下之大計。

李善長答:效劉邦豁達大度、知人善用、不亂殺人。朱元璋做到了,成就了劉邦一樣的霸業,而李善長也成了朱元璋手下的“蕭何”。

朱元璋曾這樣評價李善長:“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蕭何未必過也。”

李善長立此奇功,朱元璋也並沒有虧待他。官職太師、中書左丞相。爵位韓國公,位列六大開國功臣首位。朱元璋還同李善長結了姻親,可以說李善長榮譽、地位,大明無人能及。



洪武三年,在朱元璋的授意下,李善長率淮西集團鬥倒了浙東集團,劉伯溫被賜告老還鄉。

李善長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引以為戒,反而在權力面前迷失了自己,愈發膨脹。朱元璋曾告誡他“常自檢點”,但李善長並沒有收斂,於是朱元璋只得暗示他告病還鄉。

李善長還鄉,朱元璋賜良田百畝,佃戶一千多家。朱元璋本來想他在家鄉安心養老,但迷戀權力的李善長寂寞難耐,第二年連發幾道奏摺,要求繼續為國效力。

朱元璋不忍挫了他的熱情,就安排他在安徽鳳陽主持修行宮。洪武七年,大功告成。李善長又請求回京。


朱元璋答應了,但並沒有再對他委以重任。作為彌補,朱元璋提拔了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和他的兩個兒子。

洪武九年,御史彈劾李善長父子,皇帝朱元璋生病十日,不來探視。李善長因此被罰年祿一千八百石。

李善長此時雖然沒有手握重權,但畢竟還是皇親國戚,這點事被彈劾,少不了朱元璋的授意。但李善長仍沒有引以為戒,繼續和官員特別是胡惟庸交往甚密。

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貪汙和結黨,李善長的恃寵而驕讓朱元璋深深地記在心裡。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受牽連而死的很多,而李家安然無恙。不過李善長仍然沒有收斂,繼續活躍在政壇。

洪武十八年,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被人告發,曾參與胡惟庸謀反案。但朱元璋免了他的死罪,只是將他們一家發配到崇明島。

多年的舊案被翻出,李善長此刻知道了朱元璋是要為孫子掃清一切障礙,嚇得趕緊跑回了老家,不過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沒有謝罪,也沒有謝恩,直接一走了之。

這讓朱元璋動了殺心,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時機和一個藉口。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要修建府邸,問好友信國公湯和借兵士三百。


老兄弟一個一個被朱元璋“送走”,湯和正為如何保命而發愁,所以不可能放過這次表忠心的機會,於是密告了朱元璋。

機會終於等來了,理由有了。怎麼審訊,什麼證據確鑿,那是錦衣衛、御史們的事,這些都已不重要了,李善長的末日到了。

洪武二十四春天,李善長因參與胡惟庸謀反,被賜死,同時誅滅三族,七十多口無辜生命成了刀下鬼。僅朱元璋的女婿李祺和兩個外甥因“公主恩”,得以倖免。



花木童說史


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後,大封功臣,一口氣封了六個“公”。

這六個“公”是朱元璋心目中功勞最大的六個人:

李善長,封為韓國公;徐達,魏國公;常遇春,鄭國公;李文忠,曹國公;馮勝,宋國公;鄧愈,衛國公。



李善長位居六公之首,朱元璋稱其為吾之蕭何。

李善長真有兩把刷子,竟能力壓戰功赫赫的徐達、常遇春。

朱元璋不僅封李善長為韓國公,還特意賜給他兩張鐵卷,說到鐵卷,也許你會嗤之以鼻,鐵卷有什麼稀罕,又不是金卷。

但金卷銀卷不如鐵卷。這個鐵卷,可不是一般的鐵卷,上面有免死二字,還蓋了皇帝的大印,有了這個,就可以免死兩次了。

哇,令人豔羨啊!有了這張卷,就可以赤裸裸的凌駕於法律之上,就可以肆意踐踏國法的尊嚴了,就放浪形骸為所欲為了!



你想多了!因為鐵卷夾縫中還有幾行肉眼可見的小字:

除謀逆不算,其餘若犯死罪,免死!

看到這,大臣全都傻眼了!這是坑啊!謀逆,只要被扣上謀反罪名,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啊!忠肝義膽如岳飛,謀逆而死;功高蓋主如韓信,也是謀逆而死。

謀逆,就是皇帝屢試不爽的殺人法寶啊!

你和家人在家殺豬宰羊,吃著火鍋唱著歌呢,這邊衛兵踹門而入,手持搜查令,大喝一聲:“都別動,手扶牆站好,我們是警察,你們有權保持沉默,你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作為呈堂證供。”

你一臉懵圈,這吃火鍋礙你啥事了,影響空氣質量了嗎?你據理力爭道:“我們是良民,我有免死鐵卷!”

士兵撿起一把殺豬刀,冷笑一聲:“這就是謀反罪證!你還有何話說。”



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

當時,朱元璋一口氣下發了34張免死鐵卷,李善長得到了三張,兩張是自己的,一張是兒子的。

其餘的功臣都是一人一張。

那麼,這些有免死鐵卷功臣結局如何呢?

徐達有一張鐵卷,吃燒鵝而死;藍玉有鐵卷一張,全家被殺;胡惟庸有鐵卷一張,全家被殺。36個功臣,基本被殺光了。

免死鐵卷,就是然並卵啊!



李善長結局如何呢?

胡惟庸案過去了10年了,李善長76歲高齡,半截身子都入土了,朱元璋還是沒讓他壽終正寢。

李善長以勾連胡惟庸罪名被殺,一家70餘口無一倖免。

怎一個慘字了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