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國產卡羅拉最大遺憾,高爾夫沒了天敵,解析豐田為何不造緊湊兩廂

榨菜、方便麵與啤酒,這三個曾經在國民飲食消費中,佔據極大比例的商品,現在成為了消費結構升級中的重要指標,消費降級與結構升級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成為了國民經濟的熱門話題。

在汽車市場當中其實也存在著,類似於“方便麵熱銷”引發的結構升級現象,那就是入門級轎車與SUV產品,近兩年在汽車銷售比例中的迅猛增長。選擇價格更低、性價比更高的入門產品並非“消費降級”,是因為更合理且務實的消費觀念逐步形成。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一段時間裡,合資小型SUV與自主兩廂車會如此蓬勃的原因。

不過,在這樣的變局中,還是存在著一些遺憾未能圓滿,其中就包括了豐田卡羅拉,這臺國民級家用轎車的換代。

國產卡羅拉最大遺憾,高爾夫沒了天敵,解析豐田為何不造緊湊兩廂

不是已經提供了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的雙擎+了嗎?雙雙換代的雷凌與卡羅拉,還有什麼不滿的呢?沒錯,我們要說的就是豐田Auris這款兩廂車。

Auris就是卡羅拉在包括歐洲、中國臺灣地區在內的市場中,卡羅拉兩廂版車型的曾用名,它在去年已經被全球化定名Corolla(Hatchback)所取代。這個每隔3年就會被中國市場消費者和媒體所廣泛關注的名字,其一直都被認為是大眾高爾夫,在兩廂車市場中最大的潛在對手。

國產卡羅拉最大遺憾,高爾夫沒了天敵,解析豐田為何不造緊湊兩廂

為什麼卡羅拉兩廂引入難?

在去年完成卡羅拉換代之後,豐田已經明確表示,這一次換代仍舊僅包含E210型號,所代表的三廂版本,一汽豐田繼續生產Prestige卡羅拉三廂轎車,而廣汽豐田則改變了車輛的設計語言,它所生產的Levin雷凌,被認為是三廂卡羅拉在中國的運動型號。

我們今天不去談歐洲市場販賣的卡羅拉兩廂,就來為各位讀者朋友答疑解惑,好好分析一下為什麼豐田就是不願意引入卡羅拉兩廂。

國產卡羅拉最大遺憾,高爾夫沒了天敵,解析豐田為何不造緊湊兩廂

市場狀況:僧多肉少,緊湊市場難突破

首先,兩廂掀背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佔比,的確非常小,而且相比於只能夠在緊湊轎車市場排到15名開外的大眾高爾夫,兩廂車其實在小型車市場的存在感更強。

但即便如此,能夠將年銷量賣到10萬臺以上的合資車,也只有本田飛度與大眾Polo兩家,如豐田YARiS L致炫、起亞KX CROSS這樣的暢銷品,每年也不過賣掉5、6萬臺,可見緊湊型兩廂車所具備的號召力,以及其能夠為品牌帶來的盈利能力,的確不那麼搶眼。

國產卡羅拉最大遺憾,高爾夫沒了天敵,解析豐田為何不造緊湊兩廂

其次,兩廂掀背車市場,的確曾迎來過集中成長期,但那已經是2、3年前的事情,那個時候又恰逢新一代卡羅拉進入量產倒計時。至於說現在新加入這個細分市場的車型,以低價的自主品牌為主,上汽通用五菱寶駿、上汽名爵、長城歐拉等等,會分走一部分潛在市場,畢竟該級別車型的受眾,就是以代步駕駛為主。也就是說,豐田卡羅拉兩廂的確錯過了進入該細分市場的最佳時期,現在不敢下手也是情有可原的。

國產卡羅拉最大遺憾,高爾夫沒了天敵,解析豐田為何不造緊湊兩廂

最後,其實就像前文中我們所提到的名字,兩廂車的銷售熱點,仍集中在小型車市場,而且這些銘牌都是在最佳時期進入中國,並已經在市場中樹立起了一定產品號召力與口碑基礎。按照我們中國的俗語來說,現在的兩廂掀背車市場,的確是處在“僧多肉少”的尷尬局面下,競爭不可謂不激烈,想現在憑藉歐洲網紅車的身份加入戰局,其難度和風險係數仍舊非常之高。

國產卡羅拉最大遺憾,高爾夫沒了天敵,解析豐田為何不造緊湊兩廂

產品力:空間難比特供、運動不及德美

卡羅拉兩廂當然會是一臺標準的緊湊型兩廂車,除了高爾夫持續統治該細分市場外,換代的福克斯兩廂,在受盡稱讚的情況下也已然成為強弩之末,馬自達更是在換代之中,乾脆取消了昂克賽拉兩廂版。

但在這個細分市場中,仍舊有許多實力不俗的產品,我們這裡所說的實力,自然是車輛的空間能力,這對兩廂車來說非常重要。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針鋒相對的高爾夫與福克斯,自然不用多說,看看市場中基於三廂車改造而來的雪佛蘭科魯茲、大眾朗逸等產品的兩廂型號,它們在空間能力上的確難有對手,擁有4,370/1,790/1,440mm的卡羅拉兩廂,也很難直接達成優勢。

國產卡羅拉最大遺憾,高爾夫沒了天敵,解析豐田為何不造緊湊兩廂

與此同時,豐田卡羅拉本身就是追求駕駛舒適度的產品,在運動操控上並不那麼突出,儘管它擁有多連桿,但是較為柔和的支撐架與轉向設計,這些都會讓車輛無法擔起“小鋼炮”的名頭,在難以達到福特、大眾運動高度的情況下徒增生產成本,豐田為什麼不引入也在情理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