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不表态的你,怂得一批

最近一位女性朋友准备相亲。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时,我震惊了:“你男朋友怎么办?”她回复:“我们好像分手了。”

好……像?一再追问下才知道,自从疫情以来,朋友和男友几乎没说过话。但对方朋友圈照发,唯独在女友这儿,安静如鸡。

成年人的规则大概是“对方不回应、不表态你就知趣吧”。可在我眼里,不表态的你,怂得一批。


01.别总拿“成年人”当借口

这几年有一些腔调我真的烦透了:成年人的世界就是“算了”,成年人不表态就是默认。

好好的人,因为满了18岁,最基本的契约精神就能顷刻间崩塌?

我朋友“被分手”的经历并不少见,事实上,身边很多段恋情都是这样“无疾而终”。


不表态的你,怂得一批

同事Z说起曾经的一次分手至今难以释怀。

两个人因为一次吵架冷战了三天。过后Z一直给对方道歉,发消息,却迟迟得不到回应。

Z秒懂:你想甩了我和前任复合也不是不行,但说一句会死吗?

感情里,最甜蜜的莫过于你做什么对方都说喜欢;而最难堪的,大概是你做什么对方都视若无睹。


02.“我尊重你的选择”,是伪君子的口头禅

罗振宇在《奇葩说》里说过一句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凡事有交代。

能做到这些,才能称之为一个“靠谱”的人。


不表态的你,怂得一批

有的人,他回应了,也表态了。只是这种回应,让你感觉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来北京之前,我和前任面临一次情感危机,我们有过很深入的对话。

我向他表达了不舍,征求他的意见:如果你不能接受我可以不去。同时也希望两个人不管距离多遥远都可以惺惺相惜。


不表态的你,怂得一批

就在我满怀希望看着他的眼睛,等他给我一个坦诚的回复时,他沉默良久,说了一句:

我尊重你的选择。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你去吧我不玩了”,还是“我不舍得你但支持你”?他真的在“尊重”吗?他只是在逃避。

我好像被放在了半空中,突然坠落。嘴像被堵上了,满肚子的话硬生生地吞了回去。

之后我们正常地看电影、吃饭、逛街,但当我再看向他时,觉得这个人离我好远。


不表态的你,怂得一批

也许一开始往北京投简历时,他就已经准备好了。而我发起所谓的“深入对话”,只不过是感动自己。

他没有逃避,给了一个完美的回答。可是这句看似毫无漏洞的回答,冷漠得让人心寒。

宁愿他生气,指责我“先斩后奏”;宁愿他说分手,我们好聚好散。冠冕堂皇的回应,我不需要。


03.不会有人在原地等待

《恋爱的犀牛》里有一段台词让人印象深刻:

“只要他还能让我爱他,只要他不离开我,只要我还能忍受,他爱怎么折磨我就怎么折磨我。他可以欺骗我,可以贬低我,可以侮辱我,可以把我吊在半空中,可以让我俯首贴耳,可以让我四肢着地,只要他有本事让我爱他。”

欺骗、贬低甚至侮辱都可以,唯独没有提到的是“给我自由”。

潜台词是,一旦他放任我,我就崩溃了。


不表态的你,怂得一批

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后来跟我说,那个没有消息的前任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她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从容地发出每一条微信。

每次和暧昧对象聊天时总要想,这样说会让对方为难吗?会让对方不知道怎么接吗?

对方2分钟没回,她就开始重读自己发的话;

5分钟没回,她就一边翻一边检查之前的对话,是不是哪里说错了;

10分钟没回她就做最坏的打算:这个人再也不会回消息了。


不表态的你,怂得一批

我们都说她神经过敏,她叹了口气说:也许是吧。

但我们心里都知道,她这是心有余悸。就像被放了一次鸽子的人,担心永远等不到该来的人。


不表态的你,怂得一批

成年人的世界,“要个说法”有时比孩童时期还要难。

记得小时候,约小伙伴来家里看动画片。他来不了一定会给你打电话,不知道电话宁愿走到你家敲你的门,跟你说一声再回家。

长大以后,成年的我们应该把这个习惯延续到方方面面,而不是因为累了,就算了,而是看清真相后再努力。


有人说一开始并非这样,大家都有契约精神。

只是先有一个人打破了契约,受到伤害的人心灰意冷,于是心中残存的信念感也不复存在了。

有时难免觉得人和人的交往极其复杂,我倒认为,再复杂逃不过“真心”二字。

真实是最大的善意。说出内心真正的想法,善良的人,不会怪你。

希望你永远有机会表达真心,也永远被真心回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