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二战中的德军,为何一定要严格分成国防军、党卫军?

半城烟沙断桥雪


有职场经验的同学应该可以更容易的理解这个问题,这就是:老领导、新领导、老员工和新员工的关系。

比如说你是这家公司的老员工,老领导辞职了,来了新领导,你们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难处理。老领导让你干活,你心甘情愿的去干,新领导让你干活,你就不舒服。老领导骂你两句你能忍,新领导骂你两句你就不能忍。对不对?这就是人性。

而新领导上任,面对老员工,想展开工作也很困难,使唤不动人。不是消极对抗就是跟你硬顶。所以新官上任一定要做一件事:培养自己的新势力,孤立老员工。招新员工。新员工会对新领导感恩戴德,会非常配合新领导的工作。这个新领导和新员工就产生了以前老领导和老员工的那种关系。

我进这家公司的时候,他就是我的领导,我就服他。他走了,来了新领导,我就不服了。你官大,我资格还老呢。

所以职场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领导对老员工要么是除掉,除不掉的就边缘化,不搭理你。然后拉拢新人,培养新贵。就像灭霸说的那样: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宇宙,知道感恩的宇宙......培养一批懂的感恩的新员工,也是新领导的心愿。

而在当时的德国,兴登堡就是老领导,希特勒是新领导,国防军是老员工,党卫军是新员工。

德国国防军的资格那是相当的老,近一点都可以追溯到条顿骑士团,容克地主,而现代德国本身也是普鲁士军队靠战功打下来的。德国是普鲁士击败了法国,在巴黎的凡尔赛宫里建立的。之后普鲁士的军队也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德国国防军。别的国家是国家拥有军队,德国是军队拥有个国家。

德国国防军的历史非常辉煌,资格非常老,荣誉感非常强,势力非常大,这也导致它非常的:目中无人。狂的很。

兴登堡是国防军的老领导,他本身就是军事贵族世家出身,也是从国防军的内部一步步干上去的,是国防军的自己人。而且在一战时期,他也领导国防军取得过辉煌的胜利。所以国防军这个老员工服他,听他的指挥。

等到希特勒上台,在国防军的眼里就是:你算老几呀?

这些国防军里的老帅,老员工跟希特勒握手都不摘手套。

希特勒是草根出身,跟兴登堡这种贵族出身差了十万八千里。而德国国防军里也都是大大小小的军事贵族,他们本能就会看不起这个新领导。这就像你家长是个市长,你单位领导的家长是省长,他爸就管着你爸,他管你,你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突然来个新领导,一打听,他爸是买菜的。你从小吃的是披萨、牛排,他小时候穷的连整张的饼都没见过,然后他岁数比你还小,长的瘦弱枯干,现在莫名其妙的他就来管理你了......你说你闹心不?

希特勒当过兵,也在国防军里干过。问题是他最高的军衔是下士,一战结束他就退伍了。然后走仕途,兜一圈当上了总理,国防军里的元帅将军们反倒成了他的手下......

希特勒出身太低,而且对于国防军来讲绝对是个:外人!不是自己体制内培养出来的。所以希特勒这个新领导在使用德国国防军这个老员工的时候就难免不顺手。

希特勒说:这么打。将军们总会说:应该那么打。言外之意还是认为希特勒是外行。希特勒让他们灭绝犹太人、吉普赛人、斯拉夫人,杀俘虏......国防军的将军们:那不行,我们高贵,不干这事儿......其实要是换了兴登堡、鲁登道夫之流的老领导让他们干这些事,他们也就干了。

老员工不顺手,新领导就必然要培养自己的新员工:党卫军!党卫军这个新员工,对希特勒这个新领导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听话。

党卫军是希特勒一手组建的。党卫军上上下下所有官兵,从进门的那一天开始,认的领导就是希特勒,这个忠犬只认自己的第一个主人是一个道理。所以希特勒让党卫军咬谁,他们就咬谁,不问是非对错,只有坚决的执行命令。灭绝犹太人、吉普赛人、斯拉夫人,屠杀战俘,这都不是问题。

党卫军,后期已经发展到装甲师的规模,就是地地道道的军队。是希特勒亲手组建的,所以希特勒对党卫军也更加的信任,党卫军对希特勒也更加忠诚。希特勒、党卫军这是一家人。而在国防军里,刺杀希特勒,搞政变这些事也是一直不断。

二战后期,德国战斗力最强,意志最坚决的部队就是党卫军,因为他们跟希特勒是一条心。国防军一直是三心二意。


国防军这个老员工,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但总跟你矫情,没办法也只能先凑合用着。党卫军是自己招的新员工,执行力强,干劲十足,绝对的听话,这就得好好的培养。不招新员工,你这个新领导早晚会被老员工挤跑的。如果没有党卫军镇着,希特勒也早就被国防军推翻N回了。


锐度何老师


在一本反映二战的小说《鹰从天降》里,英国牧师叱骂德国士兵,说他们是卑鄙的纳粹。德国伞兵中校施泰纳回答说,我们是德国国防军,不是党卫军,你以为所有的德国人都是在希姆莱手下服役吗?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分为国防军和党卫军。这两支军队分别是两个系统,一个属于陆军,一个属于纳粹党。但是,既然是一个国家的军队,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系统呢?

这是因为在纳粹党夺取权力的时候,它就拥有了一支多达二百万人的准军事化武装----冲锋队。这些身穿褐色衬衫,脚踏皮靴的暴徒,是纳粹党的重要支柱。他的首领罗姆也是野心勃勃的人,对权力有无限的渴望。

在希特勒登上总理宝座的时候,为了获得军方的支持,他答应了解散冲锋队的要求。为了这个目的,他动用了他自己能够直接指挥的纳粹党的特别行动队,党卫队。在党卫队的迅速处置下,罗姆和他的党羽被处决,冲锋队被解散。

冲锋队被解散了,德国军官团认为,这除去了纳粹运动对他们的传统特权和权力的威胁。但是,他们错了。因为除去了冲锋队,又来了党卫队。不久,党卫队因为执行处决有功,脱离冲锋队而独立,由希姆莱担任全国领抽,只听命于希特勒一人。没有多久,这支纪律严明得多的忠实部队的力量就大大超过了当初冲锋队的力量。

希姆莱偷偷摸摸的招募人员,来扩大党卫队的实力。但是,与国防军相比,这支部队缺乏必要的装备和训练。同时,德国陆军也对这支超出自己控制的第二武装抱有戒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希特勒允许了党卫军建立自己的战斗队,因为他认为党的军事精英应该在战争中付出血的代价,这样,在战后他们就将得到广泛的尊敬。

这个观点被一些党卫军内的高级官员所接受,例如党卫军全国副总指挥埃利希·冯・巴赫・泽勒维斯基就曾对此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非常重要,“党卫军中大多数的高层领导干部应该在这场生死斗争中流血牺牲”。

这些思想,成为党卫军建立的理论依据。1938年8月17日,希特勒签署的一项命令明确指出了党卫军战时的职责以及军事地位。该命令指出,党卫军特别机动部队包括----除了豪塞尔的三个团外----警卫旗队、容克学校以及艾克的骷髅队,还包括骷髅旗队的预备队。

这就不太引人注意地指出了,骷髅队的后备人员将为武装党卫军各作战单位提供后备力量。这项命令在当时确实并未引起太大的注意,但却让希姆莱一改战前偷偷摸摸用尽手段扩大党卫军部队的做法,他现在可以积极地为各个预备旗队招兵买马了,对党卫军预备队的人员限制放开后,现在的党卫军想招募多少人就招募多少人。

希特勒明确地指出,武装党卫军将在陆军的指挥下参加战争,这就给予了武装党卫军合法的军事地位。这一安排被陆军在1938年9月17日欣然接受了。

该规定还指出,“党卫军军事组织的成员……根据他们的加入时间,与国防军士兵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这样,这项法令就彻底解决了党卫军的合法性问题,它成为一支和德国国防军一样的国家武装力量。

党卫军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四处扩充人员,并且和陆军合作,派军官去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的战斗力。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党卫军表现出色。在东线,党卫军尤其起到了救火队的作用,在许多战役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比如在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中,三个党卫军装甲师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得德国获得了胜利。

在战争后期,尤其是发生了狼穴的爆炸暗杀行动后,希特勒对德国国防军失去了信任。他越来越依赖自己的党卫军。希姆莱趁机将党卫军扩张到三十八个师之多。在很多地方,党卫军成为了作战的主力。党卫军为了希特勒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直到纳粹德国灭亡。

与德国国防军不同,德国国防军认为自己是国家的正规武装,他们遵循自己的传统。他们认为自己的义务就是为了国家而战斗。因此,在战争中,虽然国防军也犯下了很多战争罪行,但一般都能够遵守国际法。比如,隆美尔在北非就拒绝执行处决犹太人俘虏的命令。

但是,党卫军则不同。他们的忠诚是向着希特勒的。他们唯希特勒之命是从。在战争中,他们对所谓的战争法则嗤之以鼻,毫不在乎的践踏国际公约。他们不但执行作战任务,还担负占领区的治安任务。

他们在战争中滥杀无辜,处决战俘。并在占领区进行大规模的灭绝犹太人,犯下了累累的罪行。因此,党卫军的名声十分恶劣。甚至在盟军,有着不给与党卫军俘虏军人待遇的呼声和做法。最终,党卫军随着战争的失败,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也是漫长的故事。

德国国防军来源于普鲁士军队,有着几百年的悠久传统。

早在腓特烈大帝纵横欧洲的时候,普鲁士军队就是他的工具。

所谓德国国防军就是德军。

至少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这个说法没有问题。

当年希特勒在一战中加入的,也是德国国防军。

在整个二战中,德国国防军也是德国的主要军事力量。

国防军的将军们,基本都是传统的容克贵族军人。

他们对希特勒这个前下士多持不屑的态度,希特勒也不信任他们。

希特勒在自杀前,曾经接见过希特勒青年团的少年们。

得知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单人击毁了2辆苏军坦克,希特勒拍着他的肩膀,“孩子,真希望我的将军们,也能有你的勇气”!

二战中,希特勒一度认为,自己是在同德国国防军的将军们作战。

这些将军们过于保守,他们的思维和英法苏军都差不多。

希特勒认为,德军获得辉煌胜利的战役,基本都是强行命令将军们改变战略才获得的。

因为以上原因,希特勒对国防军并不很信任。

希特勒曾经向秘书说过心里话:我真想学斯大林,把所有的高级军官都杀光。

只是,希特勒可以说是草根政治家。

他想要统治德国,必须获得德国各阶层的支持,也包括容克军人阶层。

所以,希特勒是不可能彻底改变德国国防军的。无论如果渲染希特勒是独裁者,只手遮天。

其实,希特勒对于德军的干涉有限。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人,都敢直接对希特勒出言不逊。

直到战败,国防军内部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没什么改变。

然而,希特勒的改变,只能用于自己的军队,也就是党卫军。

党卫军来自于党卫队,本来只是冲锋队的一个下属分支机构。

冲锋队是希特勒起家的准军事组织,多是社会底层组建。

在希特勒上台时,他和德国实力派达成协议,消灭仇视贵族和上流社会的冲锋队领袖们。

长刀之夜中,1934年6月枪决了罗姆和150多名冲锋队头目,以希姆莱的党卫队取代。

党卫队只是冲锋队的分支,在1929年在希姆莱领导以后,就开始快速发展。

到1934年已经有5万人规模。

需要说明的是,党卫队和党卫军是两个概念。

党卫军也就是武装党卫队,是党卫队下属的军事作战部队。

而党卫队一半以上的成员不是军人,也不需要作战,从事诸如行政、情报、警察、集中营管理等五花八门的工作。

大家看到死亡集中营的看守,基本都是党卫队,带着骷髅的标志。

党卫军则是作战单位,开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在1939年波兰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国防军已经有400万规模,党卫军也就几万人而已。

本来党卫军是要严格选择的,必须是至少三代没有外族通婚史的纯正日耳曼人、身高和体重都要较高的要求、必须信仰纳粹党的主张等等。

到战争开始以后,德国兵员紧缺,党卫军就难以招兵买马,大量征召两种人。

第一是有日耳曼血统的非德国人,第二是东欧斯拉夫人。

这两种人都是党卫军中打酱油的,前者用于防御次要战场,后者干脆是在本地维持治安,对付游击队。

但武装党卫军是很可怕的。

他们只有50万(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是打酱油部队),装备也不明显强于国防军,但作战意志很强悍,不怕牺牲,对希特勒和德意志民族有狂热的忠诚。

他们的座右铭,就是最出名的:我的荣誉是忠诚!

在随后的一次次作战中,盟军都畏惧和党卫军交手。

这些人非常顽强,往往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党卫军受到的教育让他仇恨敌人,有过虐待甚至枪杀战俘的情况。

然而,党卫军的士兵也不是禽兽,他们忠于自己的国家,爱护自己的家人。

只是,他们被极端民族思想洗脑,相当吓人。

柏林被攻克后,一个月内追随元首自杀的党卫军达63000余人,躲在角落拒不投降选择继续作战的达70000余人。

即便柏林战役中,面对绝对优势的苏军,大部分党卫军士兵在碎石瓦砾中战斗到最后一刻。

一个年仅18岁的党卫军士兵断气之前,是这么说的:“告诉元首,我已经尽力;告诉父亲,我爱他。”


萨沙


二战时的德国武装力量分为国防军和党卫军。两者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国防军是德国名正言顺的正规部队,效忠于国家,服务于人民,不去崇拜某个人;而党卫军则是纳粹党的专属武装力量,是只属于这一个党派的军事力量,他们崇拜希特勒,可以说是希特勒的私人武装力量。从这一点上说希特勒并不信任国防军。

着重说一下党卫军:党卫军最开始就是党卫队,主要就是希特勒的护卫以及处理他的政敌之用,他们是有了纳粹党之后才成立的。在冲锋队长罗姆被解决后,党卫队得到长足发展,因为他们干的竟是一些脏活(屠杀犹太人就是他们搞的),在这方面国防军是瞧不上党卫军的,国防军认为党卫军充其量就是一群打手。1935年希特勒扩军后,党卫队被军事化,有名的就是那三个装甲师,其中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又被称为希特勒师还参与了坦克大决战。



这里说一下,一开始我就说了希特勒不信任国防军,所以假如你是国防军,但是晋升速度很慢,这可以考虑加入纳粹党,成为他们一个系统的人,这样你的晋升速度就很快了,但是你会被周围的国防军同僚排挤,瞧不起,因为国防军成员是不屑于加入某个党派的,他们根本就瞧不上党卫军。



在发生战斗的时候,党卫军是要被编入国防军战斗序列的,虽然党卫军只听从于纳粹党,但是在这种大事大非的时候还是会和国防军合作。在战事很顺利的时候,国防军是主力,当战事陷入焦灼时,希特勒就不信任国防军了,着重打造党卫军。所以在战争后期,党卫军的装备武器还要比国防军略微先进一些。

另外如果一个国防军和一个党卫军被俘,他们受到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国防军很可能被按照战俘优待条例对待,而党卫军可能就呵呵了。干坏事的往往都是党卫军


怎样区分国防军和党卫军:国防军陆军头盔两侧的标志分别是鹰徽和国旗三色徽,而党卫军则是双闪电和万字旗。


铁血战史1927


二战中党卫军的头盔是双闪电和万字旗。国防军陆军头盔是鹰徽和国旗三色徽,所以很好的分辨出国防军和党卫军。


为什么在二战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分出国防军和党卫军呢!这两支军队服务的对象不同,首先国防军是服务于国家,而党卫军是纳粹党的私有部队,这支部队是服务于希特勒,所以两支部队服务不同。

希特勒是德国的老百姓选出来的首领,希特勒任期满的时候,那么就会换另外一个总统,但是希特勒不满足这样的一种现状,于是就开始培养自己私人部队,党卫军的前身是冲锋队,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应老百姓要求,解散了党卫军,希特勒换汤不换药,把中锋队的人员改改头换面变成了党卫军。


希特勒的党卫军有多么强大,可能只有苏联才知道,希特勒收下的骷髅师,维京师,京国师是苏联的噩梦,特别是骷髅师,让苏联损失惨重,也正是因为这三个师,让现在很多的人都特别的敬仰。

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都是希特勒收下特别优秀账将领,他们的战略、战术都特别的厉害,希特勒的成就之所以那么高,和手下得力将领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人一直听从希特勒,因为在希特勒上台之后,让德国的失业率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把德国从经济危机中拉出来,也同时对英法苏国际再交进行抗衡,这些将领从希特勒身上看到了德国的未来和曙光,他们在希特勒的手下,可以发挥他们的军事才能。



希特勒不仅仅是一个战争狂魔,但还是一个政治的观摩,不满足是作为一任的元首,建立自己的私人部队是可以巩固自己的政权,对希特勒有威胁的都铲除,想铲除危险因素,就需要一支自己的部队。

希特勒虽然是一个战争狂魔,但是他也是非常的怕死的,所以他想用更多人去保护他,所以党卫军的出现,就是针对服务希特勒而已。

希特勒利用党卫军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比如刺杀、还有对犹太人下手,二战时候犹太人在德国不仅仅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波及,而且还发起了国难财,他们贩卖军火,犹太人就像今天中间商,喜欢用低价购买,然后高价抛出,让很多的德国老百姓受到很大的影响,希特勒利用了德国的老百姓仇富的心理,对犹太人开始下手,希特勒利用党卫军刺杀很多的犹太人,从犹太人身上得到钱和资源物资。



希特勒也把这些任务交给国防军,利用国防军力量做一次见不得光的事,但是国防军没有做这样的事,因为他们是服务于国家,而不是服务于希特勒,他们不愿意做希特勒的手中的棋子,正是因为国防军和党卫军的不合,让希特勒大力的发展自己的党卫军,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很多士兵变得更加的凶残,同时很多士兵在希特勒带领下,发掘自己的能力,一将功成万骨枯。


苏联攻破到柏林的时候,德国虽然还拥有700万的士兵,但是这些士兵都是临时拼凑的,很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剩下的都是从苏联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争留下的老弱病残的士兵,而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杀,这些兵已经心灰意冷,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所以只能投降,投降还可以给德国留下种子,从现在来看当时投降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当时跟苏联火拼,那么今天的德国不会那么繁荣昌盛。

德国投降之后,在美苏英的压力下,把所以的纳粹党都铲除,所以说德国把党卫军和国防军分出来还是有好处的,按照希特勒的疯狂,如果都让希特勒统治,那么二战更加可怕。


风暴吴逖


首先,国防军和党卫军有明显的性质上的区别。国防军事隶属于德国政府本身的,由国防参谋部指挥(冯.凯特尔将军一派的)。党卫军是隶属于纳粹党的。希特勒亲自指挥。国防军用于军事战略的,而党卫军是用来进行处理希特勒的政治犯的(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曾经参与过平定二次革命,铲除国德国共产党,以及处理犹太人功不可没。),并且可以用来当做宪兵,是德国的秘密警察机构。


其次就是党卫军的建设,是在纳粹党在1933年之前没有夺权的时候就有了。最开始叫党卫队,隶属于冲锋队。队长是海因里次.希姆莱。为了防止罗姆的势力膨胀,格林提议下社的。并且平定了纳粹党内的二次革命(肃清冲锋队的问题)。后来成立了党卫军,并且日益膨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中国。

(希姆莱在党卫军上的集会)

后来,由于德国战事吃紧,党卫军才开始参战。其实一直都是国防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扩张,党卫军的工作就是用来清除占领区的政治犯人,以及占领区的治安问题。


(德国阅兵式上的国防军)

另外,其最先的组成也是不一样的。国防军是由正式的军人组成的,然而,党卫军和罗姆的冲锋队也是一样的。最开始都是一些街头的地痞流氓以及退伍的军人组成。

(一战时的德国军队)


FengScharnhorst


在二战时期能够真正称之为德国军队的,那只能是德国国防军,这才是一支真正效忠于德国的正规军队。而二战时的德国党卫军,根本不算作是德国国家领导的军队,严格意义来说更像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镖队伍。

而二战中的德军,并不是德国有意的将其分为国防军与党卫军,因为德国国防军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就早已经存在。在希特勒上台后,对这支军队进行军事改革,并且以国家的名义更名为德国国防军,属于正统的德国国家军队,也可以说这才是真正德军。

那么二战时期的德国国防军与党卫军到底有何区别呢?

在1936年,希特勒并不是推翻当时上个德国政府、也就是“魏玛共和国”而取得政权的。而是在那个时期依靠选举当上德国总理,而这个时候的德国也并不是希特勒一个人说了,因为除此之外还有“国会”等各大国家机构。


而当时的希特勒,或者说是德国纳粹党想搞独裁政权,但是在德国国家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反对声音、或是政治对手。希特勒与纳粹党当时手中并没有绝对的一兵一卒的指挥权,因为德国国防军的指挥权是掌握在德国政府手中,就连希特勒想要调动国防军,也必须要经过德国政府这一程序。

而在之后希特勒成立的党卫军,那就是希特勒或者纳粹党的私人武装,同样党卫军的指挥权与德国政府也没有丝毫的联系。

而“党卫军”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希特勒想要用于扫平独裁之路的障碍,用于对付国内政治竞争对手。或者在某些情况无法调动国防军事,能够直接调动党卫军为希特勒、纳粹党无条件执行一些私下任务。可能以上说的有点绕脑,但咱们只要知道:德国国防军的指挥权在德国政府手里,是属于真正的德国国家军队。而德国党卫军,是属于希特勒与纳粹党的私人武装,也可以理解为咱们所熟知的“锦衣卫”,甚至从严格意义来讲,党卫军并不能称之为德国军队。

举个例子,就算当时希特勒与纳粹党下台,只要德国政府还存在,那么对于德国国防军来说也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国防军的军费、指挥权一直都在德国政府所负责。

但是如果希特勒与纳粹党下台,没有了希特勒与纳粹党的私下军费支持,对于德国党卫军来说会遭到分崩离析的下场。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这个问题有各种答案,而且都靠谱。但是,很多人都没有说出二战中的德军,为何一定要严格分成国防军、党卫军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这个关键因素就是“普鲁士军官团”的存在。德国在欧洲长期的骑士阶层文化的影响下,加上在长期的统一战争、对抗拿破仑的战争、沙皇俄国的战争中,孕育出了一个职业军人群体“普鲁士军官团”。这个群体是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为思想的军人群体,他们大多是世代从军的军人世家,互相之间联系很紧密。他们不太参与、不过问具体的政府内部的政治争斗,谁当政都不反对。但是他们的信条就是为德国而战、维护德国的利益。

“普鲁士军官团”一直是德国军队的主导力量。由于他们不参与政治派别的争吵,也不会受到政治派别的打击。无论战争结果如何,政权变更、都不会受到追究。而且任何政治派别掌权,也都需要得到这各群体的支持。德国皇帝退位后,资产阶级政府掌权,在各种风云变幻中,德国军队更是形成了超脱于政治以外的特点和性格。他们只效忠国家而不是某个政客。

希特勒一直依靠自己的准军事组织”冲锋队“打击政治对手。他上台后,为了建立自己的政治独裁地位,与国防军接触.但是,得到条件却是”必须解散冲锋队,国防军才可以效忠元首制度“。希特勒也很清楚,”冲锋队“只是一群流氓、混混组成的打架、斗殴、暗杀为主的别动队,他们根本不是国防军的对手,也不堪支撑自己的独裁政权。要想稳住纳粹在德国的专制统治,实现真正的元首制度、极端民族主义和对外战争的梦想,依靠”冲锋队“是万万不可行的。他必须得到国防军的支持。于是,希特勒接受了国防军的条件,果断处决了”冲锋队“的主要头目罗姆等人,宣布解散”冲锋队“(实质是做给国防军看的)。由此他换取了国防军的支持。之后,他要求”冲锋队“员加入军队,在冲锋队的基础上,以建设军队为幌子,建设起了纳粹的党卫军。这个党卫军和过去的冲锋队,除了实行军队建制、装备精良、待遇优厚以外,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依然是直接听命于希特勒和党卫军头目希姆莱的私人武装。其主要任务是驻扎重要地区、监视国防军,和屠杀战俘和犹太人。

(冲锋队)

(纳粹党卫军)

但是,希特勒深知”普鲁士军官团“的根深树大和顽固,他们有他们的信仰,那就是只忠于德国。所以希特勒一直没有敢于彻底改革”普鲁士军官团“控制的国防军的状况,德国的快速扩张也不允许他这么做。于是就造成了,很多国防军军官拒绝加入纳粹党,包括许多高级将领。许多国防军的军队在执行希特勒的超出职权的命令是敢于公然抗命。比如,著名将领古德里安,在对苏作战中接到希特勒要求屠杀苏军政工人员的命令时,就公开拒绝执行。战争中,对众多战败失利的国防军高级将领,希特勒也只是撤职而已,未敢随意处决和追责。直到二战末期,刺杀希特勒的事件不断发生,希特勒才下令对参与政变的将领一律处决。可以看出,普鲁士军官团对德国国防军的影响,和他们敢于对抗希特勒的问题,希特勒根本没有能力解决。国防军之所以也成为发动战争的帮凶,是因为他们认为希特勒可能带来强大的德国、让德国雪耻,在对外扩张战争和取得欧洲霸权上,他们是一致的。他们互相都看到这一点,形成了团结、并由此一起发动了战争。但是,到战争的中期以后,国防军中的”普鲁士军官团“将领对希特勒的期望值已经大打折扣,逐步丧失。一些军官一直在寻找机会干掉希特勒,结束战争。

由此可以看出,德国的国防军和党卫军的区分,并不是希特勒想要的,他只是没有办法和能力改造国防军为党卫军而已。也正是因为国防军一定程度敢于对抗希特勒的特点,才使得纳粹的大屠杀没有能够大规模、公开进行。而且,德国在二战结束后,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德国也是最快的,对战争的反省也是最坦诚的。因为对于国防军而言,希特勒早期塑造的神话一旦破灭,他早就是德国的噩梦了。他们也在寻求改变。


秋宜声


这个问题准确的讲,应该是二战中的德军由德国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两部分组成。德国国防军很好理解就是德国的军队,基本国防力量。但是党卫军并不是国防力量,属于警察系统,是德国纳粹党中用于执行治安勤务、情报监视等任务的组织。随着党卫军力量和其全国领袖希姆莱私欲的膨胀,加上希特勒对德国国防军上层的不满,为加强纳粹党对武装力量的控制,党卫军成立了野战部队,即:武装党卫军,参加前线作战,统一受德军大本营指挥。所以属于德军的只有武装党卫军,执行治安勤务、情报监视等任务的党卫军就不受德军大本营指挥,直接听命于其全国领袖希姆莱和元首希特勒。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作战时统一受前线指挥官的指挥,区别是在部队建设上,二者不是一个系统,武装党卫军听命于党卫军。由于是纳粹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在希特勒的直接干预下,通常情况下主力的武装党卫军部队要比国防军的装备好,新式武器也优先装备武装党卫军,人员招募上武装党卫军也以招募“铁杆纳粹”为主,也招募一部分外籍军人,组成外籍部队。实际上不少国家也有类似情况,比如伊朗的国防力量就由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


因敌而变


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武装力量分为国防军和党卫军,两者是贵族于平民的区别!

这两者各自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起源,与德国的历史密切相关。

国防军是德国的正规部队,其前身便是一战中的德国军队,一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条约》 ,德国军队规模虽然大大缩减,但仍作为魏玛共和国的正规军队而存在。

直到1933年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他才将德国国防军重新整顿为一直强大的武装力量,执行了包括武装进军莱茵兰、吞并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等任务并直接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而党卫的前身则是冲锋队,是纳粹党在初期打击政治敌人,蛊惑群众的一支准军事力量,冲锋队还直接参与了啤酒馆暴动以及水晶之夜等等臭名昭著的行动。

而随着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希特勒为了控制德国国防军,就必须要打消军队对于冲锋队的顾虑,因为当时德军尚未充分扩员,而冲锋队已经羽翼丰满,且冲锋队的行为常常裹着着暗杀和暴力,对国家法律和社会秩序造成极大冲击。


在长刀之夜后,冲锋队的主要军官被希特勒清洗,但希特勒仍然需要这样一个准军事化组织来服务于他打击政敌,巩固统治的目的,于是原本属于冲锋队编制下的党卫队,就成为了希特勒的得力爪牙。

在二战中,国防军自然以前线战事为主,而党卫军多执行在占领区进行维稳和迫害等任务。

但毕竟国防军效忠于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而党卫军效忠纳粹党党魁,在党政合一的政治环境下,希特勒拥有全权指挥这两只军队,所以这两者也没有极其本质的区别。

党卫军有时会带着重型武器奔赴前线,充当“救火队员”,而国防军也为敌占区针对平民俘虏以及犹太人的大屠杀提供过便利。

但在性质上,两者也是有同有异,两者同样带有德国军人与生俱来的忠诚的特质,也都拥有不凡的战斗力。

但国防军更多地带有一丝传统的普鲁士容克军事贵族的色彩,虽然忠于希特勒,但却在战争后期开始更多地反思和怀疑,以致有了后来的狼堡之变。

而党卫军则显现出一种近乎疯狂的忠诚,战争后期,党卫军蛊惑了数十万青年人为投入这场万劫不复且注定惨败的战争,这或许也和他建立的初衷之一密切相关。

纳粹的种族理论认为雅利安民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民族,党卫军在战争初期也是由“正统的雅利安人”组成的,更加铺天盖地的洗脑换来的是更加疯狂的忠诚。

比起国防军,党卫军更加肮脏不堪,他们犯下了更多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更深层次地来讲,党卫军与国防军的并存,并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编制问题,也不是仅仅存在于纳粹德国的特殊环境下。

事实上,正所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从一个国家的军队设置中,往往能够窥探到其他的独特的历史和政治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