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期間的實戰應用,暴露了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哪些問題?

人類技術變革的速度越來越快,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經歷了約5000多年,而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僅僅用了150多年。而現在,我們似乎正處於下一個變革的臨界點。隨著5G的應用,AI、大數據、雲計算等多種技術得以融合,並持續深入影響世界。未來十年,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變化。

為此,造就聯合騰訊5G生態計劃將推出系列直播與視頻,邀請各行業的先行者,分享行業第一線的經驗與認知。在變革到來之際,讓更多人“看見”未來。


2020這個看似艱難的開年,事實上成為了數字化生活的加速助推器。

5G已經是人們眼前可見的未來,更美好的數字化場景觸手可及。在無論多艱難的環境裡,我們希望從身邊每一個看似平凡的創新者身上,依然能看見光,依然能勇敢的去做一個追光者。

5G作為全面“重造連接”的基石,所引發變革的廣度和深度,都將遠超4G。在新的變革時代,改變世界,並不是大企業的專屬,它同樣屬於那些遍佈不同行業的創新者。

5G時代的序幕已經拉開,騰訊5G生態計劃首期行業應用合作伙伴,招募正在進行中。我們將與創新者同行,為追光者助力,實現“所見即未來”

通過「追光者-5G引領數字化」欄目,我們將邀請10個領域的5G創新者,講述他們的探索、行動、思考和預測,開啟5G引領下的數字化變革暢想。


“10天火速建成醫院;運營商兩天完成移動寬帶和5G基站建設;運用機器人完成診治、消毒、運輸等高風險工作......”科技抗“疫”成為典型特徵,醫療、物流、巡查等各類新型機器人紛紛加入這場戰役,真正做到“隔而不離”。

正如2003年非典催生了中國互聯網產業,突如其來的疫情揭開了機器人的需求場景,催生了機器人行業巨大的發展潛力。

「追光者-5G引領數字化」第二期,我們邀請到全國首個測溫巡邏機器人研發公司——廣州高新興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CEO柏林,共同探索5G為機器人打開的新想象。


疫情期間的實戰應用,暴露了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哪些問題?

柏林

  •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青年專家
  • 廣州高新興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 中國巡邏機器人定義者與推動者
  • 公安部警用機器人標準參與制定者
  • 有二十年通信、物聯網、安防從業經驗

“零接觸”引發新思考,無人化成為趨勢

疫情的來臨,讓人和人的隔離成為當下必須。為了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避免傳染的可能性,快遞物流“無人化配送”、製造工廠的“無人化生產”、商店超市的“無人化售賣”等“零接觸”模式悄然興起。

同時,眾多企業尤其是製造、餐飲等需要大量勞動力的企業面臨難以復工的窘境。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力成本上升和機器成本下降的交叉臨界點已經到來。機器人走上臺面,成為防疫戰的排頭兵之餘,我們更看到,機器人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機器力代替人力的“無人化”將是未來必然趨勢。

看到機器人代替作業的一線需求日益強烈,我們在1月28號立即啟動內部動員會,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通過網絡、電話會議對“要做什麼機器人”做了全面部署,到2月3號開工即已完成了產品方案和軟件功能的升級。

我們自主研發的全國首個測溫巡邏機器人,從部署到走上抗疫前線,僅花了一週時間。

通過這次緊急的實戰應用,看到了機器人行業的哪些問題?

第一,機器人的價值問題。在大眾眼裡,機器人整體的價格偏高,並沒有像理想中可以解決非常多的問題。這次新冠疫情讓社會更多看到了機器人在重要且危險的時候履行的價值,為行業做了一次良好的市場教育。

第二,機器人的供應問題。機器人產業鏈可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研發、零配件生產、機器人單體制造、系統集成和售後服務。機器人的製造環節涉及幾百種物料,它是一款偏“重”的產品,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打磨過程。有人說2020年,機器人將是未來供應鏈的主角,所以面對突發情況,機器人本體供應鏈的保障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去思考如何優化產業鏈,化“被動”為“主動”。

第三,機器人的升級問題。為了打好這場疫情戰,我留意到許多機器人產品在臨時增加了很多新功能。但我認為企業應該保持理性的判斷,聚焦自身的戰略定位,牢牢把握主線打磨產品,儘可能通過模塊化升級的方式去實現機器人新功能。這幾年我們看到許多機器人產品在市場上嶄露頭角,但背後對企業資金和資源的考驗是巨大的。

我國機器人行業發展,奮起直追的中國力量

2019年,全球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為294.1億美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59.2億美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94.6億美元,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為40.3億美元,2014至2019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2.3%;

同時期,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為86.8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為57.3億美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2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為7.9億美元,2014至2019年平均增長率約為20.9%,可見我國機器人市場需求潛力較大,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頗具成長空間。

在全球這場激戰正酣的爭奪戰和卡位戰當中,中國好比一個“中等生”,雖然入局時間較晚,卻也展現出了強勁的潛力與實力,爭奪第一。

哪些關鍵的驅動因素推動著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呢?

一方面是“機器換人”,隨著用工成本不斷上升、老齡化愈加嚴重以及整個社會經濟條件的發展,大家更願意去追求更高層面的工作,那麼一些基礎層面的事情就發給機器人去完成。

另一方面是“技術發展”,我借用運營商的一句總結:ABCDEHI5G,即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雲計算(Cloud),大數據(Data),邊緣計算(Edge),智慧家庭(Home),物聯網(loT),並基於5G網絡,催生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

疫情期間的實戰應用,暴露了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哪些問題?

現階段部分動作對機器人而言難度較大,所以更適合一些簡單行為的重複甚至是危險作業。但從長遠來看,機器人都需要通過技術迭代加速自主化進程,比如說一個手部抓取的動作,或者是快速識別的能力,都需要機器基於創新技術進行反覆的訓練,最後實現機器為人服務,人來享受機器人帶來的便利。

與世界相比,中國機器人行業的優劣勢是什麼?有哪些機會和挑戰?

優勢:豐富的應用場景帶來龐大數據積累技術迭代效率是我國機器人企業的優勢之一。更欣慰的是,我國機器人產業鏈趨向完整,許多廠商都具備了生產核心零件的能力,比如控制器已經初步實現了國產化,生產成本也在下降

劣勢:我認為最關鍵的兩點是人才和資本

。機器人專業在很多學校只是一個培養方向,但現在高端人才奇缺,而且使用一個人的代價越來越高。關於資本,對於起步型機器人創業公司,如果不做好5-8年的準備,實際上是比較危險的,這是我們一路走來摸著石頭過河的經驗。因為這勢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雄厚的資本後盾,資金即使熬過了初期恐怕也到不了中期。但機器人在此次疫情中的突出表現,對下一步融資是有幫助的,我認為可以未雨綢繆。

機會:現在政府在大力支持國家的新興產業,包括5G、物聯網、自動駕駛等發展。通過這次疫情我們可以看到,科技政策暖風再起,國家正更多地側重科技投資,這將給我們科創板創造非常多的未來機會。

威脅:主要是標準專利貿易戰兩個部分。我國在機器人領域的專利申請是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相對國外的研究較晚,技術相對有差距。而近年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導致了全球經濟的放緩,機器人作為提升製造業的核心力量,難免會受到影響。

疫情期間的實戰應用,暴露了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哪些問題?


5G時代將重新定義機器人

5G對機器人而言,不僅僅是連接上的變化,也不僅僅是一個帶寬,它將對整個產業帶來突破性的改變。

移動通信系統有一個十年定律。從最早的模擬時代到數字時代、移動互聯網再到萬物互聯時代,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每個階段的傳輸帶寬都保持著十倍式增長。

疫情期間的實戰應用,暴露了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哪些問題?

通信業界將5G的應用劃分為三個場景: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海量物聯網(mMTC)、高可靠低時延(uRLLC)。其中eMBB相當於3-4G網絡速率的變化,用於為用戶提升更好的應用體驗。而mMTC和uRLLC則是針對行業推出的全新場景,推動5G由移動物聯網時代向萬物互聯時代轉變。

疫情期間的實戰應用,暴露了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哪些問題?


5G對機器人意味著什麼呢?

機器人系統更簡潔:5G將催生“瘦終端”,5G的超帶寬使雲端和本地趨同,更多應用可以放到雲端,基本上在機器人里加載好5G模塊後,即可通過手機端或者雲端實現遠程管理,這也使得“瘦終端”更便宜。

疫情期間的實戰應用,暴露了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哪些問題?

“卡脖子”難題破除:與4G相比,5G使雲端的資源和邊緣計算的能力得到了加強,它僅僅不侷限於連接,而是解決系統性的問題。不久後機器人將會採用5G邊緣計算,支持數據本地處理,從而減輕回傳壓力和降低成本,其穩定性和安全性也隨之變高,雲端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

疫情期間的實戰應用,暴露了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哪些問題?

雲邊端協同驅動成本下降:5G通過雲邊端協同提智增效,本體算力會上移,雲資源會下沉,可以實現與機器人本體間的智能控制、實時數據傳遞與分析,增強本體智能,還可以達到雲端學習、邊緣執行的效果。讓邊緣計算勝任處理本地實時數據,多場景數據匯聚在雲端綜合分析,提供及時的多業務多場景的及時協同與決策。

疫情期間的實戰應用,暴露了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哪些問題?

開啟機器人服務模式:

目前機器人的製造工序仍十分複雜,同時客戶對其要求又非常高,我認為機器人最終還是會開啟整體服務模式。現在大家也許認為買一臺機器人的費用比較高,又或者只是為了嚐鮮,但我認為未來的機器人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可能不需要去買產品本體,而是通過買服務的方式去選擇。

疫情期間的實戰應用,暴露了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哪些問題?



疫情期間的實戰應用,暴露了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哪些問題?

騰訊5G生態計劃首期行業應用合作伙伴招募中

依託騰訊AI Lab、Robotics X、音視頻實驗室、未來網絡實驗室、網絡平臺部、騰訊START雲遊戲平臺的產品、技術和網絡能力,聯合運營商、終端品牌、設備廠商等合作伙伴的強大資源,背靠騰訊豐富的多媒體內容和應用場景,通過技術能力、用戶流量、渠道資源、品牌資本等,攜手運營商、5G應用開發者,探索新應用、新內容和新場景,協同騰訊5G城市計劃,共創5G新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