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昨天看到新聞,說中國的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了。這是一個意料之中,但仍讓人很振奮的消息。突破一萬美元,抬眼去看前面的國家其實已經少多了,中國的崛起之路,沒有人能夠阻擋。

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聊一下中國建築的未來,聊一下世界建築業的航空母艦的未來。

三大有利因素

我之前已經發過好幾篇看好中國建築的文章了,可能每次都針對不同主題來說的,今天我不再去搞複雜的分析計算,我們來談幾個簡單的大邏輯。

首先,行業規模會伴隨GDP增長而不斷增長。

我之前已經說過了,建築業其實是伴隨GDP增長而增長的行業,在美國當前大約佔據4%的比重,在歐盟大約佔5%,而中國當前的比重大約為6.7%附近。中國2019年的GDP為99萬億元,按比例推算,建築業增加值大約為6.5萬億到6.6萬億左右。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很多人都擔心中國以後建築業會消失,這點上大家擔心得多餘了,建築業不但不會消失,而只會發展得更大。

其次,建築業的利潤率會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長期以來,建築業由於行業門檻低、用工不規範等原因,導致行業競爭異常激烈,行業產值利潤率嚴重低於第二產業。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但過去如此,不代表以後也應該如此。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建築業的產值利潤率在2007年之前逐年提升,在最最近十年中逐年企穩。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我們應該知道,社會資本是流動的,會從低利潤率行業流入高利潤率行業。中國建築身處利潤率行業中已經是既成事實,而既然在低位,那麼行業後續主要還是利潤提升為主,這對於中國建築反而是利好。

第三,行業正在加速集中。

看看六大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建築、中國交建、中國中冶、中國電建的總的市場份額變化。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你會明顯看到這個市場正在加速向行業巨頭集中,而中國建築就是建築業中最大的一艘巨輪。看看前三季度的情況: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可以看到民企的建築業訂單在不斷萎縮而建築央企越來越強。

以上三點,我們先概括一下:

1. 總的市場空間在不斷增大;

2. 市場佔有率在不斷提高;

3. 利潤率也在不斷提升。

三個因素彙總,中國建築正處在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期。

說一下大家關注的問題

1. 關於房建業務和基建業務的業務空間

很多人都希望公司在基建業務上發力,因為基建業務相對而言毛利潤率更高。但基建業務相對來說對於資金投入的需求更大,恰恰是房建業務的現金流更好。但當前中國建築面臨國資要求去槓桿的壓力,因此公司在平衡業務發展上做了適當的取捨。

當前公司在房建業務上的合同需求非常旺盛,未來幾年的合同額還會繼續快速增長。公司當前在房建上的市佔率只有10%,未來還會進一步提升。

而隨著公司負債率滿足監管要求,公司會逐步在基建業務上重新發力。基建業務的高毛利潤率也會提高中國建築的總體利潤回報水平。公司在基建上還有巨大的拓展空間。

即:

房建業務的規模還會繼續快速增長,基建業務即將恢復增長。

2. 關於房建業務的毛利潤率會進一步提升

今年的毛利潤率下降其實與水泥等建材的漲價因素有關,而房建合同很多都是包工包料的,人工成本上漲可以被預測,而本次水泥材料的上漲其實更多由於政策因素,在合同預期之外。而隨著後面對於建材成本的重新評估核算,後續的房建業務的毛利潤會逐步恢復。

隨著整個建築業市場集中度的不斷提高,行業毛利潤率必然會逐步提升。而國家最近幾年對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越來越重視,客觀上會不斷規範建築業勞動市場,在推高整個行業用工成本的同時,會讓頭部企業的競爭優勢更加突出,進而減少了壓價的攪局者,使得行業利潤率逐步向社會平均水平靠攏。

即:

房建業務的毛利潤率在近期會逐步恢復,長期來看仍會繼續提升。

3. 房地產業務模式獨特,風險較低

很多人關注到中國建築在最近兩年拿地比較多,使得經營現金流大幅為負,很多人便擔心中建地產是不是又當了接盤俠。事實上,中建地產的很多地產項目是與中國建築的基建合同聯繫在一起的,是一盤棋。也因此並不是簡單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這使得中建地產的拿地成本很低,雖然房地產銷售單價並不高,但毛利潤率卻與中國海外發展處於相當的水平。未來幾年,隨著中建地產的業務迅速做大,結算收入快速增加,會給中國建築帶來較大的利潤增量。

即:

中建地產房地產業務發展速度快,但風險低。

4. 公司的經營現金流為負為政策原因,即將大幅好轉

公司經營現金流大幅流出,去年主要是因為公司的房地產業務在快速發展,土地款支付大幅增加,並且房地產施工投入也比房地產銷售回款要多。而在今年,主要是由於最近在大幅壓縮經營性負債。

下圖是公司最近幾年年報中的應付賬款情況,最左側是2018年。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我們再分季度看一下最近幾個季度的,最左側是2019年三季度。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我們可以看出,2017年到2018年,公司的應付賬款增加了450億元,這相當於中國建築對上下游的負債。而到了2019年,應收賬款的數量反而下降了230億元。一增一減之間,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就少了680億元。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我們可以看出,2019年同比去年三季度,其經營性現金流流出要多出400億。而經營性負債本應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而增大,現在逆勢減少,也就使得經營性現金流不太好看了。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建築應付賬款的減少,是不是意味著公司的議價能力降低了呢?

大家把問題想簡單了。主要是當前國家對於央企有規定,不得拖欠民營企業的賬款。包括我們公司當前也在嚴格執行,每個月都要進行統計和清理,甚至有時候我們還要催著付款給承包方。

所以我們不必過分解讀。中國建築在經營性負債上的清理應該已經接近尾聲,明年的現金流會大幅好轉。

公司的估值水平:建築主業真的應該是負資產嗎?

公司的業務當前有三塊業務,基建、房建和地產,下面這個券商研報可以參考一下,事實上我也不是很贊同它這個算法,不過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我們來把公司與國內外同行比一下。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你會看到,中國建築的淨資產收益率與埃姆科相當,但市淨率卻只有其40%。而中國建築的市盈率只有5倍出頭,相比之下埃姆科達到了15倍。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下面是這家公司的營業收入: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我們來對比一下中國建築: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中國建築相比於埃姆科,收入增長更快,估值更低。

公司的成長空間是星辰大海

我們來對比一下中國建築與萬喜的收入增長情況: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再來看看利潤增長情況: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下面是萬喜的走勢。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我們可以看到,2016年以來,雖然萬喜的收入沒怎麼增長,利潤增長的也不多,但股價漲了4倍。

我們來看看悲催的中國建築的走勢:

投資大邏輯之中國建築:人均GDP1萬美元之後,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我們可以看到:

  1. 在法國的經濟增長停滯之後,萬喜公司的收入仍在增長。
  2. 在萬喜公司的營業收入停滯之後,其利潤增在增長。
  3. 在萬喜公司的利潤也停止增長之後,其市值仍在增長。

那麼你怎麼看中國建築:

1. 中國經濟仍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大國經濟體。

2. 中國建築的營業收入仍在快速增長。

3. 中國建築的利潤仍在快速增長。

4. 中國建築的市值仍在原地踏步。

相比於萬喜,中國建築是增強版!萬喜過去19年股價增長19倍,你覺得加強版的中國建築未來19年會增長多少倍?

中國建築的成長空間將是星辰大海!


價值迴歸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我之前發帖說,中國建築未來的市值會在萬億以上,很多人都覺得我在異想天開。其實個人認為,作為世界第一的建築公司,當前在建築業上的估值已經為負,難道中國的建築業真的變成負資產了嗎?這多少說明市場的偏見已經到了何等地步了。

中國建築是名副其實的成長股,這不過它的個子長的高一點,看起來似乎有點大罷了。但相比於它以後的巨大空間,現在也只是兒童期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