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教会孩子“自我认同”,才是教育意义

诶,你今天下午不是有兴趣班吗?现在这个点,你该上课了吧,你怎么没有去上课呢?"

孩子低下头对我说:"啊,我不想去上课了。"

我说:"为什么?之前你不还是上课上得好好地吗?怎么突然就不想去上课了。你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可以和妈妈说一说呀?"

孩子回复:"哎,妈妈,我觉得自己太笨了,学什么都学不好。明明我们都是同一时间一起上美术,现在别的小朋友都已经画得比好太多了,而我却连草稿都画不好。"

听到孩子说的理由之后,我便明白了孩子不愿意去上课的原因。"宝贝你是不是因为自己画的不好,所以才不去上课的呀。没有关系,我们不和别人比啊,我们就和自己比。而且,妈妈送你去学美术也只是为了发展你的兴趣爱好罢了。你可别多想啊。"

本以为孩子听了我的安慰,心里会好受一些,但是孩子还是一脸闷闷不乐。"如果你不想学美术的话,我们可以学点其他的东西,或者做其他一些让你感兴趣的事情如何?"

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教会孩子“自我认同”,才是教育意义

"算了,妈妈你还是别白费心思了。不管我学什么,我都学不好,还是算了吧。"

不知道父母是否与我类似的经验,就是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若是遇到了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谨慎,这是孩子"自我认同"缺失的一种体现。

孩子缺失"自我认同感"的因素

"自我认同"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基本、却也非常重要的要素。一个人缺乏甚至是丧失自我认同感,那么这将会影响这个人的整个人生。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认同自己了,那么未来这个人又能干成什么大事呢。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缺乏"自我认同感"呢?这其中又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呢?

1、 孩子个人因素:缺乏自信心

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任何一个不好的事情都与这个人本身带有一定的关,同样的,孩子缺乏自我认同感也与孩子自身的心理状态有一定关联。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

若是孩子缺乏自信心,那么孩子会对很多事情都失去自信,因为孩子变得不认同自己,觉得自己很自卑,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不会成功。就这样,孩子一直是处于一种比较焦急的心态中。

而且,这种负能量的状态又会加剧孩子丧失"自我认同感"。

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教会孩子“自我认同”,才是教育意义

2、 家庭因素:父母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

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是与孩子关系最为亲近之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

无时无刻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思维。

天底下的父母几乎都有共同的心愿,那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样的想法,不同的是父母的行为。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有些父母对孩子很严苛,他们甚至还会限制孩子的行为和思想。

孩子本来思想和心智都没有完成成熟,小小年纪肩上便已经肩负了这么大的压力,父母又总爱将孩子与他人对比。结果,孩子虽然有一丝进步,但是因为父母的比较,孩子容易产生一种自己总是不如别人的想法。

3、 社会教育因素

当今的中国教育过于强调"唯成绩论",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一定

影响。在一个学校里,老师告诉学生,要与某某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伍,要多与成绩优异的学生交流。

如果孩子的成绩一般或者不太好,那么孩子很容易被老师和周围的同学忽略。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孩子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要在学校里度过的。如果孩子总是得不到认同,又缺乏智者的引导,那么孩子便容易缺乏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

每一个人的自我意象都是来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个人能力以及在自身认为很重要的方面的表现的一个综合判断。一个人要想有高度的自我认同,那么这个人必须要能够回答出:"我是谁"这个问题。

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教会孩子“自我认同”,才是教育意义

只有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在某个方面有特长、而在某一个方面比较弱势,那么这个人才能够指定目标,更好地发展自我。

所以说,"自我认同"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就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同,更是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能够认同自我的孩子,将会有以下特点:

1、 提高社会竞争力,能对自身进行反思性理解

何为"反思性理解"?就是一个人能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自己的思想状态

进行一个反思,通过反思,孩子将会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能够明白自己当前的状态,对未来才会有更好的设想。

优秀人士几乎都有这样一个优点,很多成年人包括父母可能都不能做到反思

性理解,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时常对自己进行反思和复盘,那么孩子将会走出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这样的孩子往往具有强大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因为他们心中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有强大的渴望。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还有精神都比一般孩子强,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异便是,有没有经过"觉醒"。

这个"觉醒"则是建立在自我认知、自我反思性理解上。

2、 有助于自我发展,为社会适应提供保障

我们在新闻上不止听过一次,某个神童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因为没有自理能

力最终被退学了。有一个研究报告是,职场新人的辞职跳槽几率大大增加。这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教会孩子“自我认同”,才是教育意义

自我认同并不是盲目认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分

析。这样经过深度的思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己,更接近成功。因为他们能够察觉自己在某一个方面有优势,他们还善于在未知的领域挑战自我。

教育意义: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认同"

几乎每一个缺乏自我认同的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种心境: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某一层面获得成功,但是由于缺乏自信和缺乏能力,他们达不到自己心中的预想。他们的内心的挣扎和矛盾的,他们也渴望别人来帮助他。

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站出来,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认同"。

那么,究竟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认同"呢?这里有几个建议:

1、 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并确立合适的目标

要想让孩子产生自我认同感,那么父母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认识自我。

只有孩子能够认识自我了,那么孩子才能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正确的认识,孩子才不会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孩子才能脚踏实地。

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教会孩子“自我认同”,才是教育意义

要想让一个人认同自己,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让这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进步,

看到自己成功。为此,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确立一个合适的目标。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孩子总是盯着最终目标看,才忽略了自己的进步。

一个合适的目标可以让孩子把精力集中在身上,通过努力看到自己的进步,

看到自己越来越接近成功,变得越来越好,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喜欢自己。

2、 多元全面客观地评价孩子,为孩子树立自信心

其次,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和想法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总是不认同孩子,

那么孩子肯定会很失望和自卑,因为就连自己最亲近、最爱的人都不认同自己了,这对孩子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父母应该学会客观地评价孩子。即肯定孩子的长处、指出孩子的短处。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教会孩子“自我认同”,才是教育意义

这对于孩子来说,便是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而不是孩子一个人单枪匹马。

3、 学会独立思考,利用多种媒介学习

事实上,要想让一个人真正地能够认同自己,那么这个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

能力,只能实力才能让人站得住脚跟。所以,在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认同的过程中,父母也不要忘了提高孩子的实力。

如果孩子感觉到了自己的实力,那么孩子就很容易产生自信。对此,父母可以让孩子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学习,从最基本的书本、再到互联网上的各种新知识。

而且现在几乎人人家中都有网络,孩子可以通过互联网很轻易地了解到自己想学的新知识。通过不断地收集和提炼外界的信息和只是,开拓孩子的视野。见到的世面多了,孩子的心境将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自我认同",父母不仅要给孩子一些自我认同,同时也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孩子的自我认同能力,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我是小航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