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从乐园到失乐园,再谈女孩的感情底线教育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讲述了少女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李国华长期性侵,最终精神崩溃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残忍的故事。作者林奕含就是房思琪的原型,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的自传。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从乐园到失乐园,再谈女孩的感情底线教育


林奕含说书中的每一个比喻和修辞都是暴力现场。她用最后的力量写完了这本书,接着因不堪抑郁症的折磨自缢身亡。为什么林奕含要拼尽最后的力量,再一次把伤痛撕碎了写进书里?因为她觉得,房思琪的悲剧没有终结,不要说世界,台湾, 这样的事情仍然会继续发生。我想,以房思琪的故事为例,再谈女孩的感情底线教育。让更多人得到启示,这一定也是林奕含在天上愿意看到的。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从乐园到失乐园,再谈女孩的感情底线教育


一 单纯的少女爱上了诱奸犯

补习中心的李国华老师对房思琪实施的性侵不同于强暴,它常常裹挟着文学和爱情的外衣。让刚刚上初中,还不谙世事的文学少女房思琪,根本无从抵抗,束手就擒。

李国华最开始接近房思琪,是以免费补习作文的名义,他毛遂自荐说不会收钟点费,给其他同学补习一个钟点也是好几万。为了取得女学生的信任,还搬出了自己的女儿进行对比:“你们要乖乖哦,我对女儿都没有这么大方”。借着改作文的名义,他可以单独和房思琪接触,便有了犯罪的机会。从一开始,一肚子坏水的李国华就在引诱房思琪走入他设计好的陷阱

一个花季少女和一个性侵惯犯独处一室,就如同羊入虎口,被强占只是时间问题。这一天也很快到来了,为了避免房思琪觉察到他的犯罪行为,李国华也开始用天花乱坠的话语给她洗脑:

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你懂吗?你不要生我的气,你是读过书的人,应该知道美丽不属于它自己的。你那么美,但总也不可能属于全部的人,那只好属于我了。你喜欢老师,老师喜欢你,我们没有做不对的事情。

这是一段冠冕堂皇的洗脑词,也是一段下流无耻的犯罪供词,但是到了房思琪的耳朵里,她选择了相信老师。

在思琪的心目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老师看上去很喜欢她,微笑起来的皱纹也像马路上的水洼,同时还是个腹有诗书的人,他可以全文背诵《长恨歌》,常常把古典文学中的诗词信手拈来。

淋雨的时候,老师会说:“你现在是曹衣带水,我就是吴带当风”,这句话打中了思琪的心窝,她快乐地回应:“我们隔了一个朝代啊。”

在小旅馆的时候,老师会引用胡兰成的句子:“我跟你在一起,好像喜怒哀乐都没有名字。”他们在一起时,会类比着张爱玲和胡兰成,鲁迅和许广平,沈从文和张兆和,蔡元培和周峻。

老师常常说:“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感觉就像是神迹。”

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对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实施的诱奸,掺杂了太多的文学美,还有说也说不完的温婉的情话,这是否满足了思琪对爱情的全部幻想呢?在老师这种情感骗子的猛烈攻击下,思琪已经无力保持理智了,她爱上了这个诱奸犯。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从乐园到失乐园,再谈女孩的感情底线教育


老师嘴里的每一个句号都是让她进去望见自己的一口井,恨不能投下去。她抱着自己钉在地板上,看他睡觉。他一打呼,她可以看见他的鼻孔吹出粉红色的泡泡,满房满室疯长出七彩的水草。思琪心想,我心爱的男人打呼噜好美。

思琪说他是他心爱的男人,她也是这样做的。她会等老师睡着了,静静地看着他睡着的样子,只是这样看着,就很幸福;她会小心翼翼地给老师编辑着每一条手机短信,并满心期待着回复;她会忍不住就向老师确认一遍,你爱我吗?

和李国华的虚伪不同,思琪是真的爱。为何会产生这种不合常理的爱情呢?因为思琪太痛了。

虽然老师给他编织了很多童话,毕竟思琪也不是完全丧失了判断力,她知道老师有家庭,有女儿,并且比自己大三十多岁,和老师出入的也是小旅馆,在公开场合,他们是不能见人的。思琪被这种痛苦纠缠,魂不守舍,甚至在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到,这是她无自觉地想要自杀。她感觉自己好像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和老师发生的一切并不真实。她想过遗书的内容:“

这爱让我好不舒服”。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就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通常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会经历四个历程:恐惧、害怕、同情、帮助。最后之所以是帮助,是因为此时被害者已经对加害者产生了好感和依赖性。

二 他是一个良知沉睡的“狼师”


少女爱上狼师,这绝不是个言情故事,而是一个值得每个女孩和女孩父母引起警觉的教训。因为这个“狼师”拥有反社会型的人格,他的良知已然沉睡,真的会“吃人”。

小说中没有直接透露李国华到底性侵过多少未成年女孩,但是从一些片段中,可以推测出,这个数目不少。

没有人比蔡良更了解这些上了讲台才发现自己权力之大,且战且走到人生的中年的男老师,要荡乱起来是多荡乱,仿佛要一次把前半生所有空旷的夜晚都填满。

这个蔡良是补习中心的女老师,她经常负责送小女生去李国华的公寓,每一个被她直载进李国华的小公寓的小女学生,全都潜意识地认为女人一定维护女人,欢喜地被安全带绑在副驾驶座上。

该怎样形容这一群“狼师”呢?千夫所指是不是太轻了?有一次思琪问他,千夫所指也无所谓吗?

李国华回答:“本来有所谓,但是我很少非要什么东西不可,最后便也无所谓了。”

什么叫无所谓?小说中细致地描写过,李国华为了把思琪接到公寓,而把另外一个女生晓奇赶出公寓的画面。他故意诬陷晓奇要跟其他男生走,尽管晓奇拼命解释,他也只管赶快把她赶出去处理掉,好让思琪过来住。于是,

他夺回了晓奇手上的钥匙,把她推出房门,再把她的包包扔出去。晓奇在门外苦苦哀求,李国华看着她坐在门外像狗,觉得这一幕好美。晓奇在门外哭了两个小时离开了,李国华很快把从晓奇手中夺来的钥匙交给了思琪。可能,你也能猜出,晓奇就是未来的思琪,而思琪就是过去的晓奇,如流水一般的女人,李国华就是这样的无所谓地糟蹋着。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从乐园到失乐园,再谈女孩的感情底线教育


按照常理,我们通常会问:“他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心理学家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哈佛医学院精神病专家玛莎▪斯托特博士在《当良知沉睡(辨认身边的反社会人格)》一书中指出:“良知约束对那些毫无罪恶感的人没有用。缺乏良知的人对情感的体验跟我们有很大不同,他们完全感受不到爱,也感受不到对他人产生的任何一种正面的情感联系。这种难以想象的情感缺陷让他们的人生退化成一场以控制他人为目标的无休止的游戏。”对李国华来说,这个游戏便是诱奸一个又一个少女。

当李国华意识到思琪可能患上了创伤后压力症时,他惊喜地发现这种症状的特征之一是受害人会自责,充满罪恶感。他心想,不是我不感到罪恶,是她们把罪恶的额度用光了。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真的有!

最可怕的是, 目前,针对这种“良知沉睡者”是“无药可医

”的,而且他们几乎从不希望被“治疗”。心理学界有个熟语,叫做“谁痛苦,谁治疗”。这群毫无良知的人通常都是加害方,他们反而就没有被治疗的需求。

三 永远不要无底线地牺牲自己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完集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农夫看到蛇冻僵了,非常可怜,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用体温让它苏醒过来。等蛇苏醒过来,本能地咬死了农夫。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从乐园到失乐园,再谈女孩的感情底线教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更重要的是,不要为任何人任何事情,无底线地牺牲自己。

思琪是一个无辜的少女,她是值得同情的被害者,但是小说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后来思琪去外地上学,也不需要补习作文,她有很多机会摆脱老师,但是她从来没有拒绝过和老师的见面接触。真正让她感到痛苦的执念可能是对老师还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靠自己的温暖可以改变这个风流的渣男。当然这也是因为老师曾经说过:在爱情里,我怀才不遇。你是可以解放我的人,你就是那个懂我的人。善良的人都不容易拒绝别人的求助。

但是,思琪用生命的代价成全了老师的欲望,不正如同那个用生命来温暖蛇的农夫吗?如果能早一点懂得把握住自己的底线,是不是能挽救自己,不至于跌入失乐园呢?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从乐园到失乐园,再谈女孩的感情底线教育


结语

作家柒柒曾有过一段惨痛的恋爱经历,她这样写道:“我一直以为妥协一些将就一些,这个世界就会为我让出一席之地,后来才知道:你永远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 所以现在,柒柒总是给女儿强调一个“感情底线”

:“不要在一个不爱你的人身上浪费时间。更不要为他无底线地牺牲自己,因为你永远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

同时,面对像李国华这类没有良知的感情对象,《当良知沉睡(辨认身边的反社会人格)》书中提到:心理学家建议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开,拒绝与他们接触和沟通。心理学家一般不建议人们采取回避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是一个例外。因为不允许他们进入你的生活是针对这种良知泯灭人的唯一切实有效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