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说宋朝是姓柴的天下?

张楠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开封城突闻契丹将要入寇,后周朝廷迅速做出反应,决定派赵匡胤领兵出征。当周兵行到陈桥驿,停止不前,众将拿出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回师开封,逼迫后周恭帝禅让,建立了宋朝。



之所以说,宋朝是姓柴的天下,是因为在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举措,为宋朝辉煌,奠定了基础。



在柴荣继位之初,面临的是唐朝灭亡以来的烂摊子,疆域狭小,四周强敌林立,内部政局不稳,生存压力极大。

在军事方面,柴荣在继位之初,面对北汉、契丹入侵,发动高平之战,并借战胜之机,斩杀临阵脱逃的樊爱能等70多名将士,大力整顿军队,特别是淘汰老弱,选募壮勇,建立了精锐强大的中央禁军,加强了中央的军事力量,特别是皇帝的禁卫军,同时,也削弱了地方节镇兵权。可以说,北宋建立后,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削弱地方兵权,加强禁军力量,也是来源于柴荣时期政策的延续。同时,有了强大军力保证,柴荣向南夺取南唐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多县,向西夺取后蜀四州,向北夺取契丹三州三关,特别是采纳大臣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主张,制定统一大计,也被赵匡胤延续,采用,为宋朝局部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柴荣注重恢复民生,下令罢黜正税以外的一切税收,禁止地方官吏和豪绅将自己赋税转嫁到百姓身上,鼓励开荒,将无主的土地分配给逃亡户耕种,停废敕额外的寺院,禁止私度僧尼,废除曲阜孔氏免税特权,此外,兴修水利、恢复漕运,完善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为宋朝经济繁荣打下基础。

在政治方面,柴荣澄清吏治,惩治贪污,如宦官孙延希克扣工役被处斩,右屯卫将军薛训贪污被贬遂,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向农民税外加征被赐死。周世宗大兴贞观之风,广开言路。他注重法治,删定刑法,在全国颁行了较为完善的《大周刑统》,对北宋的《宋刑统》有着直接影响。

正是周世宗打下了坚实基础,而赵匡胤陈桥兵变实现了后周与北宋的平稳过度,等于对后周的全盘接受,可以说继承了周世宗的事业,最终实现局部统一,并把中华古代文明推向了顶峰。


一壶清茗品春秋


那就得从宋朝的建立说起,宋之前是后周,后周是五代时期最后一个朝代,由周朝虢叔后裔郭威建国,史称后周,郭威在位时,进行了多项改革,减负税、整军纪,郭威死后由其义子柴荣即位,柴荣在位期间追击北汉、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了皇帝称号,几乎把江北领地全部交给后周。柴荣病逝后,其七岁儿子柴宗训登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此时为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找准时机,谎称北汉与辽联合进攻,率领军队奔赴陈桥制造黄袍加身,发动病变,逼迫柴宗训禅让皇位,建立北宋,取代后周。

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强大的朝代,为北宋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宋朝是柴家的也不错,《水浒传》里的人物柴进就是后周皇裔,所以他家里有祖传的丹书铁券。



小舟读史


宋朝的国姓是赵,那为什么说宋朝是姓柴的天下呢?

这个我们就要从宋朝的前一个朝代说起了,熟悉历史的应该都知道,宋朝的前一个王朝是五代十国中的最后一个朝代周,史称后周,后周的建立者是郭威,郭威以前是后汉的大将,后来因为受到汉隐帝的怀疑,而被迫黄袍加身,建立了后周,所以说黄袍加身不是赵匡胤的首创,而是他学的郭威。

郭威驾崩后,因为他的亲生儿子都被汉隐帝杀了,然后就只能把皇位传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柴荣,同时也是他的内侄(郭威妻子的侄子),柴荣便是周世宗,周世宗柴荣是五代难得的明君。他曾立下三十年的宏大理想,用十年的时间一统天下,再用十年的时间休养生息,然后再用十年的时间达到吏治清明,天下太平,从他的理想可见其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其在位期间整军备武,安抚流民,轻徭薄赋,使得后周百姓富庶;他亲自统领后周军队开疆扩土,在攻取幽州的时候,不幸病亡,传位给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

后不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仿后周太祖郭威黄袍加身,逼迫后周恭帝柴宗训逊位于他。

可以说如果柴荣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可能就不会有以后的宋朝,以柴荣的英明,假以时日一定会一统天下。宋朝的建立也是得益于后周的奠基,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宋朝就是姓柴的天下。


混沌聊史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后周王朝的掌军权的大将,当时的后周皇帝是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赵匡胤在其他后周将领拥戴下篡位,建立了宋朝。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他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其中有一条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宋朝共存亡,以及在新旧党争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还可能会随着政局的演变由罢黜而回到中央这两点就可以证明。

赵匡胤受禅后,降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后柴宗训母子被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终年20岁,被谥为恭帝。


跪射俑


正好最近在看宋朝部分的历史,虽然还没有看完,但就已知部分应该足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

为什么说宋朝是姓柴的天下呢?


那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窃取的后周政权建立的宋朝。

后周是什么朝代?

先简单说说相关的那段历史。那是五代十国时期,唐权逐渐土崩瓦解,各路藩臣纷纷拥兵自重,对抗朝廷建立自己的王朝,各个政权相互攻击取代,所以那时候的朝代更替是很快的。而后周就是这诸多王朝中的一个。

开国皇帝是郭威,话说郭威是后汉刘知远的时期重臣,随着刘知远征战沙场终于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打下了刘姓的江山,而之后郭威也是被刘知远委以重任。刘知远在位四年后去世,由其子刘承佑继承大统,郭威成为顾命大臣之一。然而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本来后汉立朝四年根基不稳加上刘承佑年小,如何能在五代十国的洪流中保住后汉江山呢?

果不其然,刘知远死后,后汉大臣以及其他的军阀蠢蠢欲动,试想,在偌大的奶酪前谁人不想分食一块呢?初识,郭威也还是忠,多次出兵平定藩镇之乱,而后刘承佑操之过急,急于对付手握重兵的郭威,郭威不得已反,建立自己的王朝史称后周。

“五代第一明君”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是何许人也?郭威养子,史料记载,郭威早年与其妻差氏膝下无子,遂从他的舅子(柴氏后家哥哥)处过继了一个孩子过来,这就是柴荣,或成为郭荣。


柴荣此人文韬武略都胜过常人,在早年的时候帮助他的父亲郭威在五代的乱世中站稳脚跟,逐渐取得了郭威的信任,这也是为何郭威死后皇位不传亲生儿子而传养子的原因,由此可见郭威对柴荣的认可,早已将之作为亲生儿子对待。

话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后传位于世宗柴荣,可是这个皇位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和郭威一起打江山的将领,以及朝中的元老大臣纷纷不认可柴荣,一来是柴荣登基之前并没有什么功绩贡献,二来他也是养子的原因吧,毕竟姓柴不姓郭。

可是柴荣是谁么人?都是乱世出英雄,柴荣绝对称得上是英雄。在国家不稳,重臣唱衰,北汉勾结契丹蠢蠢欲动想要攻伐时,力排众议,御驾亲征,直打到北汉落荒而逃,当然,也是在征北汉的过程中另一新星诞生了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在兵营底层多年的赵匡胤因为在这次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被世宗柴荣看中,逐步掌握军权,在世宗的命令下建立了亲军,这也为后来的“龙袍加身”奠定了基础。

除了北汉,柴荣还整顿军纪,发展民生,国力逐步上升,西败后蜀,三攻南唐更是打响了名堂,偌大的南唐也只能改皇帝称号为国主,苟延残喘。

点检称帝,江山易主

上文说到,柴荣是个明君,凡事事必躬亲,可是这样是好事吗?是,皇帝亲自上阵,不管是国力还是国土都大大提升了,不过他或许是忘了历史上事必躬亲的诸葛孔明的下场了吧,不例外,柴荣也因为劳累最后病死了,年仅三十九岁,可惜了大好江山为被人做了嫁妆。

柴荣并非低智之人,死前早就为自己年幼的儿子考虑好了一切,选择了慕容延钊,韩令坤,赵匡胤,韩通为主要的托孤大臣,这几个人要么是官衔压制,要么性格不合,要么没有兵权,反正就是互相掣肘,世宗想着这回应该没事了吧。

机关算尽终有一失,他怎么也没想到虽然赵匡胤没了兵权可是他又曾经那些忠于自己的亲兵啊,曾经的亲兵如今都是朝中各层的大将,终于在辽国与北汉与伐周的情况下,召回尚在封地的赵匡胤,在出兵之日,在赵普赵光义等人的帮助下策划了史上“黄袍加身”的典故——陈桥兵变,顺利取代了后周,建立了大宋王朝。

综上,理清历史脉络明显可以知道,没有后周柴荣功绩功劳,有哪里会有宋朝江山呢?



K辰子


因为宋朝算是赵匡胤从柴氏手中抢过来的,从后周柴氏到宋朝赵氏的转变最关键的事件便是陈桥兵变。

起初追随郭威

赵匡胤出身于军人家庭,很有军事头脑。后汉时期,他投身郭威旗下,屡建战功,备受郭威的信赖,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郭威在将士的拥护下黄袍加身。这对年轻时期的赵匡胤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为他此后的陈桥兵变埋下了伏笔,并且他也效仿了郭威黄袍加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效忠柴荣

郭威建立后周不到四年便去世了,去世前他让养子柴荣继承了他的位置。柴荣非常有才能,不仅善于打仗,对治理国家也很有一套,在他的带领下,后周的国土面积扩增了很多,此外,他还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为民减赋税,使得后周人民摆脱了五代十国战乱带去的困扰。

可以说柴荣为开创盛世打下了良好额基础,但可惜的事,柴荣三十九岁便去世了,之后便是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这也给了赵匡胤可乘之机。若柴荣没有过早的去世,以他的军事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也是有可能的,那这样可就没有赵家什么事了。

陈桥兵变

柴荣去世后,赵匡胤与他的亲信石守信等人掌握了后周的军权,也就是说赵匡胤直接握住了后周的命脉,只要他愿意,天下易主那是很轻松的事,而赵匡胤也是这么做的。

公元960年,赵匡胤收到消息称契丹来犯,他便派兵前去镇压,不过大军来到陈桥驿时便突然发动了兵变,赵匡胤亦效仿郭威来了个黄袍加身,此后逼迫年幼的小皇帝让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关于契丹是否攻打了后周,历来便备受学者的争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赵匡胤因这事当上了皇帝,柴氏的天下也变成了赵家的天下。


温酒煮水


无聊之人的无聊观点。这种观点无非是在说两点。我最紧要的一句话其实就是:柴荣还真不如赵匡胤,因为柴荣做的赵匡胤都做了,柴荣没做的赵匡胤却做到了。有些人出于后世狭隘思想,总觉得柴荣先北后南统一天下,要比赵匡胤先南后北更合理,其实还真未必。

柴家天下并不存在!宋朝欺负孤儿寡母夺了柴家的天下,有何不可!五代就是那个“无父无君”,柴家、郭家也是夺了刘家的天下。

五代时期53年历史7个政权出现——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像冯道这样的一生,从882年出生到954年逝去的人,哪个人不是历经几个朝廷?北宋时期一些所谓的大儒们批评冯道如何如何,但也不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有几位不是冯道那样的人。

可以说,柴家天下并不存在。谁有能耐谁得。冯道作为丞相尽忠职守、为天下选英才,我倒觉得他比那些昨天还是将军今天就成皇帝的人更有忠心、更爱护天下。对于这点,柴荣没做到,至少没看清天下虎狼有多么可怕。

最终,柴荣依靠“义社兄弟”得了天下、取得了大名,也同样因为没有制衡“义社兄弟”而造成天下失落。赵匡胤就很聪明,杯酒释兵权解除威胁。可以说,在这点上,赵匡胤更加有理智、有智慧。

至于“先打契丹还是先统一南方”这个问题,很明显,后周没那个实力。赵匡胤的政策更加合乎实际。

在乱世,谁能取得天下、谁能保住天下是最紧要的。五代各个政权存在几年、十几年,几乎可以说对历史没有作用。有人会说柴荣身体不好,死得过早。但这咋说呢,没办法。只能说天都让赵匡胤成事儿。


坐古谈今


后周由郭威所建,都开封。 后周显德元年 (954)正月,郭威病逝,养子柴荣(柴皇后之侄,邢台人)继位,是为世宗。世宗柴荣非常信任赵匡胤,提拔赵为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所以有宋朝本是姓柴的天下!


恋红尘醉红颜y


宋之前是后周,后周是五代时期最后一个朝代,由周朝虢叔后裔郭威建国,史称后周,郭威在位时,进行了多项改革,减负税、整军纪,郭威死后由其义子柴荣即位,柴荣在位期间追击北汉、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了皇帝称号,几乎把江北领地全部交给后周。柴荣病逝后,其七岁儿子柴宗训登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此时为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找准时机,谎称北汉与辽联合进攻,率领军队奔赴陈桥制造黄袍加身,发动病变,逼迫柴宗训禅让皇位,建立北宋,取代后周。



虎虎生威之牛气冲天


宋朝之前是后周,后周由郭威在公元951年建立,郭威死后传位于内侄柴荣,即后周世宗。而赵匡胤早在后汉时期就投奔了郭威,后来又得柴荣赏识,委以重任。柴荣即位不久因病去世,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即周恭帝。赵匡胤时任后周的殿前都检点,掌兵权。公元960年,赵匡胤谎称有北汉和契丹联军入侵,受命领军出征。行至陈桥驿,在部下拥立下黄袍加身,发动兵变,挥师返京逼迫恭帝禅位,史称陈桥兵变。赵匡胤登基建国号宋,史称北宋,柴氏天下由此改归赵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