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何謂“發物”?得病不要盲目忌口

何謂“發物”?

其實“發物”只是一個民間的說法,並沒有得到現代科學的認同。因此在權威的醫學教科書均找不到其確切的定義。那麼,在中醫和西醫看來“發物”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

中醫所謂“發物”,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能引起人體陰陽平衡失調,容易誘發舊病, 加重新病。凡食性與病性相同者, 皆為發物,就是說寒性食物誘發和加重寒證,熱性食物能誘發和加重熱證,所以皆可認為是發物。

至於生病了能不能吃發物,需要辨證來看,若患者陰虛火旺,適當減少大蒜、羊肉等發物的攝入,並服用中藥,減少發物引起的副反應。若患者虛寒,減少寒涼食物的攝入,包括水果。還有一些發物,比如肉類食品,在患者脾胃不好的時候,不容易消化吸收,易生痰生溼,不利於健康。


何謂“發物”?得病不要盲目忌口


許多蛋白質食物,比如一些海鮮,含有較多的生物活性物質,進入人體,往往會成為過敏原物質引發過敏。這些食物,實際上在一定情況下也是“發物”,因此發物要在中醫指導下正確食用。

也有西醫學者認為“發物”致病因素為以下三種:一是動物性食物可含有某些激素成分,如糖皮質激素,若超過生理劑量,可引起皮膚感染擴散、潰瘍出血、癲癇發作等, 引起舊病復發;

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異體蛋白易成為過敏源導致過敏性疾病,如蛋、奶、魚、蝦、蟹會引起或加重尊麻疹、溼疹、神經性皮炎膿皰瘡、牛皮癬等頑固性皮膚病的發作,豆腐乳有時也會引起哮喘病復發;

三是刺激性較強的食物, 如白酒、辣椒、蔥、姜、蒜易引起炎症擴散,傷難愈。

由此看來,中醫和西醫對待“發物”的看法其實並不矛盾。


何謂“發物”?得病不要盲目忌口


忌口要按病情來判斷

雞、鵝、雞蛋類

從中醫學上,這類食物屬禽畜類,主動而性升浮,吃後容易觸發頭痛、頭暈等舊的疾病,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因此,當腫瘤患者有肝炎、過敏、高血脂、高 熱、腎臟病、腹瀉、尊麻疹、丹毒、溼 疹、瘡疔、中風、頭暈目眩等症,即不宜食用上述“發物”。

牛肉、羊肉類

此類食物從中醫上常稱為動血"發物”,它們具有活血散血之性,能動血傷絡,迫血外溢,所以當腫瘤患者具有各種出血性疾病如月經過多、吐血、咯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尿血、痔瘡等病症,應忌食。燒傷患者食入上述食物後可使創面不易癒合,併產生水腫,因此也不能食用。


何謂“發物”?得病不要盲目忌口


魚類、蝦、蟹等海鮮類

帶魚、黃魚、鮑魚、蝦、螃蟹等水產品,此類食物統稱為海腥類。這類食品大多鹹寒而腥,對於腫瘤患者中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哮喘、尊麻疹症,也易催發瘡瘍腫毒等皮膚疾病。咳嗽患者對海腥、河鮮之類食物特別敏感,咳嗽期間不宜食用。

其實,魚類提供人體所需又易於吸收的優質蛋白質,鮑魚、魚縹等具有養陰補血的功效,是癌症患者常用的滋補佳餚,當腫瘤患者無體質過敏、瘡瘍、咳嗽等病症,可正常食用魚類。

看待"發物”應一分為二。發物能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一方面由於發物具有的催發或誘發作用,食療上還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暢,使用蘑菇、竹筍等發物,可起到助其透發、縮短病程的作用。又如多食海腥發物以催發牛痘等,都是利用發物的透發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