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最要小心吃“發物”

春天最要小心吃“发物”

點擊上方藍字,記得關注我們!

《家庭醫學》

您身邊的健康管理專家

快餐閱讀時代 養生江湖風起雲湧

《家庭醫學》——經得起沉澱的醫學科普雜誌

主管單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華預防醫學會

我是簡單直率的分割線

春天最要小心吃“发物”

春天最要小心吃“發物”

呂若琦 廣西醫科大學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季陽氣生髮、大地回春、萬象更新,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大家是時候調整身心、為一年的健康做足準備了。

然而,春天也是個萬物復甦的季節,不少病症在這個時節“蠢蠢欲動”。春季既是哮喘、花粉症等呼吸道疾病高發時節,也是紫癜、蕁麻疹、麻疹、帶狀皰疹等的高發季節。另外,冠心病、膽結石、肝炎、精神性疾病也常常容易在春天覆發。飲食與健康是密不可分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醫理論認為春天最要小心吃“發物”。究竟“發物”為何物?真的一點都不能碰嗎?

“發物”會引起病情加重

發物”其實是一種源自民間的說法。《本草綱目》有記載:“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鮒,腥臊陳臭諸物。凡服藥,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薑、諸果、諸滑滯之物。”

其實“發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發物”,指的是在健康人正常攝入,或病患服藥及病後調理的飲食過程中,因飲食不當而誘發某種病症產生、激發新病、妨礙治療、加重病情或影響機體康復的一類食物;而狹義的“發物”,則指的是能導致類似於現代醫學所指變態反應性疾病的食入性食物。一般情況下人們更傾向於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

“發物”會引起病情加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某些食物中含有的異體蛋白物質可以成為一種過敏原,引起或加重許多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溼疹等。並且食物都有寒熱溫涼和酸苦甘辛鹹等明確的“四氣五味”,食用時若沒有注意,就容易加重某種性能,從而引起疾病。最後,刺激性較強的食物易加劇炎性感染,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可以歸類於“發物”。

慎食“發物”保健康

所謂“發物”,我們也可以顧名思義地理解成誘發、引發、助發某些疾病的食物。羶味的,如牛、羊肉;辛熱性的,如魚;生髮性的,如韭菜、筍,以及海鮮蝦蟹、腐乳等。“發物”對疾病的誘發作用根據疾病類型不同,需要忌口的食物也會有所差異。

如皮膚瘙癢病需少吃韭菜、春筍、香椿、香菇、香菜等生髮性食物;肝火旺別吃公雞肉;癲癇、頭風病人不宜吃豬頭肉;易過敏少吃海鮮;呼吸系統疾病忌羊肉;口腔潰瘍少吃香菇、腐乳等都是常見的忌口種類。

不過儘管“發物”有可能引起身體疾病或加重病情,其效果卻是因人而異的。就如同許多人意外發現的偏方一樣,症狀的出現和消失原因都是綜合性的,不能一概而論。即使某種事物可以歸類為“發物”,也不見得它吃不得,重要的是要能夠從自身實際出發來判斷。況且被稱為“發物”的食物往往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有些時候也會被拿來作為藥用,絕不可以輕率地將其完全排除在食譜之外。

蝦、蟹、海鮮等皆是“發物”,但對於感冒等患者,食用上述食物反而有利。肥肉、奶油、動物內臟、骨髓等油膩厚味之“發物”,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中風等疾病患者不宜食用,但這些食物對於體質衰弱、虛勞羸弱、體質虛弱的人食用,則有益身體健康。

“發物”大體可以分為七大類

發熱之物 如姜、韭、胡椒、花椒、羊肉、狗肉等。發熱、口渴、面紅目赤、大便秘結、失眠心煩等患者都不宜食用。

動風之物 如蟹、蝦、帶魚、黃魚、筍等有升發、散氣功效。一些哮喘、蕁麻疹、溼疹的患者不適合食用此類食物。

引發溼熱之物 如飴糖、醪糟、糯米、肥肉、酒等肥甘滋膩之品。膽囊炎、肺炎、痢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及急性肝病患者都不宜食用。

冷積之物 如西瓜、冬瓜、梨、柿、萵筍等寒涼潤利之品。胃虛冷痛、腹瀉等患者不宜吃這些寒性食物。

動血之物 如慈菇、胡椒等活血動血之品。尿血、便血、胃出血、皮下出血、月經過多等患者不宜食用,吃了會使病情加重。

引發滯氣之物 如羊肉、蓮子、大豆、芋頭、芡實等妨礙氣機的升降和運行之品。腹痛、脹氣、食積等患者都不宜食用。

民間長期食用結論性發物 如魔芋、芋頭、泡菜、香菜、韭菜等。這些食物歸類是通過患者親身經驗所總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

當然,在治療由“發物”引起病症的時候最好能夠前往專業醫療機構諮詢,千萬不能聽信他人偏方,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

掃一掃 健康一手掌握

試試你不就知道了嘛

★全國郵發代號:36-43

★微信搜索:JiaTingYiXue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jtyxzz.com

★郵購地址:鄭州市經二路13號 家庭醫學刊社

★健康是福|關愛家人|關注家庭醫學|健康一手掌握

我們是您的家庭小衛士|歡迎致電我們!

0371-65968289/ 65954441

文章有用 請贊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