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別名青苑、紫倩、小辮、返魂草、山白菜等;菊科紫菀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斜升。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莖直立,高40-50釐米,粗壯,基部有纖維狀枯葉殘片且常有不定根,有稜及溝,被疏粗毛,有疏生的葉。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基部葉在花期枯落,長圓狀或橢圓狀匙形,下半部漸狹成長柄,連柄長20-50釐米,寬3-13釐米,頂端尖或漸尖,邊緣有具小尖頭的圓齒或淺齒。下部葉匙狀長圓形,常較小,下部漸狹或急狹成具寬翅的柄,漸尖,邊緣除頂部外有密鋸齒;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無柄,全緣或有淺齒,上部葉狹小;全部葉厚紙質,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稍疏的但沿脈被較密的短粗毛;中脈粗壯,與5-10對側。 脈在下面突起,網脈明顯。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頭狀花序多數,徑2.5-4.5釐米,在莖和枝端排列成復傘房狀;花序梗長,有線形苞葉。總苞半球形,長7-9毫米,徑10-25毫米;總苞片3層,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頂端尖或圓形,外層長3-4毫米,寬1毫米,全部或上部草質,被密短毛,內層長達8毫米,寬達1。5毫米,邊緣寬膜質且帶紫紅色,有草質中脈。舌狀花約20餘個;管部長3毫米,花舌片藍紫色,長15-17毫米,寬2.5-3.5毫米,有4至多脈;管狀花長6-7毫米且稍有毛,裂片長1.5毫米;花柱附片披針形,長0.5毫米。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瘦果倒卵狀長圓形,紫褐色,長2.5-3毫米,兩面各有1或少有3脈,上部被疏粗毛。冠毛汙白色或帶紅色,長6毫米,有多數不等長的糙毛。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作為栽植地塊,種植前深翻土壤30cm以上,於播前再淺耕20cm,整平耮細後做寬1.3m的高畦,畦溝寬40cm,四周開好排水溝。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春天土壤解凍10cm後,選擇粗壯、紫紅色、節密而短、具休眠芽的根狀莖作種栽,取其中段,將其截成5~7cm的小段,每段有2~3個休眠芽,隨切隨栽。栽植時,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30cm開橫溝,溝深5~7cm,種根芽眼向上,按株距15~17cm的規格順溝擺放1~2段,覆土與畦面齊平,栽後稍加壓實,澆水1次,再蓋一層草保溫、保溼。齊苗後揭去蓋草,保墒、保苗。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齊苗後淺鬆土、除草,結合鬆土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1500kg;當苗高7~9cm時結合中耕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500kg;封行前結合中耕除草每畝施腐熟堆肥300kg、腐熟餅肥50kg,於植株旁開溝施入,施後蓋土。封行後若有雜草用手拔除。雨後或灌溉後及時疏溝排水,遇旱灌溉。發現抽薹及時剪除。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在春、秋季採挖,洗淨曬乾,或將根編成辮形後曬乾。生用或密炙用。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花舌片藍紫色

紫菀藥形態,根莖一規則塊狀,長2-5cm,直徑1-3cm;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頂端殖留莖基及葉柄殖痕,中下部叢生多數細根;質堅硬,斷面較平坦,顯油性。根多數,細長,長6-15cm,直徑1-3mm,多編成辮狀;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有縱皺紋;質較柔韌,易折斷,斷面淡棕色,邊緣一圈現紫紅色,中內有細小木心。氣微香,味甜、微苦。以根長、色紫紅、質柔韌者為佳。

紫菀生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及沼澤地,耐澇、怕乾旱,耐寒性較強。

看更多新奇動植物,關注奇文導航,我願為你導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