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古代也有妇女节

古代也有妇女节

众所周知,每年的3月8日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3月8日定为妇女节,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和庆祝活动。其实妇女节在中国古代就早已有之,并且每年还不只一次。

元霄节
一年一度的元霄佳节,对于古代女性来说无疑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平时她们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唯独这一天她们可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招摇过市,在家人陪伴下或成群结队到街上观灯。据古籍记载:“正月十五夜,灯明如昼,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我们由此可以想像当时的盛况了。
在这一天,许多青年男女还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日后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写的就是元宵夜情人之间相约的情境,而传统戏曲中此类题材更是不胜枚举,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又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但也有一些好色之徒借人稠拥挤之机趁机“揩油”,有的甚至拐卖妇女,据史书记载,北宋时开封府就曾因流氓活动猖獗而停灯三年。


端午节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要吃雄黄酒,在家中的角落处要洒雄黄粉末,并且把雄黄酒抹在脸上和身上,以驱逐病菌蠹虫等病害,同时还要用一些中草药熬水洗澡,以消灭身上的病菌。由于妇女和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理特点,她们很容易受到各种病菌蠹虫的侵害,所以,“端午节”又是对妇女儿童进行规范卫生和养生的重要时期。在民间,还传有“端午节期间,百草为药”的说法,许多家庭要在家庭内外挂菖蒲、香艾、大蒜,并将这些有消毒作用的草药制成很好看的“香囊”,挂在妇女和孩子身上,所以,端午节又是孩子和妇女打扮得最美丽的日子。
长此以往,“端午节”就逐渐演变成了中国民间的“女儿节”和“娃娃节”,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妇女节和儿童节。
七月七
农历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是汉族传统的节日,起源于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民间相传,天帝的孙女织女与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妇,并生下了一双儿女。天帝知道后,命天兵天将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闻讯急忙挑上两个孩子追赶,却被王母娘娘用银簪所划成的天河阻隔。从此,天河两岸就有了两颗明亮的星,那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牛郎星旁边还有两颗小星,这便是他们的两个孩子。牛郎织女平时不能相见,只有每年七月七日才能在鹊桥上会一次面。后来,民间据此出现了拜银河、乞巧等许多民俗活动,因参加者多为女子,故七月七也被称为“女儿节”。 下九节

中国古代以每月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十九日为“下九”。下九日为古代妇女欢聚的日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云:“初七及十九,嬉戏莫相忘。”宋元野史中也有这方面的记载:“每月下九,置酒为妇女之欢,名曰阳会。盖女子阴也,待阳以成。故女子于是夜为藏钩诸戏,以待月明,至有忘寐而达曙者。”可见每月的十九日也是古代妇女的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