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这4种名不副实的“儿童食品”,很多家长还在给宝宝吃

大家好我是山哥,现在市面上很多打着“儿童”旗号的商品,为了让家长更放心购买,食品商家更是将“儿童”这个概念漫天乱用。

这正是利用了家长们的心理。很多家长觉得,食物只要打上“儿童”二字,就“更健康”“更适合孩子”,但说实在的,“儿童食品”只是商家为了营销创造出的概念。

这些食物不但没有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有的产品还可能妨碍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今天山哥就来跟大家好好扒一下,那些充斥在广告和超市里的“儿童食品”。


儿童牛奶 / 酸奶

儿童牛奶、儿童酸奶的一大特点就是“甜”。

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大部分的商家通常会添加很多糖、麦芽糖等调味品,有些产品还会加入各种香精。

有些商家还会在包装上印上卡通图案,孩子一看就走不到道,哭着求着要买。


1 岁以下的宝宝不要吃糖(有的家长会给宝宝买儿童酸奶),就算 1 岁以上也要尽量少摄入糖,过多的糖对孩子的健康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容易让宝宝蛀牙。宝宝天生喜欢甜食,给糖分的越多,孩子对糖分的阈值就会越高,将来就容易选择那些含糖量很高的“垃圾食品”。


有些产品中还增添了很多实际上毫无意义的营养成分,孩子还可能过量食用,并且某些营养素过量反而会对孩子造成负担,有能量和糖摄入过多风险,也是诱发孩子肥胖超重的重要因素。

而有一部分“儿童牛奶”“儿童酸奶”的蛋白质含量,还不如普通鲜奶和酸奶。


这4种名不副实的“儿童食品”,很多家长还在给宝宝吃


儿童酱油


很多热销的儿童酱油,都打着“低盐”“低钠”的旗号,比如目前销量比较好的这两种进口宝宝酱油,都号称低盐。

可是看看营养成分表就知道,这款“儿童酱油”的钠含量一点也不低!!!

1 岁以下的宝宝不建议额外添加盐分,2 岁之前控制盐的使用量,每天不超过 1.5g。

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不能多吃盐但是可以吃酱油,加了酱油确实能增加食物风味,但是忽略了酱油也含大量钠成分的事实。

一岁以下一定要避免酱油,一岁以上也要和盐一样严格控制。


一岁以下婴儿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添加盐或酱油调味,正常饮食中已经含有足够的钠可满足生理需求。

这4种名不副实的“儿童食品”,很多家长还在给宝宝吃


儿童奶酪


大部分“儿童奶酪”都属于再制奶酪,这些奶酪在发酵过程中都需要加入大量的盐,即使广告宣传含盐量很低,味道很淡,其含盐量也不会太低。

再制奶酪除了含盐量过高外,还可能含有过高的糖分及各种食品添加剂,所以并不适合给宝宝吃。

1 岁以后的宝宝可以选择含盐量低的天然奶酪,作为丰富奶制品的形式之一。

这4种名不副实的“儿童食品”,很多家长还在给宝宝吃


儿童肉松

宝宝咀嚼能力不好吃肉容易塞牙,所以肉松是个不错的选择。肉松虽好,但购买市面上售卖的“儿童肉松”也要擦亮眼睛。

这些肉松一般都会添加很多盐、糖和酱油调味,口味会比较重,过甜或者过咸的肉松都不建议买给宝宝吃。

市面上一些“儿童肉松”不是纯肉还打着“儿童”招牌卖出高价,实在是不划算。

有的“儿童肉松”为了增香添色,还会用到甘草粉(一种比蔗糖甜 200 倍的天然甜味剂)、亚硝酸盐和色素等物质,加了这些东西,不适合小宝宝吃,所以不推荐。

想给宝宝吃健康美味的肉松,不如试着自己做看看。


这4种名不副实的“儿童食品”,很多家长还在给宝宝吃


学会看配料表才不会被套路

在这里也教给大家,鉴别食品配料表的方法:

配料越排在前,含量越多

配料表的各种原料要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列出,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含量最高的原料,选择天然原料排在前面的食品(如牛奶、鸡蛋、水果、水等),调味品顺序越往后越好(如白砂糖,食盐等)。


配料表越短越好

配料表里食品添加剂也必须全部列出,对比后尽量选择配料表更短的食品。

大部分儿童食品在成分上和成人食品没有太大差异,不适合婴幼儿吃。

这4种名不副实的“儿童食品”,很多家长还在给宝宝吃


当然,也有相对少调味料少添加剂的,相对高端的儿童食品,但说实话,量少不说,价格还比普通食品高出一大截,甚至好几倍,我们简单算算:


1 盒进口儿童牛奶 ≈ 2 盒普通鲜牛奶

1 袋儿童水饺 ≈ 3 盒普通水饺

1 包儿童挂面 ≈ 4 袋普通挂面

大家挣钱养娃不容易,别被商家的营销套路了。

对于宝宝来说,最好的辅食就是那些天然的食物,是真正的健康又美味。

这4种名不副实的“儿童食品”,很多家长还在给宝宝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