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被敵機鎖定且對方已發射空空導彈,飛行員馬上降落飛機關閉發動機能避險嗎,為什麼?

逆光155068326


空空導彈分兩種,一種是雷達制導,一種是紅外製導。不論哪一種鎖定你,關閉發動機都會讓你死的更快。原因很簡單,空空導彈的機動過載能力和最大速度都超過戰鬥機,機動能力越差的飛機被擊中的概率越高。所以要想減少被導彈擊中的概率,最正確的做法是沉著冷靜,一邊釋放干擾箔條和熱焰彈,一邊使出渾身解數將飛機的機動過載能力發揮到最大,來甩開導彈。如果對方發射導彈的距離較遠,那麼恭喜你還有一定希望擺脫導彈的追蹤。總而言之,這時候發動機非但不能關閉,反而要開加力,有條件的話就開最大加力。

正確的做法是這樣的,一邊機動一邊丟干擾彈

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如果是主動雷達制導導彈鎖定你的話,關閉發動機對它沒有一丁點影響,因為導彈是靠打到戰機身上散射回來的雷達波來確定目標方位和距離的,反而會因為飛機失去機動過載能力,大大增加被打中的概率。同一種導彈,打戰鬥機的有效射程和打預警機的射程完全不同,打後者的有效可能射程比前者多一倍都不止,就是這個原因。

雷達制導導彈

紅外空空導彈靠的則是紅外器件,通過搜尋熱源來確認敵機的方位。一般來說紅外空空導彈只作為格鬥彈使用,作戰範圍只在視距內或略大於視距。在這個距離上,飛機的熱源信號是一覽無遺的,紅外格鬥彈很難跟丟,尤其是面對第四代裝備了紅外凝視焦平面成像的紅外空空導彈,關閉發動機這種做法幾乎不起作用。因為你即使關閉了發動機,尾噴口依然是熱的,短時間之內無法降溫至背景溫度。紅外凝視焦平面成像器件是一個陣列,陣列按行和列排列多個紅外器件,每個器件形成1個像素。比如AIM-9X是128X128,任何熱源在它的紅外導引頭裡都是一幅圖像,而不是一個點。所以在導彈眼裡戰鬥機長什麼樣,是看的清清楚楚,不光看的清楚,甚至還能對圖進行模式識別,分辨出這是熱焰彈還是目標本身。

AIM-9X的紅外光學窗口,紅外格鬥彈的典型特徵就是有這樣一個“眼睛”

AIM-9X“眼睛”裡的飛機是這樣的,發動機關了有用?(紅外導引頭成像)

現代的紅外格鬥彈做到了頭盔與導彈的導引頭聯動,做到了看到即鎖定,同時擁有超過90度的離軸發射角,導彈甚至可以調轉180度攻擊

即便關閉發動機後真的擺脫了紅外格鬥彈的追擊,也沒用,因為戰鬥機頭部都擁有一個碩大的前視紅外成像系統(Forward-looking infrared),像F-35和殲-20這樣的下一代戰機直接擁有360度視野的EOTS(Electro-Optical Targeting System)和,不論哪一種,其紅外凝視焦平面成像陣列的分辨率都遠大於一枚導彈,通常可以達到640X512或者更高。這種探測系統的探測距離已經達到了70-80公里,甚至更遠,在格鬥距離上關閉發動機根本逃脫不了它的探測。所以即便能夠擺脫紅外導彈攻擊,也逃脫不了敵方載機的追蹤,最終結果依然是要被追上擊落的,反正你已經關閉了發動機,人家拿機炮擊落你都是輕輕鬆鬆了。

Su-35和Su-57 的IRST

殲20的EOTS和EODAS

F-35 的EOTS

F-35的EODAS


宣仔


目前的空空導彈通常採用雷達或紅外製導的方式,如果從理論上計算,目前最先進的空空導彈的命中率已經非常高,如果在不可逃逸區被導彈鎖定,那麼九成以上的概率會被擊落。既然戰機被鎖定後無法逃脫,為什麼飛行員不選擇直接跳傘呢?

其實被空空導彈咬住也不怕,並不是所有導彈都會準確的命中目標,戰鬥機飛行員被敵人鎖定以後,還是有一些辦法脫離敵人的導彈追蹤的。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的空空導彈已經擁有相當高的技術水平,現在的第4代空對空導彈早已不是當年的武器可比。然而即使如此絕對不能說戰鬥機被鎖定之後就很難擺脫,正相反,戰鬥機有很大的概率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對抗手段來擺脫鎖定。

從空空導彈剛剛問世的那些年來看,這種新式武器發揮的效能其實並不是很好,美軍第一款只攜帶導彈,不使用機炮的戰鬥機F4,就因為導彈的性能不穩定被不用導彈的米格戰機追著打。幾十年前的空對空導彈性能實在是太不穩定了,對戰鬥機這種高機動性的目標確實沒有太大的把握,戰鬥機飛行員被鎖定,多半情況下都不會太過驚慌,因為那個時候的導彈太容易對付。最經典的情況下,哪怕是對著太陽飛過去,都能讓一些紅外製導的導彈失去效力。而當年最經典的一次,就是兩個非洲國家的空軍使用米格-29和蘇-27戰鬥機連射多枚導彈,硬是沒有擊落一架對手,還是最後蘇27方面搞近身格鬥開炮幹掉一個對手。

至於現代,首先必須明白空對空導彈的一個特點,很多人認為空對空導彈就是全程開著發動機衝向對方的戰機這是不正確的。空對空導彈有動力射程和無動力射程之分,導彈在打出去之後彈上的發動機會開始工作,此時的導彈有非常強的動力,依靠自身發動機工作的導彈速度遠比戰鬥機更快。在這個階段無論是速度還是機動性,戰鬥機都比不上空空導彈,然而不能忽略的一點是空空導彈上發動機工作的時間是非常短的,也就是說在飛了一段距離之後,空空導彈的速度和能量就會開始下降。所以導彈攻擊戰鬥機都有一個不可逃逸區,在這個不可逃逸區的距離內擊落戰鬥機有較大的把握,但是在不可逃逸區之外,戰鬥機即使被鎖定,仍然有很大的概率通過機動動作來擺脫導彈攻擊。

此外,雖然現在導彈技術在不斷的進步,但戰鬥機上的主動防禦措施也在不斷的提升。如今的三代機普遍裝備雷達告警裝置,當戰機已被導彈鎖定時,立即可以採取對策進行對抗。遠距離可以考慮使用機動和電子干擾對付對手,中近距離主要是採取電子對抗和釋放誘餌目標的手段迷惑對方來襲導彈。就拿俄軍現役的蘇-35戰機來向西方,很多軍事分析認為F-35發射的遠程空對空導彈,在中遠距離上,很難對高機動性的蘇-35戰機構成威脅,蘇-35戰機可以通過電子干擾結合機動動作擺脫的方式,有效的降低美製導彈的命中率。所以現代戰機只要不是在極近距離內,被處於動力階段的空空導彈咬住,還是有很多辦法來擺脫被擊毀命運的。

當然除去上述的技術原因之外,飛行員同樣也是軍人,戰鬥機就是他們的武器,不戰鬥到最後一刻直接跳傘,這不是一個真正軍人的作風。更何況現在先進的戰機上都配備有緊急跳傘裝置,可以在導彈擊中戰機之後仍然使得飛行員安全逃離,如果飛行員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奮力一搏,直接棄機跳傘,那就太不像一個軍人了。


科羅廖夫


不能。

第一,當敵機已經鎖定你且發射空空導彈,意味著你在最短十幾秒、最長兩三分鐘之內就會遭到對方導彈的攻擊,而不管你在什麼高度、以什麼速度朝什麼方向飛行,你都是無法降落的。

第二,在飛行訓練時,沒有教官會允許你採用馬上降落、關閉發動機這種奇葩方式來規避敵方空空導彈的攻擊。目前的空空導彈制導方式主要分為紅外製導和雷達制導兩大類,紅外製導主要用於格鬥彈,而雷達制導則多見於中距彈和超視距空空導彈。對抗紅外製導的格鬥彈,飛行員通常採取的措施是減油、機動同時發射紅外干擾彈。減油是為了減小發動機的紅外特徵,提高紅外干擾彈的干擾成功率,機動則不用多說,就是為了提高規避的成功率。

對抗雷達雷達制導的中距彈,得視情況而定,當來襲的中距彈是在燃料飛行段內飛行時,動力充足、機動能力強,很難規避掉,可以拋灑鋁箔片進行嘗試,如果規避不掉只能跳傘;當來襲的中距彈是在慣性飛行段(沒有動力,靠慣性飛行)的時候,機動規避的成功率比較高,在無動力飛行的情況下,來襲中距彈的動力會越來越弱,機動性也不強,可利用大仰角爬升加拋灑鋁箔片的方式來進行規避。

第三,空中關閉發動機之後,飛行高度會掉的很快,如果停機時飛行高度不高,根本沒有時間進行空中重啟,航空發動機不是家用汽車的發動機,摁個鍵馬上就能打火,啟動需要很長時間。

第四,飛機降落都是有降落航線的,不是有跑道就能一頭紮下去,盤旋、進近、落地、滑跑得一步一步來,如果軍民兩用機場,降落之前還得取得地面塔臺的許可,根據指令按順序依次降落。


軍機圖


這好像是韓國電影的片段,在一架戰鬥機被對方空空帶彈的紅外引導頭鎖定後,韓國導演異想天開的編導了一段“戰機關閉發動機”,然後紅外導彈就找不到目標了,在這個導演眼裡,戰鬥機的最大紅外源其實就是發動機的尾噴口,既然發動機關閉了沒有噴火了,自然導彈就找不到目標了!

圖:陣風用IRST鎖定F22,紅外成像的F22整個輪廓清晰可見
但顯然這是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如果這時候還處於越南戰爭時期,這個方法恐怕還真的有效,因為當時的紅外製導系統還非常簡陋,那個時期空空導彈發射後,紅外引導頭就是朝著最大的紅外源奔襲而去,而一旦雷達預警系統警告導彈反射(初代空空導彈發射時,火控雷達在將數據輸入導彈過程中會有短暫的斷開,就是捕捉這個空隙的雷達波斷檔預警自己的戰機被鎖定),而這時候飛行員只需要調轉戰機像太陽飛去,或者在導彈飛來時丟紅外誘餌彈,甚至利用機動性進行規避,都是有很大概率將導彈擺脫的,最牛的一個越南飛行員駕馭這米格21曾經連續躲開了6枚導彈的攻擊併成功返航!

而現在發展到第三代、第四代空空導彈了,當年還價值連城的紅外引導頭在今天恐怕連小孩的玩具都不如,而且今天的紅外引導頭不僅僅是朝著紅外源最強烈的點飛去,而是具有了紅外成像功能,有類似於光學成像的特點,但有些區別。用太陽或者紅外誘餌根本就無法欺騙這些導彈,再加上導彈輕易就能達到35~40G的機動性,比之只有最大9G機動荷載的戰鬥機來說簡直就是小兒科。

因此現代戰機一旦被敵方鎖定,都是連續拋出一大堆紅外干擾(雷達時丟箔條),然後飛機滾轉機動到這些紅外干擾的背後躲起來,這樣做可能有機會讓導彈短暫的失去目標,而給予戰鬥機短暫的大機動贏得時機。不過像過往那樣丟幾個誘餌彈就想誘騙導彈攻擊錯誤目標的做法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紅外的面成像功能讓他能清晰的分辨什麼是目標飛機,什麼是誘餌!


圖:現代紅外引導頭已經能夠做到與頭盔瞄準器同步了而像戰鬥機關閉發動機僅僅只是將戰機最大的紅外源給屏蔽了,而戰機自身則會在飛行中與空氣長期摩擦產生較高的溫度,這些紅外源是根本無法摒除的,因此關閉發動機又有什麼用呢?只會讓戰機失去動力,機動性和速度都會直線下降,說白了就是放棄抵抗了!


狼煙火燎


視情況而定,空空導彈中,近距格鬥彈一般都是紅外製導,中遠距一般採用慣性+雷達制導,彈頭引導頭擁有自主雷達,進入末端會開機搜索目標,這種導彈就是我們常說的發射後不用管,即不需要機載雷達持續照射。

先說紅外格鬥彈,我們看電影裡面,對方一發射導彈就立即釋放紅外誘餌彈,這種是錯的,當對方發射紅外格鬥彈時,最多幾十秒就會命中目標,紅外製導的導彈戰機是無法提前預知鎖定的,只有導彈接近戰機一定距離時,戰機尾部的探測雷達會發出提示飛行員有高速物體接近報警聲,這個時候關閉發動機沒有用,因為發動機不會立即冷卻,幾秒中的時間導彈就到了近炸距離,現代導彈戰鬥部都使用離散杆,爆炸後形成面狀去切割飛機,關閉發動機失去動力,在格鬥彈面前就成了羔羊。

另外電影裡演的一下釋放很多誘餌彈也是錯誤的,正確是一邊持續釋放誘餌彈,一邊做戰術機動,因為一旦誘餌彈有效,導彈會瞄著誘餌彈而去,隨後進入近炸,如果不做機動,很大可能會被爆炸導彈誤傷。

再說雷達制導,雷達制導的導彈在鎖定時,戰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機載雷達從掃描模式到制導模式發射的雷達波是不一樣的,被戰機接收到,可判定對方是否進入鎖定,當導彈發射後,進入慣性制導模式,這個時候如果在幾分鐘內降落到是可以躲避的,如果是垂直起降戰機肯定沒有問題。一旦導彈進入末端雷達制導,導彈擁有了追蹤能力,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拋灑鋁箔干擾電磁波,但關閉發動機是沒有用的,因為雷達制導並不是根據溫度,而是根據目標的信號反射。


我不是達人我不會武功


崤山小虎第171條回答。

這個問題涉及的專業面很特殊,知道的人未必會告訴你,希望小虎這個“半瓶水”,能幫你答疑解惑。

一、被敵方導彈鎖定,機載告警器會立即告警。某些先進的告警器還會判明告警方向及威脅源。

如果看不明白,大白話就是:

1.一般的飛機只要被導彈截獲或鎖定,飛機上警報裝置就會提示。

2.警報裝置會提醒你誰在哪裡照你,用什麼武器照你。


二、如果你此時想馬上降落飛機,並關閉發動機,是絕對做不到的,也不可能實現的。

1.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短則1~2分鐘,多則10分鐘以上,這麼長的時間足夠你見馬克思好幾回了。

拿起降條件最低的直升機來說,如果離地面5~10米,降落關車也需要至少1分鐘。

如果是戰鬥機,必須要找到機場,就算飛機此時在做進近程序,以放好起落架加入四邊,到落地關車也需要2~3分鐘左右。

2.導彈截獲距離一般在100公里左右。

性能好點的空空導彈截獲距離勉強能有100公里。我們以100公里來計算,空空導彈的普遍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射程達100公里的多在4~6馬赫左右。導彈飛行時間約55~80秒,我想沒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把飛機降落並關車吧?

3.導彈追蹤輻射源,一旦鎖定,除非大載荷機動或誘餌欺騙才能躲避。

如果不明白,大白話就是:

1.一旦被導彈鎖定,目標機除非做很猛的機動動作,比如“眼鏡蛇機動”等才能擺脫被導彈擊中的命運。

2.或者大量釋放紅外或箔條誘餌彈,把導彈誘偏,目標機趁機逃脫,才能生存。


3.一般是兩種方法結合使用才有可能擺脫導彈的鎖定或追蹤。

最後,希望小虎的回答能幫你解開疑惑,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哨兵小虎


呵呵,只有在出現了這樣一種特殊情況下,才有可能讓飛機避險哈,那就是假設被鎖定的飛機正要在機場降落,已處於最後進近階段。那麼在導彈命中飛機前,飛機在跑道上降落並滑行到安全的機庫裡,則導彈肯定就無法擊毀飛機了,大家說,對吧。。。

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哈(也不排除將來某一天還真出現了這樣奇葩的一幕),在真實的空戰中,一旦被對方雷達鎖定,甚至已判斷敵方發射了導彈,那麼最需要做的不是關閉發動機,降落飛機,而是打開發動機加力,以最大的速度沿著敵機與我機連線的切線方向飛行(即是我機飛行路線垂直於敵機(導彈)來襲方向,這有這樣,才有可能擺脫敵方雷達的鎖定。)

若敵方的導彈已經逼近,那麼我方機內的告警器將響起連續而短促的警報聲,遇到這種情況,那就只有不停進行大過載機動,並不停釋放誘餌和干擾彈,剩下的事情就只有乞求上帝、真主或佛祖保佑了哈。。。

【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鼓勵喲。。。】


翻魔方的貓


這是一道經典物理題。

主要是速度矢量的分解與合成。

是子彈射落猴的變形,原題是不制導的子彈,原題是分解出一個描線分量+一個自由落體分量,答案是,躲不開。

本題換成制導的導彈,更躲不開。

導彈與飛機比較,飛速快,轉彎半徑大,射程有限,被鎖定後,發射之後,跑直線是基本沒戲,自由落葉飄也意義不大,誘餌彈有點用,有時也不管用,順向跑拐小彎也許有用。導彈的速度越快,轉彎半徑越大。

關發動機拐小彎,熱信號會斷,拐出導彈範圍你得保證能再開機。單靠速度慣性亂拐維持不了多久。

自求多福吧。

熱制導可以朝太陽飛,

其實當前有不少國家在研發反導激光炮,

還有拖累導彈的傘網反導彈,能發射魚網或阻力傘,套頭拖住飛彈,

超視距空戰,一支導彈還易躲,多了,就難了,

狗鬥電影中,有領著敵方導彈瞎繞,又引到敵機機尾上的,很玄幻了。

如果一方電子戰足夠強勢,有可能把敵方導彈射後接管。但時間上講機會不多。

一般一個飛機也就有限幾支導彈,打不了幾發,有甲機引導己方乙機發射的間接制導,甲機導彈打光了,可以借用乙機的。

也有A導彈在前面為後面B導彈制導的。

早年打航母,就有導彈為導彈制導的,

一個戰機把一支導彈射進圈就可以為一大群導彈提供製導。


星輝650


這好比如高手對決,對方已經出刀,自己把刀扔掉一樣道理。簡單的一句話,自尋死路,要怪就怪自己了。

按照題目的意思,戰機發現不對勁,立刻關閉發動機(降低紅外信號)、往地面下降(超低空躲避)。我們先看一下現代空空導彈的制導模式,主要分為雷達、紅外製導,好像剛好對應題目中提到的兩種逃避方式。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就以近、中、遠距空空導彈基本性能做參考,看看題主關了發動機的飛機還有生存機會沒有。

一、近距格鬥空空導彈

近距彈基本採用紅外製導,射程從幾百米到20千米,最大過載30-40G,主要用於近距格鬥,具有很高的機動能力。考慮到有效殺傷範圍,真正發射時不會選擇最大射程,可能就是在幾公里以內,以導彈的速度也就是以秒來計時。這種情況下關閉發動機還不如直接跳傘撿件小命要緊。

如:AIM-9空空導彈,最大射程約18千米,最大有效射程迎頭攻擊不大於12千米,尾追攻擊約7千米。

二、中距空空導彈

中距攔射空空導彈多采用半主動/主動雷達制導,具有全天候、全方向作戰能力,射程範圍一般從20-100千米。這個等待時間段會長一點,如果不關發動機,來個超低空鑽山溝。或者來幾套機動以及釋放干擾箔條和熱焰彈,還是有逃命的可能。

如:AIM-120中距空空導彈,射程0.8-8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4馬赫。

三、超視距遠程空空導彈

射程在100千米以外,遠距空空導彈一般採用衝壓發動機作為巡航段的動力裝置。離的夠遠,千萬堅持住不要關機,有這時間差,放放干擾箔條和熱焰彈,儘量開足馬力能跑多遠跑多遠,這才是生存之道。

如:AIM-54遠程空空導彈,有效射程184千米。

現代空空導彈性能強悍,最大過載遠超戰鬥機以及人體所能承受,總的而言,積極對抗才是王道,消極避戰就自求多福吧。


河東三叔


我們在看電影或者玩空戰類型的遊戲的時候經常看見各種戰機發射導彈或者被各種導彈追的到處跑的鏡頭,但是他們往往幾下子就能擺脫導彈的追擊,然人產生導彈很好躲的感覺。但是這個其實是錯誤的,尤其是很多電影當中導彈的發射往往是在視距內發射的,要知道這可是在導彈的不可逃逸區內,命中率能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甚至還有關閉發動機躲避熱誘彈的操作,這更是不可能了。

對於現代戰機來說,被導彈,尤其是艦載和機載的對空導彈追蹤是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因為這類導彈不同於肩扛式的小號導彈,射程等性能更強悍,對付普通的肩扛式導彈只需要開啟加力逃脫追蹤範圍就行,但是對於艦載和機載的這類導彈來說,射程動不動就是上百公里,速度還能達到四倍音速,這是戰機無論如何也無法達到的高速,從速度上無法逃脫,機動呢?事實上機動方面戰機根本不是導彈的對手,尋常戰機可以短時間承受十幾個G的過載,而長時間只能承擔9G作用的過載,導彈卻能輕鬆做出超過30個G的機動,完全有能力對一個正在做12g機動的目標進行攻擊。那麼戰機躲避導彈的方法就不能通過那些常規方法了。現在主流的方法有兩個,一是拋灑熱誘彈形成多個高溫假目標同時做大幅度機動誘騙導彈追蹤錯誤目標,但是導彈還是有很大幾率能通過紅外特徵繼續追蹤正確目標。另一種則是拋灑鋁箔躲避雷達制導導彈。但是紅外和雷達往往是一起用的,所以只要換一種制導方式就能繼續追蹤了。

可以說現在躲避導彈越來越難了,至於上文所說關閉發動機躲避導彈,如果敵人的導彈切換制導模式,或者繼續根據你發動機產生的餘溫追蹤,沒了動力的你又能做出什麼機動呢?還不如鑽雲裡賭一把雲層遮住你的紅外信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